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16 年里约奥运会对于英国人来说,注定会是让他们难忘的一届奥运会。一向喜欢在媒体上自黑的英国媒体一改以前自嘲的态度,毫不吝啬的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当我们还在纠结于里约奥运会上的种种设施不良、治安混乱和裁判的不公平待遇的时候,英国已悄无声息的完成了对中国的超越,在金牌榜上稳稳坐到了第二的位置。
也就在 21 年前的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当时的英国奥运全体队员总共只获得了一枚金牌,在当时的金牌榜上,英国尴尬的只排在 36 位,与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极不相称。短短 20 年,英国完成了让世人惊叹的超越,不能不说是一次不凡的壮举。
在全球化日趋繁盛的今天,大型体育盛事早已不是简简单单的运动员之间的竞争,也是各国之间角力的舞台,这种角力体现在各个方面,从政治到文化,无一不成为媒体笔下的马前卒。英国在奥运会上的优异表现,让英国赢得了全世界观众的关注,也让全世界观众看到了一个新的“大英帝国”的重新崛起。
BBC(英国广播电台)作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在对本国的形象塑造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BBC 因其一直宣扬的客观公正的态度,在全世界拥有大量的粉丝。因此可想,BBC 所报道的内容,对世界舆论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BBC 在一件事情的态度往往左右了英国乃至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民众的看法。而国家形象也不可否认的隐藏在 BBC 的日常报道和评论中。事实上,国家形象的建构,历来受到各国的重视。学者肯尼斯·布尔丁亦指出,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观念和形象,往往会影响其对该国的政策和行为,进而影响国家间的关系。
BBC(英国广播电台)作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在对本国的形象塑造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BBC 因其一直宣扬的客观公正的态度,在全世界拥有大量的粉丝。因此可想,BBC 所报道的内容,对世界舆论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BBC 在一件事情的态度往往左右了英国乃至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民众的看法。而国家形象也不可否认的隐藏在 BBC 的日常报道和评论中。事实上,国家形象的建构,历来受到各国的重视。学者肯尼斯·布尔丁亦指出,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观念和形象,往往会影响其对该国的政策和行为,进而影响国家间的关系。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事实上,体育赛事与国家形象构建的相关议题,很早就有学者开始研究了。在学术界,关于“奥林匹克报道”的论文和期刊达两万份。在这些论文里,有很多是以个案分析为研究方法,即针对奥运报道中的内容做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其中,以 2008 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最多,其研究结果也非常直观和受用。
1.2.1 国家形象构建的研究
在国外的文献资料中,具体研究某一届奥运会或体育赛事对国家形象影响的论文期刊不是太多,但研究国家形象的文章很多。在国外的学者中,费正清写过《美国与中国》、《中国人民的中央王国与美利坚合众国》、《认识中国中美关系中的形象与政策》等,为当时的人们了解中国国家形象起到了一定作用。
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很多,研究领域也各不相同。在政治与国家形象方面,李正国曾经在《国家形象构建:政治传播及传媒影响力》中总结过,他认为在国家形象构建中,政治传播是最核心的内容。构建国家形象时,大众传媒表现出的是影响大众思维的控制力,是以一种软性诉求表现出来的。而且,作者也表示,一个国家的大众传播实力是政治影响力的体现,在国家形象构建中非常重要。
在文化构建方面,朱方的文章《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以 2008 年北京奥运宣传为例》也谈到了一些内容。文章指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的体现,是国家无形的巨大资产。而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舞台,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事实上,体育赛事与国家形象构建的相关议题,很早就有学者开始研究了。在学术界,关于“奥林匹克报道”的论文和期刊达两万份。在这些论文里,有很多是以个案分析为研究方法,即针对奥运报道中的内容做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其中,以 2008 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作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最多,其研究结果也非常直观和受用。
1.2.1 国家形象构建的研究
在国外的文献资料中,具体研究某一届奥运会或体育赛事对国家形象影响的论文期刊不是太多,但研究国家形象的文章很多。在国外的学者中,费正清写过《美国与中国》、《中国人民的中央王国与美利坚合众国》、《认识中国中美关系中的形象与政策》等,为当时的人们了解中国国家形象起到了一定作用。
国内的相关研究也很多,研究领域也各不相同。在政治与国家形象方面,李正国曾经在《国家形象构建:政治传播及传媒影响力》中总结过,他认为在国家形象构建中,政治传播是最核心的内容。构建国家形象时,大众传媒表现出的是影响大众思维的控制力,是以一种软性诉求表现出来的。而且,作者也表示,一个国家的大众传播实力是政治影响力的体现,在国家形象构建中非常重要。
在文化构建方面,朱方的文章《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以 2008 年北京奥运宣传为例》也谈到了一些内容。文章指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强大的体现,是国家无形的巨大资产。而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舞台,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第二章 研究理论
2.1 国家形象的定义
关于国家形象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国家形象可以分三个层面来理解。这也是学术界目前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首先,第一个层面,比较侧重国际社会与国家形象的关系。这个观点表示,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舆论中呈现什么状态,就是他的国家形象。学者徐小鸽的论述最为经典:“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新闻流动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是一国在他国新闻媒介的新闻言论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而杨伟芬也抛出了一种观点,当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一个国家的形象的印象趋于同化,那么这就是它的国家形象。
2.1 国家形象的定义
关于国家形象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国家形象可以分三个层面来理解。这也是学术界目前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首先,第一个层面,比较侧重国际社会与国家形象的关系。这个观点表示,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舆论中呈现什么状态,就是他的国家形象。学者徐小鸽的论述最为经典:“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新闻流动中所形成的形象,或者说是一国在他国新闻媒介的新闻言论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而杨伟芬也抛出了一种观点,当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一个国家的形象的印象趋于同化,那么这就是它的国家形象。
而第二个层面,倾向于本国民众对于本国的看法。这个层面里,一个国家的形象来源于民众对这个国家的整体印象。用刘小燕的话说:“国家形象是指国家的客观状态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也就是社会公众对国家的印象、看法、态度、评价的综合反映,是公众对国家所具有的情感和意志的总和。”
第三个层面,实际上是前面两个的“混合”。即国内和国际对一个国家形象认知的综合体,也可以说是整体形象。这个观点也得到很多学者的支持,比如管文虎教授所写过的“国家的内外部民众对一国的各项活动的评价和认定。”
本文的内容将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层面的第二个层面。弄清楚了国家形象的概念,还需要了解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的两种方式,即国内媒体对本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和国内媒体对他国国家形象的构建。
.........................
2.2 框架理论
2.2.1 框架的缘源
在传播学的领域,框架理论其实来源已久。传播学领域的集大成者李普曼先生在其最重要的著作《公共舆论》里就有提到过一些。在传播学领域,受众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和对一个事情的认知,都来源于传播者的“改造”。李普曼持有这样的观点:首先,我们所在的自身环境决定了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如何去看待和理解新鲜的信息。其次,我们无法避免的要先去定义一件事情,然后再尝试去理解它。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完全接受一个“真实事物”的全部,只能在脑海里搜索相关出现过的事物来关联,最后得出一个自己能理解的结论。这样难免会让真实的事实和我们主观上接受的“事实”中间有所偏差。李普曼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拟态环境”的概念。这个概念对这种现状做出了说明,即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其实这个概念中,已经出现了框架理论的雏形:选择、加工、结构化。
2.2.2 框架的定义
在社会学方面,李普曼的观点也得到了引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柏格(Berger)与拉克曼(Luckman)在一本名为《现实之社会建构》(The Social ConstructionofReality)的书里将社会现实分为“客观现实”(objective reality),“媒介现实”(mediareality)和“主观现实”(subjective reality)三个层面。
事实上,这与李普曼所说的“拟态环境”不谋而合。“客观现实”就是事实本身,不存在任何偏差和修改的一个“本体”,也是被传播的对象。“媒介现实”就是传播者呈现出来的状态,是被传播者或者说受众所能接受到的“事实”。它是一种象征意义符号,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或视频。而“主观现实”是被传播的受众经过消化和吸收,在主观意向上说能出现的一种“事实”。
............................
第三章 BBC 里约奥运报道中呈现的国家形象分析........................ 11第三个层面,实际上是前面两个的“混合”。即国内和国际对一个国家形象认知的综合体,也可以说是整体形象。这个观点也得到很多学者的支持,比如管文虎教授所写过的“国家的内外部民众对一国的各项活动的评价和认定。”
本文的内容将主要集中在这三个层面的第二个层面。弄清楚了国家形象的概念,还需要了解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的两种方式,即国内媒体对本国国家形象的构建和国内媒体对他国国家形象的构建。
.........................
2.2 框架理论
2.2.1 框架的缘源
在传播学的领域,框架理论其实来源已久。传播学领域的集大成者李普曼先生在其最重要的著作《公共舆论》里就有提到过一些。在传播学领域,受众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和对一个事情的认知,都来源于传播者的“改造”。李普曼持有这样的观点:首先,我们所在的自身环境决定了我们的认知,决定了我们如何去看待和理解新鲜的信息。其次,我们无法避免的要先去定义一件事情,然后再尝试去理解它。因为我们没有办法完全接受一个“真实事物”的全部,只能在脑海里搜索相关出现过的事物来关联,最后得出一个自己能理解的结论。这样难免会让真实的事实和我们主观上接受的“事实”中间有所偏差。李普曼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拟态环境”的概念。这个概念对这种现状做出了说明,即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其实这个概念中,已经出现了框架理论的雏形:选择、加工、结构化。
2.2.2 框架的定义
在社会学方面,李普曼的观点也得到了引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柏格(Berger)与拉克曼(Luckman)在一本名为《现实之社会建构》(The Social ConstructionofReality)的书里将社会现实分为“客观现实”(objective reality),“媒介现实”(mediareality)和“主观现实”(subjective reality)三个层面。
事实上,这与李普曼所说的“拟态环境”不谋而合。“客观现实”就是事实本身,不存在任何偏差和修改的一个“本体”,也是被传播的对象。“媒介现实”就是传播者呈现出来的状态,是被传播者或者说受众所能接受到的“事实”。它是一种象征意义符号,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片或视频。而“主观现实”是被传播的受众经过消化和吸收,在主观意向上说能出现的一种“事实”。
............................
3.1 政治形象.........................15
3.1.1 超级大国.............................15
3.1.2 拥有未来..........................18
第四章 BBC 的里约奥运报道中的国家形象构建......................... 34
4.1 英国为主的报道主题................................34
4.2 回归体育的报道基调..............................35
第五章 BBC 里约奥运报道国家形象构建的经验与启示........................... 40
5.1 BBC 里约奥运报道塑造国家形象过程的成功经验............................ 40
5.1.1 利用数据信息.............................40
5.1.2 体现人文精神........................41
第五章 BBC 里约奥运报道国家形象构建的经验与启示
5.1 BBC 里约奥运报道塑造国家形象过程的成功经验

...............................
结论
本文经研究发现,BBC 在报道中呈现出一个政治上强大、拥有未来、尊重包容的国家形象;经济上有着雄厚经济实力、逐渐复苏、有良好经济前景的国家形象;文化上有着典型英式幽默、充满爱国精神和民族荣誉感、富有人文精神的国家形象。此外,研究还发现,在里约奥运会的国家形象呈现方面,BBC 使用了类型繁多但以英国为主的报道主题;以回归体育和运动员为报道基调;以真实、客观与平衡为报道的准则;以尊重受众的感受和反馈为报道风格。
通过分析研究 BBC 对里约奥运会的报道,总结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三点:善于利用数据分析,报道中体现人文精神、回归体育本身。最后研究提出了 BBC奥运会报道中的国家形象构建对我国的三点启示:新闻媒体应符合国家形象宣传的需要、多聚焦受众的反馈和感受、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略)
本文经研究发现,BBC 在报道中呈现出一个政治上强大、拥有未来、尊重包容的国家形象;经济上有着雄厚经济实力、逐渐复苏、有良好经济前景的国家形象;文化上有着典型英式幽默、充满爱国精神和民族荣誉感、富有人文精神的国家形象。此外,研究还发现,在里约奥运会的国家形象呈现方面,BBC 使用了类型繁多但以英国为主的报道主题;以回归体育和运动员为报道基调;以真实、客观与平衡为报道的准则;以尊重受众的感受和反馈为报道风格。
通过分析研究 BBC 对里约奥运会的报道,总结其成功经验主要有三点:善于利用数据分析,报道中体现人文精神、回归体育本身。最后研究提出了 BBC奥运会报道中的国家形象构建对我国的三点启示:新闻媒体应符合国家形象宣传的需要、多聚焦受众的反馈和感受、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