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生产理论视阈下的新闻媒体现场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3622 论文编号:sb2018101110564323510 日期:2018-11-2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论文以电视新闻学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结合相关理论和知识,如传播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方面,
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该论文中梳理了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发展进程,探讨了当下媒介技术影响下的报道形式。

一、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新闻现场综述

(一)空间生产理论概述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著名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在马克思生产实践理论基础上提出“空间生产”理论,他认为空间是被生产出来的,空间是一种社会关系,将空间提到与时间同等的地位。正如福柯所说的,这是一个空间崛起的时代。
1.列斐伏尔关于空间的阐释
亨利·列斐伏尔认为,由于社会形态的不同,生产方式也会有所差异,然而无论哪种生产方式,空间生产都是社会关系的生产。列斐伏尔以古代城邦市民在神庙、竞技场等地集会为例,这种集会有着自己独特的空间实践,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群集合,背后有着一定的社会和政治因素,因此,空间是社会性的,是生产关系及其社会关系的集合。
列斐伏尔将空间分为以下三类:自然空间也就是物质空间,是自然界中通过人类实践活动可以进行准确测量与描绘的空间,如经过人工测量得出喜马拉雅山海拔高度为8844.43 米。精神空间是一种由想象所构造的空间,诸如人的意识、符号、标志,笛卡尔的“几何学”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等都属于精神空间。而“社会空间是指人在现实生活中或者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的空间,构成社会空间的不仅仅是事物还有各种关系。”[6]为论证社会空间,列斐伏尔将威尼斯作为案例进行阐释,威尼斯的兴起是得益于贸易发展,威尼斯人在原本的湿地沼泽等自然环境下建造起港口、城市,满足发达的贸易需求。由此可见,威尼斯是被人类“生产”出来的,不仅包含着原有的自然空间,还包括人类在城市建造过程中的社会实践以及其中经济和政治关系。
列斐伏尔还提出了空间的三维辩证结构,即空间实践、空间表征和表征空间三个维度。“空间实践”指的是人类在现实社会中的实践活动,是可感知的,如农民工在工地上建造房屋。“空间表征”是指通过某些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意识形态空间,如建筑师设计房屋的构思更倾向于概念化的空间。“表征空间是有生命的:它能言说。表征空间有着情感的中心或核心。它是充盈着激情、行为和暗含着时间涌动的场域。”
......................

(二)新闻现场概述
新闻现场作为新闻事件发生的空间,结合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本文对原有的新闻现场概念进行延伸,提出新的概念,并对其进行分类。
1.新闻现场新概念的提出
关于什么是新闻,在新闻发展史上可谓百家争鸣,本文选取其中较为典型的三个定义进行论述。
在中国新闻学产生之初,徐宝璜先生提出“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新闻须为事实……苟非事实,即非新闻。”[9]“事实”是徐宝璜定义的基本立足点,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基础是事实;其次,他指出新闻是“多数阅者”所关注的,从受众的角度来阐释新闻的定义,新闻必须被大多数受众阅读。
范长江先生通过《记者工作随想》阐述了自己对于新闻的想法,他说“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它贯穿了一个为群众服务的精神。”范长江也认为新闻首先是事实,但是他认为新闻的对象是“广大群众”,并且新闻要为“群众服务”,范长江的定义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环境,认为新闻来源于群众,强调记者要到群众中去采访报道,报道他们想要知道的信息。
甘惜分先生给新闻下的定义是“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他认为新闻要达到某种效果,即要“影响舆论”, 新闻是一种手段,强调了新闻的功能。
而在新闻学界影响最为广泛的定义则是陆定一的“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他认为事实是新闻最主要的条件,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同时,时效性也是其必要因素,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的”;最后,新闻是“报道”,强调了新闻的公开性和公共性。
综上所述,所有定义都认为“事实”是新闻的本质和要素,而新闻事实具有“显著性”的价值属性,“显著性”又包括人物的显著性、事情的显著性、时间的显著性和空间的显著性。这一价值属性中的空间显著性便是指新闻现场的显著性,这一属性是由于人们在空间中的实践活动而赋予其意义。因此,人们活动过的所有空间,几乎都可以看做是具有一定意义的空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们在不同的空间建构起不同的社会关系、权力关系,反映出不同的意识形态。
.........................

二、空间生产理论视角下的新闻现场

(一)国家空间视角下的新闻现场
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代表着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而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与国家制度、社会性质、市场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而新闻传播业的发展也与社会性质的演变几乎同步;新闻本质上是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因此是由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新闻现场作为新闻发生的地理空间,是新闻传播业客观存在的前提条件,受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
1.不同社会制度空间下的新闻现场
全世界范围的社会制度分为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就决定了新闻传播业在价值观念、运营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新闻现场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新闻传播业为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服务,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以经济利益和商业利益为目标,追求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新闻自由。美国便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新闻媒体十分发达,新闻自由是其首要的新闻传播理念。在这种制度下,总统也可以成为美国媒体批判的对象。自从 2015 年唐纳德·特朗普开始竞选总统以来,他与美国主流媒体的互骂就没有中止过。《纽约时报》发表报道指出了特朗普的种种问题,以及分析他可能会在大选中失败的缘由;特朗普回应称《纽约时报》的报道是“假新闻”“不诚实”,甚至称这些媒体是“美国人民的公敌”。即使特朗普上台后,这些主流媒体并没有因为他上任美国总统而停止对他的负面报道,甚至在特朗普拒绝《纽约时报》等媒体参加白宫记者会之后,《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巴奎在社论中公开进行强烈抗议。正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新闻媒体具有更多形式的政治独立性,才会出现摆脱政治束缚、公开指责美国总统的新闻现场。另一方面,为了经济利益一味迎合受众趣味,也造成了低俗新闻现场的泛滥,比如媒体大肆渲染特朗普侮辱女性,以及在总统大选期间双方曝出的种种丑闻黑幕“录音门”、“邮件门”等,这些低俗新闻现场的出现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盲目追求新闻自由的副产品。
...........................

(二)媒体空间视角下的新闻现场
报道某个新闻现场以及如何报道,并不是随机决定的,而是由不同的环节构成,媒体要根据自身的性质及价值标准进行衡量,新闻编辑和记者会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进行选择,在层层把关后,才能确定最后需要报道的新闻现场和新闻事实。“把关人”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了,他在调查中发现,家庭主妇的购买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家庭餐桌上的食物,通过研究家庭主妇在食材方面的购买渠道,卢因提出了“渠道理论”,即“食物是通过不同渠道一步一步来到饭桌上的,而食物进入或不进入一个渠道, 从渠道的这一环节到另一环节, 都要受到‘把关人’的影响。”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传播学者怀特认为理论新闻学界也存在“把关人”现象,他通过对一个已有 25 年工作经验的新闻编辑进行调查发现,新闻报道的选择不是“有闻必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把关人自己的喜好以及工作经验等。因此,新闻现场的呈现和新闻内容的传播首先是由媒体根据自身的性质、类型和价值标准来“把关”,在具体采访报道阶段,记者和编辑的“把关人”作用异常明显。
1.媒体框架下的新闻现场选择
新闻现场的选择和报道是“由一定媒体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是由一定媒体传播的最高目标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在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符合媒体价值观念的新闻更有可能被报道被传播。不同类型的媒体会根据自身定位以及目标受众群体等对新闻现场进行筛选,新闻内容的报道也呈现差异化,以《中国青年报》和《北京晚报》为例,两份报纸在定位上便互不相同,因此报道的新闻现场也差异颇大。
.......................
三、空间生产理论视阈下记者抵达新闻现场的意义及策略分析......... 25
(一)记者抵达新闻现场的意义....................25
1.传递新闻信息.....................25
2.传授他者经验.........................27

三、空间生产理论视阈下记者抵达新闻现场的意义及策略分析

(一)记者抵达新闻现场的意义
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提出空间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冲破了不同地域之间的界限。空间生产在深层含义上是对资本主义关系的批判,他认为空间是一种政治工具,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国家通过对空间的利用能够维护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人类生活的新空间”连接了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而网络空间的信息与现实空间中的新闻现场密切联系,只有把准作为源头的新闻现场信息,正确把握新闻现场、理解新闻现场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净化网络空间,为人类生活的新空间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1.传递新闻信息
新闻是关于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信息功能是其最直接、最根本的功能,这就要求新闻要做到消除受众的不确定性和怀疑心理。新闻信息总是隐藏在新闻现场内,记者只有抵达新闻现场,在现场空间进行采访、报道,结合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职业敏感,才能将事实真相呈现给社会大众,而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更不会出现虚假新闻和谣言。另一方面,记者在新闻现场传递事件信息,能够增强新闻的信任度,提高新闻的时效性,
将新闻现场的真实情况全面地呈现在受众面前,使受众具有与事件同步发展的真实感,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
新闻现场和新闻报道必须传递事实信息,而在新媒体环境下,“转发”、“转载”成为新闻传播的流行方式,社会媒体成为了新闻的主要来源,“新闻现场”成为当下最为稀缺的资源,造成了虚假信息的泛滥,谣言、假新闻层出不穷,有些媒体尚未核实消息来源的准确性便盲目转载推送信息。由于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公开性,互联网中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会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甚至引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了维护国家空间的政权稳定和社会的有序发展,记者抵达现场首要的意义便是传递新闻事实,揭示事实真相。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