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条件下的图书馆模式服务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linbingkun 点击次数:168
论文字数:21123 论文编号:sb201309182331228358 日期:2013-09-19 来源:硕博论文网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随着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读者的信息消费观念、信息获取渠道、信息阅读习惯、信息检索能力、信息服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读者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苟刻,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无线网络互联更加便捷的时代,有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在网络中检索信息资源,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图书馆利用率越来越低,开始有些人质疑图书馆存在的必要性,认为图书馆无法提供最有效最便捷的信息获取途径,传统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图书馆难以满足新的技术环境下读者的信息需求,其作为社会文化中心的地位将受到动摇。2011年4月在荷兰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国际图联主席会议(IFLA)上,大会的主讲人,国际教科文组织通信和信息助理总干事JanisKarklins发表了自己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强调,图书馆作为几个世纪以来的知识守护者,在数字信息时代仍然要肩负起帮助人们跨越信息洪流的责任。未来社会将过渡到一个泛在的网络社会,网络将成为大多数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图书馆应当坚持维护好知识资源,并通过数字信息技术提供给广泛的用户使用⑴。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求图书馆必须与时俱进,提高服务读者的技术和能力。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无线通信技术的大背景下,各种无线设备、无线互联方式、无线应用服务应运而生,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以往人们只能到图书馆、到书本中去寻找信息和知识,而今天,只需要一部可以联网的智能手机,便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到想要的信息。
然而,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既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了一些困扰,例如互联网上的信息组织较为松散,缺乏权威性,甚至掺杂着许多虚假信息,使读者眼花缭乱,不易辨别。此时,图书馆的作用应当得到发挥,传统图书馆给人们以可靠的信息和知识,用其专业的知识管理能力赢得了读者的赞许,在数字时代,图书馆更应该发挥这一特长,利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技术提供泛在化服务,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缩小信息鸿沟,向读者提供系统的、权威的信息服务,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公众求知的桥梁。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当前读者需求和信息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书馆服务模式己经无法满足读者日益丰富的信息需求,必须加以改进,才能够保障图书馆今后服务的有效展幵,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本文从技术角度出发,合理构建出适合图书馆泛在化服务开展的服务模式体系,指出图书馆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开展泛在化服务的可行性方案,为图书馆不断扩展服务范围,提供及时可靠的服务提供技术指导。图书馆的泛在化服务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界限,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公众的信息需求,为社会发展创造有利的信息环境,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泛在计算的研究开展较早,早在1991年前就已经提出了这一未来计算技术的模型,而到了 1991年“泛在计算之父” Mark Weiser第一次为泛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进行了明确定义,此后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成果也越来越丰富。华东师范大学的张瑜在硕士论文《美国泛在图书馆服务研究》一文中,对美国在图书馆泛在化服务领域的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该文认为,目前美国关于泛在知识环境、泛在图书馆、泛在图书馆服务的相关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是未来图书馆发展必然趋势。张瑜对美国2003年到2010年发表的与泛在图书馆服务相关论文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以ubiquitous library为主题进行检索发SL 2003年该类论文的数量是16篇,2004年增长到30篇,2005年论文总数高达61篇,2006年-2010年论文总数量分别达到68篇、75篇、81篇、86篇、90篇。这反映出美国泛在图书馆服务模式理论研究方面和实际建设方面等都取得了许多成果,正在促进全世界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发展。此外,作者还对美国泛在图书馆的产生背景、发展趋势、泛在化服务实现途径、实现技术等领域进行了概述。总的来说,美国的图书馆泛在化服务走在了世界前列,它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我国图书馆未来幵展泛在化服务提供参考与借鉴,使我国的图书馆能够未雨绸缪,更加有效的规划自己的发展道路。
此外,国外围绕着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进展,数字图书馆逐渐变得更加智能和贴近生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吴燕在硕士论文《泛在知识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发展研究》一文中,介绍了泛在智能的内涵及其对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影响,指出2003年以后,美国数字图书馆确立“泛在知识环境”发展目标,使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步入了 “后数字图书馆”时代,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将成为读者普遍访问全人类知识的工具并形成广泛存在的知识。在“后数字图书馆时代”,以美国、欧洲、日本等为代表的几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开展了自己的图书馆泛在化服务研究项目,例如2003年1月,美国科学基金会发布了《网络基础设施支撑的科学和工程革新》报告,提出了一项“先进信息基础设施”计划(Advanced Cyberinfrastructure Program,ACP),指出:“该计划将建立一个从人员、数据、信息、工具、仪器各个方面,以空前强大的计算、存储和数据传输能力,为研究社区提供一个更加泛在、综合的数字环境。”此外还有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国家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和保存计划(the National Digit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Preservation Program, NDIIPP)和世界数字图书馆等项目。
 
第一章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概述.............. -11-
第一节图书馆泛在化服务的内涵 ..............-11-
第二节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模式产生的背景.............. -16-
第三节国内外图书馆泛在化服务的发展现状 ..............-22-
第二章无线网络的发展及其对图书馆泛在化服务的促进作用 ..............-31 -
第一节国外无线网络的发展概况 ..............-31-
第二节国内无线网络的发展概况 ..............-33-
第三节无线网络技术对图书馆泛在化服务的促进作用.............. -35-
第三章无线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泛在化服务系统的构建.............. -37-
第一节无线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泛在化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 ..............-37 -
第二节图书馆泛在化服务系统网络平台的构建 ..............-40-
第三节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技术的引进 ..............-44-
 
结论
无线网络环境给图书馆的泛在化环境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读者可以在图书馆服务的覆盖范围内,借助各种无线网络终端,享受随时随地的图书馆服务和无处:不在的学习体验。图书馆的泛在化服务使每位读者都可以公平地享有信息,信息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然而,虽然当前社会信息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硬件上已经能够满足图书馆泛在化服务的需求,但是在软件上,例如著作权保护、合作机制、图’书馆经费保障等方面尚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如未能有效得到解决,图书馆的泛在化服务仍将举步维艰。通过以上章节的论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出现了许多先进的泛在化服务技术,并在国内外许多领域得到成功应用,基本上可以满足图书馆开展泛在化服务的需要,图书馆应当合理引进这些新技术,升级图书馆的服务,使图书馆在信息时代依然能够保持社会文化知识中心的地位,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更多读者提供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二、在无线网络环境下,读者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信息服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挑战,图书馆应当重新认识自己在网络时代的角色定位,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服务范围和内容,使图书馆的服务能够深入社会、深入人心,得到读者满意的认可。
第三、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模式的构建,既要在硬件、软件上下功夫,尽可能构建功能完善、信息资源丰富的图书馆泛在化服务系统,又要在此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丰富读者的阅读和学习体验,促进读者交流与互动,并保障公民,尤其是弱势群体平等的信息获取权利。
 
参考文献
1.黄长著.网络环境下图书情报学科与实践的发展趋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陈传夫.图书馆学研究进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3.江向东.版权制度下的数字信息公共传播[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4.郑成思.知识产权法若干问题.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5.肖燕.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和数字图书馆.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6.张平.网络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问题透析[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
7.朱近之,智慧的云计算——物联网的平台(第2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物联网:影响未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9.赵海,陈燕.普适计算--计算混纯形式[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
10.郑永田.国外泛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J].图书馆杂志,2007 (10): 3-6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