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务微信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以56个城市发布为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8441 论文编号:sb2017111311552917555 日期:2017-11-14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 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16 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座谈会上指出,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要统筹发展电子政务,以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置身于信息化时代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无疑应“手握红旗”,攻坚克难,砥砺向前。
而受益于移动互联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中国网民规模大增,也促使手机网民数量呈“井喷式”增长。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7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6 年 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 7.31 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 6.59 亿,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的使用。而作为手机移动端的一款即时应用软件,微信已覆盖超过 90%的智能手机,其月活跃用户已超过 8 亿。数据还显示:61%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 10 次,36%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 30 次,微信俨然成为移动互联时代的拥有最大规模使用人数的社交化软件赢家。微信现今庞大的用户群和用户对微信的依赖也促使互动交流成为一种现实需要。
于是,除企业、新闻媒体和个人外,各地政府部门纷纷进驻微信,政务微信随之风生水起,逐渐成为与“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网站”并列的第三种政务公开途径。毫无疑问,大力推进政务微信的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1.1.2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案例研究法与对比分析法并结合“中国新媒体大数据平台”对政务微信公众平台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较为客观的分析出当前我国政务微信的现状,对后来者研究政务微信亦或新兴的政务媒体提供参考。
实践意义:“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政务微信日渐成为民意的汇聚地,发挥着电子政务平台的功能。本文从平台传播者角度出发对政务微信的现状进行研究,可为政府部门找出更适宜,更有效的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方式;而对政务微信发展策略的提出,可为日后政府对政务微信的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
 
1.2 研究内容及思路、方法
1.2.1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三个部分。首先是对政务微信行为偏好即现状的研究,通过“中国新媒体大数据平台”对样本内政务微信公众号的各类数据进行抓取,如,账号特性,信息发布时间、频率、数量,信息来源,发布形式与内容,自定义菜单的功能偏好与创新点,是否开设矩阵,是否开设评论等等,通过定性分析政务微信的行为偏好得出当前现状。其次,从政务微信现状研究中分析政务微信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基于本文对政务微信现状的研究成果对政务微信今后的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并尽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1.2.2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研究策略/制定方案。首先明确政务新媒体时代,政务微信是一条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基于其重要性提出几点假设。其次,结合“中国新媒体大数据平台”对 56 个城市发布政务微信公众平台抓取的数据,研究现阶段我国政务微信的行为偏好,从而分析出其现状以验证假设;基于政务微信运营现状的优缺点,提出政务微信今后的发展策略。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①文献调查研究法:借助 CNKI 数据库的文献检索记录,截至 2016 年 12月公开发表的含“政务微信”四个关键字为题目的相关论文有 815 篇,参考这些已有的文献和资料,对现阶段我国学术界对政务微信的研究现状进行研究,经过综合整理并分析,提取了部分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服务。
②内容分析法:结合“中国新媒体大数据平台”对 56 个城市发布政务微信公众平台数据进行抓取,如账号特性,信息发布时间、频率、数量,信息来源,发布形式与内容,是否开设评论,是否开设矩阵,自定义菜单的功能偏好与创新点等等,通过定性分析政务微信的行为偏好得出其当前发展现状。
③案例研究法:对 56 个城市发布中的部分政务微信公众号进行研究,分析平台的功能定位是否准确,其推送的内容有何特点以及其评论区的活跃度如何等等。
④对比分析法:将政务微信与其他政务新媒体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政务微信独有的特点和优势。
......................
 
第 2 章 基本概念界定
 
2.1 微信的兴起与发展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软件。自 2011 年正式推出,便以其及时性、隐私性、经济性、便捷性和互动性等独特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脱颖而出,成为今日亚洲地区拥有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从 2011 年至今,微信开启了一段不断改进技术、增强服务功能的进化之旅。在最初推出的针对 iphone 用户的 1.0 测试版中,微信可通过 QQ 号导入现有联系人资料的形式添加好友,还可进行简单的即时通讯、分享照片和更换头像。微信 2.0 和 3.0 版本推出陌生人交友功能,如语音对讲功能、“查看附近的人”、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等,微信用户大增,到 2011 年底已超过 5000 万。2012 年微信 4.0 版本推出朋友圈功能,有了这个功能,用户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像instagram 一样分享自己的状态,让微信用户与好友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这一举措使微信用户数突破 1 亿大关。2012 年 7 月微信 4.2 版本新推出视频聊天插件,并发布网页版微信界面。2012 年 9 月微信 4.3 版本增加了传图功能和语音搜索功能,并且支持手机号和 QQ 号码解绑,进一步增强用户对个人信息的把控,此时微信注册用户已突破 2 亿。后续,微信又开发了多人实时对讲、多人语音聊天功能、添加了表情商店和游戏中心、扫一扫功能、绑定银行卡和邮箱、收藏功能、分享信息到朋友圈功能,使用户不但可以分享内容给好友,还能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朋友圈。从 2014 年的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微信运动到 2017 年推出的广受关注的微信小程序。从 2011 年微信面世到 2017 年第一批微信小程序上线,微信不断增加多种服务功能满足用户需求。
此外,微信还提供公众平台,用户可以对公众号粉丝进行分组管理、实时交流互动,同时可以使用高级功能、编辑模式和开发模式对用户信息进行自动回复,公众号还能定时定量管理素材和发送消息,这使得微信公众平台不但能够单聊和群聊,而且是一个信息“广播”平台。
..................
 
2.2 政务微信的兴起与发展
电子政务一直是社会热点议题,其产生存在着一定的必然性。首先,越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公众参与政治的热情越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公民的政治思维、民主意识不断开放和高涨,想要表达的意愿愈加强烈。其次,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得到了有效拓宽,这些原因共同推动了电子政务的产生和发展。使电子政务成为政府回应新媒体时代的必然选择。
微信既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同时契合了互联网时代受众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的移动化生活方式的需要。微信庞大的用户群、用户对微信的依赖以及微信公众号的广泛运用,使得创建政务微信日渐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政务微信具有独特的政务信息公开方式、促进政民互动、改进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等作用。在政府发挥服务功能上,政务微信不但远超“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网站”,甚至比肩政务微博和政务客户端,逐渐成为政务新媒体最重要的平台。
从 2012 年我国第一个政务微信公众号“微成都”诞生,政务微信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2013 年 10 月 1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简称“中国政府网”)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更是成为我国政务微信发展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国政府网”成为一个重要的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标志着今后国务院重要政务信息,将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向社会公众公开。截至目前全国政务微信公众账号的总量已经超过 10 万,政务微信书写着移动互联时代政务新媒体“最强音”。
.......................
 
第 3 章 政务微信研究的相关理论...................18
3.1 议程设置功能.....................18
3.2 使用与满足理论.................19
第 4 章 政务微信现状研究................21
4.1 研究过程...............21
4.1.1 研究假设...................21
4.1.2 研究样本概述........................21​
​第 5 章 政务微信发展策略研究..................34
5.1 把握正确导向,把准平台定位,树立政府形象................34
5.1.1 协调“微发布”与“微服务” 把准平台功能定位.................34
5.1.2 立足本地 找准平台受众定位..............35
 
第 5 章 政务微信发展策略研究
 
​5.1 把握正确导向,把准平台定位,树立政府形象
毋庸置疑,地方政府上线微信公众平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如何上的问题需要有关主管部门把握正确导向,准确定位政务微信公众平台。所谓正确导向,就是要深刻认识政府上线微信平台的目的和目标,而不只是为应景或作秀。只有充分认识政务微信在服务社会,及时传播政府声音、引导社会舆论,加强政民互动交流等方面所扮演的重要作用;清醒的觉悟到在新媒体环境下,只有与时俱进,运用新手段,搭建新渠道,才能更好的执政和施政。所谓准确定位,就是政务微信应明确界定其在电子政务体系中的位置,准确发挥其微发布和微服务的功效;找准受众定位,是服务于全国还是立足于本地;是运用政务微信树立政府形象还是公器私用,成为公职人员个人发泄情绪的私物?这些都是开通政务微信公众号之前,各职能部门需要慎重思考、深刻认识的问题。
​针对政务微信实践中存在的功能定位问题,我们建议应做到“两方协调”。“两方协调”是指,政务微信协调处理好“微发布”和“微服务”两方在平台运营上的关系。众所周知,政务微信作为电子新媒体时代的新型网络问政平台,代表了党政机关形象,其理应体现服务百姓的性质和功能。​
.....................
 
第 6 章 结语
政务微信运营者应葆有“工匠精神”,将政务微信视为一件“工艺品”,以极致用心的态度“精雕细琢”,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善政务微信的运营,力求精益求精,打造出高质量的政务微信,更好地为民服务。本文站在平台角度,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政务微信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究,针对发展中出现的优点和问题,提出政务微信的发展建议。一、把握正确导向与平台定位,树立政府形象。如,协调“微发布”与“微服务”,把准平台功能定位;立足本地,找准平台受众定位;勿公器私用,维护政府部门形象。二、掌握传播规律,提高政务微信传播力。如,去泛娱乐化软文,提升政府权威性;去“僵尸化”,充分发挥开发自定义菜单;去“转载之风”,加强原创意识;跟紧网络民意,注重政民互动;强化制度管理,提升政府公信力。三、与意见领袖互联互助,加强政务微信舆论引导能力。四、 走融合发展之路,提高政务微信办公效率。如,与政务微博取长补短,融合发展;开放政务数据,与政府治理加速融合等等。
由于时间和实践问题,在政务微信融合发展上,本文仅将政务微信与政务微博联系,并未就政务微信如何与其他政务类平台,如政府网站、政务APP,在快速融合发展中避免功能重复等问题进行研究。受研究水平局限,部分研究没有进行深入地探讨,希望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