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思考

论文价格:200元/篇 论文用途:博士毕业论文 Docoto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105866 论文编号:sb2024081915111252673 日期:2024-08-27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并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得到相应的研究结论。本部分拟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与经济实践,有针对性的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者提供更多有益参考。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劳动力与资本共同构成生产中最重要的投入要素。相对于资本要素,劳动力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Schultz,1961)。在过去40年中,中国GDP总量增长了29倍,人均GDP增长了20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了16倍,这在一定程度上由劳动生产率的高速增长来支撑。然而,随着人口结构的转型、劳动力规模的减少和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依赖低成本劳动力等传统要素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无法适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021年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数据显示,我国老龄化占比已达到18.4%。具体来看,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9.3%。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统计,2021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出生率为7.52‰,再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新低。21世纪初,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首次超过7%,达到进入老龄化结构的分水岭。从7%的进入老龄化至超过14%的深度老龄化,德国用了40年,日本用了25年,而中国以更快的速度进入了深度老龄化阶段,比2019年版《世界人口展望》测算的2025年提前了4年。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的现象。纵观人类历史,在人类长达多万年的历史长河中,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绝大部分时间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状态。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始实行了强有力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中国人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结构转变。老龄人口持续增加,少儿人口持续减少,老少结构倒置,人口结构会逐步由传统的“橄榄形”(即劳动年龄人口居中,老少居于两头,且少大余老)逐步转化为“倒梯形”。未来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地区在劳动力供给、市场经济发展、养老金等各方面都面临挑战和压力。已有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使劳动力市场呈现青壮年劳动力供给不足、中老年劳动力成为主体的特征(陈宇学,2015)。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本文研究预期达到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基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力供给不断减少的现实背景,对人口老龄化影响企业财务行为的内在逻辑进行理论分析,为相关的实证检验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人口老龄化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首先,从人口老龄化影响企业财务行为的动因出发,探讨人口老龄化是否会阻碍企业的劳动投资,降低劳动投资效率;其次,从劳动力成本上升阶段企业的财务行为应对出发,探讨企业面临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困境,是否会通过提高薪酬的方式来实现吸引、保留与激励劳动力的目标;同时,立足于员工薪酬粘性,探讨企业是否会将更多现金资源用于应对更具刚性的劳动力成本,从而表现出更高的现金持有水平;最后,从企业优化劳动资本配置的角度出发,探讨企业是否会通过异地并购的方式缓解人口老龄化引发的负面影响。通过上述系统性分析与实证检验,或可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企业财务行为变化的内在机理提供新的解释,拓展了人口老龄化于微观企业影响的研究。
第三,在上述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特定的经济环境与制度背景,为企业应对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思路与政府优化劳动环境的措施提供有益借鉴,从而有助于企业及时优化劳动资本配置,缓解劳动力市场摩擦引发的负面效应,并促进自身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各城市吸引劳动力流入、改善劳动力质量提供了参考与建议。

财务管理论文怎么写
财务管理论文怎么写

.............................
2  文献综述
2.1  人口老龄化经济后果的研究
本部分拟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探讨人口老龄化产生的经济后果。从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势必会减少劳动年龄人口,降低劳动参与率,导致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减少。国内外很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给出了解释。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年龄结构将会呈现老化,同时我国中青年劳动力即将率先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童玉芬,2014)。老年人在社会总人口的比重逐渐上升,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进而导致劳动力增长速度减缓(蒋同明,2019)。由于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劳动人口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减少,劳动力资源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将逐渐消失,甚至会出现劳动力短缺。Ransom和Sutch(1988)研究发现,美国从1887年开始劳动参与度明显下降,其中退休老人的增多是劳动力供给不足的一个显著特征。王欢和黄健元(2015)从个人生命周期详细分析了不同年龄阶段劳动参与的程度,发现在25岁以下,劳动参与率相对较低,在25~44岁期间,随着个人的体力和劳动技能的不断提高,其劳动参与率逐步达到高峰,到了45岁以后,随着个人的体力和劳动技能的下降,将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劳动参与率开始逐年下降。周祝平和刘海斌(2016)通过比较中国、巴西、法国、印度、日本和美国2013年的劳动力参与率发现,老年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明显更低。随着劳动力增长速度低于劳动力退出速度,劳动力市场上年轻劳动力的数量减少,劳动力平均年龄增加(童玉芬,2014;郑君君等,2014)。而且,当老龄化不断加剧时,劳动力变得日益稀缺,企业雇佣的劳动力变得越来越昂贵(咸金坤等,2022)。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与成本的上升使中国传统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不复存在,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在加速上涨(陈宇学,2015)。Choi和Shin(2015)的研究表明了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会使得劳动力的供给速度放缓,劳动力稀缺使得劳动力的雇佣成本提升,企业不得不支付更多的工资。而且,人口老龄化会导致企业招聘足够数量的员工以及寻找到与岗位相匹配员工的难度增加,进而导致招聘员工范围变大以及招聘时间延长,增加企业的人力调整成本(张博等,2022)。
.......................
2.2  企业财务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企业财务行为具体可以归纳为融资、投资与分配三种类型。因此,本部分拟分别对企业融资、企业投资与企业分配活动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
2.2.1  企业融资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本部分拟对企业融资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与总结。通常来说,企业的融资行为包括外源融资与内源融资。基于外源融资的视角,现有研究主要从代理问题与信息不对称等角度探讨企业融资行为变化的原因。例如,曾颖和陆正飞(2006)指出较高的信息披露质量能够增进外部投资者对企业的了解,令投资者更加充分地掌握企业信息,从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姜付秀等(2017)则认为大股东对管理层具有较强的监督能力与监督动机,从而有助于缓解代理问题,进而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更多学者也围绕上述观点,从高管特征(周楷唐等,2017;罗进辉等,2022)、产权性质(方红星等,2013)、市场化进程(姜付秀和黄继承,2011;周泽将等,2020)、政策管制(高昊宇和温慧愉,2021;杨冕等,2022;王茹婷等,2022)、地理位置(张玮婷和王志强等,2015)、高铁开通(金智等,2021)、数字技术(陈中飞等,2022;陈梦根和张乔,2023)等角度分析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企业融资结构的路径。内源融资则主要包括企业现金持有等内容。基于现金持有的视角,相关研究则总结出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代理动机等重要假说。交易性动机是指企业必须持有一定现金以应对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的不同步(Keynes,1936)。基于此观点,企业现金持有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规制(张娆和杨小伟,2022)与数字技术(谭志东等,2022)等内容。预防性动机是指企业为了应对未知的不确定性而持有现金(Opler等,1999)。现有研究也从企业风险(Haushalter等2007;Han和Qiu,2007)、货币政策(祝继高和陆正飞,2009)、担保政策(钱雪松等,2019)、市场机会(汪琼等,2020;曹越等,2021)、环境规制(张娆和杨小伟,2022)、新冠疫情(王磊等,2023)、员工技能(Ghaly等,2017)、劳动保护(Karpuz等,2017;Cui等,2018;李金雨和王得力,2020;汪伟和张少辉,2022)等角度对该假说进行了印证。基于“自由现金流”假说的代理动机认为公司持有高额现金是管理层为谋取私利的表现之一(Jensen,1986)。基于上述观点,学者们主要从公司治理(窦欢和陆正飞,2016;熊凌云等,2020)、财务状况(王彦超,2009)和宏观政策(陆正飞和韩非池,2013)等角度丰富了企业现金持有的相关文献。
..........................
3 概念界定、制度环境与理论基础 ............................. 16
3.1 概念界定 ................................ 16
3.1.1 人口老龄化的内涵及度量 ................................ 16
3.1.2 劳动投资效率的内涵及度量 ........................ 16
4 人口老龄化对企业财务行为影响的机理分析 .................................. 35
4.1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投资效率的机理分析 .................................... 37
4.2 人口老龄化对企业员工薪酬的机理分析 .................................... 39
5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 .......................... 46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46
5.2 研究设计 ..................................... 47
8  人口老龄化对企业异地并购的影响 
8.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长期以来,劳动人口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除体制创新带来的“改革红利”与丰富的自然资源带来的“资源红利”外,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的长足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人口红利”的增长。然而,伴随着预期寿命的提高与生育率的下降,我国人口逐步迈入老龄化阶段,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格局(郭瑜,2013)。面临劳动力供给的不断减少,企业的有序经营也受到阻碍。因此,企业需及时调整劳动资源配置的方式,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引发的负面效应。产业转移理论指出,在本地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等因素发生变化后,企业可以将生产、销售和研发等活动转移到其他地区,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类似地,若本地的资源和服务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或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企业便可以通过并购扩张寻求具有战略意义的异地资源(Wernerfe,1984)。异地并购是企业资本和资源基于新的产权安排在异地空间范围内的重新组合,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方军雄,2008)。在保留和发展自身资源的同时,并购也可以实现获取目标企业及其所在地区资源的目标(Dae和Teng,1998)。已有研究表明,低成本的资金资源、劳动力资源或关键原材料等都是公司进行投资扩张或选取并购目标公司的重要考虑因素(Peng,2001;Brakman等,2015)。由于标的企业本身雇佣了相当数量的劳动力,并购行为可以缩小主并方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搜寻范围与时间成本,提高劳动力获取的便捷性。因此,当企业所在地区的劳动力市场难以满足其用工需求时,也可能将异地并购作为雇佣劳动力的替代性选择(Ouimet和Zarutskie,2012)。概言之,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当地的劳动力供给问题越严重,企业越可能通过异地并购的方式来获取劳动力。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

...........................
9  人口老龄化对企业财务行为影响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百年未有之人口大变局,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的人口基本国情。经济的发展是应对老龄化问题的物质基础和前提,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又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进一步影响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鉴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以劳动要素为主要驱动力的现实背景,如果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出现波动或失衡,企业的顺畅经营也将受到明显冲击。从这个角度来看,立足于经济体中组织劳动力个体从事生产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单元,探讨企业如何借助财务行为优化劳动资本配置具有强烈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在人口老龄化的现实背景下,企业调整财务行为的内在机理是否能通过产业转移理论的变化规律进行印证。具体而言,本文以2007-2020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理论推导与实证检验的方式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并得出四个方面的结论。
第一,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该部分的主要逻辑在于,当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减少,企业劳动力投资规模便容易偏离其最优水平,引发劳动投资的不足,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经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本部分得出以下结论:(1)主检验结果表明,企业所在地区的人口老龄化水平越高,越容易出现劳动投资不足的情况。(2)在稳健性测试中,本文分别采用了替换人口老龄化和劳动投资不足的度量方式、使用Tobit回归、运用工具变量法、更换变量期数、增加控制变量、增加固定效应、控制资本投资与金融危机的方法测试主检验的结果是否依然稳健,并得到了与主假设保持一致的研究结果。(3)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首先从劳动投资不足的类型出发,检验了人口老龄化对企业雇佣不足与过度离职的影响,发现两者均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企业劳动投资不足的具体形式。同时,本文从员工学历的角度出发,考察面临劳动力供给不足的困境,企业是否会及时对人力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并发现人口老龄化会倒逼企业招聘学历更高的劳动力。
第二,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企业员工薪酬的影响。该部分的主要逻辑在于,当人口老龄化引发劳动力供给不足,企业可能需要制定更高水平的工资,从而实现吸引、保留与激励员工的目标。经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本部分得出以下结论:(1)主检验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水平越高,企业为非高管员工制定的薪酬越高。(2)在稳健性测试中,本文分别采用了替换人口老龄化和员工薪酬的度量方式、更换变量期数、增加控制变量、增加固定效应与聚类处理的方法测试主检验的结果是否依然稳健,并得到了与主假设保持一致的研究结果。(3)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首先从薪酬差距的角度出发,探讨员工是否会关注薪酬制度的公平性,发现人口老龄化不仅会增加员工对内部薪酬体系的重视,也会提高员工对外部薪酬水平的关注,从而缩小企业内部高管-员工薪酬差距,扩大外部员工薪酬差距。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相关财务管理论文论文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