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介融合排排视域下的新闻游戏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8998 论文编号:sb2019022010351424972 日期:2019-02-27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以媒介融合的理论视角对新闻游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观照,精心梳理了中外颇具影响力的经典案例。研究发现,新闻游戏是在媒介融合推动下新闻形式的创新,媒介技术的“人性化演进”和融合文化催生出新闻游戏的参与性、交互性、场景化、虚拟真实、娱乐狂欢等特征,是消解意义、注重娱乐的后现代媒介一一游戏对传统新闻的解构。

1绪论

1.1研究背景
2004年,苏格兰游戏工作室Traffic Games在肯尼迪遇刺14周年纪念日推出了一部名为《刺杀肯尼迪:重装》的游戏。游戏真实还原了肯尼迪遇刺当天的场景,玩家可以扮演在德州达拉斯使暗杀肯尼迪的杀手,以不同角度瞄准肯尼迪总统来开枪。根据“挑战任务”,玩家想要获取更高分数,仅仅射杀肯尼迪是不够的,还需要无限接近描述事发当天情况的《华伦报告书》。游戏一经发布,即吸引了众多玩家参与。随之而来的,还有质疑与谩骂一一众多肯尼迪的拥趸难以忍受他在游戏里一次次被亵渎;还有人认为,如此精准复刻犯罪细节,是对有心者的无形教唆。Traffic Games的负责人则称,他对大众的震惊表示理解,但他和团队更倾向于认为这个完整复制案情的游戏作品恰恰是出于对历史的尊重。他认为,游戏设计者的初衷意在消除关于肯尼迪之死的?阴谋论的影响。
《刺杀肯尼迪》引发舆论狂潮的同时,还将一个新生事物带到了人们眼前一一“新闻游戏”。信息革命的发生创造出一个被新媒体技术包围的新世界,个体的力量被放大,以“个人为中”的“体验经济”时代正在到来。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使用价值,“体验价值”已经成为生产者考量的重要因素。“游戏化”正是基于此衍生出的理念,这一理念将其触角延伸至新闻领域,一种新的新闻传播形式一一新闻游戏一一就诞生了。
传统形式的新闻千篇一律,但同样的内容转换成游戏的形式却让人津津乐道,这就是新闻游戏的魅力。它用一种交互的模式,点燃了一些“睡眠期”受众的阅读兴趣、评论兴趣和分享兴趣。在麦克卢汉的叙述中,“游戏是大众的传播媒介……游戏是人为设计的情景,旨在容许很多人同时参与他们自己团体生活中某种有意义的模式,”作为媒介的一种,游戏自然也是人的延伸,它把人的反应和行动与故事融为一炉,使之成为动态的形象。游戏像迪士尼乐园,是人为的天堂,也像乌托邦似的幻景,参与游戏的人借助这幻景去阐释和弥补日常生活的意义,观察、询问和参与社会生活。而新媒体时代,游戏逐渐幵始成为一种人们习以为常的大众媒体形态,并与新闻、艺术和政治等因素相结合,创造出改变世界的力量。
........................

1.2文献综述
1.2.1新闻游戏的相关研究
麦克卢汉早在《理解媒介》成书时便赋予“游戏”以媒介地位;史蒂芬森的《大众传播的游戏理论》提出“传播游戏观”,将信息传播类比成游戏,强调站在受众立场上的自我参与式的主观体验。但目前来说,新闻游戏还是新兴事物,国内外关于新闻游戏的研究并不多。国内外学者对新闻游戏的研究还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新闻游戏的理论探索。在这其中有一部分关于新闻游戏应用实务的研究,例如伊恩.博格斯特及其合作者出版的《新闻游戏:游戏中的新闻》,潘亚楠的《新闻游戏:概念、动因与特征》,武晓立的《当新闻遇上游戏一一浅谈新闻游戏的现状和发展策略》,顾洁、梁冰洁的《新闻游戏:一种新式传播理念的实践》,姚静的《新闻游戏:新媒体环境下的互动性新闻叙事模式》,赵利利的《论新闻游戏的源起》。
在这类研究中,关注的重点之一是新闻游戏的叙事特征,不少学者认为,在当下新媒体时代,新闻游戏所采用的交互形式、沉浸报道和视角转换都非常值得关注。其中,《新闻游戏:概念、动因与特征》中,通过分析《叙利亚流亡之旅》和《杀死资本主义》两个新闻游戏案例,指出新闻游戏作为互动新闻的特点:真实与虚拟的融合,拥有开放式结局的液态新闻;沉浸式传播,通过任务完成模式唤起共情体验;视角的转换,从旁观者到第一人称视角。而《新闻游戏:一种新式传播理念的实践》归纳出了新闻游戏的传播理念:新闻提供服务、故事激发共情、游戏测试反馈。
除了叙事特征,这类研宄还着重研究了新闻游戏当前发展中的局限。《当新闻遇上游戏一一浅谈新闻游戏的现状和发展策略》指出了体现在新闻游戏中的三组矛盾一_新闻的严肃性与游戏的娱乐性、新闻的真实性与游戏的虚拟性、新闻的时效性与游戏的开发周期,并针对这三组矛盾给出了自己对新闻游戏的发展意见。
.............................

2新闻游戏简史

2.1新闻游戏是什么
随着传统媒体的式微和现代人阅读习惯的改变,为了吸引受众提高用户粘性,新闻行业不得不探索传播新闻信息的新模式,游戏化正是新模式的一种。新闻形式向游戏化方向的创新也引发了新闻与游戏之间交叉研究的需要。
新闻游戏究竟属于新闻还是游戏,新闻游戏的媒介属性是什么,还都有待界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疑问,正是因为新闻游戏从一出现就有不同的血统,在创作设计最初时的出发点不同,它们中有些是由游戏公司制作的,有些则出自新闻媒体之手。
“新闻游戏”这一术语是由游戏制作人弗拉斯卡于2003年创办新闻游戏网站Newsgaming.com时提出的,在网站的介绍中,他们将自己介绍为“我们是独立的游戏开发团队,我们相信视频游戏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游戏和仿真能使我们去思考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我们将定期运用游戏和仿真来分析、讨论和评价重要的国际新闻”。可见,弗拉斯卡更倾向于将这一新生事物定义为游戏,而不是新闻,因为新闻在这个游戏的作用中仅仅是背景介绍,与此同时,游戏并不具备新闻报道所需要的客观性的特点,而是“有着明确的立场和倾向性”。基于同样的理念,这个团队设计了一款以“9.11”事件为背景的新闻游戏一一《9月12日》,根据设定,受众不管如何操作,都无法将恐怖分子消灭干净,也就是说在这款游戏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输赢来作为游戏的终结。弗拉斯卡想通过这款新闻游戏传达一种态度一一以暴制暴根本不会取胜。学界因此认为,这种“不可能取胜”的游戏旨在推动游戏参与者转变为新闻事件旁观者,进而推动其思考,并明确表达了游戏的立场和偏向。
............................

2.2技术融合为新闻游戏提供可能
2.2.1技术变革驱动媒介形态变化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带动了媒介形式和传播生态的变迁。詹姆斯.凯瑞就曾提出,电报是传播科技发明的分水岭,它的意义在于让传播从运输这一物质实体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时间战胜了空间,从此整个社会的日常生活、商业模式和公众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革新.传播学鼻祖麦克卢汉将媒介作为环境研究,他认为,媒介作为人类感官的延伸,使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构建。因此,新技术的诞生,往往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形式都应运而生,人们的生活方式、思考模式、意识形态也因时而动。在“媒介环境”的基础上,保罗.莱文森认为,媒介技术的发展是按照人的意志而变的,也就是媒介在演进过程中,遵循人性化趋。保罗.莱文森认为,“人类技术开发的历史说明,技术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人性化,技术在模仿甚至是复制人体的某些功能,是在模仿或复制人的感知模式和认知模式。”
诸多媒介中,麦克卢汉偏爱口语,他认为,在以口语为主要媒介的部落化时代,人们的各种感官是平衡且和谐的;但拼音文字以及机械印刷搅乱了感官之间的平衡,视觉系统一家独大;其后的电力时代重新扩张了文明人各官能的感知,使人的交流回归本能状态成为可能、找回“感觉总体”。莱文森认为,这就是媒介发展中“人性化趋势”发挥的纠偏作用。
........................
3新闻游戏的媒介融合基因...............22
3.1技术融合为新闻游戏提供可能.........22
3.1.1技术变革驱动媒介形态变化........22
3.1.2技术“人性化”推动内容“场景化”.............24
4在质疑中探索发展的新闻游戏........33
4.1真实与虚拟的矛盾..........33
4.1.1虚拟真实的新闻游戏............33
4.1.2新新闻主义借助媒介融合焕发新生.............34
5我国新闻游戏生产的问题与建议.................48
5.1国内外新闻游戏对比..........48
5.2我国新闻游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51

5我国新闻游戏生产的问题与建议

5.1国内外新闻游戏对比
前文中,笔者根据观察,将新闻游戏的发展总结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也就是现阶段,我们正处于融合媒介游戏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新闻游戏实践丰富多样,业界的实践异彩纷呈。但百花齐放难免良莠不齐,国内外在新闻游戏的创新和实践中也存在着质量上的参差不齐。
笔者梳理了2014年底到2017年,国内外经典新闻游戏案例,汇总如下表:


.....................

6结语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内容分析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研宄了在媒介融合视野下,新闻游戏在何种意义上构成了新的新闻形态,同时根据现有经典新闻游戏案例分析了当下新闻游戏面对的质疑,并提出策略。
首先,新闻游戏从生产机制的角度看,新闻游戏是由内容、设计、技术、产品经理等多岗位、多工种间深度协同的产物,“项目组”或“工作室”制度是最常见的组织架构。它以融合生产的方式重构了新闻编辑室,形成了对新闻内容生产核心逻辑的变革,构成了媒介融合视野中新闻业的新形态。从文本孤立、封闭,由传播者掌控意义并禁绝交流的传统新闻发展到注重受众主体地位和参与度的新闻游戏,是媒介技术“人性化”演进的结果,拓宽了移动互联时代的传播场域。
然而,新闻游戏在生产实践上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由新闻游戏所代表的编辑室的变革实质上并不是主动的业务创新和技术进步,而是后工业化文化生产模式转型的被动选择,反映了内容生产者的地位隐忧和权力流散。这既与数字化时代的商业主义价值取向有关,也是社会控制内化的必然结果。除此之外,互联网给新闻行业带来的两个关键性变化一一控制逻辑的改变和新闻生产的透明化,在新闻游戏中并未有体现。新闻游戏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它的流量价值和商业变现难题。相对于高昂成本,新闻游戏更多的是一种树立品牌价值的行为。除此之外,新闻游戏在时效性和体验性上都面临着困惑和限制。这些挑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