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关系视野下的周瑄璞小说论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2585 论文编号:sb2022050612343146941 日期:2022-05-3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周瑄璞通过对城乡的不同书写和相互照应,试图展示当代中国城乡的发展变迁,城乡关系从彼此对立到逐渐融合,越来越多的打工者从乡村进入城市,乡村和城市借由生活其间的人彼此作用互相影响。这种融合和影响某种意义上看是以城市对乡村的侵蚀和乡村的逐渐消亡来实现的。
第一章 日常化的城乡书写
第一节  角落里的都市印象
历史是跟随时代发展不断交换更替的,但是文化的根性却在城市新陈代谢中得到了代代相传,文化传承可能藏匿于城乡市井的生活中,也可能存在时代交替历史兴衰内,一代代的建构城市的精神品格与价值取向。帝王之都是西安抹不去的记忆,人口稠密市井繁华,它不断吸引来自各地的人们前来定居生活,形成极具包容性的都城文化①。从古至今,文人们对西安的文学书写从未停歇。当代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中,始终存在有关城乡的文学叙述,目前主要集中在两类,其一是城乡互照式书写向人们呈现城市存在的病态与村野生活的生命力,表达自己对乡野田间的眷恋情感;其二是聚焦他乡外来人所存在的身份焦虑,在叙事描写中主要表现在和城市生活的搏斗过程。这些作品不仅呈现了历史现实,更在自身生活经历中提供了我们生活所需的解构西安城市精神的重要洞察力,这些写作者们也以其自身勃勃生机与宽厚德行,真正实现了民族、家族、文化传承。周瑄璞以都市为背景的小说中总是从日常生活写起,来展现都市的印象。
一、鲜明的西安印记
周瑄璞对西安都市的书写,完全不同于贾平凹等前辈作家所写的“老西安”,她对城市和市井生活有自己的理解和呈现,她借助女性的独特感受更多的关注西安的现代化变迁,关注西安城市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她在小说中没有过分品读西安城里的历史遗迹,那些庄严的、肃穆的、不可接近的特质,早已随着历史的变迁消解掉了,现在已经退化为都市一景,只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背景,表达着城与人的关系。作者小说中反复出现这样一些城市典型意象。
(一)城墙——城墙在古代作为封建物质的外在表现,具有抵御攻击的屏障作用。西安现存的城墙是明洪武年间修建的,时代的发展消解了城墙的防御赋功能,作为一种历史遗迹,它承载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很长一段时间内,西安人把城墙以内叫 “城里”,虽然按照城市化发展进程来看,西安城区的范围远远大于这个城墙以内,但是人们仍然这样固执的称呼着。城墙以内,那是繁华的所在,象征着人们的身份。《房东》的主人公宁拾得住在东门外一里地,他是一个分得了拆迁房却无力居住,只能将新房出租而自己租住在浐河边的农村,以房租差来贴补家用的人。生活上的困顿丝毫不影响他,他虽然租住在农村,但是不屑于和哪里的村民交往,曾经住在城墙跟下、在城墙根下有一套房产(永远住不上)足以让他在农民面前生出强烈的优越感!他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天天回到永宁村,在城墙内外、罔极寺、八仙庵转转,看那寺里的千年古树、逐渐老去的尼姑和道人。《圆拐角》中,城墙下环城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去处,唱戏的遛鸟的散步的谝闲传的都市人络绎不绝,怀揣美好的感情希望的老太太日日在艳丽的桃花下练剑,好像在等着什么……周瑄璞小说中,西安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褪去了或庄严或古朴的面纱,城墙、大雁塔、罔极寺……融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夏日残梦》里方小柠和丁西安相拥着站在城墙上欣赏城外风景。
...........................
第二节  乡土中国的文学反思
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近代以前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大的乡村,在这片土地上滋养了无数的文学爱好者,通过他们的书写那些记忆中的乡村、回不去的乡村、发展的乡村、唯美的乡村、破败的乡村被文字记录下来,成为一代代人追忆的过往,开启了作家们的文学之路。可以说乡村是文学作品摆脱不掉的母题,土地是作家们讴歌的对象,因其深厚故而也是常写常新的富矿。湘西,陕北,商州,高密东北乡,成就了沈从文、路遥、贾平凹、莫言,成了广为流传的文学坐标。人类有寻根的欲望,无论走了多么久,距离多么远,对生养自己的土地总是怀着深深的眷恋,我们总是在离开它之后站在一个合适的位置来思考它,表达它。
周瑄璞小说中的乡村都投放在故乡河南这块中原大地,这是最能代表中国的一片土地,承载了几乎所有的辉煌、传奇、苦难和屈辱。周瑄璞笔下的乡村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写到了新世纪的今天,为我们呈现出不同时期乡村与人的生活图景。
一、回忆中苦难的乡村
周瑄璞最初的创作主要以都市为背景,自《多湾》开始,作者的笔触伸向了广袤的中原大地。为了写作《多湾》,作者多次往返西安和故乡农村,寻访老人,触摸历史。周瑄璞在《多湾》中真实的记录了中原大地经历的苦难和忧伤,还原了土地上人们的挣扎和希望。作者用冷静的笔墨见证了一场场受难,一个个死亡,见证了卖儿卖女,见证了美好被毁灭,这一切作者只是静静讲述不做任何评判。《多湾》不只是一个家族的史诗,更是中国近代乡村的缩影,小说时间跨度长达七十多年,所写的正是现代中国大地最苦难的时期,在这里没有其他作家描写的乡间美景,也不过多描摹乡风民俗,作者着眼的就是无边无际的苦难。首先是匪患:小说中土匪频繁出没,这也是政府缺位的表现。季瓷的第一任丈夫去县城做活,返回的路上被土匪枪杀,季瓷成了寡妇;季金(季瓷哥哥)在自家院子躺着被土匪翻墙跃门掳走,在山寨里活活打死;季家的独苗季瓷的侄子还在襁褓里又被土匪劫走两次,因为交不上赎金,在土匪窝里长了好几年。季家家境中等都横遭匪祸,当时土匪的猖獗可以想见。其次是饥荒:饥馑年间,饿死人无数,为了生存桃花委身章四海,招财媳妇外出做身体买卖养活丈夫和女儿,还有要饭逃荒、卖儿卖女,只为了能活下去。

文学论文怎么写
文学论文怎么写

.........................
第二章 摇曳生姿的女性书写
第一节  都市女性心理探视
一、不被理解的孤独感
周瑄璞在中短篇小说《来访者》《病了》《故障》等,没有讲述完整的故事,她用近乎真实的笔调直视人物的灵魂,幽深且冷峻常常会给读者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她在这类小说中所写的是最为平凡、最无足轻重的城市女性,反映出一种普遍的孤独感①。
《来访者》这篇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的是一位女性写作者来到另一位女性编辑的办公室,寻求作品出版的过程。“我”作为出版社的编辑,其实更像是一个医生,“我”像医生一样给一个个陌生人(准确地说是陌生女人)诊断病情。“我”关注女人的脸,偷偷地为她们罗列病因、陈述症状,开具各种各样的处方,其实说到底只是为了抚慰自己孤独空虚的心灵。“我”是一个对一切都深感厌恶和绝望的女编辑,在来访者讲述她的经历和她的书稿时实际上我什么都没有听到,“我”配合着作出点头、微笑、吃惊等表情,用以敷衍来访者,我看起来在对她笑,其实这只是一个泛化的笑,与她无关的针对所有人的笑。“我无比忙碌却又无所事事,感到时光虚度让人心急如焚,可我终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我忙来忙去其实我什么都没做,只有无数小蚂蚁啃咬我的心。”②这样的心理独白将一个孤独寂寞空虚的心灵彻底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一次来访在“我”的眼中完全和出版无关,我既不关心来访者的经历,也不好奇书稿的内容,而是通过来访者衰老的外表认定她的书稿完全没有出版的可能。“我”表面上是在倾听来访者的诉说,实际上在对她的经历、出国的原因、和北京大人物完全不熟悉的关系等等进行了一次逻辑思索,认定她是一个失败的女人,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呢。“我”对来访者冷漠敷衍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工作不上心,“我”因为来访者没有名气就断定她的书稿没有出版的价值,实际上就是没有市场价值,因为人们只会去关注大人物、为名人的只言片语胡说八道浅薄无知买单,而不会多看小人物一眼。“我”因为洞悉世事而感到空虚无聊。这和来访者的天真执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甚至逃离在职责之外,非常真诚的告诉她出书后最坏的结果——完成一次造纸运动,书印出来卖不动再被废品回收后流回到造纸厂。面对这种结果来访者仍然不改初衷,她坦言完成书稿并寻求出版不为名利只为了总结自己走过的人生路,这样的回答大大震撼了女编辑。小说最后,“我”和来访者颇有些惺惺相惜的感觉,分别的时候本来是想拍拍肩膀,却不约而同的互相虚抱了一下,这动作中有羞怯有试探更有对彼此的感谢和鼓励。这似乎寓示着孤独的女人们只有互相拥抱取暖,才能给自己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
第二节  探寻女性成长之路
一、  不断演进的女性观
周瑄璞以女性的眼睛认真阅读凡俗世界中女性的真实生活体验,细心捕捉她们冲破世俗压力所发出的微弱声音,她热爱女性,书写女性,完成了自己和作品中的女性一同成长,让她们蜕去女子的外衣,散发母性的光辉。
《疑似爱情》中陈阿娇爱上了小时候的邻居陈强,并且不顾情人反对,不计较可能产生严重后果,执意生下孩子并独自抚养。她明知陈强不是真爱自己却不愿放手,在一次次失望后终于觉醒。《我的黑夜比白天多》中苏新我为了挽留初恋将自己奉献与之结合,被抛弃后对男人再无信心,新婚一个月后丈夫就出国留学一去不返,这更加剧了她对异性的憎恶,她厌恶男人却又离不开男人,只能在诸多男人中流连以抚慰自己受伤的心。《隐藏的力量》中作者以新奇的妙思,借用“GPS 心灵定位系统”这一高科技产物来观察人心,将都市男女的隐秘一一呈现,小说中的女人从年龄到脸面无一真实,她有时候一天之间跟三个男人情意绵绵,每一次都无比投入和热情,晚上回到家里还能和自己的丈夫相敬如宾!作者慢慢揭晓女人是因为年轻时深爱过一个男人,表白时却被拒绝,伤心愤怒绝望之下转而如此,小说最后女人终于下决心了结了当年的一段情缘,关掉手机回归纯真。
在之后的创作中,周瑄璞对女性的关照更为全面,她们不再是憧憬爱情的自我的女人,她们以母亲这一伟大的身份的悲悯情怀书写生命中的残酷冷漠无情拒绝和阳光温暖温情和解,在凡俗人生中投射出些许光亮,书写着人间有爱希望不灭,生活应该继续,前途可期。《曼琴的四月》中主人公曼琴是一位自尊纯洁的像一张白纸一样的姑娘,你甚至不敢相信那样一个错综混乱的家庭会教养出她这么纯洁的姑娘,曼琴的纯洁一定和家庭有关——一种反作用力,家庭有多么混乱她就有多么纯洁。曼琴的母亲年轻时从兰州来到西安,为了和她的父亲结婚遗弃了自己的女儿,婚后又生下了哥哥、姐姐和曼琴,加上同父异母的哥哥、大伯留下的弟弟构成了一个多人口的大家庭。然而母亲并不安心家庭生活,她不断出轨不同的男人,轻易相信他们撇下丈夫孩子而离家出走。曼琴十一岁的时候因为肚子疼提前放学回家,却亲眼看到父亲偷情,曼琴的世界崩塌了,她被震惊地不知所措,父亲的行为颠覆了曼琴之前的认知,从此以后她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整个青春期都显得与众不同——不打扮、不造作、不纠结,刻意隐藏自己的女性特征,排斥异性,甚至和自己的哥哥都保持距离。
...................................
第三章   “城”与“乡”的距离 ............................. 29
第一节   城乡身份的对立 ................................... 29
一、进城之难于登天 .................................... 29
二、婚姻之备受歧视 ................................... 29
第四章   独特的艺术表达 ........................................... 35
第一节   碎片连缀的叙事技法 ................................... 35
第二节   追求诗意的精神向度 .......................................... 36
第三节   细致绵密的女性语言 ........................... 37
结语 .............................................. 41
第四章   独特的艺术表达

第一节  碎片连缀的叙事技法
周瑄璞有积累生活的习惯,她常常将一些临时闪现的情节、无头无尾的感悟、思绪烦忧或开心快乐记录下来,这些都成为作者写作时的宝库,有时候会把几段“碎片”排列组合镶嵌成一片小说。这样的小说里基本上没有连续的情节和完整的故事,在这些小说中故事情节被故意弱化,有的只是对生活片段的还原。原本杂乱无章、平淡零散的细节,经作者组合勾连,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来访者》写了一个出国归来的的女作者登门拜访女编辑想要出书的过程,推动故事发展的不是情节而是女编辑向医生一样对来访者的审视,女编辑表面上在听来访者的讲述,实际上已经判定了书稿死刑,她貌似在交谈实际上却回忆起了公交车上的一个漂亮女孩,并且诊断了她的人生。她断定来访者的书稿毫无出版价值,因为她是失败者,她没有名气。女编辑以来访这一事件为契机,对来访者与北京大人物的关系进行了一番揶揄,对受了情伤妄图出国寻求幸福的女人进行嘲讽。这些看似毫不相连的片段静静地躺在作者的脑海中,只等一个合适的契机被作者召唤起来,安排进合适的位置,完成一篇佳作。《抵达》中,文艺女中年乘坐高铁从 X 城去往 W 城看望自己的偶像作家,她跨越千里朝发夕归只是为了看他,其实只是为了圆自己的梦。小说写了女中年的年少求学路,从列车上一个两三岁小女孩的裙子想到了自己女儿的成长,用说走就走的旅行隐喻男女之爱的短暂,在她看来每次出发都是去赴一个约会,每次抵达的只是一个人的身体,小说以抵达串联起了种种回忆,隐秘地透露出一个多年前的爱情故事。《连心》以女主人手背擦上灶头被灼伤开篇,写了上上周右手被一滴滚油烫伤,三天前左手中指被切破皮,又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被玻璃瓶划伤以及十年前女儿手指被炉门烫伤作者细数从小到大自己和家人手上的伤疤,记忆的大门被唤醒。由手上受伤又联想到做家务洗衣服,其实通过一个个生活片段的连续播放,对操劳一生的母亲们致以礼赞。《小巷臆想症患者》中的女主人公像是一台摄像机,是作者行走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作者研究记录生活,表述的空间完全不受故事情节的牵制,可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游走与日常生活,家长里短,褒贬人物,品评世相。镜头在小巷、商贩、菜摊夫妻、杂货店老板娘、三个裁缝、各种抱怨中切换,看似杂乱无章,却原来这一切都因为女主人公的一场情感危机:看见自己的情人与别人热烈相拥。她焦虑不安,眼中的世界也满是病态。

文学论文参考
文学论文参考

..............................
结语
周瑄璞早期小说以都市女性的情感世界为主要表达对象,主要探讨主人公对爱情的理解和追逐。2015 年她出版了以自己的奶奶为原型的长篇家族史小说《多湾》,至此她的写作视野转向了乡村,2019 年又出版了长篇小说《日进长安远》通过两个主人公的进城和返乡,将视野在乡村和城市间转换。以上可以看出作者的成长和对生活观察的深入,也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契机。
周瑄璞以城市为背景的小说空间上有鲜明的西安印记,西安的街巷和风物都进入小说中。内容上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包括进城务工人员),表现了他们生存上的困顿但不失希望,坚持奋斗,他们的精神上都有颇为感人的呈现;另一类为女性白领的情感,在作者笔下这些经济独立的女性都有情感危机,她们几乎都是婚外情的践行者,感情游移不定灵魂空虚。作者以乡村为背景的小说不多,主要是上述两部长篇小说,前者为家族史主要塑造了一个顽强的母亲形象,后者主要讲述了一个女性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周瑄璞对笔下的乡村没像汪曾祺似的刻意美化,对乡村曾经的苦难也没有丝毫隐晦,而是用冷静的笔细致地记录着,在书写苦难时,以其不声张而获得更大的震撼力。
周瑄璞通过对城乡的不同书写和相互照应,试图展示当代中国城乡的发展变迁,城乡关系从彼此对立到逐渐融合,越来越多的打工者从乡村进入城市,乡村和城市借由生活其间的人彼此作用互相影响。这种融合和影响某种意义上看是以城市对乡村的侵蚀和乡村的逐渐消亡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