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体育论文,本研究通过对知识图谱认真观察及科学解读,全面把握近十年国际运动训练研究领域的总体特征,明确研究内容搭建知识结构,梳理及预测研究热点与趋势,以便帮助学者掌握国际运动训练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为该领域未来的探索和扩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前言
1.1选题依据
自然界具有复杂性,各国学者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种种困难。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家所研究的科学问题已经从“简单”逐渐变为“复杂”,从“无序”转为“有序”,同时面临着知识多元化、去中心化等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发明并学会利用网络提高学习效率以及生活品质。网络是一种符号、一种工具,它的基本单元是“点”和“边”,需要用图来表示。人类的视觉系统承担了从外界获取八成以上信息的任务[1],是故,拥有一种可以应用于学科探索之中的、整体性的、基于网络模型的新型思维方式就显得至关重要[2],可视化的理论和技术应运而生。可视化的理论和技术能够与网络思维更好地结合,不仅能够更好地对网络进行分析和展示,还可以帮助学者研究复杂性事物,激发个体对于知识学习的渴望[3]。
现代科学研究表现出了以下特点促进了可视化分析与科学研究之间的结合。首先,科学研究集中于认识人类社会和探索规律,各个科学之间的合作、交叉与融合日益增多;其次,信息的指数型增长为科学家和科研人员精准捕获知识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在研究领域发展现状的道路上设置了阻碍;再次,科学家受到了网络思维的深远影响,对庞大的网络产生出极大的兴趣;最后,由于科学研究存在大样本和可视化的特点,来自不同学科的科学家以大数据为样本,以直观、易于理解的可视化方式交流他们的学术成果[4]。因此,可视化分析能够清晰地梳理某一学科或领域的发展,为科研所用。
体育论文怎么写
..............................
1.2研究目的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析运动训练学领域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现状,构建知识网络,归纳学界的研究热点方向,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势做出一定的预测,以此全面地了解国际运动训练学的研究脉络和热点方向。其次,科学地揭示运动训练学研究发展的客观规律,学习国外相对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提升我国学者研究的敏锐力、洞察力和研究热情,为我国运动训练学科方向的科研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最后,将理论转化为实践,通过理论研究的发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水平,为我国的体育事业服务。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通过可视化分析研究过去十年里国际运动训练领域的整体态势和焦点,观察及分析该领域的发文数量、知识主体内容、探测研究热点内容、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的发展做出一定的预测。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本文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绪论应解释研究的背景、目的和重要性,并回顾国际研究的现状,写清整体的研究内容和思路,对整体研究做出基本铺垫。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要对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还要说明研究的理论基础支撑。
第三部分是通向主体部分的初步阶段,旨在明确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及其运用。
第四部分研究内容是研究的重点板块,由外部特征的可视化分析、内容特征的可视化分析、发展趋势和预测所组成,知识主体内容为知识图谱外部特征的三个方面,即作者、机构和合著网络。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预测为知识图谱的内部分析,热点研究包括关键词词频、聚类和高被引文献分析,发展趋势和预测则包括时序分析,运用二次指数平滑预测法对大数据进行分析以此获得高质量的预测结果。
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与思考,梳理近十年运动训练学领域国际的发展趋势、研究热点和未来预测的结论,对于我国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思考和建议。
总体来说,本文的研究重点由以下三方面组成:第一,统计国际近十年运动训练领域研究相关文献在不同年份的发文数量,研究整体发展态势,发现趋势变化的所在节点,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原因所在。第二,对研究的内容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关键词词频、关键词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国际运动训练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以及高被引文献的优势特征。第三,把握发展脉络以及展望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演进图谱和突变词分析梳理国际运动训练领域研究热点进程,利用时间序列预测领域的未来动向,根据国外研究对我国运动训练领域研究进行思考。
..................................
2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所有的科学从被创建开始到全面地被人们所认识都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而基本概念的选定及其科学的定义是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理论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因此,在探究运动训练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和预测之前,首先要对相关概念进行详细解读和梳理。
2.1.1运动训练学
运动是证明事物存在的方式,训练是一个激发潜能的学习和提高过程,它的目标是走向身体的卓越,进行身体能力的锻造,进而追求获胜和体验极限的魅力。运动训练指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发现运动训练是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让作为主体存在的人,在身体运动的变化发展规律中,感受身体的极限和范围,并以产生成绩的方式证明生命形式的存在[10]。
运动训练学在早期的研究中又称作训练学或训练原理。早在1969年,民主德国的学者哈雷首次提出训练学的概念,并纳入至讲义中。苏联学者马特维耶夫在《运动训练原理》中指出,训练学是确定构成各种运动训练广泛性的基本特征、关键因素和规律的一门研究,研究各种运动训练广泛性的基本特征。同一时期,东德在《训练辞典》中指出,训练学是从方法学的观点研究运动训练、最优秀运动成绩及运动竞赛的体育科学学科。而在西德,马丁学者将训练学定义为研究训练的规律、训练与运动成绩的因果关系,或者说运动成绩与训练中各因素的依赖关系[11]。在美国,舒哈里从教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运动训练是通过系统作用于人的身心运动能力和准备达到最高水平的科学知识和运动完善的教学过程[12]。我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的编写者田麦久认为,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以及有效地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他在修订版中(2000)写到运动训练理论是指超出专项范围,阐明运动训练基础理论和训练过程中带有共性及普遍性问题的理论体系[13]。
....................................
2.2运动训练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
在早期的研究中,运动训练学被称作训练学或训练原理。1969年,民主德国的学者哈雷首次提出训练学的概念,直到70年代末期,训练学最先在苏联得到了系统的发展,与此同时,德国、英国、日本等体育发达国家各自发表出训练理论的专著。苏联、民主德国、联邦德国拥有较高的训练水平是多种因素混合造成的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运动训练学科的研究及发展提升了这些西方国家的体育竞技能力[14]。西方国家关于运动训练学的学术研究拥有以下特点:由生物学深入至微观至器官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通过肢解人体和人体运动的物质基础,机械论指导运动训练实践。
目前,我国的竞技体育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不论是去年的东京奥运会还是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奖牌榜排名均位列于世界前列。中国代表队的优异表现与运动训练学理论的良好发展密不可分。我国运动训练学的理论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与国外相比起步稍晚,发展重点与西方不同。1977年由北京体育学院体育理论教研室编写的《体育理论》为我国的运动训练学奠定了基础。2004 年,徐本力学者基于运动训练学发展方面指出现代训练以“多学科综合利用”为特征进入了新阶段[15]。我国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随着一定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曹景伟把这些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同时拥有重要理论价值的研究称其为“中国流”。但是,我国在体育项目上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需要我们探索和学习国外优秀的运动训练理论[16]。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6
3.1 研究对象 ...................................... 16
3.2 研究方法 ....................................... 16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20
4.1 文献外部分析 .................................. 20
4.1.1 时间分布 ........................................ 20
4.1.2 空间分布 ............................................... 22
5 结论与建议.......................... 62
5.1 结论 ................................ 62
5.2 建议 ............................ 64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文献外部分析
体育论文参考
在进行具体分析之前,我们对WoS数据库中有效文献的外部内容进行整体概览。本研究利用Python和Bicomb软件对7634篇样本文献量进行数量统计,共获得21024位作者、93个国家及地区、92家出版物和24个学科类别,以此了解研究的外部部分全貌。
4.1.1时间分布
对研究领域时间分布进行分析能够得到该领域在时间序列上的发展状态,以此探索运动训练研究领域的发展规律。一般认为某一领域在时间序列上呈现增长的态势,则说明该领域的研究热度升温,在时间上被学界持续关注[66]。发文量和被引量是国际科研评价的重要指标。发文量代表文献的数量,被引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文献的质量,因此,本研究以发文量和被引量入手国际运动训练领域研究的时阈分析。
发文量即发布文章的数量之和,可以体现学者对某领域的参与程度。本文利用Python对7634篇有效文献的发文时间进行统计,得出2012-2021年每年的发文量,使用Excel绘制成统计图。其中,条形图代表逐年发文量,折线图代表累计发文量,借助数据可视化的方式更好的体现国际运动训练研究的发展动向,探索发展规律,为后文的研究奠定基础。
...........................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本研究以国际知名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运动训练研究领域的期刊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文献计量学为基础,绘制成知识图谱将研究文献可视化,通过对知识图谱认真观察及科学解读,全面把握近十年国际运动训练研究领域的总体特征,明确研究内容搭建知识结构,梳理及预测研究热点与趋势,以便帮助学者掌握国际运动训练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为该领域未来的探索和扩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从期刊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两个视角出发,得到以下结论:
(1)在文献的外部特征方面,国际运动训练研究的外部特征包括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发文部分。其中,时间部分包括发文量和被引量,空间部分包括国家及地区的分布及合作,发文部分可细化为发文作者、发文机构、文献出版物和学科分类四个方面。
从时间分布来看,根据逐年发文量即累计发文量,在整体上,运动训练领域研究文献的发文量呈指数型增长,可将运动训练的研究分为以下两个发展阶段,即稳步发展时期和快速发展时期。稳步发展时期(2012-2017年)的发展趋势较为稳定,快速发展时期(2018-2021年)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第一阶段,呈现出更快的发展趋势
从空间分布来看,研究文献的产出主要依靠于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西方国家及地区,欧洲多国参与其中,是学术研究的主战场。亚洲虽然有部分国家产出了一定的学术成果,但比起西方国家其发展依然较慢,我国运动训练领域的学术产出数量达不到世界的前列。世界各国整体上呈现出密切的合作态势,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三国与世界多国存在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我国合作关系较好的是西班牙、丹麦、葡萄牙等欧洲国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