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时间分配模式与体质健康水平的关联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8966 论文编号:sb2024010311460651678 日期:2024-01-0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体育论文,本研究创新点有两点,第一是分析方法,潜在剖面分析方法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专业在广泛应用,此研究方法的特点是通过潜在类别变量来解释外部连续变量之间的关联,实现外显变量之间的局部独立,并且更能直观展示子群体之间的特征及差异。
1前言
1.1选题依据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自1985至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门组织开展了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并公布了调研结果。从历次调研结果可看出,1995-2005年的10年间,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下降最明显的是耐力素质。2005-2014的9年间,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下降趋势有所减缓,肺活量水平有所提升,速度素质先降后升,爆发力素质先升后降,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持续下降,柔韧素质有所提升[1]。2014-2019年,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逐渐上升,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持续向好,中小学生速度、柔韧、耐力、力量等素质出现好转[2]。上述调研结果充分显示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影响学生生长发育的常见疾病得到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在2022年7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优良率达到了33%,与《健康中国行动》中提出的,到2022年、2023年,优良率达到50%和60%及以上还有很大的差距。
近年来,随着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实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的改善。然而,现阶段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健康中国行动》中提出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总体优良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还出现了学生超重肥胖率逐年上升,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提升、握力水平下滑等各种体质健康问题[2-4]。
研究显示,社会经济水平、国家教育政策和制度、社会及自然环境因素;学校校园生态环境、学校体育开展情况;家长对体育锻炼的支持程度及家庭经济收入;学生自身睡眠、饮食、体育锻炼生活方式等都影响学生体质健康水平[5]。其中,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少,学生课外辅导和兴趣班多,学业压力大[6];体育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学生的兴趣[7];睡眠不足;体育锻炼不足;饮食不合理[8]等学生个人生活方式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质健康水平。
..............................
1.2研究目的
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13-15岁蒙古族138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时间视角出发,将学生一天24小时所有活动视为一个整体,根据各活动所占的时间比例进行时间分配模式的分类,分析初中生的时间利用情况,探索时间分配模式与体质健康水平的关联,证实不同时间分配模式对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性质和程度。

体育论文参考
体育论文参考

.......................
2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体质
在我国,体质一词最早出现在1300多年前的《晋书·南阳王保传》,称“王保体质丰伟,尝自称八百斤”,说其身体的丰伟,实际上是指身体实质的强健[17]。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对体质概念进行了广泛和系统的研究,在1982年的泰安会议中,对体质的概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认为“体质是指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具有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18]。也有学者提出,体质即人体的质量,是人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和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身、心两方面相对稳定的特质[19]。美国将体质定义为“体适能”(Fitenss);德国将体质定义为“工作能力”(leistungsfahigkeit);法国将体质称为“身体适应性”(physical aptitude)[20]。日本和中国对体质的理解大致相同,均包括了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几方面,仅在形式和提法上有所不同[21]。
2.1.2体质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在其宪章中,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衰弱状态,而是保持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完好状态”。从健康的定义可以看出,健康是一种以“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三维”模式来反映人体的健康水平[22]。为避免体质健康概念与三维的健康概念混淆,将“体质”作为“健康”的定语以示其内涵。体质健康是对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心理、运动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综合进行评判的准则,是各项机能在先天条件和后天影响的共同作用下,在个体上显示出来的具体表现,也是评价个体及群体健康水平的一个综合性定义。
.................................
2.2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2.1青少年时间分配研究现状及趋势
时间分配的研究起源于美国,1920年,Pitirim Sorokin和Strumilin在《人类行为时间预算》中首次介绍了这一领域。1924年,苏联社会学家Strumilin在苏联开展了世界上首次时间利用调查,通过调查获取居民日常生活的详细信息。美国时间利用调查始于1991年,该调查由美国劳工统计局发起,对15岁以上美国住户进行了调查。随着时间利用调查技术的成熟,开展的次数越来越多。以德国、英国、苏联、日本为代表的一些国家也都进行了独立和不定期的时间利用调查,目前已经有65个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时间利用调查。2008年5月,国家统计局在北京、河北、黑龙江、浙江、安徽、河南、广东、四川、云南、甘肃等10省市开展了我国第一次居民时间利用调查,2018年进行了第二次时间利用调查。联合国从1997年-2022年,对《国际时间使用统计活动的分类(ICATUS)》进行了4次改进修订。欧盟统计局于2000年首次发布了《协调欧洲时间使用调查的方法指南(HETUS)》,随后在2008和2018年对欧洲时间使用调查(HETUS)的方法指南进行了更新和修改。
一些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等国家制定了《身体活动指南》,但是活动指南当中一直未涉及到睡眠时间。直到2016年,加拿大首次制定了针对于儿童青少年24小时的活动指南:《加拿大儿童青少年24小时活动指南:融合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26]。随后2019年6月,澳大利亚也制定与发布了《澳大利亚儿童青少年(5~17岁)24小时活动指南:融合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27]。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布了《5~17岁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28]。我国也在2018年发布了《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29]。各国制定和颁布的有关儿童青少年的24h运动的指南,对一天的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及睡眠时间提出了科学的操作性和导向性。这也标志着儿童青少年24h运动指南的研制开始趋向国际化、全球化、普及化。然而,目前各国制定的指南间身体活动类型及项目存在一定差异,身体活动时间和强度要求也不同[30]。我国的活动指南缺乏对睡眠的建议,因此本研究采用2016年加拿大24小时活动指南。
............................
3研究对象与方法.........................13
3.1研究对象.........................13
3.2研究方法.............................13
4结果...............................16
4.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16
4.2各项活动时间分配情况...........................16
5讨论.................................40
5.1初中生24小时各项活动的时间分配特点........................40
5.2各项活动时间分配在性别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性.................41
5讨论
5.1初中生24小时各项活动的时间分配特点

体育论文怎么写
体育论文怎么写

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学习、屏幕)与睡眠是构成一天24 h的3种最主要的活动行为。2016年加拿大[26]、2019年澳大利亚[27]发布的“儿童青少年24 h活动指南”分别对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屏幕时间与睡眠时长等这3项指标提出了有益于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推荐量。“活动指南”建议的身体活动要求:每天至少要进行1小时的高强度身体活动;5~13岁儿童阶段每晚睡眠时长9~11小时,而14~17岁青少年阶段每晚睡眠时长8~10小时;每日屏幕时间不超过2小时。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每天睡眠时间约9-10小时,学习时间约8-9小时,是日常活动中时间分配最多的两项活动。另外,上网、体育活动、社交、劳动、个人卫生等活动时间约占24小时的比例分别为3-4%、4-5%、4-5%、3%、9%。总体来说,蒙古族初中生的每天平均睡眠、身体活动和屏幕时间基本在“活动指南”推荐量建议的范围之内。
2021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长呈下降趋势[68]。本研究发现13-15岁学生每天睡眠平均时间分别为10小时、9小时和8.5小时,与蔡业鹏[69]对1589名初中生睡眠与超重肥胖的相关研究中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时间逐渐减少。据研究报道,初中生身体活动水平和久坐行为与体质健康相关,在一周学习型久坐和休闲娱乐型久坐时间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70],随着年龄的增长,屏幕时间也增长[71],初中生平均每天使用屏幕时长1.92小时[72]。本研究结果表明,13-15岁学生每天屏幕(上网、社交)平均时间分别为1.4小时、1.7小时和1.8小时,同样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屏幕时间在延长。对南京南通地区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特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三年跟踪研究朱健[73]结果一致,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上中到大强度运动(MVPA)初中的MVPA时间呈逐年下降趋势。蒙古族13-15岁学生每天身体活动平均时间分别为69.47分钟、66.58分钟和57.53分钟,基本相当于1个小时。
.............................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1)初中生时间分配模式可判别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学习型”、“屏幕型”、“身体活动多样型”和“运动+睡眠多型”。24小时各项活动中,睡眠和学习时间分配较多,其他活动分配相对较少。
2)初中生时间分配模式与体质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关联性,“运动+睡眠多型”和“身体活动多样型”模式的体质健康水平较好;“学习型”和“屏幕型”模式的体质健康水平较差,充足的睡眠和身体运动是保持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