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魏晋文学是秦汉文学向南北朝、隋唐文学过渡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南北朝、隋唐文学中各文体的发展与变革深受魏晋时代思想的影响,各文体特征和作品风格,以及文人在接受过程中所显现的选择性特点,对各个文体形成产生了一定的作用。这些文体、文风的探索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魏晋时期,包括三国、两晋十六国两个历史阶段,具体时间是从曹操迎汉献帝于许县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至刘裕算东晋建立南朝宋(公元420年)开始,期间近二百多年的历史。这近二百年中国文献记载的历史虽然并不长,却是朝代更迭、用兵频繁、文化变革剧烈的时期。
中国是最早出现兵书,形成兵家学派的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约666次的军事实践活动,魏晋时期的军事活动也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这些军事活动为军事思想和军事文学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这一频繁更替的年代,文人名士辈出,因此出现了很多关于战争方面的军事文书。而这些军事文书较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展现了时代的特征,富于文化色彩与美学意蕴。这些军事文书的作者也不乏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刘礎:《文心雕龙》中《诏策》、《檄移》、《章表》、《奏启》等篇目也不乏提到了当时的军事文书。一、魏晋军事文书的研究现状魏晋时期的军事文书是一个学术界尚未涉足的研究领域。因此,笔者将从文学研究中涉及的军事研究、古代军事研究中对魏晋文书方面的研究、有关魏晋军事文书的相关著作这三方面概述魏晋军事文书的研究现状。
(一)在文学研究中,涉及军事文书研究状况:
1999年徐忠献发表在《秘书》上的《论两晋南北朝文书档案工作迅速发展的原因》一文从四个大的方面论述了魏晋时期文书迅速发展的原因。徐忠献在其另一篇刊于1999年第5期的《秘书之友》杂志上的《论两晋南北朝秘书工作之特征》这文中论述了从事文书工作的特征,他在文中讲到:“两晋南北朝的秘书工作有一层浓厚的过渡色彩,它是对秦汉以来确立的秘书工作的继承和发展,也为隋唐时期我国秘书工作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2003年第3期在《洛阳师范学报》郭绍林在其《隋唐军事文书》中重点讲述了隋唐军事文书中表、诏书、檄文、书信、牒令、祭文、露布、赠答诗序这八类进行了分析研究,但对这几类军事文书只是简单介绍,其研究还不够具体与深入。王丽丹发表在《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4年第12期《古代文书de文化功能》中讲述了文书的由来、种类及古代文书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影响,在文章中也只是粗略地提到了军事文书及政治军事事务类文书。在讲到政治军事事务类文书中,她重点讲到了政治军事文书的名称及其作用。2007年杨士卿他的硕士论文《曹玉散文研究》在第二章的第三节对曹不的军事文书《伐吴诏》从公文审美特质的角度进行分析。
2007年8月李振松《中国古代檄文简论》通过论述“傲”这一军事文书由萌芽到成熟,再到兴盛,并最终走向衰落的发展过程,展现其实用性、文学价值与审美的特征。2009年3月第2期石亚东发表在《合肥师范学院学报》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军事经济思想——以曹操、诸葛亮、袁准为例》一文通过引用曹操、诸葛亮、袁准的文书为例展现了魏晋时期的军事经济思想。2010年苏卫国在《中国古代文书接力传递问题试探》一文中的第一部分为“对文书接力传递”的界定,第二部分讲到了秦汉文书接力,第三部分直接由秦汉文书跳跃到了唐宋文书接力,文中未提及魏晋时期的文书。
延边大学的王岩在他的硕士论文《汉魏六朝书信体散文研究》中,在汉魏六朝书信体散文的分类中从内容的角度论述了书信体散文在战争军事中的论述,简单地罗列了一些军事书信,而这些军事书信基本可归于军事文书这一类。在文学研究中涉及军事文书的研究中对魏晋军事文书的研究,学者或不够深入或不够全面,或较少涉及甚至直接跳跃不加探讨。
(二)古代军事研究中,对魏晋文书方面的研究状况:
1983年第11期《浙江档案杂志》时习之在《虎符——中国古代军事文书》中提到虎符——古代契约文书的一种,专用于军事,盛行于战国、秦、汉,直至魏晋,在其文中主要述说了虎符的形状及其作用。对于虎符在魏晋时期的盛行情况及价值没有专设小点论述。孙继民1999年第1期的《敦煌学辑刊》从敦煌的文书中主要了解了唐代军事的制度及安史之乱后西州地区的军事形势。1999年第5期《齐鲁学刊》黎虎在其《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督的外交管理职能》中通过文书展现了都督的外交职.能。
方建春《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从〈册府元龟?幕府部〉看中国古代幕府的军事职能》与2009年第5期《从<册府元龟?幕府部>看中国古代幕府的行政职能》皆从书写主掌军事文书写作的主体谈到了军事文书的作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一纸文书有时会起到千军万马所不能起到的作用”[1]及其写作的要求“上达下行之文书要恰切畅达,要合乎辞令,要符合幕主之意” [2]。
第一章中国古代军事文书.............-7-
第一节军事文书的定义 ............-7-
第二节中国古代军事文书的特殊性 ............-8-
第三节中国古代军事文书的发展概况 ............-9-
第二章魏晋军事文书 ............-19-
第一节魏朝军事文书 ............-19-
第二节晋朝军事文书 ............-28-
第三节魏、晋军事文书之比较 ............-31-
第三章魏晋军事文书的特征和历史作用 ............-37-
第一节魏晋军事文书的特征 ............-37-
第二节魏晋军事文书的历史作用 ............ -41 -
结论
本篇是基于对魏晋时期保留下来的具有可读性的军事文书的研究,研究的时间范围为魏晋时期(即公元220年到公元420年),主题是魏晋时期有关军事行动且具有实用价值的公文。军事文书作为反映军事活动、决策、方针、计谋等方面的文学样式,其诞生和发展总是与战场上金戈铁马相伴随。凡是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往往是军事文书出现的髙峰。魏晋是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重要时期。诗、赋、骈文在继汉代之后不断发扬光大,而作为实用文体的军事文书,在这一时期也广为壮观。
随着国家的产生,文字的产生,军事活动的需要,军事文书也随即产生。魏晋时期产生的军事文书往往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这些文书或行发情感,或表达意见,或指挥战争,或部署战略方针,或鼓舞士气等,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展现了特殊文学性体裁的另一番风貌。在魏晋时期,文书的文体繁多,而军事文书方面较固定的文体有:诏、书、疏、表、檄、奏、教、令。对于魏朝的军事文书,本文以曹操的文章为例进行赏析;对于两晋军事文书,本文以司马炎及刘瑕的作品为主展开阐述。
参考文献
1.[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1997. 10.
2.[陈]徐陵编、[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穆克宏点校.玉台新咏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 10.
3.[明]吴纳.文章辨体说.[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8.
4.[清]许裢评选、黎经诰笺注,六朝文絜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
5.[清]严可均辑.全三国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
6.[清]黄霖.文心雕龙汇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6.
7.[清]詹瑛.文心雕龙义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9.
8.[清]闵振贵.历代书信体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 1.
9.[清]陈寿、裴松之注.二国志.长沙:岳麓书社.1990. 7.
10.[清]严可均辑.全陈文.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