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业生产模式及其平衡点分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xxsc 点击次数:189
论文字数:60000 论文编号:sb201302071904236575 日期:2013-02-14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剧,现代制造企业既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挑战,又要接受企业内部结构调整的机遇;既要面对企业外部资源整合的压力,又要面对企业内部资源有限、保证效益增长的困扰。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适时调整发展战略,比如,企业为了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分散经营风险,扩人销售,增加利润,往往选择生产多种类型的产品,而如何通过合理的产品组合决策以及企业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由要素、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向创新、优化驱动的发展模式,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产品市场需求量的不同,企业宜为不同产品的不同工序使用不同的生产模式,以达到充分利用生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的目的。
当产品市场需求量比较大时,采用批量化生产模式,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縮短交货期;当产品市场需求量较少时,采用单件小批量生产模式,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利用设备资源。企业可以通过采用两种生产模式的混合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混合生产模式下的产品组合决策问题,是在一定的市场需求和竞争形势下,企业根据自身生产能力,解决在一定资源的约束条件下,通过进行适当的产品组合,包括产品种类、产品数量以及产品生产模式等方面的组合,实现在计划期内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当根据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适时地调整原有的产品组合,保证在不同时期,企业的设备利用率、人力资源利用率以及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产品组合决策,以产品成本核算、产能测算为基础,产品成本核算为决策提供产品收益依据,产能测算为决策提供资源约束。产品组合决策作为企业上层战略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企业中产品结构、生产设备以及人力资源等有限资源的配置,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该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成本核算研究现状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要组成部分,指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照其成本性质和成本归进行分类,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汇总,得到该时期企业的生产经营费用总额,并得到不同产品的实际总成木位成木的管理动。通过对产品总成木和单位成进行;确及时地核算,为企、做出介观科学的决共依据。成木核算是产品定价、利润分析等重耍决策的基础,成木能会使企业比较重要的赢利机会,成木低估导致企业蒙受损失,实现较为准确的产品成木核对于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前国内外比较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包括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和作业成木法。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等。在传统成木核算体系,产品成木分配是以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作为分配某础,而这些分配基础与产品数相关,因此也被称为"数础分配法",似随巧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生产经状况发生变化,使得这种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严扭出了成本信息,致成本不真实
1.2.2产能测算硏究现状
对于离散型生产线而言,产能(Capacity)是指在计划期内,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所能生产的产品的最大数量。根据生产能力的概念,产能可以从静态层面和动态层面两方面理解。静态层面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企业所能生产的产品的最大数量,体现企业对某产品的理论产能,其决定因素为企业当前使用的技术和生产设备。动态层面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生产组织模式和技术条件下的实际产能,其决定因素为企业所采取的生产组织模式和技术条件。产能作为反映离散型制造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数之一,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层能否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对产能进行准确评估能够为管理者经营决策提供完各的数据信息,有利于管理者制定准确合理的经营计划,同时它也是车间实现均衡生产的必要条件。
通过对当前各个生产环节实际生产能力的掌控,以及生产能力在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变化,管理者能够更清楚地意识到制约生产的瓶颈环节,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造,进而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通过判断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是否相适应,是否需要通过引进新设备或改变产品组合,以充分利用当前产能,提高设备利用率,改善产品组合方式,并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在不同的生产运作系统中,生产能力有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在离散型制造企业中,采用可用工吋数或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来描述。生产能力的理论计算方法,与生产线类型相关,但通常情况下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先计算单台设备的产能,再自下而上依次计算班组、车间、工厂各个层级的产能。各设备的生产能力,为同种类型设备的生产能力之和。
车间往往由多种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或者由若干条生产线组成,这样就会出现生产能力不平衡的情况,此时车间层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将瓶颈设备或瓶颈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作为整个车间的产能,因为根据"木桶效应",最短板的高度决定了木桶的盛水能力;另一种是以关键设备或关键工序为准计算车间生产能力,因为关键设备代表了车间的主导生产环节,低于此能力的设备或生产线则通过内部或外部的组织技术措施加以提高,如挖掘生产潜力、組织外部协作等。国内对于产能测算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理论产能测算和实际产能测算两个方面,杜江、费老等人在文献[10]中指出,以企业卞流产品作为描述对象,以产能最小生产环节为^础,分别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企业、流水线企业以及连续生产模式下的企业进行产能度量。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16
第二章产品组合决策相关理论研究 ................16-29
    2.1 作业成本法基础理论研究 ................16-23
    2.2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产品组合决策研究 ................23-24
    2.3 其它相关理论研究 ................24-28
    2.4 本章小结 ................28-29
第三章产品成本核算与产能测算 ................29-41
    3.1 企业现状分析 ................29-31
    3.2 产品成本核算 ................31-38
    3.3 产能测算 ................38-40
    3.4 本章小结 ................40-41
第四章生产模式研究及其平衡点分析 ................41-49
    4.1 生产模式研究 ................41-46
    4.2 生产模式平衡点分析 ................46-48
    4.3 本章小结 ................48-49
第五章产品组合策略研究 ................49-55
    5.1 企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49
    5.2 产品生命周期策略 ................49-50
    5.3 产品组合理论研究 ................50-52
    5.4 大连某减速器厂产品分析 ................52-54
    5.5 本章小结 ................54-55
第六章基于混合生产模式的产品组合决策研究 ................55-64
    6.1 模型假设 ................55
    6.2 基于混合生产模式的产品组合决策建模 ................55-57 
    6.3 算例验证 ................57-63
    6.4 小结 ................63-64

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大连某减速器一产能过剩及市场竞争力过弱的情况,提出了扩大产品组合的建议,在混合生产模式下对产品组合决策问题进行建模并求解,得到最优产品组合方案。总结木文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研究了作业成本法理论,利用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多阶段成木分配思想为企业产品成木进行了核算,为进一步研究产品组合决策提供成本数据支持。
(2)研究了离散型制造企业产能测算方法,分析了该减速器厂的设计产能、计划产能以及实际产能,并针对企业当前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提出了生产模式平衡点的概念,给出了求解生产模式平衡点的数学模型,解决产品的不同工序进行生产模式选择的问题。
(4)从定性角度,对产品的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判断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提出通过拓宽产品线,加强产品之间关联性的方法来进行产品组合,以充分利用企业产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5)对传统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产品组合决策模型进行改进,研究了混合生产模式卜的产品组合决策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利用LINGO软件求解,得到了最优产品组合以及生产模式组合方案;并将其所得最优解与传统TOC方法所求结果比较,验证/本文所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雪寒.浅谈事、Ik单位成本核算的必耍性[J].现代商业,2008(3):92.
[2]田琪.论牛.产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J].现代商贸丄、Ik, 2007, 19(12) :204-205.
[3]王广宁,丁华明.作业成本管理[M].北京:清华人学出版社,2005.
[4]熊熠,郑筠.基十ABC与T0C的产品组合决策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3):41-42.
[5]ADEROBA A. A generalised cost-estimation mode] for job shops[J]. Internationa] Journal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997,53:257-263.
[6]BEN-AR1RH D, QIAN L. Activity-based cost management for design and development stageL.J].Internationa]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03,83:169-183.
[7]YN Yang, Parsaei HR,  Leep IIR, ct al.  A http://sblunwen.com/jxgcslw/manufacturing cost-estimating system usingactivity-based costing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lexible   Automation and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1998,6(3):223-243.
[8]张干宗.线性规划[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9]赵艳萍.线性规划在产品组合决策中的应用[N].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2:52-56.
[10]邓正林.线性规划模型在企业产品产量组合决策屮应用初探[J].市场周刊《论研究,2006(9):123-124.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