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选取柳州日报社“紫荆花”主题报道为研究对象,在融媒体背景下分析总结现阶段地市级党报在主题报道上的成功经验以及媒体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绪论
1.1研究缘起与意义
2014年在互联网技术的推进和业界转型升级的需求推动下,国家开始对媒体融合予以重视,将媒体融合首次纳入国家战略,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要遵从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这在中国媒体发展史上称为具冇里程碑意义的一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推动媒体融合的相关内容被写入《中共屮央关于全国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
媒体融合大潮在近年来席卷全国各个地方媒体,广西也是被影响的地区之一。各地市级党报纷纷成立自己的新媒体部门,引进新技术、新人才和新设备。联合政府建设数据库,依靠信息抓取,编写准确生动的新闻内容;将传播面拓展到移动客户端,在微信微博上注册媒体公众号,积极引进专业人员开发媒体APP,及时准确的发送信息;购置便携式的摄像机,方便记者能独立完成采访、拍摄活动,购买航拍器,以新的视角拍摄优质的相片和视频。
在柳州日报记者部和柳州日报新媒体部的实习期里,笔者体验了柳州日报新媒体中心成立前后的基本情况,了解了新旧媒体的运作方式,以及新媒体中心改革之前与改革之后的各方面变化,以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情况。基于对新闻发布流程和媒体人员的熟悉以及笔者对“紫荆花”主题报道的兴趣,于是有了这个选题。
..................
1.2研究现状
1.2.1主题报道研究
“新闻主题”一词有两层含义。第一层为新闻报道的中心主旨,它代表了记者的观点态度和媒体的倾向。第二层即本文要讨论的内容。“主题”指的是报道对象,是报道的主要内容,它规制了报道的范围,为报道内容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新闻主题在某种程度上说,兼顾了报道由头与报道范畴的双重身份。
我国的主题报道内容经历了一个由“硬”变“软”的过程。自建国以来到近几年,虽然能从文章的角度选取与标题看出,记者编辑在尽量软化稿件内容,可收甚微。文章中大量引用的政策文件等依旧让宣传气息扑面而来。不仅如此,初期的图片选择也更倾向于单一背景的人像宣传。模式固定的构图和僵化、摆拍化的人物动作神情让读者味同嚼蜡。
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报道不再受到严格的版面控制,媒体能够以更多的方式来发布新闻内容。同时主题报道的内容选择逐步开始拓宽,不再满足于硬新闻的报道,开始进一步向软新闻迈进。“软化”方向集中在国内外的突发新闻与一些周期性的事件报道上。前者为国内国际上影响力巨大的新闻事件。如“马航事件”、“埃博拉病毒”以及冲突性很强的“江歌案”。而后者则通常选择中国传统节日、民族风俗等与受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但关于主题报道的研究很多仍旧停留在党政新闻之上。关于重大主题的报道主要分为几类。一是研究策划在主题报道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强调策划当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故事,展现人文精神。要明确策划的目的在于提升舆论的引导能力,增强宣传效果等。
........................
2柳州日报紫荆花主题报道顶层设计
2.1全媒体融合突破
2.1.1新型理念构筑新型融媒生态
柳州日报进行内部改革之后,实现了融合发展的四大突破。一是理念的突破,把互联网思想贯穿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当中。二是机制突破,生成一套新体系,具体展现在其媒体融合的“四二一”工程里。其中,“四”是:建立社长、总编辑指挥协调运行机制、建立报社领导全媒体指挥调度值班制度、全媒体平台联动、全媒体记者统筹调度制度四大运行机制。“二”是:实施移动优先战略,组建柳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全媒体统一供稿中心两大实体中心。“一”是构建新型采编发网络,舞起中央厨房一大龙头。三是实践突破,打造新生态。积极打造融合发展内+外双循环生态系统。内部生态系统即打造矩阵+圈层传播平台,实现信息在全柳州的网格化覆盖传播。外部生态系统即构建“民间+官方”融通平台,发挥报社作为市网络文化协会会长单位的优势和作用,将柳州有影响的各大自媒体聚合起来;与市网络传播研究中心共同打造中央厨房,打通民间舆论场和官方舆论场。四是影响突破,扩大新优势。柳州日报旗下拥有传媒公司、会展服务公司、旅行社以及商务公司、印务公司等经济实体,能够建立全媒体营销的价值产业链。经营收入逐年递增。
紫荆花报道就是在这样的知道思想下完成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合作共融,分别负责新闻的采写与发布。前期策划阶段,分管领导协调调度,通过新媒体中心与供稿中心组织新闻生产。产品生成后发布到旗下的各个平台,实现新闻产品的推广扩散。
....................
2.2组织结构
2.2.1科学分块
在2017年元月柳州日报新媒体中心成立之前,其内部进行了一次组织结构的人调整。如图(图2-1)所示,新媒体中心由一个报社领导和一个中心副总直接管辖三个部门。每个部门设置主任和副主任各一人。其中,视频部负责日常服务新闻的视频制作和广告主的广告制作。编辑部分为两组,一组负责“柳州一号”APP、网站、微博的新闻更新,另一组负责各个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技术部的技术人员主要负责网站的运行、APP的开发和管理,设计人员则负责活动的策划与拉取广告赞助。毎天的晨会会给毎个职员提供平等的报题机会。若职员有新颖的想法和策划,经领导认定同意即可组织各部门人员进行合作,也可以自行寻找关系较好的同事一起完成。
.......................
3“紫荆花”主题报道分析..........16
3.1报道形式与内容...........16
3.1.1报道周期与基本模式...........16
3.1.2报道主题内容..........17
4关于柳州日报主题报道的对比分析.........32
4.1纵向分析:历年“紫荆花报道”.........32
4.1.1报道数量与阅读量...........32
4.1.2微信:数量稳定阅读量提升.......32
5地市级党报主题报道的思考.............43
5.1编辑主导VS记者主导.........43
5.2跨行业竞争与合作...........44
5地市级党报主题报道的思考
5.1编辑主导VS记者主导
依据人民网中央厨房模式,柳州日报中央厨房应当以编辑为主导。中心平台相当于一个中控室,编辑在其中进行活动和稿件的策划,并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外出采访的记者进行高效、快捷的信息获取。这种模式依赖策划能力强势的编辑作为后盾,对中央厨房编辑的要求不仅在于常规的新闻采写能力,还需要熟练的新闻应对能力和策划能力。
但是,柳州日报的情况与此相反,记者和传统媒体主导了新媒体的新闻生产。柳州日报社的传统媒体的记者相较新媒体编辑有几个优势。其一是稳固的采访资源,其二是多年的经验,其三是权威性的累积。日报和晚报的记者基本上都有自己固定的采访领域,在该领域记者与对接单位保持着常年的合作和良好的私交。这些都是新媒体编辑难以介入的领域。多年的记者经验使得记者的综合能力强于新媒体i作人员,新媒体中心的编辑多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媒体实践经验不丰富,但因其对网络的熟悉程度要高于传统媒体的记者和编辑,故而调到新媒体中心。目前,新媒体中心的微信、微博、APP编辑只有少数的几个有过记者从业经验。和传统媒体的记者相比,他们就在新闻采编方面处于一个被动状态。
.......................
6结语
媒体融合的大潮席卷我国地市级党报。传统媒体单位为此开通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研发新闻客户端等等,积极应对受众日益增长的新闻需求。主题报道是展示一个媒体综合能力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微信作为地方媒体新闻传播的主要平台,汇集了最优质的主题报道内容,包揽了本地最多的受众关注度。网站、微博的存在弥补了微信“熟人关系链”的局限性,将本地新闻推广到全国范围。新闻客户端则融合了微信与微博的优势,但因其功能重复性过高,加上受众粘性不大等等原因发展之路有待探索。
发展的道路总是荆棘丛生,地市级党报的媒体融合进程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一,新闻生产活动中,记者与编辑谁为主导仍旧充满争议。或许,我们能转变一个思维,将二者的关系由对立变为相辅相成。其二,媒体在重视主题报道对本地影响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外宣传,微博、短视频的潜力没有被充分挖掘,接受新生事物成为地市级党报扩张影响力的先决条件。其三,地市级党报的竞争对手不再局限在媒体行业。各政府职能部门可利用其工作性质,发布专业性和时效性极强的信息。跨行业竞争也无时不在促使地市党报进行自我整合优化和定位。应对如此复杂且细碎的问题,观念的转变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跳脱本地格局,将视野放到全区甚至全国,冷静客观地看待新生事物,放开约束,让地市级党报脱掉严肃的外衣,从容融入年轻的媒体环境中。互联网为媒体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参考文献(略)
新闻媒体环境下柳州日报社“紫荆花”主题报道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