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日勒其木格·黑鹤小说生态意蕴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21632 论文编号:sb2017112511265017870 日期:2017-12-08 来源:硕博论文网
一、 黑鹤生态小说的创作动因:凸显人类的儿童本心

(一)“美丽世界孤儿”的求生之路

任何生命的诞生显然不是凭借自我的主观意愿和个体意志能够决定的。相较于其它动物,草原上与森林里的动物们似乎更加能够明白来自于父母和家族所带来庇护的重要性,然而黑鹤笔下的荒原生存显然没有那么容易,妈妈不幸离世的幼崽,《美丽世界的孤儿》中的幺鲁达和《黑焰》中的幼獒格桑,往往成为他更愿意用精彩绝伦的笔触去生动呈现的主角。黑鹤往往通过对这一类身世坎坷的动物孤儿,为我们展现了一副远离都市、生机勃勃但又稍显残忍的遗失乐园,这里是动物的世界,然而却也是人曾经属于现在以及以后也仍然属于的世界。
1.所有生灵都是大自然的孤儿
所有生存在这美好瑰丽世界的生灵们即便刚开始有母亲的庇佑,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所有人终将变成遗留世间的可怜孤儿。孤独并不可怕,孤独仿若是黑鹤小说中隐藏的绝妙伏笔,每一个主角动物无不是不甘忍受现状的遗世独立,而去追求大千世界的美好与自由。所有动物都是美丽的,每一个美丽的动物也是孤独的,孤独是一种动力,是孤独让它们迈上了向往自由的求生之路,只有自由才是真正的活着。
广袤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无尽的原野,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予生灵的馈赠,然而也不可否认的是,这一片片宽广无垠的大地也使得每一个生长于斯的动物之间仿若距离亿万千里并彼此隔离,它们在荒野里奔跑、觅食、逃生、嬉戏  它们注定是孤独的,是广阔的大地给予了它们无限的广阔天地,即便它们是大自然的宠儿,也依然逃脱不了孤儿的命运。“在母鹿的身后,露出了一只细弱如小羊一样的东西,一头纯白色的小鹿。刚刚降生不久的小东西,浑身洁白,像极了一团初降的雪,此时正睁着一双黑得发亮的大眼睛静静地看着柳霞。”①“这时,柳霞才看到母鹿身体的另一侧,母鹿不知做了什么,惹得那头刚刚结束冬眠的熊如此的暴怒。她这一侧的身体几乎被撕烂扯碎了,像一块揉烂的皮子,那上面点缀着显然深及内脏的伤口。”②动物们生存在这块土地上追随本性,自由随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左右自己的恣意妄为,然而这并不是一种绝对的自由,生存环境随时考验着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即便是群体性动物也不能侥幸。依靠自身最初设定的生存意志行为生活,就像人类的孩童时期,从不添加任何非自然的诉求和奢求,孤独且快意地求取生存,令人神往,这也是黑鹤生态小说初心之所在,行文之前提。
...................

(二)“克尔伦之狐”的灵性之旅
生命的最初形式往往脱离不开自身灵昧的生发和找寻,黑鹤小说的奥妙即在于为读者呈现出一幅追寻生命灵性的旅程,这一旅程即便经历各种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仍然难以磨灭在这其中所蕴含的灵性光辉。每一只动物的求生之路也是其追寻灵性的旅途,灵性是动物真正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的终极目标。只有具备了灵性,动物才成为其自身。
1.书写生命的悸动
“他的写作坚持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伦理立场,以草原、林地深处的四季气象和游牧、狩猎民族的荒野营地为主要视景,以开阔旷远的视野,明澈细致的语言,叙述生活在广袤天地间的各种生灵、依然坚守古老民族文化传统的人,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一则则安详沉静又狂野激荡的故事。”①悠远无边的草原,郁葱阴凉的丛林,斑驳众生的荒原,并不像表面看起来一样杳无声息、一片死寂,每一株细草的下面、每一株大树的枝梢、每一丛苔藓的夹层,处处蠕动着或缓或急的生命悸动。生命在这里诞生、成长、繁殖、死亡,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不留痕迹,然而却充满了斑斓色彩和迷人画幅。
呼伦贝尔大地孕育着这片神奇的生物,也展现着大自然出奇的造物能力,有关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图腾和传奇都在书写这里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个生命的每一次生动和心悸。黑鹤生长在这里,也滋养于这里,他的世界构成于这里的一草一木,因此他的笔下无不是有关这里的每一次奔跑、每一次跳跃、每一次停歇、每一次注目凝视。“突然,在前面大约五十米左右的路面上,一个淡黄色的影子一掠而出。狐!我脱口而出。”①“在秋日的阳光下,这只草原狐跑得酣畅淋漓,因为身体轻小,四爪轻点干爽的草地,在它的身后扬起一溜白烟。它似乎就是为了奔跑而生的,充分掌握了这种将腰身拉展到极致的类似纵跳的奔跑方式,每一次腾越都能够跳出四五米。”②“土墙距离车顶大约还有不到两米的距离,而且车顶要比土墙高一些,跳起来显然会有一些难度。在我这样想的时候,它已经完成了一次接近完美的跳跃。我从来不知道狐也有这样高超的弹跳能力。”③“它目不转睛地看着我,我无法读懂那种目光。”④“它在与我对视。我试图了解它目光中的想法。”⑤翻看他的所有小说作品,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中短篇小说,几乎所有都在讲着这里的故事,讲着这里的狐、驯鹿、野狼、狗獾等数不尽的生命灵物,也在述说这里的孩童、猎枪、人心等复杂多变的灵长图景。然而他早期的小说由于受到欧美动物文学的影响,还仅仅站在尽量客观的角度和立场去描述和呈现呼伦贝尔荒野上的生命活动,然而直至中后期他的转变之后,人类开始在他的儿童小说和动物小说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他对人类与自然的深层次思考,“另一种物种的世界,对于人类,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显得过于浩瀚而隐秘,我们无法走近。”⑥逐渐体现在动物的每一次活动与人类之间的不可断绝的关系之中。生命的悸动已经离不开人类的参与,人类在参与过程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成为他思考的对象和重点。生命悸动的过程也是自然的过程,人类不可以打断生命自然的活动,这似乎是黑鹤文学作品所要倡导的一种生态倾向。
.......................

二、黑鹤小说的叙事思维:遵循直观性逻辑 

(一)秉持儿童天性,彰显动物本性
儿童文学作品不同于成人文学作品的显著特点在于其秉持儿童天性,彰显动物本性。所谓秉持儿童天性无非就是按照儿童的思维逻辑去设置情节和推动剧情,只有这样的主线安排才能激发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产生作品创作初衷的想要达到的审美效果。这也就是说儿童天性和动物本性需要按照专属于儿童的独特回路才能真正起到文学欣赏的最终目的。专属于儿童回路的三大原则主要包括依托生存法则、展现生命历史和尊重纯真本性,而这三点也在黑鹤小说中被淋漓极致地体现了出来。
1.展现生命历史
生命就像一本书,书写着整个自然生态的演变和兴衰。所有的动物都是生命,这也意味着黑鹤笔下的动物同样在展现着生命的历史,即生命的前世今生。生命的历史是不断变化的动态历史,这一动态预示着生命的不可确定以及不可捉摸,但这并不是肯定生命的不可把握,而是在动物的个体生命轨迹上无从规定。同时生命的动态历史还揭示了生态发展的动态性,生命的相互交织和曲折向前也促使生态发展在平衡和不平衡之间相互转化,从一定程度上讲,生命的历史就是生态的历史,也就是自然的历史。第一,生命始于儿童,儿童是生命的起始阶段,包括从咿呀学语的婴儿,再到嗷嗷待哺的幼鹿。他们的长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有人或动物都必须经过儿童的生命阶段,儿童往往是人类个体的初始阶段。儿童作为人类的最初设定,在一开始就被设置好了人类逐渐完善的所有基因和密码,生命所有的胚胎在儿童阶段就通通具备,这是人类经过百万年来的不断发展所形成的基因优势。人类是生命的高级形式,儿童是人类的初始阶段,这也造就了儿童是高级生命的初始阶段的重要价值。儿童文学作为服务于儿童阶段读者的文学作品,虽然儿童文学作品不一定只为儿童服务,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儿童确实是儿童文学的主要受众。黑鹤营造的儿童世界和动物世界无疑是儿童真正的乐园,因为它为儿童设定了只属于生命最初形式的动物逻辑。第二,儿童是人类历史的原始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学作品的功能作用除了审美体验以外,还有一窥人类想象能力和对终极命题的思考程度和极限。儿童文学的妙用就在于它本身涵盖了人类历史的原始阶段的思维途径和认识程度,它具有人类前历史的重要研究价值。黑鹤小说的重中之重就在于对动物文学的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的思考,恰好对人类自身发展轨迹的反省思考起到很好的参照作用和对比功能。第三,生命历史的完整需要儿童逻辑的贯穿始终才能理解和解释。生命历史是一个有始有终的时间链条,一条完整的生命历史轴线不能没有开端,开端之于完整的意义自不必说,儿童之于人类而言更是极为重要的人生阶段,儿童文学对于整个文学生态乃至艺术创作都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影响。黑鹤的动物小说之所以重要,在于其对生命历史的理解和解释建立在动物思维和儿童逻辑之上,是对人类历史甚至是生命历史提出合理解释和适度想象的生动呈现。
........................

(二)遵循自然法则,顺应人性本真
1.勿论孰是孰非,体现因果循环
人类与动物的关系历来就是文学作家喜欢探讨的热点话题,尤其在近几年环境保护、生态问题日趋成为社会乃至国家的中心议题之一后,儿童文学作家也逐渐加入了深度挖掘这一关乎每一位社会公民福祉利益的队伍之中。这之中必然会涉及到人类工业文明发展至今所带来的自然生态的破坏、动物物种的灭绝以及人与动物关系紧张的种种问题。迄今为止,有为数不少的专门描写人、动物、自然三者之间关系的小说,在这其中必然体现一定的价值倾向和是非善恶的选择与褒贬。黑鹤儿童文学好动物小说无疑是讨论人与动物及自然关系的杰作和翘楚。一方面,黑鹤小说重点聚焦动物自身的因果循环,淡化单纯地争论孰是孰非,而是从人类工业文明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之中寻找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方式和彼此认同模式。人类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之中往往伴随着破坏动物栖息环境、疯狂猎杀动物群体和大肆抢占生存资源等等侵占动物原生态的不道德行为,而动物们却只能被动承受因为人类不道德的侵占行为所带来的、对自己极为不利的严重后果。这不仅是人类的不道德行为和动物的被动接受地位所决定的善恶立判,而是整个大生态系统内人与动物究竟该怎样共生的关键性问题。黑鹤的小说致力于通过各种动物的生存境遇的描述,如动物之间的扑咬,在《狼谷的孩子》中巴努盖为了保护羊群与狼之间的撕咬,《狼獾河》中狼獾与狼为了争夺食物的撕咬;还有人类对动物实施的残暴。《黑焰》中人类对动物进行买卖、用枪用枪打死动物等。旨在为读者和社会呈现出只有人类和动物彼此尊重、相互友爱的相处模式当中才能共同生存和发展。通过反思人类与动物的是非善恶这一表象的深度挖掘,试图体现出人类与动物之间互为因果的共荣共生的高度依存关系。另一方面,黑
.....................

三、黑鹤叙事的基本意义: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24
(一)人与自然的生态性关联预示自然的不可战胜...................24
1.人类城市与自然生态充满了矛盾....................... 25
2.人类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25

三、黑鹤叙事的基本意义: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人与自然的生态性关联预示自然的不可战胜
人与自然关系的最初形式完全是生态性的,这样一种关系的建立完全是生存需要的客观结果。人类没有自然的生态支撑将无以为继,无法实现基本的生存状态,生命质量也将无从谈起。自然本身没有人类本来也无关紧要,然而缺乏人类存在的自然生态只能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客观世界,没有人类的自我认识和认识世界的能力,自然生态终究只是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自从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的自我意识有了载体,自然能够以一种自我反省的方式思考自己和改造自己,这也正是人类之于自然的全新意义。
1.人类总是以自我为中心
在人与世界的生态性关联当中,究竟谁才是这一关系的主导者呢?这个问题在人类心中似乎从来就不是一个值得讨论或者质疑的问题。人类习惯性地向自然索取,获取生态圈中各种各样的物质资源,这本身并没有是否合理的纠纷和忧虑的“必要”。人类在这一关系之中的“想当然”在黑鹤小说中显然成为了被批评和被谴责的主要对象,黑鹤《克尔伦之狐》中写道,“对于处于主宰地位的人类,即使在它们的狩猎天性被激发出来的时候,它们仍然心存忌惮。”①以自我为中心俨然成为人类自认万物之灵所具备的天然特权,其它物种生灵和自然资源都应为人类的各种需求提供服务和便利。一方面,人类在人与动物的相处模式中并不把动物当成与自己一样的自然界的主人,而是把其当成是自己的奴隶和仆人。大自然是公平的,创造了数之不尽的物种生灵维持了生态自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然而人类却采取各种手段对之取之用之,全然不在乎动物们的数量几何,能否维持自身在生态链中的种群延续。很显然,生物种群已经在人类的衣食住行、工业生产和消费娱乐中加速灭亡,除了人类自己的所有生物都在被人类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欲望驱使下,开始在自然生态的舞台上逐渐边缘化。另一方面,人类中的每一个个人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生活在人类中的个人由于社会历史的现在条件决定,往往脱离自身的自然属性,逐渐蜕变成为独具经济利益追求的经纪人。人类个体的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会转变为具体的与自然对抗的现实行为。
......................

结语
黑鹤的生态小说在当今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进程中越来越受到诸多赞誉,其不仅在其它文学形式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生态文学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生态文学中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探讨是整个人类在进入近现代以来成为了整个世界的热点话题,这也促使黑鹤决定用生态小说的形式为人类有关生态以及如何处理与生态关系的问题上加入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思考和古老生态联想。黑鹤生态小说的深刻主题由于儿童本心的凸显、直观性的逻辑遵循和对人与自然关系不可分割的深度把握,促使其在当代生态文学的众多作品中尤为瞩目。纵观黑鹤的生态小说,究其本质,自然生态的儿童本心、直观性逻辑和人与生态的关系无不是自然大爱与人间真情之间相互融合、趋于一致的美好展现。虽然这一过程中会有对立和曲折,然而这并不妨碍爱将人与自然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景象。黑鹤对生命的不断思考,对生态的极致追问,最终的归宿终将是追求一种对现代性的永恒性表达和对爱的终极追问。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