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笔者以“新浪微博”为例,它具有广泛的信息来源,多种传播途径,以及更为显著的影响力。这些新媒体的出现也给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政府与媒体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突出,如何引导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也成为了政府发言人必须应对的新挑战。
一、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一)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变化
1.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中国的初步探索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推进,新闻发布工作在我国得到了顺利开展,党和政府也将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提上了日程。
在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三日,我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在这一天,中国的记者协会对外介绍了国务院各个部门对外具体的新闻发言人。 从 1983 到 2002 年的二十年时间里,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前行,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加之政府部门积极转变执政方式,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 1993 至 2003 年初的十年时间里,外交部的例行记者招待会和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成为了我国新闻发布工作的主要方式,尽管有许多政府部门相继建立了新闻发言人这一职位。但是在此期间,包括许多政府领导人对于新闻发言人制度都存在一个比较大的误区就是,他们始终认为新闻发布会仅仅是为了对外宣传,从而忽视了对内宣传的重要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政府官员和新闻发言人都是社会信息的绝对占有者,新闻发布会之前,媒体和公众很难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媒体和公众只能被动的接收政府和新闻发言人想要传递的信息;这种对内和对外的不平衡性直接导致了地方政府“上行下效”,在处理紧急问题只“堵”不“疏”,信息不畅通使得谣言四起,加之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够完善,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2.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兴起
在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成长过程中,2003 的 “非典”事件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作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的王国庆认为,“非典”事件是中国新闻发布制度的一个 “质”的飞越,“非典”事件以前,网络媒体还不够发达,信息的传播渠道不够畅通,在遇到地方性的突发事件时,各地政府部门通常会采用“打压”、“瞒报”等方式对待,这就使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新闻发布工作中始终处于被动局面。为了全面的了解事件的原委,新闻发言人和工作人员在新闻发布会召开前只能通过发电报和打电话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即便是这样,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还时常处于被防范的局面。各家新闻媒体急于了解事件的进展也成为了我国的新闻发布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的又一原因。在《发言人二十五:基本能够说话了》一篇文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王国庆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曾经说 “我发现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难度太大。发生 SARS 之前,推动这项工作的难度太大——有时候为了把一位部长请出来,赵启正同志也亲自打电话”。
.........................
(二)全媒体时代下的新挑战
2017 年 8 月 4 日,相关部门发布了第 40 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为《报告》)。《报告》称,直到同年 6 月份,中国使用网络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 7.51 亿,占到全球网民总体的 1/5,半年统计增加网民 1992 万人,其增长率为2.7%。与 2016 年底比较,互联网的普及率提升了 1.1 个百分点,达到了 54.3%,已经超越了全球平均水平 4.6 个百分点。使用手机上网的人口数量达到 7.24 亿,比 2016 年底新增 2830 万人。在使用手机上网的人口数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由 2016 年底的95.1%提高到 96.3%。
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在这种大环境下,对于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带来了网络舆论的不确定性
“全媒体”这个概念,是指在信息传播中使用文字、声音、影像等多重表现手段,借助广播、电视、出版、网站等多元媒介形态,通过各互联网络进行运作,以实现任何用户任意使用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设备都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任何信息的融合接收。
微信、微博以及秒拍等一系列新的传播方式的出现,让每个网民都有机会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也正是基于全媒体时代的这种特点,使得信息的传播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而言,传播者和接受者没有了明确的界限。只要公众有意愿,随时随地都可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布到媒体上,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内容都是自由化的选择。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在为公众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如信息泄露、谣言四起、低俗信息泛滥等问题。曹劲松在《政府网络传播》中写道“新媒体传播中的信源往往是模糊的,通常有如下几种情况:完全不提信息来源;信息来源模糊不清;制造虚假的信息来源。”也正因如此,使得政府在监督网络舆论信息的工作上很难进行,公众很难对于网络中出现各种信息进行取舍。
.........................
二、全媒体时代新闻发言人的议程设置
(一)内容设置:国家叙事与个人修辞的完美结合
在全媒体时代,网络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的渠道容量无限被拓宽,信息的传播模式也不再是单向度的传播了,传统媒体逐渐失去了掌握第一手信息的优势,信息的传播方式也再向多元化演变,网民可以随意发布信息并对既有信息进行加工与选择,由此形成舆论扩散开来。正是基于这方面原因,网络媒体得以通过对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加工手法等传统媒体议程设置方式产生实质性影响。
在议程设置理论中,最基础的关注点就是对内容议程的研究,简单来说,内容设置就是“媒体应该告诉公众要思考什么”。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奥运火炬传递期间,继西藏的骚乱后,奥运火炬在英国的传递也受到了阻扰。当时的中国驻英大使傅莹通过《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了文章《如果西方能倾听中国》,文章对暴力夺取火炬的行为进行强烈斥责,并且对西方国家的媒体对中国进行“妖魔化”的行为做出批评,同时,她还警告“中西间了解的鸿沟愈来愈大”,而中国则更需要“保持耐性”,“等候世界了解”。在文中,傅莹以中国驻英国大使的身份对于“奥运圣火境外传递受阻”事件进行了主动的设置议程,首先向公众解释了事件的始末,满足了公众对于事件缘由的疑惑;再使用一系列的相关数据表明西藏近年来的变化,引导国外民众用客观全面的眼光看待中国;最后,分析了中国的现状和民众对世界的态度积极引导国外的媒体和公众了解中国、接纳中国。傅莹对于内容设置的成功之处不仅仅是积极引导了公众对于事件的思考点,更将中国的和善谦逊的国家形象树立起来。
时至今日,仍有很多新闻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发言人是个苦差事,是个高风险行业”,在我国,新闻发言人之所以是个“苦差事”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新闻发言人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在遇到紧急突发性事件之后很难第一时间进行回应,在新闻发布会上面对新闻记者的询问时很难给出公众想要或满意的答复。
...........................
(二)属性设置:在不回避热点的基础上主动进行议程设置
在议程设置理论中将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是完整意义上的效果形成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而属性设置研究的焦点是议程设置的态度和行为。如果说内容设置是研究“媒体告诉公众应该思考什么”那么属性设置研究的就是“媒体告诉公众应该如何思考”。在全媒体时代,网络将信息的渠道最大限度的拓宽起来,传统媒体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加之网络使得信息的传播模式越来越多元化,人人都可以是“信息源”,这个时候,公众可以将自己对于某一“议题”的态度发布到网络上来,这种舆论直接影响了其他人对于该“议题”的态度或行动。近年来,从“雷政富事件”到“郭美美事件”再到后来的“微博打拐”、“网络打假”,在全媒体时代,如何影响受众的态度和行为成为了各媒体的发力点。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走过了三十年,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不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我国的新闻发言人的业务水平、主动设置议程的能力,包括在和新闻媒体打交道时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越来越被重视起来。全国政协第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发言人赵启正对于新时期新闻发言人所面临的困难有过多次的提及,“国情很复杂,在一般的泛泛了解之外,他所负责的那个领域内应该了解得更多”。
每年两会时候,人大和政协的新闻发言人都是最辛苦的,无论是政协或是人大,他们的构成都包含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记者提问的环节,无论是从政治、医疗、教育、文化、科技、环境还是民族宗教、港澳台问题进行提问都要求发言人在政协或人大的角度进行阐述。齐怀远在担任全国政协第九届五次会议发言人时就曾表示“政协大会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比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工作都更难。”
..........................
三、2018 年两会新闻发言人议程设置案例分析 .......................... 24
(一)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 25
(二)全方位解读民生问题 .................... 26
(三)发出中国的声音 .......................... 27
四、新闻发言人议程设置效果的最优化策略 ........................... 28
(一)从新闻发言人角度 .................. 29
1.加强自身服务意识的提升 ........................ 29
2.加强网络等新媒体对信息的传播 ........................ 29
3.继续落实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 ............................. 30
四、新闻发言人议程设置效果的最优化策略
(一)从新闻发言人角度
1.加强自身服务意识的提升
........................
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的语境下,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和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政府和传统媒体的新闻发言人再也不能掌控信息的传播,新闻发言人和记者的关系也开始发生了转变,政府对于舆论的引导职能依靠发言人对事件设置议程来影响。
网络的发展虽然在信息传播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网络传播在范围、时效、影响力方面的特点如同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的新闻发言人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也促使我国的网络新闻发言人朝着更加专业化的道路前进。早在1995年,我国已经开始利用网络媒体进行对外传播,但是如何更好地向世界传递中国的声音,让西方媒体接受我国新闻发言人设置的议程从而改变国际社会中对于传播不平衡的现象来维护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正面形象,我国政府和新闻发言人依然任重而道远。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政府公信力的增强和国际形象的提升既需要新闻发言人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同时也需要政府在制度上作出保障,二者相辅相承才能确保在复杂多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始终保持着正面积极的大国形象。
参考文献(略)
全新闻媒体时代下我国新闻发言人议程设置研究--以两会新闻发言人为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