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工程总承包的质量控制研究--XX大厦项目总承包为例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9669 论文编号:sb2020042813363630721 日期:2020-05-01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工程硕士论文研究,本文主要研究超高层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文章主要阐述了超高层 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了超高层建筑施工的主要特点,进而按照工程 质量管理的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等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对超高层建筑 施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超高层建筑施工需要改进的几种建议。最后文章结合笔 者的实践项目对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整个流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其中结合 质量控制工具对目前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几种重难点施工技术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做 了举例说明。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对超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有所借鉴 意义。(1)将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与工程质量监控研究发展过程相结合,提出了工程质量监控研究的工程质量检验、工程质量统计控制、全面工程质量管理三个阶段,更好地梳理了国外工程质量监控研究的发展过程。(2)提出了改进深化超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监控的具体模式,即“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标准化体系+建筑工程全周期质量监控+监理”模式,具体措施为:①首先建立一个项目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并严格执行;②对超高层建筑项目进行全项目周期工程动态质量监控和全过程跟踪性监管,确保施工质量;③通过招投标选择合格专业的第三方监理公司开展有效的项目监理工作。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水平与技术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升,随着国外兴起的超高层建筑之风,再考虑到我国人口增长、城市用地不断缩紧的现状,我国也开展了对超高层建筑建设的研究和施工工作。截止到目前,中国占据着世界排名前十的超高层建筑中的七个席位,成为了超高层建筑项目设计施工的重要国家和地区之一。
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是工艺繁琐、工程庞大且需要的投资量较大,并且会很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施工周期也极长,其对建造施工的前期筹划协调、中期建设施工、后期评价验收都较普通建筑的建设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我国建筑行业引进国外的项目管理技术以来,行业内部对超高层建筑建设施工的建设管理一直向着规范化、严谨化的方向发展,也在一系列的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施工实践中总结和提炼了一些自己的方法和经验。不过,尽管在超高层建筑施工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可观成效,不过在建设期间还有很多问题未能解决,比如管理不规范、公众质量把控不到位之类,这也造成了我国的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施工与西方同行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致一些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还不同程度的依赖于引进的管理监督模式,没有形成我国建筑领域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方面的管理规范。
在超高层建筑项目的施工期间,需要坚持以质量管理为重心。在项目管理三大目标中,项目质量管理为其中一项。在超高层建筑领域,质量管理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所有的超高层建筑都需要以高水平的质量管理为依托。相较于传统建筑项目来说,超高层建筑项目在施工期间有以下特征:技术要求高、应用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施工方式、较长的施工周期、项目整体施工高度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超高层建筑的特殊意义与施工期间的独特性也使得超高层建筑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可仅借鉴传统项目的质量管理方式,此次探究着重基于质量管理的理论定义并充分考虑到高层建筑的独特性,从而为高层建筑施工期间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
..............................

1.2 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
二战之后,工程领域的发展势头突飞猛进,截至 1994 年,欧洲采取这一承包方式的工程项目在当地非住宅中占比四成以上,而日本的这一比例则达到了六成。下面笔者对此模式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做基本介绍。项目管理理论最早起源于美国,随着该理念不断地完善与发展,该理念当前已传播到世界范围内的多个国家。在我国,项目管理是由数学家华罗庚引进而来的,即“统筹法”。该理念在我国管理科学学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大推动了该领域的进步和发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迎来了基础建设的高峰期,此时,国际上众多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理念开始流入我国,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管理方式就是工程总承包。1984 年,在建设鲁布革水电站项目期间,我国首次尝试将工程总承包管理方法应用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因为使用了这一工程项目管理方法,该项目的施工成本投入和工期都得到有效缩减,由此,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新的理论和方法是极具现实意义的。经过了此次项目的成功,国家多个组织部门便协同提出了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推广通知,此后,该方法在我国建筑市场得到了广泛传播,这足以表明国家层面对这一模式的认可和重视程度。 
在项目管理和项目总承包领域,我国学者也展开了多方面的探究。张晓梅提出,基于当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建筑行业已达成管理和施工层相互独立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优秀承包队伍出现在市场当中,并较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建筑业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当前来说,我国总承包工程项目也表现出了国际化特征,项目风险程度也有明显提升,新型工艺和技术的应用程度也更深,技术上也趋于成熟,承包模式的专业度越来越高。在对总承包项目采购管理、设计管理以及项目管理这几方面工作的重难点以及国际上普遍使用的管理方式展开具体分析之后,张晓梅针对我国项目总承包管理问题归纳了几点参考性建议。陆位忠[9]具体阐述了总承包模式中工程质量的责任界定方式,整体涵盖建立、业主及承包商几方。他提出,这几方主体要组成质量责任联盟,以质量影响程度来界定各方对工程质量所承担的责任程度。王东[10]着重展开了基于 EPC 模式的总成本风险管理方面的具体探究,他表示,相较于国际优秀承包商来说,我国承包商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主要是由于我国承包商对 EPC/交钥匙合同之类的条件没有足够的了解度,并且在思想意识上对项目风险的认知不足,同时也很难习惯国际采购及劳工的工作方式等,多方面原因最终使得我国承包商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明显的管理优势。
图 1.1 国内超高层建筑情况
.........................

第 2 章 超高层建筑项目总承包相关理论

2.1 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特点及模式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组织学、控制论和管理学理论,结合建筑学和工程学的特点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融合了多学科内容的交叉学科。工程项目管理是经由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流程,阐述项目的特点,同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充分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从而达到项目资源优化配置效果的整个过程。
工程项目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于二战之后的美国,该理论的发展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时期,即 1980 年之前的传统项目管理时期,和这之后的现代项目管理时期。超高层工程项目管理指的是面向超高层建筑而进行的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其涉及此类建筑工程的全周期管理内容,具体有:项目规划、组织协调、项目控制以及最后的验收工作,是一项具有实时变化特点的系统性管理工作。
2.1.1 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特点
超高层建筑项目管理有类似于普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征,但也有其自身的独特点。以下为二者的相同点:
(1)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次性管理:超高层建筑工程的单次性特性, 也使得其具有了一次性特征。假如在项目进程中出现施工事故或施工偏差,很难纠正,将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由此应当严格把控超高层建筑项目的管理工作,尽可能地避免出现施工事故问题;
(2)超高层建筑项目管理为动态的综合性管理:超高层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周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项目各阶段进展有着复杂的情况,每个阶段都会有进度、质量、成本、安全情况发生变化,超高层建筑项目管理应该对项目各阶段进行严格的跟踪性管理,全过程准备处理项目各阶段突发情况,由此也表示,超高层建筑项目管理为动态性综合管理;
(3)超高层建筑项目管理是有较大约束性的管理工作:此类建筑工程因为质量目标、项目设计要求和项目合同等多个层面的限制,在管理工作中仅可将既定项目目标作为管理方向,对项目进展进行控制性管理,以预先设计好的图纸为管理方向。一旦项目发生变更就必须以书面形式向项目业主和设计方请示,只有业主和设计方同意项目变更,项目变更才可能实现;否则项目不得进行变更。
由于超高层建筑是当今建筑科技发展最高水平的体现,其施工规模远比普通建筑大、工程结构、施工技术、组织运营模式也远比普通建筑复杂。由此,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也具备自身的独特性:
............................

2.2 超高层建筑项目及质量管控
2.2.1 超高层建筑结构特点
工程质量管理的定义为:基于保证工程建设既定质量的出发点,对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相关的质量规划、控制以及质量检查和质量优化等工作。此为一项涵盖项目整个过程各个环节的系统性、动态性的工作,其管理行为会随着外界条件、时间、地点、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工程质量管理不仅涵盖工程质量的过程监督还涵盖相应的控制和优化工作。 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为一项涵盖项目整个过程各个环节的系统性、动态性的工作,其管理行为会随着外部环境、自然气候、工程设计、人为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超高层建筑项目工程质量管理模式的发展经历了以数理统计为方法的早期阶段;基于建筑工程质量的全面质量管理时期包括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项目管理时期。目前,世界的超高层建筑建设项目经历了全周期质量管理阶段,已进入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阶段,此方式以严格把控项目工程质量管理规范的方式,来进一步保证项目的施工质量,使其符合预期质量要求。
工程质量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第一要素,对超高层建筑工程进行质量管理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因为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受到法律法规和设计要求、合同要求等的限制,还因为超高层建筑工程的一次性、高投资、长工期以及具有较其他类型的施工项目具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等特点,若一旦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将不但为承建单位造成不良的影响,其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
..............................

第 3 章 超高层建筑项目总承包质量控制因素研究 ............................ 19
3.1 超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与常规工程项目对比分析 ......................... 19
3.2 超高层项目总承包组织架构设计 ........................ 20
第 4 章 超高建筑工程总承包质量控制思路与对策——XX 大厦项目总承包 .......... 29
4.1 项目概况及管理背景 ................................... 29
4.1.1 项目概况 .................................... 29
4.1.2 施工管理背景 ................................. 29
第 5 章 结论与展望 ........................................ 45
5.1 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 45
5.2 本文的结论 .......................... 45

第 4 章 超高建筑工程总承包质量控制思路与对策——XX 大厦项目总承包

4.1 项目概况及管理背景
4.1.1 项目概况
XX 大厦位于我国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世纪大道的 100 号地块,为中国第三高楼(2014 年)、项目屋顶高度为世界最高。此建筑是超高层现代化建筑,共492 米高,由第下三层和地上 101 层共同组成,总面积达 377880 ㎡。大楼基础架构为桩阀基础,外围主要为特大型桁架筒,内部主要为钢筋筒中筒结构,抗侧力结构形式为:特大型柱、特大型斜撑和带状柑架协同组成的特大型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的核心筒以及组成核心筒和特大型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伸臂析架。该大厦的总承包商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和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一同担任,
双方协同负责工程管理工作,在 45 个月的工期的时间内协调 100 多家分包商施工,项目施工从 2004 年 9 月 1 日开始,至 2008 年 5 月 31 日竣工验收,共 1369天。
要对此项目施工质量展开全过程管理,就应当通过科学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以及质量管理规范进行严格把控,经本项目建设单位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的认真挑选,最后决定以中国建筑总公司与上海建工集团联合组成的总承包联合体作为项目总承包方,作为建设单位的代表来展开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并以项目投资方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为项目决策层、以项目总承包联合体为项目管理层、以上海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为项目监理层、以项目各分包商为项目执行层,四方共同进行工程质量管理。
图 4.1 XX 大厦总承包联合体项目管理模式组织架构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本文的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超高层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文章主要阐述了超高层 建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了超高层建筑施工的主要特点,进而按照工程 质量管理的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等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对超高层建筑 施工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超高层建筑施工需要改进的几种建议。最后文章结合笔 者的实践项目对超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整个流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其中结合 质量控制工具对目前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几种重难点施工技术如何进行质量控制做 了举例说明。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对超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有所借鉴 意义。
(1)将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与工程质量监控研究发展过程相结合,提出了工程质量监控研究的工程质量检验、工程质量统计控制、全面工程质量管理三个阶段,更好地梳理了国外工程质量监控研究的发展过程。
(2)提出了改进深化超高层建筑的工程质量监控的具体模式,即“建筑工程质量监控标准化体系+建筑工程全周期质量监控+监理”模式,具体措施为:①首先建立一个项目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并严格执行;②对超高层建筑项目进行全项目周期工程动态质量监控和全过程跟踪性监管,确保施工质量;③通过招投标选择合格专业的第三方监理公司开展有效的项目监理工作。
(3)论证了超高层建筑的项目工程管理模式与工程质量监控模式之间的关系:项目工程质量监控是项目工程管理中的关键一环,项目工程管理的执行者往往也是项目工程质量监控的执行者,两者目的相同、相辅相成,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