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1.1 概述
从古至今,人类用智慧和双手制造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极大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改善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从建国以来,我国制造业的增长状况一直都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生了迅猛的变化。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生产能力日益庞大,大宗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很大,制造业增加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国际上的比重日益加大。迄今为止,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制造工场。制造业的发展,除了产生巨额的经济效益外,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如何保持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一个主题,在拥有巨大财富增量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破坏买单。
根据有关资料调査,我国的水污染指标中的化学耗氧量、废气指标中二氧化硫、以及氟利昂等消耗臭氧层物质排放量一直居世界第一。自2008年以来,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跃居世界第一。同等产值前提下,中国的排污量是世界排污量平均值的十几倍,矿产资源的消耗量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印度的3倍"]。这意味着制造业的能效有较大的差距。中国一半的国土被酸雨腐蚀,淡水河流中劣质水质的占41%,每年河流中发生赤潮的次数比20年前增加了3倍,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 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 5亿吨,比上年增加1.3%。氮氧化物排放量1852. 4万吨,比上年增加9.4%。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 1亿吨,比上年增加18. 1%。事故风险是另一值得关注的问题。自2005年中石油吉化双苯车间爆炸事件引起的松江事故以来,企业环境污染事件越来越频繁出现?。过程安全与环境风险的联动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就业总人数为27亿人,其中每年因职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21万人(指劳动者工伤事故死亡人数,不包括交通事故和职业病死亡,由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引发的财产损失、人身伤害赔偿、工作日损失、由损工引起的生产暂时中断、对相关人员实施培训和再培训、受伤人员医疗费用等损失,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4%。在行业比较中,机械制造业中全世界每年因工死亡人数约10万人,丧失工作能力的约150万人,在整个行业中占据比例比较大可见,机械行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次数之频繁,后果之严重。我国的人口基数大,统计数据很不完善,但仅仅从以2005年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来评价,我国的事故死亡率约是美国的70倍左右。EHS管理体系(Environment,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是环境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缩写简称),作为全球公认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管理模式,在我国目前各行业的许多企业中得到了应用与实施。
其核心是通过风险评估,系统化的管理和持续改进的理念,建立程序规范企业生产和人员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可以有效的控制企业的环境风险。EHS管理体系的应用在化工行业应用广泛,但在国内外机械加工企业也逐渐得到重视,并且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特别是针对跨国公司。此外,随着环境工程和安全风险控制设备企业的出现,提供有效的设备从本质安全方面对机械加工企业的生产工艺风险进行控制,EHS管理在机械加工类企业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不同行业的、甚至是不同规模的企业实施EHS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风险不同,管理体系的设置方法和评价体系都有所不同。另外不同跨国公司采用的方法也不同,所以在技术、机构及体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也导致了有效性值得关注,因此有效性的保障机制需要深入研究。
机械加工行业覆盖面广泛,在《国民经济分类目录》(GBT4754-2011)中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等。电子设备制造业还可能涉及到电镀、半导体制造等过程,在半导体制造和电镀行业具有明显的特征,造成的重金属污染相对较为严重,一直得到政府、公众和技术人员的重视,研究也相对较多。传统机械加工企业的环境影响除了噪声外,机械加工企业的粉尘以及表面处理带来的废气、废弃物等风险问题也益突出,但系统的研究尚比较缺乏。传统机械加工企业的机械伤害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但随着机械自动化的不断推行,机械加工企业的传统风险基本处于可控的范围内。但随着表面处理要求的提高,很多机械加工类企业的喷涂环节越来越得到多,机械加工企业的化学品风险也越来越突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正如前所述,由于在目前的环境健康安全管理中大多数着重于建筑行业、化工行业、矿山行业等高危行业,但是缺乏对机械制造行业中的环境,健康,安全风险有比较系统化的分析和阐述。事实上,机械行业的风险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实目前在各类报道中,机械行业中出现的环境健康安全事故也不可忽视,其中的严重环境污染和严重工伤事故也层出不穷,比如嘉定区曹安路上海达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叉车车间内,竖立的龙门架突然倒塌,正在为其刷漆的油漆工当场被砸身亡;日立建机(中国)有限公司违规超标排放废水被依法整改等。
由于机械加工企业类型众多,本论文将以机电类企业为主,围绕EHS管理体系以及运行保障体系开展研究,重点以案例为切入点探讨一下环境风险的产生环节和缓解措施,通过这种方法的研究,为传统机械加工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经验。为了分析机电类企业的环境风险,论文通过对査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通过使用层次分析法,作业条件风险分析法和显著风险评价方法对某典型机械加工行业的生产工艺环境风险进行分析,得出机械加工类行业的环境健康安全一般规律并对其中的典型重大环境风险进行控制。由于目前我国机械行业发展速度尚为缓慢,在本文中对典型环境健康安全风险的分析和控制对策,基本可以反映出我国机械加工业环境安全生产风险特征和控制对策,能够为当前我国机械加工业环境健康安全的风险控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24
2.1 我国机械加工行业特点 ................12-13
2.2 EHS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成 ................13-14
2.3 EHS管理体系发展动态 ................14-17
2.4 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进展................ 17-19
2.5 过程事故致因理论 ................19-21
2.6 环境风险评价标准 ................21-23
2.7 小结 ................23-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确定 ................24-29
3.1 研究内容确定 ................24
3.2 技术路线 ................24-25
3.3 研究方法确定 ................25-28
3.4 小结 ................28-29
第四章 机械加工行业环境风险因素识别 ................29-36
4.1 传统机械类行业的典型污染物产生分析 ................29-30
4.2 主要污染物................ 30
4.3 过程风险性因素识别 ................30-36
第五章 显著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6-70
5.1 指标体系构建 ................36
5.2 显著风险评价因子重要度分析 ................36-40
5.3 日常EHS运行保障评价 ................40-69
5.4 对典型机械行业的风险现状评价 ................69
5.5 小结 ................69-70
第六章 环境风险预测与暴露评价................ 70-92
6.1 企业概况简介 ................70-71
6.2 环境风险物质源强及风险评价标准确定 ................71-73
6.3 风险预测和暴露评价方法 ................73-85
6.4 典型的事故风险计算................ 85-91
6.5 小结 ................91-92
第七章 EHS运行保障措施 ................92-99
7.1 按照权重大小排序 ................92
7.2 风险防护距离 ................92
7.3 风险应急的措施 ................92-99
结论
(1)通过LEC方法识别,机械类加工行业的主要风险危害类型有喷漆废气排放,电气伤害,机械伤害等,LEC得分分别为180分、135分、126分。喷漆废气排放的环境风险最大,是EHS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重要环节。
(2)以环境、健康和安全为准则建立了 EHS显著性评价指标体系,共有25项要素构成,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权重的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品的权重最大,是机械类加工行业的重要风险因素。
(3)为了加强EHS的日常运行保障,提出了以数量评估、危险评估以及是否需要整改三个方面对25项要素加以赋分的方法。以橙色、黄色和绿色表征风险三个级别,分别为"风险最高需要整改"、"需要进一步整改"和"风险已得到控制"。对某机械加工企业的分析结果表明:总装废气排放等是3A,测试电气风险、真空浸渍工作场所等是3B。可见,涂装单元的废气排放是最大的风险源。
(4)论文采用AL0HA等软件研究了正常排放、非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情况下涂装过程废气排放的环境风险。提出了基于落地浓度的和暴露风险评价模型。对本案例所选择的企业的暴露分析结果表明:正常排放、非正常排放和发生事故排放时,二甲苯的最大落地浓度和在敏感点的浓度引发的吸入性风险可以接受。该方法可以用于指导今后风险暴露模型选择以及防护距离确定。
参考文献
[1]王青,顾晓薇,等.本国环境载荷与环境效率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2007, (4) :12-14
[2]麻志周.我国矿产资源保障问题的思考[J].国土资源情报.2009, (3) :15-17
[3]伍英武.环境污染事件频发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风.2001, (23):20-23
[4]杨富.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势和任务[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 (2):8-9
[5]王亚军,黄平,等.2005年1-2月国内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安全与科学学报.2005, (2) :30-32
[6]蔡晔.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河北企业.2012,3(2) :12-13
[7]机械工业常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录[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11, (7) :42-44
[8]李喜桥.加工工艺学[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150-156
[9]蒲志仲.解读壳牌:西方石油企业集团组织运行机制分析[J].石油大学学报.2002, (2) :36-38
[10]王春武,王平武.机械事故及其控制技术分析[J].中国职业安全.2005,2(5) 14-15
机械加工行业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和EHS运行保障措施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xxsc
点击次数:126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