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在中小学体育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作用及实践路径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6566 论文编号:sb2023080615124950800 日期:2023-08-10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体育论文,笔者认为中华武术具有强身健体的实践作用,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知行合一的健康作用,优秀文化的传承作用。中小学生通过武术专项技能的练习,可以有效促进运动能力的提升,体育品德的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的养成,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绪论
1.1选题依据
1.1.1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是学校体育的新导向
立德树人是教育根本任务,同时也是中国教育改革,提升中国教育竞争力的当务之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国家各类人才全面发展战略的具体方法[3]。以核心素养为取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大势所趋[4]。基于此,从2014年《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要加快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建设,到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到2017年《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落地,揭示着推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不断完善,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基石,再到2022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更进一步规定了学校体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因此,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是学校体育的新导向,同时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也受到多数专家和学者的高度关注。
1.1.2国家倡导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都离不开教育。加强中华武术的发展和弘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5]。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第四条表明:对推进学校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指出武术等优势项目要广泛开展;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了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发展要求和贯穿领域,为武术教育在中小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9年8月国务院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强调,支持中华武术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文化项目走出去,大力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2020年1月8日,国际奥委会通过了将武术列入第四届青奥会的决定。武术走进青奥,意味着项目发展的突破口瞄准了青少年,而武术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和倡导,对于中小学武术运动的发展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提速。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武术作为中小学体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学校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是今后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趋势,为了更好地实施体育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影响,以成都市主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武术课为研究的立足点,将武术的功能与体育核心素养的目标进行结合,分析武术对体育核心素养的作用,再通过当前中小学武术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实践路径参考,希望为中小学武术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1.2.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以体育核心素养理念为导向,对成都市主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武术教学进行研究,进而帮助成都市中小学武术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改进,以此更好地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今后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相关研究推进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实践意义
在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出后,在新时期对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指导,为具体落实中小学生如何培养体育核心素养,从武术项目着手,帮助教师日后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把体育核心素养落实到实际的武术课程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本研究结果为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乃至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武术如何践行体育核心素养提供参考和现实借鉴意义,为武术教学的发展提供实际的参考路径。
...................................
2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最早出现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盟(EU)的研究报告中。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求的同时,要想成功地融入社会的发展,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7],在全球化进程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是世界范围内国际组织和国家机构所要思考的问题[3]。国内专家将“核心素养”的内涵定义为学生适应社会所能具备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体现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8]。
2.1.2体育核心素养
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体育核心素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定义为: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方面,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与体育核心素养追求的目标相一致。
2.1.3中华武术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逐步积淀和发扬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武术运动统称为中华武术)中华武术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以技击内容为核心,以强身健体为要旨的技艺是其外在的显性形式,而以国为家,以德为先的行为理念则是其长盛不衰的内在动因,武术的精神和文化是武术的重要标志。
....................
2.2核心素养相关研究
2.2.1国内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
林崇德[4]关于素养的定义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与之相对应的主体是“人”或“学生”。相对于教育教学中的学科本位而言,在此基础上,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的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综合表现,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需要,强调学生素养发展的跨学性和整合性。
张华[10]指出,核心素养不是只针对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针对大众人群的普遍素养,是适应社会所必备的素养,“核心”之意即在于此。
尚力沛、程传银[11]根据当前对核心素养的认知出发,辨析了核心素养、体育核心素养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构成、关系。核心素养是个体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形态。
辛涛[12]等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研究中提出“核心素养”应侧重于关键能力、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这些能力是当前和未来社会个体所应具备的;从人的成长与发展以及与未来社会相适应的角度来看,它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的生活与工作的需要,而且有助于使学生快速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与变化,更好地达到促进社会良性运转的目的,从而使其发展成为更健全的个体。

体育论文怎么写
体育论文怎么写

.........................
3研究对象与方法.................................16
3.1研究对象.........................................16
3.2研究方法.................................16
4研究结果与分析.................................23
4.1中华武术对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现状分析..........................23
4.1.1运动能力现状分析..............................23
4.2.2健康行为现状分析.............................26
5结论与建议.................................52
5.1结论.................................52
5.1.1中华武术可以有效促进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52
5.1.2教师核心缺乏深度,武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52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中华武术对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现状分析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调查随机抽取的成都市主城区14所中小学学生,分析中华武术对其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现状,考虑到学生对问题和采访的理解程度,大部分对象针对于水平二三四的学生进行调查。
4.1.1运动能力现状分析
运动能力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三个维度,主要体现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1)基本技能现状分析
运动基本技能是有固定模式的常规动作,比如爬、走、跑、跳、投等基础技能,它是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养成的前提,也是学生掌握专项技能的基础。

体育论文参考
体育论文参考

通过上表4.1学生在平时体育活动中运动基本技能的满意度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满意及以上的同学占比最多,有438人,占比71.2%;不太满意的学生有58人占比9.43%;非常不满意的学生有18人占比为2.92%;而不确定的学生有101人占比16.42%。通过武术课程的学习,多数学生对平时活动中运动基本技能的展现较为满意,且满意度较高。中华武术与其他体育项目相同,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在武术课的教学中,教师也会进行一定的素质训练,如大跃步前穿、腾空飞脚等跳跃性动作可以提高力量素质;正踢腿、侧踢腿等动作可以提升柔韧素质;简单的基础步伐训练可以提高灵敏素质,因此中小学生通过武术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基础素质有很大的提高,可以维持中小学生在日常体育活动中基本表现。
............................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中华武术可以有效促进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
中华武术具有强身健体的实践作用,立德树人的教育作用,知行合一的健康作用,优秀文化的传承作用。中小学生通过武术专项技能的练习,可以有效促进运动能力的提升,体育品德的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的养成,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5.1.2教师核心缺乏深度,武术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培养中小学生体育教育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中小学武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因此,这不仅需要武术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不断,还包括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5.1.3教学内容繁难偏旧,武术技击本质体现模糊
通过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武术教学内容分析得出,中小学武术课程内容以繁难的套路和武术操为主,缺乏技击本质,且与学生所喜欢的武术教学内容不符。
5.1.4偏技能轻武德武礼,武术文化传承存在缺失
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武德的教育加入到中小学武术教学中,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加深刻,增加学生对武术这一传统体育项目的亲密感,造就良好的道德品质。
5.1.5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与体育核心素养理念结合不够
在武术教学时,需将体育核心素养为目标融入课堂之内,需要教师值得注意的是武术教学的改进并不是机械化地照搬照抄,必须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武术教学目标要做出认真的分析,能够制定好教学的具体内容。
5.1.6教学组织方式单一,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能够增强中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效率,教学内容就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此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有效实现体育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