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博物馆如何实现复合化设计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dsl 点击次数:159
论文字数:25020 论文编号:sb201309011109117991 日期:2013-09-01 来源:硕博论文网
绪论
 
随着社会责任和社会联系的增加和紧密,当代博物馆日益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发展网络中,并且面临着众多考验和挑战。上世纪 80 年代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使博物馆由于经费来源的紧缩而不得不重新考量自身的发展模式。2001 年 10 月至 2006 年 6 月,美国哈佛大学美术馆举办的博物馆馆长论坛的中心议题就是“博物馆社会职能的扩大与经费紧缩的矛盾”;因此,如何应对发展矛盾,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成为当下博物馆研究的重要课题。博物馆发展到新世纪之初的今天,其一方面需要承担起教育、休闲、娱乐甚至大众的精神依归等社会职能;另一方面,面临可持续的发展运营,“竞争与市场行为”成为了当代西方博物馆发展运营的主导模式,这同时使博物馆与城市、公众以及相关产业的关系日益密切;除此以外,各种观念、科技领域的发展也将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博物馆的面貌和品质,包括运营、管理、展示、教育、设计等各方面。
 
 中国博物馆在当代的发展热潮在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越来越认识到博物馆对文化传承和社会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她对外肩负起传播中华文化、重建中国国际形象的重任,对内则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渠道。博物馆的社会特性和功能,令她有助于提升所在地区的生活品质,使所在地区具备成为文化焦点的条件,从而拉动所在地区的整体发展;虽然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却能从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中为国家积累财富。除此以外,博物馆还致力于为公众提供更多学习、休闲的场所,以及一系列富于选择的文化艺术活动。进入 21 世纪的十年以来,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使中国在科技、文化和艺术领域开始逐步摆脱“西学东渐”的亦步亦趋,开始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市场需求,让国家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各方面扶持以及对文化产值的认识持续升温:中国的文化产业虽然刚刚起步,但在各个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下,特别是强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整个“十一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保持在 16%到18%,超过同期 GDP 的增幅 6%到 8%。而在最新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了繁荣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
 
第三章 复合化趋势下的中国博物馆..............................................................................................59
3.1 中国博物馆的起源及发展简述.................................................................................................59
3.2 复合化趋势为当代中国博物馆带来的挑战.............................................................................60
3.2.1 中国博物馆发展的存在问题..........................................................................................61
3.2.2 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69
3.3 复合化趋势为当代中国博物馆带来的机遇.............................................................................76
3.3.1 复合化趋势对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推进作用..................................................................76
3.3.2 复合化趋势对中国博物馆发展的引导作用..................................................................79
3.4 复合化趋势对全新博物馆设计策略的呼唤.............................................................................79
3.4.1 设计层面以外的影响因素..............................................................................................79
3.4.2 设计层面介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80
3.4.3 设计层面的自我调整及应对..........................................................................................81
3.4.4 呼唤:全新的博物馆设计策略......................................................................................82
3.5 本章小结.....................................................................................................................................83
第四章 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概述................................................................................85
4.1 复合化设计策略的概念引入.....................................................................................................85
4.1.1 基于现象的分析..............................................................................................................85
4.1.2 基于理论的启示..............................................................................................................86
4.1.3 基于实践的探索..............................................................................................................87
4.2 复合化设计策略的内涵.............................................................................................................95
4.2.1 博物馆的复合化城市网络..............................................................................................96
4.2.2 博物馆的复合化功能定位..............................................................................................98
第五章 博物馆的复合化城市网络 ................................................................................................109
5.1 复合化城市网络的建构基础...................................................................................................109
5.1.1 博物馆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的组成部分................................................................109
5.1.2 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规划体系的重要元素................................................................111
5.1.3 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艺术教育的辅助机构................................................................112
5.1.4 博物馆作为城市社区生活的综合服务配套................................................................113
                        .......................
 
结论
在中国正在发展和崛起的当代,随着物质文明的日益繁荣,中国社会需要完善和丰富的精神文明体系。作为一个建设与联结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载体,同时是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是社会的教育机构,并为公众带来休闲娱乐和精神依归的公益性场所,博物馆在这个 21 世纪以经济为主导的全球化时代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面对时代提出的要求,尽管当代中国的博物馆正在空前快速地发展,但无论在观念更新、理论研究、学术品质,还是在体制建立、社会服务、运营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站在设计的角度,中国的博物馆设计一直未能突破造型为先的束缚,未能通过各个阶段的设计工作体现复合化趋势之下的当代博物馆所应该具有的开放性、公共性、服务性、体验性;一句话,未能为博物馆的复合化发展提供应有的配合。

参考文献
 1. 王宏钧 主编.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2. 张子康, 罗怡. 美术馆[M].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9
3. 黄波, 吴乐珍, 古小华 主编. 非营利组织管理[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
4. 包遵彭(台湾). 博物馆学[M]. 台湾: 正中书局, 1970
5. 李文儒 主编. 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2
6. 曹意强 主编. 美术博物馆学导论[M]. 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8
7. 刘惠媛(台湾). 博物馆的美学经济[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8. 黄光男(台湾). 博物馆行销策略[M]. 台湾: 艺术家出版社, 1997
9. 黄光男(台湾). 美术馆广角镜[M]. 台湾: 艺术家出版社, 1998
10. 蔡昭仪(台湾). 全球古根汉效应[M]. 台湾: 典藏出版社, 2004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