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代际冲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从古至今,无论是哪个年代、什么社会制度,它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而“代沟”是代际冲突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从社会学范畴来看,“代沟”是两代人因为在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上的差异而形成的矛盾,它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代际冲突的影响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可以说,代际冲突能够促进社会的自我更新,带来社会变革。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代际冲突如果以一种极端化的形式呈现在荧屏的话,将会危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电视剧作为现实生活艺术性的反映和升华,在其创作过程中代际冲突的元素被不断地运用,现实生活中两代人的冲突频频被搬上荧屏。这其中,家庭伦理剧是最为突出的代表。它们以高产量、高收视率、高获奖率成为了电视剧行业的翘楚。
通常情况下,家庭里不同代际人的碰撞和冲突是家庭伦理剧中的情节主线,它们讲述着一个个正在发生在你我身边的故事。家庭伦理剧的成功,在于它关注的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和内容,强烈的现实性让他可以轻松地吸引观众的注意。
在我国家庭伦理类电视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期,在其发展初期时,其主要的矛盾爆发点为“婆媳冲突”,《媳妇的美好时代》、《当婆婆遇上妈》、《麻辣婆媳》等一系列讲述婆媳关系的电视剧跑火荧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收视高峰。
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和变迁,中国逐渐步入了老年社会,老年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意味着在我国,中生代面临的社会压力剧增:一方面,他们要赡养年迈的老人,另一方面,他们又要抚养年幼的孩子。同时,年轻人也有了更好的条件可以和父辈分居,婆媳之间直接发生冲突的机会大为减少。
........................
1.2 研究现状
随着《小爸爸》、《虎妈猫爸》、《小别离》等亲子类家庭伦理剧的热播,亲子剧的创作也不断涌现,社会上关于养儿育女问题的讨论也在不断升温,其受众群体庞大,涵盖不同年龄、阶层、职业。而从国内目前现有的研究来看,多数学者的研究都集中在对于亲子冲突或者“代沟”的社会学分析,角度单一。而对于传播学领域内的亲子冲突研究,则是以个案的形式存在,系统性的研究分析较少。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一些研究成果:
1.2.1 关于代际冲突的研究
代际冲突,指不同时代的人之间因对社会或对事物的看法、观点和认识不同,以及在对待和处理事务上的方式、方法的不同, 而产生矛盾甚至于产生激烈的争斗的现象。国内学者对于“代沟”的认识多数是基于玛格丽特·米德研究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认为“代沟”是社会高度技术化的产物。目前国内关于代际冲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代际冲突的成因及其实质。王雷(1989)在其著作中提出,社会经济急剧发展导致青年一代的观念发生变化,这与传统观念形成抵触,这种抵触冲破了家庭内部,扩散到整个社会不同代人之间,形成“代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时代人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以及社会环境不同,导致他们对于同一事件的认识不一,于是,“代沟”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
第二,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角度出发,分析代际冲突给个人、家庭、社会等层面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姚月红、马建青(2004)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分析了“代沟”对于社会、家庭、个人的影响,提出“代沟”对社会诸层面的影响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效应,而何种性质的影响占主导及其影响程度则取决于社会变迁的速度、强度和广度,以及人们的“代沟”意识等因素。林世芳(2000)指出,随着中国社会逐渐转型,新的价值观念和旧的价值观念激烈地交锋,婆媳冲突日趋白日化。
.........................
第 2 章 社会学范畴中的代际冲突
2.1 代际冲突的定义
关于代际冲突的定义有很多,它是代际关系的一种体现。因此,要想了解什么是代际冲突,我们必须先搞清楚什么是“代”。自从互联网盛行以来,“80后”、“90 后”、“00 后”等名词随处可见,这其实传达的就是一种“代”的概念。《社会学简明词典》中,“代”是指:社会、年龄范畴,名义上的群体。属于同一代的人,其年龄处于某一段,但也并非是不变的。确定代的界限之所以困难,是因为他的社会一生物标准众多和自相矛盾:青年在生理上的成熟期;结婚的平均年龄;劳动活动开始的时间——这是社会成熟的主要标准;最后,生活方式、行为和价值观的共同性。
不同代之间生长环境、教育和生活经历都不同,因而在看待问题、处理事情时必然会存在很大的差异,进而引发冲突和矛盾,我们称之为“代沟”,即是代际冲突。在学界,关于“代沟”的研究数不胜数。
“整个世界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年轻人和老年人——青少年和所有比他们年长的人——隔着一条深沟相互望着”,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在其著作《代沟》一书中说道,“这样的沟是不会弥合,不会变窄的。可以想象一段深如美国大峡谷的深沟,它与大西洋平行,缓慢地向大西洋运动,人们站在两边。在这条大‘代沟’的我这一侧,人数在逐年减少——姑妄言之吧,当它到达大西洋时,四十年代前成长起来的一代的最后一个成员已经故去,此时,也只有在此时,这条‘代沟’才能成为历史。”
国内学者对于“代沟”的认识多数是基于玛格丽特·米德研究的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认为“代沟”是社会高度技术化的产物。周怡曾在《代沟现象的社会学研究》中为代沟作了更为明确的界定,她认为,“代沟”是指由于时代和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基本社会化的进程发生中断或模式发生转型,而导致不同代之间在社会的拥有方面以及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的选择方面所出现的差异、隔阂及冲突的社会现象。
.......................
2.2 “代沟”的产生
周怡对于“代沟”的定义不仅仅讲述了“代沟”的内涵,还阐述了其产生的原因。不同代人之间的认知之所以会有那么大的差异,用米德的话来说,就是尽管“长辈要求年轻人按照他们的方式生活,可年轻人却要透过自己的瞳仁看世界。于是他们成帮结群涌出了长辈的樊笼,于是这个世界有了他们的声音,也有了他们年轻的色彩”。
进一步而言,笔者认为,“代沟”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首先,从社会层面来看,代际冲突的产生是社会变迁导致的结果。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剧烈变革,导致价值观念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期,转型期间社会兼具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不同的特征。年长一代的价值观念已经基本定格,而年轻一代的人们,既要接受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又要接受转型期社会的价值观念,其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势必将与年长一代存在巨大的差别,“代沟”由此而产生;另一方面,社会变革带来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社会的高度技术化使得年轻一代具备更好的物质享受,而年长一代在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物能力上面,都不及年轻一代,更加加剧了代际之间处理事情的矛盾和冲突。
其次,从社会化层面来看,不同年代的人社会化的具体内容存在差异,导致他们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处事方式等,进而产生代沟。在传统社会,谋生技能是社会化最主要的技能。而在现代社会,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年轻一代社会化有了更多更丰富的个性化需求,开始注重培养主体意识。同时年轻一代社会化的方式和场所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学到更多的经验,取代了传统的代代相传的经验教授模式。例如在电视剧《小别离》中,妈妈童文洁是个白领高管,成功人士,于是她觉得她的经验对于女儿朵朵一定有帮助,严厉要求女儿必须听她的,“你就得听妈妈的,因为妈妈有成功的经验,妈妈中考、高考都是非常优秀的成绩,妈妈会把所有经验传授给你”。然而事实上,两代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上一代人的经验并不一定就完全适合年轻一代。
最后,从个体层面来看,还有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影响因素。随着年长一代在年龄上逐渐老去,其身体机能逐渐退化。而反观年轻一代,正处在身体、心理和智力都不断成熟的阶段,他们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对于家庭的依赖程度降低,甚至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常常与年长一发表生冲突或矛盾。同时,他们正在成长的心智仍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看问题做事情容易陷入冲动、激进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的“代沟”的程度。
.........................
第 3 章 代际冲突和家庭伦理剧................. 10
3.1 家庭伦理剧的定义............. 10
3.2 代际冲突与家庭伦理剧........... 10
第 4 章 亲子类家庭伦理剧的受众分析.................... 20
4.1 问卷设计.................... 20
4.2 问卷数据及相关分析.................. 20
第 5 章 讨论与启示.................... 36
5.1 讨论:亲子类家庭伦理剧存在的问题.................. 36
5.1.1 过度渲染亲子矛盾........................36
5.1.2 价值观扭曲严重......................37
第 5 章 讨论与启示
5.1 讨论:亲子类家庭伦理剧存在的问题
亲子类家庭伦理剧是近两年才火爆起来的类型剧,相较于制霸同时期档期的仙侠、玄幻、偶像等其他题材的电视剧,亲子剧有着得天独厚的现实性优势,被誉为是电视剧界的“一股清流”。亲子剧的火爆,不靠离谱奇葩的剧情,也不靠颜值高的演员,它凭借紧贴生活的故事情节,稳扎稳打,收获高收视率的同时也赢得了不少的口碑赞誉。
正是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电视剧主创投身热潮,亲子类家庭伦理剧一部接着一部地涌现。不可避免地,这里面鱼龙混杂,很多粗制滥造的亲子剧也走上了荧屏。而亲子剧本身的创作也陷入了瓶颈期,《小别离》的导演汪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说,“这可能是他的最后一击”。
综观市场上曾经热播的亲子类家庭伦理剧,从早期的《家有儿女》,到《小爸爸》,再到如今的《小别离》,虽然这些电视剧在关注的主题上,都在与时俱进,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也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
第 6 章 小结
行文至此,关于亲子类家庭伦理剧中代际冲突的研究,本文已经完成了从文本解读到受众心理、传播效果分析。我们必须承认,亲子类家庭伦理剧的成功是有其内在和外在的原因的。一方面,从亲子类家庭伦理剧本身而言,其题材顺应社会热潮,紧贴现实生活,容易引发受众共鸣;另一方面,从政策和市场环境而言,限娱令和鼓励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创作政策的出台为亲子类家庭伦理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亲子类家庭伦理剧拥有着广泛的观众基础,它的受众面广,涵盖各个年龄层、阶层和职业,深受观众的喜爱。同时,亲子类家庭伦理剧很好地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剧情的冲突性和戏剧化的呈现方式使得观众情感上得到满足;家庭类的题材适合陪伴家人一起观看满足了观众的社会整合需求;矛盾的艺术化呈现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剧中人物处理亲子矛盾的方式方法提供了经验,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可以获取知识,满足了认知需求。
从传播效果而言,部分观众在亲子类家庭伦理剧所构建的媒介拟态环境中分不清象征性真实和社会现实。不断地观看此类电视剧后,受到涵化作用的影响,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电视剧所传递的价值观。而亲子类家庭伦理剧本身在传播过程中,被持有三种不同态度的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解码,其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采取倾向式解读的观众,认同了其家庭和睦的思想观念,认为其紧贴现实、能够引发共鸣,是优秀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采取协商式解读的观众,虽然对电视剧某一细节或者某一部分内容持保留意见,但是大致上还是能够与编剧、导演们达成一致,电视剧文本的大部分意义得以实现;采取对抗式解读的观众,完全背离主创人员的意图,认为电视剧在故意激化社会矛盾,最后造成完全相反的结果。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