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引言
1.1 研究背景
21 世纪,追求全面地、可持续地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人们更关注赖以生存的家园环境的绿色、和谐,而不再不顾后果、不计代价地一味追求经济发展。世界各国对气候变暖这一环境问题已经从关注、到达成共识,步入到了付诸于行动的阶段。我国也积极参与其中,表现出为气候变化主动承担责任的大国风范,更以此为契机,为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由粗放型转向环保型发展而努力。1992 年6 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代表共同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目的在于世界各国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并且采取措施来适应地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要使温室气体浓度始终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安全水平。公约的意义主要在于将全球各国分成对气候变化负有最大历史责任的工业化国家(主要多为发达国家)和非工业化国家(主要由发展中国家构成)的两大类,并提出了第一类国家人口仅占世界的22%左右,但是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却占世界总排放的66%,因此必须首先采取行动,所以要求第一类国家需使温室气体排放量于2000 年底前减少至其1990 年时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水平。此外,第一类国家还需对本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规划以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等信息进行定期披露和报告。
第2 章关于碳金融及其体系的研究综述
2.1 关于碳金融研究综述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起源于英国,随着人们对低碳经济日益关注,低碳金融应运而生,碳金融的发展赋予低碳经济新的内涵。碳金融属于环境金融分支,目前各国学者主要从环境金融、可持续金融、碳金融等方面展开关于低碳经济与金融互动发展的理论研究。JoseSalaZar(1998)认为环境金融是连接金融业、环境产业的桥梁,试图通过分析金融业与环境产业的差异,寻求通过金融创新来保护环境、生物多样性的途径。Sonia Labatt 等(2002)认为环境金融是将环境因素引入到金融理论与实践中,以金融机构为主体,开发基于市场的转移环境风险的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包括绿色基金、巨债债券、银行的绿色信贷和抵押品、天气衍生产品、和可交易的减排信用等。Stewart Hudson(2000)指出了碳金融的三个主要特征:其一,碳金融市场的产生使碳配额交易和碳抵消产品市场兴起;其二,碳金融是与清洁能源相关的投融资;其三,企业的碳风险与收益评估相关,即企业在低碳发展趋势中可以获得的预期收益与企业在低碳领域的贸易和投资相关。SoniaLabatt(2007)把广义的碳金融定义为应对天气变化的所有市场化解决方式;而狭义的碳金融则被定义为探究在碳约束社会中如何运用市场工具来转移环境风险并且实现环境目标。
第3 章金融效率理论回顾.........................................................................................8
3.1 金融发展理论的萌芽..........................................................................................8
3.2 金融结构论..........................................................................................................8
3.3 金融深化论..........................................................................................................9
3.4 金融约束论........................................................................................................10
3.5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10
第4 章碳金融体系涵义及构成...............................................................................11
4.1 碳金融体系涵义................................................................................................11
4.2 碳金融体系构成................................................................................................12
第5 章碳金融体系效率评价...................................................................................17
5.1 金融效率涵义及层次........................................................................................17
5.2 金融体系效率评价指标选取............................................................................18
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提高碳金融体系效率必须切实加强低碳银行建设。兴业银行于2008年10月成为我国第一个加入《赤道原则》的低碳银行,随后浦发银行于2010年1月发布“建设低碳银行倡议书”,标志着我国低碳银行的建设已经起步。此外,民生银行推出了基于CDM项目的节能减排融资项目,丰富了绿色信贷产品;中国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了挂钩排放权交易的理财产品。我国多家银行已经纷纷开始碳金融领域的试水。但是这离旨在服务于低碳项目的投融资、碳权交易和提供绿色信贷等金融活动的专业银行相比,差距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