1绪论
1.1研究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都市报经历了为期十年的黄金繁荣期。进入21世纪,随着新媒体方兴未艾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唱衰“都市报”声不绝于耳:都市报影响力式微,市场份额被占,自有资金匮乏,创新力度不够,用户渐渐流失,读者群流向老龄化群体,核心人才流失,技术人才缺位,报业用纸量下降,都市报经济下行或往新媒体分流等,整个都市报的经营收入陷入“断崖式”下滑的
既然转型是形势所迫,那么选择什么样的策略转型,就是都市报首先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俗话说,趋势决定策略、策略决定前途。融媒体时代是近年来都市报转型所处的时代背景,融媒体的理念基于不同媒体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特性。发展融媒体的最终目的,要有利于“效益”这个根本。陈国权先生说过,不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转型都是耍流氓。《现代快报》能够在江苏报业转型大军中脱颖而出,一方面给受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创意内容,创造了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让笔者发现了它的研究价值。
《现代快报》创刊于1999年10月12日,正值20世纪90年代,全国都市报发展地风生水起,都市报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快报》的转型策略,研究《现代快报》因时制宜选择了哪些转型策略,这些转型策略是如何帮助它应对并走出困局,实现阶段性转型的,同时,探讨如何提升《现代快报》往后发展的转型能力,期望通过《现代快报》的转型实例和专家建议,给渴望转型发展的同行以参考,给陷入困境的纸媒提供借鉴经验。
1.2.2研究意义
表面上看,是互联网技术对纸媒造成了冲击,但从本质上看,纸媒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如何解除行业壁垒?如何深化渗透市场?如何改变自身功能、盈利模式、新闻产品的单一性?如何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种种因素的影响都对纸媒的突围转型、转型策略的选择,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特别是渴望提高转型能力的纸媒,提供了一个研究和借鉴如何转型的范本。
《现代快报》的转型之路,是由决策者制定转型策略,各部门践行转型思路,从结合互联网+模式弥补渠道短板、内容呈现形式互联网化、开展报纸头版创意营销、将维权收益纳入盈收途径之一这四个方面尝试突围。从这层意义上来看,打破了一些纸媒跟风转型、盲目转型的尴尬局面。
此外,《现代快报》的转型策略是决策者结合每个阶段所处的时代背景制定的,是动态的,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些转型策略与当下社会热点、节点密切结合,折射出不同年代、不同时期的受众呈现的不同的观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这些转型策略对于研究当下、乃至未来的纸媒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
2文献综述
2.1国内都市报转型研究
从论文发表的时间上看,2016年以后发表的文章数量为55篇,占总数的84.6%。其中,2018年发表论文数为20篇,达到顶峰。由此可以看出,2016-2018年间,学者们对纸媒转型的研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总结其侧重点,可以发现相关探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开展纸媒转型,前人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新媒体环境、互联网时代、融媒体语境、全媒体融合、新媒介生态环境、新传播格局等;二是借助什么样的思维指导纸媒转型,前人研究主要有运营思维和马克思主义新闻指导观。
国内与都市报转型直接相关的研究论述有:《当前都市报转型的目标、路径与问题》(韩晓宁、王军,2017),将都市报转型目标划分成三个层次:1.初层次目标:应对受众从纸媒阅读向数字终端阅读的转变,重构新闻采编生产流程,完成纸质产品的数字化多终端分发;2.中层次目标:应对传统“发行+广告”盈利模式难以为继的困境,开拓多元服务领域,树立新盈利增长点;3.高层次目标:拥有具备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数字新闻产品,在区域内乃至全国范围的网络舆论场上掌握话语权,成为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7。为不同类型的都市报转型划分了清晰的阶段性目标。
同类著作还有《嬗变与重构:转型期都市类报纸发展路径研究》(刘劲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首次全面、深入、系统地梳理了都市类报纸的发展轨迹,为新媒体环境下报业转型中的发展路径选择提供了颇具参考价值的新思路。《都市报全媒体转型研究掣肘与进路》(刘海贵,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主要评析了都市报在开拓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具体情形,其中,都市报融媒体产品的发掘方向、开发困境及对策对都市报的转型策略研究大有裨益。《报业转型新战略》(陈国权,新华出版社,2017)、《转型与重生:传统报业经营实践与探索》(冯广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等,是对报业转型寻找盈利模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
.......................
2.2国外都市报转型研究
国外与都市报转型相关的著作有:《报业的活路》(中马清福,崔保国,艾勤径,高扬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作者的核心观点在报业如何去适应读者,赢得市场。《重走美国大报:美国报业转型:颠覆与重生》(辜晓进,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18)中,作者对话美国近30位报业领袖与专家,目睹了纸媒的旧典范被颠覆,也看到了纸媒因创造新典范而显现的许多重生的迹象。
清华大学媒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崔保国在日本留学时,留意到世界上最大的报纸既不是在报业发达的美国,也不是在人口众多的中国,更不是在报业历史悠久的欧洲,而是在只有一亿两千多万人口的日本,从而撰写出《走进日本大报》,书中从发行量、收入结构和从业人员三个方面分析了口本报业的集中度、规模与结构,对探讨都市报经营管理具备借鉴意义,但对转型策略的涉及却比较少,给本论文的研究留下了研究的价值空间。
媒体融合的概念,最早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提出。早在20世纪90年代,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就在《数字化生存》中预料到了如今的科技发展,带来了全新的视野。比如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在应用中学会创业,并深刻阐述了“平台”和“虚拟现实”的概念。为后期数字化时代到来,都市报转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反的,也有对数字化技术提出质疑的学者,例如叶夫根尼?莫罗佐夫的《技术至死:数字化生存的阴暗面》提出一个问题,一旦道德、伦理和公共事务等问题被所谓的技术重构,变得简单可控,世界将变成什么样?他表示,只有当人们对“技术解决方案主义”进行仔细审视并承认制度的瑕疵时,技术才可以被称为一种进步的力量。这为盲目追捧技术、看不见数字化黑暗面的人们敲响了警钟。
............................
3理论指导及研究方法.................9
3.1媒介经营管理理论.................10
3.2研究方法.................10
4研究发现.....................11
4.1《现代快报》2016-2018年转型策略分析.....................11
4.1.1结合互联网+模式弥补渠道短板.....................11
4.1.2内容呈现形式互联网化.....................11
5研究结论.................28
5.1研究结论.................28
5.2不足与展望.................28
4研究发现
4.1《现代快报》2016-2018年转型策略分析
笔者在采访时任《现代快报》决策者D先生了解到,《现代快报》的转型出于生存危机、经济下行、渠道受限、受众缺失等严峻问题,转型基于融媒体时代的背景下,首先是结合互联网+模式,弥补渠道短板的问题;其次是改变原创内容单一的发布模式,将稿件呈现形式互联网化,为的是便于互联网传播;再者是发挥创意头版的优势,开展创意营销,为拓宽经济效益提供新思路;最后是面对侵权现象,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版权,将维权获得的收益纳入盈收途径之一。

............................
5研究结论
5.1研究结论
本论文通过列举全国都市报在转型融合之路上的一个样本,研究融媒体时代《现代快报》的转型策略,通过现场调查研究发现:《现代快报》转型前期面临渠道短板、内容呈现形式单一、新闻产品趋同、原创稿件被侵权等问题。在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之下,《现代快报》选择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转型策略,经济效益因此发生了由亏损到盈利的转变。
结合媒介经营管理理论为指导:与价值取向相关是以新闻的重要性为理论指导下采取的转型策略;与趣味需求结合是以新闻的趣味性为理论指导下采取的转型策略;与智能科技接轨是以新闻的新鲜性为理论指导下采取的转型策略;与节日热点挂钩是以新闻的接近性为理论指导下采取的转型策略。
由这些不同类别的转型代表作背后折射的转型策略可见,《现代快报》因时制宜选择的转型策略对其走出当下困局,实现阶段性转型是有所助益的。
从差异化竞争和盈利模式的角度来看,《现代快报》的转型发展尚有优化升级的空间。从媒介经营管理理论出发,《现代快报》转型策略的改进方向在于:储备专业技术人才,扩大使用价值;重构与用户的关系,提升互动价值;坚持原创产品,探索跨界融合价值。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