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美国次贷危机以及随后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得人们意识到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监管的重要性,国际监管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针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巴塞尔协议 III,为各国管理银行业流动性风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体系。
货币市场基金作为银行存款一个良好的替代品,因其收益稳定且高于一般银行存款,安全性高,申购赎回便利而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近年来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迅速,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货币市场基金总资产净值已经超过 6.7 万亿元,占所有公募基金的比例高达 57.2%。而两个月后的 2018 年 2 月底,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总资产净值又增加了 1.1 万亿元,
总规模达到 7.8 万亿元,占所有公募基金的比例超过 60%。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上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曾发生四次严重的赎回潮,尤其是第二次和第三次赎回潮,净赎回比重分别达到了 70%和 43%,一旦发生类似情景,流动性风险将不可估量。
目前,监管层已经逐渐重视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2017年 10 月 1 日,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其中对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做出了专门的规定;2017 年 12 月2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部分基金公司下发了《关于加强场内货币市场基金持有人集中度管理函》,旨在加强在上交所上市交易或者申购、赎回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目前,监管层已经逐渐重视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2017年 10 月 1 日,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其中对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做出了专门的规定;2017 年 12 月2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向部分基金公司下发了《关于加强场内货币市场基金持有人集中度管理函》,旨在加强在上交所上市交易或者申购、赎回的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现有国内外学者对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金融危机前后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发生的变化(Jank & Wedow,
2008;Wermers,2010;Gallagher,2015 等)、货币市场基金申购赎回的影响因素(司盛媛,2006;孙长华和桑柳玉,2013 等)等方面。但到底是哪些影响因素对货币市场基金申购赎回产生影响,影响效应如何?学术界并未达成一致结论。如司盛媛(2006)发现货币市场基金的申赎率与累计成立时间、基金规模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然而孙长华和桑柳玉(2013)以及梅立海(2014)则认为货币市场基金的赎回率与累计成立时间、基金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现有研究成果主要利用相关性分析、因子回归及横截面回归等实证方法。
第二节 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及框架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回顾了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研究现状,同时总结了影响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单只基金层面的和基金行业整体层面的影响因素。接着,本文根据影响因素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及影响效应是否存在分歧的原则,从各种影响因素中选取货币市场基金超额收益率、累计成立时间、资产组合剩余到期期限、基金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所属基金公司资产规模等 5 个单只基金层面因素,以及 GDP 增长率、M2 增长率、Shibor 增长率、上证综合指数增长率等 4 个基金行业层面的宏观因素,建立多因素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这 9 个影响因素是否能够有效影响(影响效应是否显著)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同时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作为压力测试模型,测度在一定压力情景下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的承压能力。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从基金公司层面和监管层面提出了管理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六章:
第一章为本文的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同时概述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并简要介绍研究框架以及对研究的创新指出进行了阐述。
第二章为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及压力测试的文献综述,首先简要介绍了货币市场基金及流动性风险的相关概念,同时阐述了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的相关研究,并找出其中的不足或空白,形成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三章为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及其流动性风险,主要介绍了货币市场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周期,包括四次发展高峰及四次赎回潮;同时通过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四次赎回潮的成因分析及相关文献的总结,阐述了影响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单个基金层面和基金行业层面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为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检验模型的设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有效影响因素实证模型,包括假设的提出、变量指标的选取及处理以及实证模型的设定;第二部分为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承压能力模型,包括压力测试方法的分类、选择及具体操作流程。
第五部分为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的实证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有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包括数据选择、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以及实证结果分析;第二部分为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承压能力测试,主要根据本章第一部分实证得出的有效影响因子,建立压力测试模型,并设定相应的压力情景,测度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承压能力,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行业整体承压能力及大规模货币市场基金和小规模货币市场基金的承压能力。
第六部分为结论、建议与展望。这一部分主要对文章的实证结论进行梳理;同时根据第五部分的实证结论,对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基金公司层面和整个基金行业监管层面的政策建议;最后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面。
.............................
第二章 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及压力测试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 货币市场基金及流动性风险相关概念
一、货币市场基金
开放式基金按照投资标的不同可以分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混合型基金等等。其中,货币市场基金是指仅能将募集的资金投资于货币市场中无风险或风险很小的短期货币市场工具的一种投资基金。与其他开放式基金不同的是,货币市场基金具有本金安全,资金流动性强,收益率较高、投资成本低,分红免税等特点,因此也被人们称为 “准储蓄”。
按照每份基金的净值是否固定,可以将货币市场基金分为固定净值货币市场基金和浮动净值货币市场基金,我国目前所有的货币市场基金都属于固定净值货币市场基金,当每份基金的净值超过 1 元时,收益会自动转化成基金的份额,从而维持单位净值的固定。
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标的只能是流动性较高,风险较低的短期货币市场工具,如国债、央行票据、现金存款等等;我国证监会明确规定了货币市场基金不能投资于股票、期货等一些风险较高,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以防出现严重的流动性风险。
一、货币市场基金
开放式基金按照投资标的不同可以分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混合型基金等等。其中,货币市场基金是指仅能将募集的资金投资于货币市场中无风险或风险很小的短期货币市场工具的一种投资基金。与其他开放式基金不同的是,货币市场基金具有本金安全,资金流动性强,收益率较高、投资成本低,分红免税等特点,因此也被人们称为 “准储蓄”。
按照每份基金的净值是否固定,可以将货币市场基金分为固定净值货币市场基金和浮动净值货币市场基金,我国目前所有的货币市场基金都属于固定净值货币市场基金,当每份基金的净值超过 1 元时,收益会自动转化成基金的份额,从而维持单位净值的固定。
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标的只能是流动性较高,风险较低的短期货币市场工具,如国债、央行票据、现金存款等等;我国证监会明确规定了货币市场基金不能投资于股票、期货等一些风险较高,变现能力较差的资产,以防出现严重的流动性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
对于不同对象的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学术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就金融机构而言,石静和王现成(1999)认为其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未能及时获得足够的流动性资金满足负债的覆盖,从而进一步导致“挤兑”的风险。其可以由银行的资产与负债期限不匹配导致,也可以由银行资产出现坏账等损失引起资金不足无法满足负债的支付导致。
而对于公募基金,一般认为其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基金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弱而引发的无法及时满足投资者赎回要求而产生损失的一种风险。其中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投资者赎回时间和赎回数量的不确定所引起的基金资产变现的不确定损失(孙奕驰和陈育宁,
第三章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及其流动性风险.....................16对于不同对象的流动性风险的定义,学术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就金融机构而言,石静和王现成(1999)认为其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未能及时获得足够的流动性资金满足负债的覆盖,从而进一步导致“挤兑”的风险。其可以由银行的资产与负债期限不匹配导致,也可以由银行资产出现坏账等损失引起资金不足无法满足负债的支付导致。
而对于公募基金,一般认为其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基金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弱而引发的无法及时满足投资者赎回要求而产生损失的一种风险。其中开放式基金的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投资者赎回时间和赎回数量的不确定所引起的基金资产变现的不确定损失(孙奕驰和陈育宁,
2010)。
...........................
第二节 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相关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研究主要聚焦系统性金融危机前后,货币市场基金在流动性、投资组合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Jank & Wedow(2008)研究了 2007-2008 年金融危机之前和金融危机期间德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和流动(flow)情况。他们发现在流动性较强的时期,一些货币市场基金会通过投资风险较高的资产来提高收益以使自身的收益优于其他货币市场基金,然而却拓宽了货币市场基金原本较窄的投资结构,使得这些货币市场基金更容易遭受赎回。于是在次贷危机期间,当市场流动性下降,缺乏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基金遭受了赎回,而其他更安全的、投资组合更具流动性的投资组合被当作一个安全的避风港。
而 Wermers(2010)研究了 2008 年 1-9 月这 9 个月的金融危机期间,美国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流动情况。他们发现相对于散户,机构投资者在危机期间转移资金更快,而且他们会在同一天内将自己的资金转入或转出基金;同一基金家族内的主要机构基金某一天的流动可以预测另一给定的机构基金的同一天的流动;他们还发现投资者对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的流动性情况十分敏感,流动性更好的货币市场基金发生的赎回规模较小。
...........................
第二节 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相关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研究主要聚焦系统性金融危机前后,货币市场基金在流动性、投资组合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Jank & Wedow(2008)研究了 2007-2008 年金融危机之前和金融危机期间德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和流动(flow)情况。他们发现在流动性较强的时期,一些货币市场基金会通过投资风险较高的资产来提高收益以使自身的收益优于其他货币市场基金,然而却拓宽了货币市场基金原本较窄的投资结构,使得这些货币市场基金更容易遭受赎回。于是在次贷危机期间,当市场流动性下降,缺乏流动性的货币市场基金遭受了赎回,而其他更安全的、投资组合更具流动性的投资组合被当作一个安全的避风港。
而 Wermers(2010)研究了 2008 年 1-9 月这 9 个月的金融危机期间,美国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流动情况。他们发现相对于散户,机构投资者在危机期间转移资金更快,而且他们会在同一天内将自己的资金转入或转出基金;同一基金家族内的主要机构基金某一天的流动可以预测另一给定的机构基金的同一天的流动;他们还发现投资者对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的流动性情况十分敏感,流动性更好的货币市场基金发生的赎回规模较小。
Kacperczyk & Schnabl (2013)考察了 2007-2010 年金融危机期间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承担行为。他们发现那些在经济危机期间引致巨大外流的货币市场基金,在危机后经历了冒险行为空前的扩张,同时这些货币市场基金为了获得高额收益,存在足够的动机将资金投资于高风险的资产中;而基金发起人的背景以及财力资源通常会影响基金的风险行为,如财力有限的基金公司发起的基金承担的风险也较小。
Strahan & Tanyeri(2015)同样考察了雷曼兄弟事件后,货币市场基金发生的变化,其横截面回归分析表明,风险资产比重越大的货币市场基金,面临的资金外流就越大。他们还发现在非系统性流动性冲击后,基金虽然缩短了期限但却并未降低风险资产的比重,然而在雷曼事件后这种冒险行为有所反转。
Gallagher(2015)则研究欧元区银行业危机期间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冲击对海外公司的影响。他们发现危机期间北美公司依旧可以获得信贷,但是对信贷需求减少;同时受欧元区银行业危机最严重的货币市场基金试图增加北美公司的债券,因为其减少了在欧洲的投资。
............................
Gallagher(2015)则研究欧元区银行业危机期间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冲击对海外公司的影响。他们发现危机期间北美公司依旧可以获得信贷,但是对信贷需求减少;同时受欧元区银行业危机最严重的货币市场基金试图增加北美公司的债券,因为其减少了在欧洲的投资。
............................
第一节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周期.............................16
第二节 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18
第三节 本章小结..........................20
第四章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检验模型设计......................21
第一节 流动性风险有效影响因素实证模型........................................................21
第二节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承压能力模型..........................25
第三节 本章小结...................................27
第五章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实证研究......................28
第一节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有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8
第二节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承压能力测试........................................32
第三节 本章小结.............................39
第五章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实证研究
第一节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有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本文对单个基金层面的微观因素如货币市场基金超额收益率、累计成立时间、资产组合剩余到期期限等和整个基金行业层面的宏观因素如 GDP 增长率、M2 增长率、Shibor 增长率等进行多因素回归模型检验,发现影响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的有效因素,从而可进一步利用压力测试模型检验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风险承压能力。
一、数据来源
为具备较长的检验周期,同时尽可能多地涉及多次赎回潮的影响,本文选取2010 年之前成立的我国货币市场基金为研究样本,并选取从 2010 年至 2017 年的样本基金相关数据作为实证数据。在剔除了一些数据不全或缺失的样本基金,最后共取得 31 只我国货币市场基金作为研究样本。所有货币市场基金的数据以及宏观经济相关数据均取自同花顺 iFinD 数据库。
二、描述性统计
表 5.1 给出了被解释变量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 flow 以及单只基金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和整个基金行业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等指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货币市场基金份额的净申赎率 flow 最小值为-2.949,表明在某个时期某只货币市场基金出现过较大的净赎回,应该重点关注那个时期该货币市场基金出现的问题以及是否发生了重大的宏观经济变动,同时了解其他货币市场基金有无类似较大赎回事件的发生。而 flow 的最大值达到 1.7162,说明某一时期某一基金也出现过较大的份额扩张;货币市场基金超额收益率 R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1.18%和-0.32%,表明不同货币市场基金在不同年份收益率相差较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share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非常大,有的货币市场基金的份额几乎全部由机构投资者持有,持股比例达到 97.32%,而有些货币市场基金主要始为散户而开设,投资者主要以散户为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仅为 0.31%;按照本文的方法所估计的不同货币市场基金的资产组合剩余到期期限 lnTzc,同样具有较大的差异,最长的期限和最短的期限之间相差 167 天;不同货币市场基金所属的基金公司规模大小差异也比较大,管理的总资产规模最小的基金公司的仅为 17 亿元人民币,而最大的基金公司规模可以达到 5900 多亿元人民币;七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年增长率 shibor 的最大值大于 3,且标准差远大于平均值,表明在某一时期,我国的利率市场发生过较大的变动;而广义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 M2 和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GDP 的标准差均小于 0.1,且远小于各自的平均值,表明这两个指标在考察期内波动很小,意味着我国近几年的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均维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上证综合指数年增长率 SZZS 的最大值达到 0.5287,最小值达到-0.217,表明本文所选的研究时间段跨度相对合理,在此期间我国股市经历过牛市,同样也出现了低迷。

........................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本文以 2010 年之前成立的 31 只我国货币市场基金为研究样本,选取2010-2017 年样本基金的相关数据及宏观经济相关数据建立多因素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影响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的有效影响因素,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作为压力测试模型,测度在一定压力情景下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的承压能力,包括货币市场基金整体和不同规模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风险承压能力。本文的结论主要如下:
第一,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影响因素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发现目前学术界对一些影响因素是否会对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产生显著影响存在一定的分歧,如货币市场基金的累计成立时间;而本文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货币市场基金的累计成立时间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风险不存在显著的影响效应;
第二,上证综合指数的变动率 SZZS 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风险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即 SZZS 的上升将会带来货币市场基金的净申购,这与我们一般认为的“股票市场会对货币市场基金产生吸虹效应”这一观点相悖,本文认为可能的原因在于目前国内的投资者仍然以保守稳健的投资意向为主,股票市场的“升温”带来整个资本市场的“回暖”,进而引起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的上涨,保守的投资者更倾向稳健的货币市场基金而不是高风险的股票市场,从而引起货币市场基金的净赎回。
第三,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shibor 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本文的假设 4 不符,本文认为可能的原因在于利率较高时,其他债券或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更高,使得货币市场基金并非投资者的首要选择。
第四,货币市场基金的超额收益率以及基金所属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存在显著负影响,即货币市场基金的超额收益率越高,所属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越大,其所面临的赎回可能性就越小,流动性风险就越小;基金资产组合剩余到期期限及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率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分别为正、负向。
第三,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shibor 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与本文的假设 4 不符,本文认为可能的原因在于利率较高时,其他债券或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更高,使得货币市场基金并非投资者的首要选择。
第四,货币市场基金的超额收益率以及基金所属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存在显著负影响,即货币市场基金的超额收益率越高,所属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越大,其所面临的赎回可能性就越小,流动性风险就越小;基金资产组合剩余到期期限及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率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分别为正、负向。
第五,货币市场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以及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M2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风险均没有显著的影响;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