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解析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www.sblunwen.com 点击次数:67
论文字数:46400 论文编号:sb201208151257032057 日期:2012-08-15 来源:硕博论文网

加强中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解析

导读:在我国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高等教育长期处于政府的过度干预与高校争取更大的自主权的矛盾中,因而建构质量保障系统不仅成为政府进一步对高校放权的先决条件,而且是高校形成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的有效途径。本站硕士论文中心整理。

                                一、引言
      (一)问题的缘起
    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从世界范围来讲,自上世纪60年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以来,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更加备受社会的关注。为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构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方面进行的许多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亦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
    面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其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因素也各异,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和体制改革,高等教育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的研究和实践也日益兴起。如何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建立保障体系,保障培养质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所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从教育内部来讲,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高等教育自主权下放也紧密联系在一起。高等学校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意味着它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系统的建立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在我国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高等教育长期处于政府的过度干预与高校争取更大的自主权的矛盾中,因而建构质量保障系统不仅成为政府进一步对高校放权的先决条件,而且是高校形成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机制的有效途径。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生教育也是如此,也需要建立适合本身特点的质量保障体系来保障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我国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就是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我国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自1997年正式设立以来发展速度迅猛,招生规模已从1997年的1525人发展到2005年的36753人,每年的增长率都超过30%。招生单位已由1996年的9所招生院校、10个工程领域,发展到2005年的202家培养单位、38个工程领,成为我国涉及面最广、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日益壮大令我们感到欣慰,我们在关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数量的同时,质量问题也应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质量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一直都受到重视。面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这一形势,在数量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建立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保障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在数量大发展的同时在质量方面也有同步的提高。
    工程硕士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也是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明确提出要建立有效的研究生教育发展与调节机制,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上就必须改变原来的自上而下的政府管理体制,建立起各单位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与企业密切合作、相互促进、互惠共赢协调发展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如果没有不断构建的质量保障体系,下放办学自主权就缺乏实施的充分条件。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也是工程硕士教育实践的需要。随着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同时,随着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正确处理自主与自律、规模与质量、特色与水平教育理念的明确及教育自主权的下放,如何进一步落实自主与自律,如何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如何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构建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等问题摆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面前,成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从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现状上看,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质量和标准的不断提高和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生源竞争的加剧,也迫使许多高校为了更好的保障自身的发展,对工程硕士教育质量问题更加重视。但现阶段我国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制还不健全,还没有形成一个由政府、社会、学校共同组成多元参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个别培养单位的质量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质量保障的主体单一等问题。因此,如何强化工程硕士培养意识,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培养运行机制和质量保障体系,是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鉴于此,我们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工程硕士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和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特点,提出构建和完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措施和方法
      (二)理论依据
    本文在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过程中主要是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相关原理为指导。在国内,教育质量保障思想最先由华东师大陈玉砚教授最先引入我国。近几年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扩招,国内对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更加升温。在此方面的研究上国内的发展一直沿着两条路线进行,一是以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瑶、同济大学的毕家驹教授为首,主要从事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理论研究,介绍国外先进的质量理念和评估理论,并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进行理论研究。另一条线是以王战军、侯定王为首的评估实践派,探讨利用评估为手段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他们始终站在评估实践的第一线,进行评估保障实践研究。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理论有传统的质量保障理论和现代的质量保障理论之分,现代教育质量保障理论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的发展,在吸收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全面质量管理的管理思想对现代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理论的建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理论要求通过建立高校的内外部评估机制,主要集中在对高校活动结果判断的一种总结性评价,并不关心高等教育质量活动的过程,对于高校内部活动的改进很少有具体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全面质量管理( Total QualityManagement, TQM)被引入高等教育领域,引发高校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进行重新认识,·标志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著作部分:
1、薛国样.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
3、王承绪.比较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0: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王孝玲.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王烈中.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6,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谢安邦.比较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张亚平,王国强.江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9、周绍森.中国地方高等教育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12
10、余富增.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比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11、安心.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 27-30
12、刘俊学.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16
13、关勋强.医学研究生教育评价研究与实践【M].长沙:军事医学科学出版,2000  (1)
14、刘立户.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5,丙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6, USNEI-Strucation.

17,Carnegie Cl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18,Accreditation  in  the  US. 
19, Conrad C Fetal。A Silent success: Master, s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o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o 1993
20,GlazerJ S The Master, s Degree: Tradition, Diversity  Innovation. Washington D d.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1986


一、引言 9-17
    (一) 问题的缘起 9-11
    (二) 理论依据 11-13
    (三) 研究现状 13-16
    (四) 研究框架 16-17
二、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述 17-24
    (一)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概念界定 17-21
        1、教育质量的涵义 17-18
        2、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涵义 18
        3、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涵义 18-21
    (二)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特征 21
        1、整体性 21
        2、目标导向性 21
        3、环境适应性 21
        4、全过程性 21
    (三)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和质量保障的基本方法 21-24
        1、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 21-22
        2、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方法 22-24
三、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分析 24-29
    (一)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属性分析 24-26
        1、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 24-25
        2、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职业教育的相关属性 25
        3、工程硕士教育具有继续教育的相关属性 25-26
    (二)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定位分析 26-27
        1、工程硕士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教育 26
        2、工程硕士教育采取在职学习、校企联合培养的特殊培养方式 26-27
        3、工程硕士教育在培养上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复合性 27
    (三)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目标的特点 27-29
        1、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突出工程硕士教育的特色 27
        2、工程硕士质量保障体系的目标是各环节质量保障的航标 27-29
四、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要素分析 29-39
    (一) 工程硕士质量保障的主体要素分析 29-33
        1、管理者 30-31
        2、教师 31-33
        3、工程硕士研究生 33
    (二)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客体要素分析 33-39
        1、学科、专业 33-34
        2、培养方案 34-35
        3、课程教学 35-36
        4、工程实践 36-37
        5、工程硕士论文 37-39
五、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39-53
    (一) 高校负责企业参与的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39-47
        1、构建高校负责企业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 39-43
        2、健全质量监督评价体系 43-46
        3、建立信息与反馈体系 46-47
    (二) 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47-53
        1、加强质量保障的相关法制法规建设 48-49
        2、完善资格认证制度和新增工程领域的评审制度 49
        3、健全外部监督评价体系 49-51
        4、建立信息反馈与服务体系 51-53
六、结论与展望 53-55
参考文献 55-58
致谢 58
 

您可能有工程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工程论文硕士论文频道选取:


上一篇:密歇根大学工程学士的培养及研究
下一篇:高等工程教育与实践培养的切合点的研究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