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8599 论文编号:sb2021080314331336639 日期:2021-08-1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研究了山西省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在界定相关概念,明晰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山西省产业结构、金融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山西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支持状况。接着,借助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实证研究方法对山西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应进行量化分析。最后,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提出政策建议。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14 年 12 月,中央经济会议指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的发展愈发重视结构的调整与质量的提升。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只有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核心产业的竞争力才能转变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在产业调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地基”作用,引导产业调整方向,提升产业发展效益。通过提高金融发展水平、提升金融运行效率、优化金融融资结构,推动我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0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裂,一些“产业空心化”严重的国家甚至出现互留防护物资、限制医药用品出口的举措,美国、日本等制造业外移的国家迫切谋求制造业回流,而中国作制造业体系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在疫情期间制造业显示出强大的弹性和效率,“中国制造”为控制本国和世界疫情贡献了重要力量。这一现象引发作者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考,对于山西而言,如何更加合理地设置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笔者尝试联系山西省实际情况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见解。
作为能源大省,山西省长期承担国家能源的供应任务,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也导致山西省经济发展质量较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等问题,随着煤炭等重工业产能效益的下滑以及国外市场的冲击,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山西省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对实现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极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调整产业结构,并取得一定成效,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高。2017 年 2 月,山西省整合省会太原都市区内的八个产学研园区,设立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随着学术界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影响,国外的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1)从金融结构角度研究
Goldsmith(1969)从理论角度出发,提出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能够在动态过程中相互优化,金融发展促进产业结构朝着理想状况布局的同时,产业结构的变动也会对金融结构的优化产生推动作用。此外,Goldsmith 还将产业结构变动总结为引导型产业结构变动以及需求带动型产业结构变动两种模式,为后人研究产业结构的调整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Rajan(1999)研究了金融结构变动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过程,发现金融结构的优化能够帮助产业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调整产业结构,同时,优化金融结构能提高金融机构资金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和难度进而推动新兴企业和优质企业的发展。Fishman(2003)基于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金融结构的优化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反过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未能有效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2)从金融体系的角度研究
部分学者研究了不同导向型金融体系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青木昌彦(2001)对日本和德国的金融体系进行研究发现银行导向型金融体系有利于产业的发展。Marco DaR in 和 Thomas Hellmann(2002)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银行导向型金融体系下,银行业的发展能够通过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促进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更替的步伐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Laeven 和Claessen(2005)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竞争较强的金融市场会大大减少金融中介成本,市场型主导性金融体系有利于加强金融稳定性从而在长期内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一定影响。Binh,Sang 和 Sung(2005)获取 20 多个国家新型制造业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发现:在不同金融体系下,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选择市场导向型金融体系的国家,金融业发展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成长,而银行导向型发展模式的国家,金融体系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效果不明显。Shin、Bihn(2006)将 26 个国家产业分为技术创新型产业和传统型产业,实证结果表明倾向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有效促进了技术创新产业的发展,而倾向于银行型的金融体系能够有力地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对技术创新产业的影响力较弱。
.......................

第 2 章 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社会融资规模
社会融资规模指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中所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在这一指标的统计口径中,将所有非金融企业和个人都纳入实体经济统计范围,涵盖了除金融业以外各类型产业部门。社会融资规模可以看做由以下三部分共同构成:第一部分是金融机构通过各类市场向实体经济部门进行资金投入;第二部分是实体经济部门在直接融资市场获得的资金;第三部分是贷款公司所释放的其他融资。用公示表示如下:
某一区域的社会融资规模=人民币存款+折合人民币的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其他融资等
2.1.2 高技术产业
高技术是一个对技术水平评价的术语,R&D 经费、科研人员比例以及技术复杂程度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所生产出的产品可被称作高技术产品。不同国家由于技术水平差距对高技术层次的划分存在差异。此外,高技术的界定标准是动态发展的,它受市场经济影响而发生变化,针对具体时代而论,在当代被认定的高技术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传统技术。
高技术产业是利用高技术生产产品的产业集群,经历数十年的发展,高技术产业俨然已经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也成为世界各国优化工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战略举措。高技术产业具有资本、知识密集,产品附加值高,需求收入弹性大,对人才依赖度高,行业渗透能力强等特点。在具体的范围界定方面,不同国家根据自身发展现状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我国最早对高技术产业进行划分源于“863”计划的提议,该计划将当时能够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产业纳入高技术产业范围,包括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和能源技术等。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实施极大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并取得丰硕成果。为了与时俱进地测度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更加准确清晰地对高技术产业的统计范围进行界定,2017年,国家统计局依照相关法律、并借鉴国际分类标准,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础上制定了最新版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高技术产业具体分类如下:
表 2.1 高技术产业分类表
表 2.1 高技术产业分类表
................................

2.2 金融发展的内涵和相关理论
2.2.1 金融发展的内涵
金融发展是金融市场、政策、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并实现由低级发展阶段向高级发展阶段转化的过程。金融发展理论注重研究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从不同研究角度,金融发展的涵义有所差异。Edward S.Shaw 认为金融发展是一个总量扩张的过程,具体表现在金融规模和机构的增加。美国著名学者 Goldsmith指出,金融发展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张,质量的提高也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内涵,他认为金融发展要注重金融结构的变化即金融工具和机构的丰富和优化。此外,其观点还强调由于各国经济体制的差异和金融发展水平的差距,金融发展的具体评价指标也应该有所差异。
分析归纳国内外经济学家对金融发展的定义,金融发展至少涵盖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金融发展所依赖的各种外部环境的优化,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市场机制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程度深化等;第二,金融发展不仅要增量还要提质,既要有资产总量的增加,还要注重金融运行效率的提升以及金融结构的持续优化;第三,金融发展的内容还涵盖金融创新力度加大,金融自由化程度加深等方面。受限于本文的篇幅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将着重对金融发展的第二方面内容进行研究。
表 2.2 霍夫曼工业化定律
表 2.2 霍夫曼工业化定律

.....................

第 3 章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的现状.........................22
3.1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现状..................................22
3.1.1 三次产业结构格局演变历程................................22
3.1.2 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3
第 4 章 山西省金融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38
4.1 变量选取和数据来源...............................38
4.1.1 变量选取.............................................38
4.1.2 数据来源................................40
第 5 章 山西省金融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52
5.1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行业创新力度.................................................52
5.2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53

第 5 章 山西省金融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5.1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大行业创新力度
国有金融机构在山西省金融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阻碍了能够提升行业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正常竞争。同时,由于大型国企与国有银行关系紧密,使得信贷资金大多投向资源型国有企业,导致资金使用效率较低,金融体系低效运营,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改变国有银行的绝对垄断地位,建立全区域、多层次、立体化的金融体系。首先,提高现有金融法人机构实力,将山西金控、山西信托及各类本土金融机构打造成资本充足、服务优质、风险可控、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化金融企业,增加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降低高技术产业和优质服务业的融资难度,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保障;其次,打造全新省属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新型金融机构,对现有机构进行重组改制,充分利用市场资源,新设金融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人身保险机构、消费金融公司以及政策性融资担保企业等地方金融法人机构,充分发挥地缘、人缘和政缘优势,提高本省金融机构服务不同产业部门的能力;再次,地方分支型金融机构要强化与总部的沟通,为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争取针对性、差异化的支持;最后,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企业治理机制,注重主营业务的发展,扩大金融有效供给。
......................

结论


本文研究了山西省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在界定相关概念,明晰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山西省产业结构、金融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山西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支持状况。接着,借助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实证研究方法对山西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效应进行量化分析。最后,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提出政策建议。综合考虑后得到以下观点:
(1)金融发展通过资金形成、资金导向、信用催化、产业融合以及风险分散和预警机制,作用于产业结构的产出、技术和组织结构,从而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影响。
(2)现阶段,山西省三次产业结构类型为"三二—"格局,吸纳就业人数排序为“三一二”。高技术产业产值增加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能力不足,发展不充分;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和产值呈现上升趋势,但内部结构有待优化。山西省金融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金融规模迅速扩张,但是金融效率有待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很低。
(3)根据山西省社会融资规模和三次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可知,社会融资规模与三次产业的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金融对第二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最强,与第二产业发展的协同性最高,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山西省高技术制造业发展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但欠缺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和影响深度,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4)通过第四章实证结果可知,山西省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但推动效果有限,金融规模、金融效率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金融规模扩张和效率提升能够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一定影响力,但是金融结构并未有效地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良性协同效应并未形成。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