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路遥小说与儒家文化传统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6522 论文编号:sb2022071410153449058 日期:2022-08-0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研究,笔者认为路遥小说中封建“家庭伦理观”对爱情的绑架。真正的爱情是不受物质等外在因素影响,异性之间思想的共鸣和心灵的默契。路遥小说中的爱情虽感人、浪漫、超凡脱俗,但在“门当户对”等传统观念的面前,他们的爱情不得不带着遗憾被埋葬。
第一章   路遥小说中的道德书写与仁义传统
第一节 小说中的人际关系与仁义传统
一、 婚恋男女:奉献与守候
儒家对夫妻伦理非常重视,认为夫妻伦理是天地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夫妻关系和谐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和关键,它直接影响家庭伦理、社会教化和政权稳定。儒家还提出“夫义妇顺”的具体行为模式,认为“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如果丈夫不能尊礼重道则不能在家管教好妻子,如果妻子不贤惠守节则不足以伺候丈夫。妻子在家庭生活中要做到“修己以洁,奉长以敬,事夫以柔,抚下以宽”(《辽史•列女列传》),否则就有违人妻之道。《全唐文•重答杜使君书》认为“君臣夫妻,俱以义合”,夫妻是因为有情有义才结合在一起。路遥小说中婚恋中的青年男女,更是在婚前就体现出了很好的夫妻角色——互相之间无私的奉献和守候。

文学论文怎么写
文学论文怎么写

刘巧珍(《人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没有上过学,但身上具有善良贤惠、忍辱负重的传统美德,她为高加林作了很多的牺牲和奉献。她坚守着传统的爱恋观念——质朴纯真、甘愿付出而不求回报。由于自己没文化,所以很自卑,正因为这样,她才非常羡慕那些有文化的人,特别是有文化的男青年,本村的高中生高加林就是她一直暗恋的对象。当高加林高考落榜回家务农后,她高兴得几乎发了疯,她的梦想终于有了一线希望,她可以有一个有文化的男人了,因为自己漂亮,所以也很自信。然而,随着高加林成为一名乡村教师,她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当她得知姐姐的公公高明楼把高加林的民办教师撤下,让儿子高三星接替的时候,压抑已久的感情再次复活,她主动大胆地向高加林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爱意。但在高加林从小学民办教师一职被撤下后,她又心疼高加林,她不顾姐姐的情面和亲戚关系,当着自己姐姐的面骂高明楼不是人,从中看出她对高加林爱的多么深沉。
............................
第二节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仁义传统
路遥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生存在农村、城市、城乡交叉地带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仁义”人物形象,他们或是一心为民而忘我的夙夜在公的德政官员,或是大爱无疆的女性群像,或是对家庭、对集体负有责任的新一代农民,或是在社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充满正义感的知识青年,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发向上、不屈不挠,既体现了儒家文化传统之“仁”,又体现“义”高尚精神
一、乡村男青年:责任感与正义感
孙少安(《平凡的世界》)是作家力图塑造的“仁爱之人”,他继承了父辈的善良和勤恳,年纪很小的他,很懂事,很体贴父母,虽然他的人生还有别的理想,但面对“烂包”的家庭情况,为了弟弟妹妹的未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辍学,下地劳动,和父亲一起挑起生活的重担,养家糊口。不管家庭再怎么“烂包”,正所谓“儿不嫌母丑”,他从未嫌弃过这个生他养他的家庭和父母,他对这个家的付出和担当,令村里的人羡慕,在家庭生活中他成为传统伦理感情的承担者。而且他的这种“仁爱”由家庭“亲亲”之爱,逐渐成为洒向全村村民的“博爱”“泛爱”,他先是担任一队之长领料全队村民进行生产劳动,后来为了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和增加劳动收入,他扩大砖厂规模,让更多的村民到他的砖厂打工,以便能改善生活。孙少安认为双水村就是他生活的世界,虽然这里有他一生经历的苦难和屈辱,但人生本身就是酸甜苦辣的五味瓶,这里也是他幸福人生和获得荣耀的地方,怎么说,他都应该为生他养他的这块土地做点什么。最后他的砖窑事业发展日益壮大,口袋里的钱鼓胀了,他除了箍新窑外,还在思索着,能不能给群众干点实事,所以自己发达以后,没有忘记乡亲,没有忘记双水村未来发展的根基,于是他拿出一部分钱用于“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教育事业,为村里重建小学,让家家户户的孩子以后都能上得起学,避免自己辍学的悲剧重演。从孙少安由家庭,到大队,再到致富,再到投资公益事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孙少安这个新一代农民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他做到了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富则达济天下”的处世哲学,在这个农村现代青年所具有的“仁爱”的高贵品质值得新时代企业家学习。
................................
第二章  路遥小说的家庭伦理叙事与“和谐互爱”
第一节 父慈子孝的家庭秩序
百善孝为先。“孝”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忠孝”也是路遥笔下极力宣扬的儒家伦理文化。路遥小说中的贫穷的家庭无法用太多的物质来表达儿女、孙子孙女的孝心,但点点滴滴流露的对长辈的尊重和爱意却简单而感人,展示了以儒家孝悌为核心的家族伦理秩序。
孙家(《平凡的世界》)这样一个贫寒却始终充满传统美德的农村家庭就是一个典型。在这个家庭中,虽然家徒四壁,有时也填不饱肚子,但他们敬老爱幼,互相体谅谦逊,让“烂包”的日子有点温馨。孙玉厚是个地地道道老农民,他对上孝顺老母。孙家每顿饭的第一碗总是先端给卧病在床的奶奶,大队分给自家的几斗麦子谁也舍不得吃,留给了奶奶吃。孙家孙辈每逢赶集或进城回来,都会给有眼疾的奶奶买回一些绵软的吃食。孙少平和孙兰香兄妹俩小的时候,每当夏天来临,他们总会一大早去采集青草叶上的露珠,好让患眼疾的奶奶滴眼睛。这些微妙的举动,先是放大了孙家孝顺的美德,也让整个家族破败不堪而立于不败之地的精神支柱。孙玉厚对儿女宽厚仁慈,他认为自己没本事、老实巴交,不指望一辈子享儿女的清福,只要孩子过得好,但他尊重子女们的选择:少平高中毕业后决定进城打工时,他愧疚自己没能让少平继续念书;当孙少安决定扩大砖厂规模、帮扶村里穷苦人时,他鼎力支持,并不时根据自己不足的那点社会经验给大儿子支招;当得知孙少安决心再次启动砖厂缺资金时,他把小儿子给他箍新窑的一千块钱先让大儿子用,当然,他很尊重儿女,明知道小儿子会同意还专门写信征求了小儿子的意见;当女婿王满银整天在外胡转悠,害的兰花没吃没穿,他打发孙少安去接济,常年把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外甥接到家来喂养;
..........................
第二节 手足情深的共济精神
儒家倡导兄弟姐妹之间要“兄友弟悌”,这种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和道义,这也是我们这一代大多为独生子女难以理解的特殊情感。其实,兄弟之间的长幼有序、同舟共济的手足之情更能彰显一个人的品性,一个家庭的家风,一个社会的风气。
再以孙玉厚一家为例,浓浓的兄弟亲情在《平凡的世界》老一辈的孙家兄弟关系里表现得就非常明显,孙玉厚小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父亲去世后,作为一家之主的孙玉厚和妻子正是秉承了儒家“长兄如父”这一道德理念,领料起了一大家子人的生活,他不仅帮母亲把弟弟孙玉亭拉成了大人,还对孙玉亭寄予厚望。他不畏艰辛,不畏艰险,决心供二弟上学,让他成为人才,希望能把他“造就成孙家的人物”,使孙家祖上有光。为了弟弟娶上婆姨,欠下一河滩债,多年给人家还不上。四个孩子,一个病了多年的老母亲,七个人,老少都靠孙玉厚一个人。这对夫妇经常努力一年,生活仍然拮据,无法填饱肚子。当孙玉亭、贺凤英夫妻要分家时,作为兄长的孙玉厚,主动把家里唯一的一孔窑洞让给了兄弟,自己却带着瞎眼的老母亲,一家老少七口,暂时借住在金俊海家破败不堪的窑洞。多年来,本来操持着自己这个“烂包”的家已经很不容易,但他一直接济、关心、帮扶二弟孙玉亭成家立业,可谓仁至义尽。对于这些,他毫无怨言,认为是应该做的。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这是我们的祖先代代从未失传的传统道德。

文学论文参考
文学论文参考

..............................
第三章  路遥小说中人物的人格特质与奋斗的倔强 ................................. 50
第一节  《平凡的世界》:与苦难抗争的孙氏兄弟 ............................ 50
一、孙少安:因贫思变的致富者 ..................................... 50
二、孙少平:不认命的闯荡者 ................................... 52
第四章  现实主义美学的坚守:中和之美 .................................... 60
第一节  交杂互融:古典诗词与方言、民歌 ...................................... 60
第二节  情节编织:波折之后的终归平和 .................................... 65
第三节  情感基调:哀而不伤 ................................. 68
结语 .................................... 72
第四章  现实主义美学的坚守:中和之美

第一节 交杂互融:古典诗词与方言、民歌
我笔写我心。一部作品的创作风格,无形中看出其作者的人生观。自小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路遥,其创作风格渗透着儒家文化传统之“中和”之气,创作的小说中体现了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实现了艺术层面美和善的高度“中和”。其作品的“中和之美”主要表现在对古典诗词、陕北方言、陕北民歌的综合运用。
古典诗词文学在路遥小说中的运用。从《早晨从中午开始》以及《人生》《平凡的世界》这些小说中,我们可以知道,路遥年轻时饱受贫困的折磨,求知之路十分艰辛。那些年,他读了很多中外古典文学小说,他的小说无形中也透露出中外传统经典文化气息,比如路遥在小说中对“叠字”的运用,既是对陕北地域文化的继承,但更是对我国古典文化的传承。如“湿润润”“水淋淋”“绿蓁蓁”“绿森森”“飞红流绿”生动表现出了农村初秋雨后田野的一派繁荣兴盛的景象,“俊丹丹”“蓝格英英”“白格生生”“花格弯弯”“苗格条条”这些原始的、封闭性很强的用词生动地体现了男女之间一方对另一方的喜爱之情,而且韵味十足。此外,还有对古典诗歌格律的巧妙运用,如他的诗歌《车过南京桥》《我老汉走着就想跑》《走进刘家峡》《电焊工》《塞上柳》《老汉一辈子爱唱歌》明显采用了古典诗歌的形式,句型变化多端,押韵也比较讲究。再就是对诗歌意境的妙用,从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关于描写气候天气变化、人物环境场所以及主人公心理描写的篇段中,可以看出那些词汇和语言都是充满诗意的,如果独立出来,就是一篇篇意境非常美妙的诗歌,读起来,让人心神愉悦。
.............................
结语
总之,路遥小说中的仁义传统、人伦亲情、自强不息的奋斗等叙事维度,表明了其与儒家文化传统存在着多重关联。路遥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并结合现实,加以文学化的诠释,但同时存在着不少限度。
其一是对于“家本位”思想的过于迷恋。儒家的“宗亲”思想促进了中国人“家本位”观念的形成,路遥更是将这种民族情感的忠实信徒。在他的小说中,充盈着“以家为本”的浓浓家庭亲情,但其在作品中过于对家庭的注重,致使许多人得不到自己的幸福生活和爱情,牺牲自己的一切。比如嫁给王满银的孙兰花(《平凡的世界》)尽管不幸福,但为了整个家庭,毫无怨言,默默的承担起了这一切,一个人牺牲和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还有与李向前过着无爱无性婚姻的田润叶(《平凡的世界》),当李向前意外残疾后,基于家庭田润叶选择回归家庭,但其实这不是爱情,而是怜悯之情,或者说是一个家庭妇女的责任。
其二是对于“官本位”思想过于崇拜。儒士在古代是连接文人与官位的特殊角色,他们用知识和哲学思维参与政府事务,他们抱着入世的态度,保留了文人的风度和气质。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仍然保留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崇拜当官的,如孙少平(《平凡的世界》)在大亚湾煤矿,成为了一名吃“细粮”的煤矿工人,就觉得自己“活成了人”,一家人可以在村子里老老少少面前自豪地行走了。高加林(《人生》)进城成了有头有脸的公家人,他马上看不上“盖满川”的刘巧珍了,去和别的城里女人谈恋爱。同样,农村的当权派田福堂,对政府已经实行联产到户的政策,变相地进行阻挠,因为分到户了,自己还得劳动,就失去了权力和特权。相反,就是表现为对“当官的”害怕,当高加林因村支书儿子顶替掉他工作要状告支书高明楼时,其父高玉德赶忙阻挡,认为大队支书有权有势,怕“招架不住人家的打击报复”。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