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背景资料
我国的工程监理制是从国外引进,借鉴 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管理模式并结合中国国情建立起来的有中国特色的监理制,这也是和改革开放,建立开放的建设市场相适应。监理制从无到有,逐步完善提高,大致经历了试点先行、稳步提高和全面推行三个发展阶段。我国在 1997 年又颁布了《公路法》和《建筑法》均都载入工程监理的内容,此后与之配套的法规条例、标准、规范也陆续出台,我国监理制逐步步入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在这过程中,交通部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目前,在建公路工程项目,绝大多数实行了监理,重点公路项目全部实行了监理。
目前,我国工程监理范围是施工阶段,所以又叫施工监理,就是经业主委托和授权,为业主提供高智力的技术和管理服务,确保施工合同的严格履行。施工监理的理论框架主要是三控(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两管(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一协调;虽然现在又增加了环保、安全监理的内容,但监理工作核心内容仍是三控。
1.1.2 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网络计划技术是上个世纪 50 年代末诞生于美国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是将计划的工作关系建立在网络模型上,把计划的编制和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称它为网络计划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首先根据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绘制项目进度计划网络图,其次通过计算找出网络图中关键线路并确定关键工作,最后经不断调整完善,确定计划并付诸实施。
网络计划技术种类繁多,按其起源分两种:一是美国杜邦公司研制的关键路径法(CPM);二是 1957 年由美国国防部北极星计划研制的计划评审方法。按其工作持续时间是否确定分两种:一是持续时间确定的叫确定型网络计划,代表就是 CPM;另一种是持续时间不确定的叫非确定型网络计划,代表是计划评审方法。网络计划技术虽然种类越来越多,但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一致的,而工程项目建设中,工作持续时间基本上是确定的,所以工程建设中应用的网络计划技术主要是确定型的,因关键路径法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明确的影响进度的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诞生以来就广泛应用于工程项目建设中,所以本文所说网络计划技术特指 CPM。
1.1.3 关键线路法(CPM)的产生和发展
最早的 CPM 是在 1956 年,由美国杜邦公司在应用大型计算机对项目计划自动计算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其中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工期和费用的关系,它的基本思路是将整个项目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个活动,确定每个活动的持续时间和各活动间的逻辑关系,输入大型机后自动计算出整个项目的工期。事后他们进行了形象阐述,绘制成图形来解释这一过程,用箭线表示活动,用节点表示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就形成了最早的箭线图,并进一步用理论来阐述了关键线路法基本原理,这一原理也基本沿用至今。
第2章 网络计划技术基本理论
2.1 网络计划基本理论
关键线路法(CPM)网络计划技术有两种表达形式:一是单代号网络计划是用节点(□或○)表示工作,箭线(→)表示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又称作节点型的网络计划。二是双代号网络计划,是用箭线(→)和用箭线两端节点,即箭头节点和箭尾节点,形如(○→○)表示工作,节点内的顺序号表示逻辑关系,所以又称工作型网络计划。
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两种表达方式原理和计算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完全相同的。从网络计划技术诞生到上个世纪 80 年代后期,我们习惯和主要应用工作型网络计划(即双代号网络计划),它用两个节点和一条箭线表示一项工作,非常清晰形象,便于图上计算; 到上个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多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节点型网络计划(单代号网络计划)因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和可读性而被广泛应用,如一个方格□就能表示一项工作,方格里面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编排不同的内容。(像我们经常画的方格是 ,方格中间部分填写工作名称和编号(编码),左右两边六个部分填写主要的时间参数)。下面就用节点型网络计划构成和形成过程来阐述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则、基本计算和基本模型等。
2.1.1 项目分解和工作
这是从不同角度来看工程实体建设过程,从形成过程,人参与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就是工作;从实体分解和合成看就形成了项目整体和组成部分。在我国,关键路径法(CPM)在长期应用过程中,习惯做法就是将项目直接分解成工作(活动),在这里仍然沿用这一习惯做法。
第3章 构建三控网络计划的关键.................................21-30
3.1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层次划分.................................21-22
3.2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体系.................................22-23
3.3 施工监理和分项工程................................. 23-27
3.3.1 工程质量监理 .................................24-26
3.3.2 工程费用监理................................. 26-27
3.4 工程量清单定价体系和分部、分项工程................................. 27-30
第4章 构建三控网络计划的一般程序................................. 30-34
4.1 道路工程监理三控网络计划.................................30-34
第5章 构建道路网络计划的案例阐述................................. 34-56
5.1 工程概况................................. 34
5.2 施工总体组织安排 .................................34-35
5.3 施工进度计划 .................................35-38
5.4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38-41
5.5 工程项目划分................................. 41-44
5.6 工程项目逻辑关系的建立 .................................44-48
5.7 分项工程持续时间及其时间参数的计算................................. 48-54
5.8 关键线路及工期 .................................54-56
结论
全面细致地分析网络图,进行计算核对计算工期和计划工期的关系,由于工程建设不仅有实体建设,还有许多辅助工程和前期准备工作的时间消耗,所以计算工期是合同工期减去相应工作的消耗的基础上建立的,当计算工期满足计划工期后,符合进度要求的网络计划就能建立起来,而满足三控要求的网络计划还要将质量要求和投资要求纳入。
一、将质量要求纳入,就是在构建的网络计划中,将每个节点的分项工程,结合项目划分的要求,具体落实到标准中的相应位置;结合总则要求,工程具体部位的一般要求,对照条文说明和附录要求,将分项工程的具体质量要求明确到位,结合评定方法纳入到网络计划中。根据统计,《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部分涵盖了大约 140 多个分项工程验评单元。
这些验评单元的建立,在具体的工程项目实践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相应单元直接加载到所建网络计划的相应节点工作中,使质量要求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将投资要求纳入,就是将构建的网络计划中的节点工作——分项工程,和施工单位投标后签入合同的报价单(标价的工程量清单)中分部、分项工程进行对应。这种对应大概分三种:
(一)、经报价的工程量清单中,工程实体造价的多个细目,大部分可以落实到各个分项工程中。
(二)、由于工程实体清单的构成是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报价的清单是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为维护合同的法律地位,在这里是将所构建的网络计划中相应分项工程进行汇总来对应报价单(经报价的工程量清单)相应内容,而不是将报价单的分部工程项目分解来对应网络计划中分项工程。
(三)、由于价格形成的复杂,少部分分项工程要和报价单中多个价格细目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