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儿童文学创作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0336 论文编号:sb2022122417085749809 日期:2023-01-08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笔者认为老舍在儿童文学中凸显了独特的面貌,无论是与同时期的儿童文学大家相比较还是与他丰厚的成人文学相比较,老舍用他喜剧式的幽默,将光明与希望带给了儿童,在儿童本位还未受重视的年代,为儿童构建了一座理想的乐园。
一、老舍笔下幻想与写实夹杂的儿童世界
(一)儿童天性的多维呈现
老舍的成人文学作品的主题大多是批判旧社会的黑暗,歌颂新中国的美好,进行思想启蒙以达到改造国民性格命运的目的。作者往往站在客观的角度对社会事件进行批判性反思以达到思想启蒙的效果。在这类作品中儿童难以形成独立的特色,往往被一带而过,他们只是成人世界的陪衬。在儿童文学这个独特的领域内,老舍一反平日的主题,释放出乐观的态度,放弃了理性思辨与文学启蒙的担当,向儿童传达温暖的心声。主要表现为直接凸显儿童的善良、批判旧式儿童教育、自由快乐的游戏精神等方面。所以,老舍的儿童文学能够更加集中于儿童自身的健康发展而较少关注成人的哲思,这是老舍走进儿童的法宝,也是老舍对儿童深切期盼的体现。

文学论文怎么写
文学论文怎么写

1.保持善良本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已经提出了“性本善”的人格论。在五千年文化古国的中国更是赓续了善良的品质。儿童作为人类的初期形态就已经具备了善良这种品性。王泉根则强调善良在儿童文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明确提出“以善为美是为了在人类下一代的心灵做好一个人之为人的打底的工作,是为着下一代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是一件涉及到‘人的目的’的伟大事业。”①王泉根将善良升华到了人的目的的高度,极大地提升了善良对于儿童的重要价值。老舍也将追求善良品性的主题落实到具体的文学创作中,将抽象的美好品性通过具体的事件悄无声息地传达给儿童读者,以期达到在儿童的行为处事中保持善良品质的愿望。相比成人作品中对善的追求,儿童文学创作中更多的是直接的正面歌颂,而成人作品中则大多数是反面警醒。
........................
(二)丰富多彩的儿童群像
人物一直是文学创作的主要部分,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入木三分的人物形象,正是丰富多彩的人物才能勾画出作品想要呈现出的社会主题。同样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当然也离不开丰富多彩的人物。老舍用自己善于观察的创作方式为我们塑造出了多种多样的儿童人物群像。
1.充满童趣的儿童
什么是充满童趣的儿童?这是成人创作者对自己笔下人物的一个断定。充满童趣的儿童的出现与儿童的发现有关。儿童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对自我认知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在西方儿童经历了“白纸”之喻,“植物”之喻,“成人之父”之喻,“未完成品”之喻后,逐渐确立了儿童的独特地位。中国从新文化运动开始才肯定了儿童的独立性,大部分学者较认同是周作人率先提出“儿童本位”这一观点。虽然周作人对儿童本位的观点有些模糊,但是他提出的儿童本身具有独立的价值就是儿童本位的核心。学界对儿童本位的观点也比较认同周作人的观点。所以,笔者认为的充满童趣的儿童,就是尊重其独特价值的儿童。
“其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成功地进入到儿童独特的心理世界,站在‘儿童本位’的立场来反映一个现存的成人社会,幻想一个符合儿童理想的世界,塑造一个合乎作者儿童本位理想的人物形象。”①在老舍众多的儿童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充满童趣的儿童就是《小坡的生日》中的小坡。作者完全沉浸在儿童自我的世界中对小坡的生活进行细致入微地刻画,并尊重小坡的审美、思维,不强加于成人自我的观点。
小坡有自己面对世间万物的自我思考,他的自我意识已经苏醒并开始走向独立。在开篇作者就塑造了一位好奇心特别强的主人公,“生妹妹的时候,国货店仍然是开在小坡,为什么她不也叫小坡?或是小小坡?或是二小坡等等?而偏偏的叫作仙坡呢?”②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花园里和自己的小伙伴成群结队地玩着各种模仿游戏。尽管花园是简单的小花园,但是大家玩起了开火车、讲故事、打到主义等各种在成人看来简单无趣,但是在小坡的眼里却分外迷人的游戏,他没有游戏中真实的生活经历却依靠自己的想象和小伙伴玩得不亦乐乎。在学校里,他也不喜欢成人设计的灌输式教育,而喜欢以自我的观点出发去评价学习的乐趣。小坡没有用成人的眼光看到数字仅仅认为就是简单的数值,而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将数字‘8’的外形特征想象为日常生活中的圆形事物。而成人面对数值会比较现实,不会有这样发散的想象过程。从小坡的眼中看到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它因不同人拥有的不同想象而独具特异性,拥有特异性也就拥有了小坡个人的人格。
..............................
二、老舍从儿童主体出发的艺术构建
(一)注重儿童的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由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提出,叙事视角指“‘我们通过谁的眼光来观察故事事件’”,①叙事视角是一个见微知著的问题,它不仅仅体现出叙述者对不同对象的不同关注程度,而且通过转换传达出叙述者独特的价值观。
1.儿童视角——追求光明
老舍的成人文学作品大多是从理智的旁观者的立场去诠释成人世界的所见所感,老舍倾向于用现实主义的立场引导国民思考,以达到启蒙国民性的目的。老舍从儿童的心理出发,站在儿童的立场去表达感受,即用儿童的思维去去记录所遇到的事情、表达自我的情感。
不论是小说、戏剧还是散文老舍总能坚守儿童视角的审美追求,这也为作品呈现的内容倾向光明与美好做好了铺垫。
在散文《当幽默变成油抹》中小二和小三在爸爸看书时,不理解他们的爸爸为什么看着小书哈哈大笑,直接将爸爸的话变为自己能理解的谐音,以此来理解爸爸的行为。文中用成人眼中的幽默与儿童眼中的油抹形成强烈对比,在内容上形成巨大反差,引发幽默效果。类似的谐音还有:爸爸眼中的子路与儿童眼中的紫鹿;爸爸眼中的《论语》与儿童眼中有丰富的图画和小鬼的小薄本。文本中的爸爸与小二、小三都不会体会到这样的幽默,因为他们自认为自己所理解的和对方所理解的是一样的,而事实并非如此。只有身处其外的读者,同时看到这两种不同的理解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小坡的生日》全篇用小坡的立场来看待整个社会。小坡对世界是充满好奇的,并且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价值观来评判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小坡看待父亲极其讨厌的林老板是可爱的,不仅在于他胖胖大大的可爱的体型而且因为他家店铺里更加花哨的货物。仙坡在评判打倒主义游戏的获胜者时认为三多是优胜者,因为三多不仅自己先打倒自己,而且还在打倒自己之后陪着妹妹一起玩耍。假期过后需要上学的小坡发出自己的疑惑先生们为什么不喜欢玩耍?直到进入梦乡中的影儿国小坡更是一切规则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的,例如在影儿国大家一起变成猫去反对现实世界中的旧式教育。
...........................
(二)突破束缚的叙事空间
人物空间是主人公生活的场所,它能使读者对对故事的发生进行视觉化理解,增强作品的可信度,拉进与读者间的距离。空间的变化是属于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变换的生活环境可以察觉出作者对儿童文学常常赋予理想化的叙述。老舍的成人文学作品大多数是以悲剧来结尾的,例如代表性作品中拼命努力的祥子最终也无法逃脱逐渐没落的现实。但是在儿童文学创作中他通过变换人物生活的空间,来实现对现实的一次次脱离,从而来逐渐摆脱现实对儿童的伤害而逐渐走向了理想化的场所。这种变换的人物空间也赋予作品以开放式的结尾,减少现实对儿童的干预,寄托对儿童的深切希望。
1.影儿国——对成人世界的超脱
国外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天性的解放大多数采用离家出走的方式,而老舍在《小坡的生日》中对现实的超脱采用的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梦境的方式。通过梦境中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来完成对成人世界的超脱,从而来实现老舍的理想化儿童生活的叙述。
小坡梦境中的影儿国是完全按照自己的心理进行建构的,是儿童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的体现。在小坡的梦境中主要对成人社会中的三件事情进行超脱。一是成人世界中的拜金主义。小坡的爸爸,隔壁的林老板都是成人强调金钱的代表,小坡在心里多么渴望爸爸可以多陪陪自己,但是忙于赚钱的爸爸却只能在生日和节日的当天才有机会陪伴小坡。而妈妈夸奖小坡像小猴子的小事情却让小坡心里开心了很久。即使是在现在的时代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大部分目的也是为了获得金钱从而获取生活的乐趣,生活只是为了金钱吗?这永远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在影儿国中小坡和小伙伴们对金钱的态度是嗤之以鼻的。他们不仅吃的、喝的不需要钱,而且坐车的时候是拿着树叶之类的车票来换取金钱,可见金钱在影儿国是一种负担。金钱不是生活永远的追求,虽然我们无法离开金钱,但是过分强调金钱从而走上唯金钱主义的道路是不可取的。即使现在也在警醒着我们:不可过分追求金钱,适度地陪伴远比金钱更加重要。
.............................
三、老舍儿童文学喜剧式幽默的创作风格....................21
(一)喜剧式幽默与含泪式幽默..............................21
(二)老舍儿童文学喜剧式幽默的体现..........................23
四、老舍儿童文学创作渊源........................36
(一)用赤诚之心温暖儿童心灵.........................36
1.完成童年补偿的情感诉求...........................36
2.悲悯情怀的自然流露..............................37
结语.............................43
四、老舍儿童文学创作渊源

(一)用赤诚之心温暖儿童心灵
儿童文学不同于成人文学,老舍的儿童文学当然也存在着成人文学所无法达到的价值。老舍立足于北京市民生活,努力构建北京各阶层人物的群像,从而寄托自己理想的民族性格。由于他本身的苦难童年与漂泊多愁的生活导致他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现实生活,以悲剧结束,以此来对社会现实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悲剧虽然可以扩大文学的价值,但是在艰难的困苦生活中老舍能保持达观的处事态度一定与他的儿童文学创作息息相关。他的儿童文学恰巧是对现实社会的升华,对当时的苦难进行理想的超脱,在这里他不用再次进入绝望的精神世界中,他可以暂时卸掉培养优秀的民族性格的重任,他可以获取心灵的慰藉,从而更加有利于再次创作。

文学论文参考
文学论文参考

1.完成童年补偿的情感诉求
童年经验对于儿童文学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从事儿童文学研究的人而言,童年经历和体验,则更为根本地影响到他的儿童文学理论的性质。”①老舍的一生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他是家里的老幺,三岁失去了父亲,靠着母亲给别人缝补洗作生活。他生活在落魄旗人家庭中,生活艰辛,需要依靠自己的劳作换取生活的必需品,幸而偶遇刘大叔才走上了读书这条道路。他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不需要学费的中学,因表现优异毕业后从事教书行业。后因国外薪资高,他二十七岁到英国伦敦的东方学院进行教书,在伦敦五年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将本就不多的薪水留够生活所用就把余下的全部寄回家中。后因没有钱买回国的船票流落到新加坡,最后回国在济南生活并结婚生子。但是之后就遇上抗日战争一直漂泊流浪,直至新中国成立才又恢复了稳定的生活,但是战争中的艰苦生活已经形成了其瘦弱而病态的身体。
...........................
结语
老舍作为现当代文坛的著名作家,他为文学创作贡献着自己独特的力量。他考察市民生活的真实情况,他仔细观察现实中的方方面面,他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努力塑造民族的性格,他确实无愧于“人民文学家”的称号。在成人文学创作中他鞠躬尽瘁,在儿童文学创作中他更是竭尽全力,他也将对民族性格寄托于下一代的儿童身上,因此他格外注重文学对儿童的影响。
儿童文学在中国生根发芽,越来越走向更宽广的未来,但也需要更加坚守进行儿童文学创作的底线。在语言、思维与文化层面多管齐下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富裕的物质生活,高超的科学技术,泛滥的市场文化都影响着儿童文学的走向,在物质化越发膨胀的今天就更加需要我们坚守住儿童文学创作的初心。老舍不是儿童文学的集大成者,不是儿童文学的宗师,不是儿童文学的领军人物,但是他对于儿童的寄予的厚望不输任何儿童文学作家。再加上他贴合儿童的文学观,精妙绝伦的文学艺术,因此他的儿童文学创作不容小觑。在通往儿童文学的康庄大道上,只要我们回头就会发现一直在坚守着的老舍,他对儿童的注重,对民族的期望浸润在作品中,体现在人物上,启发于创作中。
老舍在儿童文学中凸显了独特的面貌,无论是与同时期的儿童文学大家相比较还是与他丰厚的成人文学相比较,老舍用他喜剧式的幽默,将光明与希望带给了儿童,在儿童本位还未受重视的年代,为儿童构建了一座理想的乐园。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王安忆上海书写中的女性意识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