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某省运动员的心理技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candace 点击次数:67
论文字数:15500 论文编号:sb201303092123306795 日期:2013-03-11 来源:硕博论文网

1 引言

1.1 选题依据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积淀,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武术始终传承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但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武术的内涵和延伸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从历史的进程看,不同时期武术名称不同。在春秋战国时期,武术成为技击,顾名思义,一种富有技巧的互击运动;到了汉代,名称变为了“武艺”,该名称一直沿用到了明朝;明国时期又换名为国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将名称最终确定为“武术”。在众多的健身项目中,武术的健身作用最为明确,武术的出现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体育锻炼项目。当今武术的演变得益于竞技武术的发展,随着对抗性的武术比赛的出现,武术已经逐渐演化成为了一种富有吸引力、观赏性强的体育比赛运动项目之一。
当今世界,各个体育强国基本上都把心理技能的训练作为日常体育训练的重点内容。中国作为世界传统体育强国,对心理技能的训练尤其重视。心理技能训练可以帮助受训者提高处理危机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因此,心理技能训练对于竞技体育训练和学校体育教育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本文研究意义主要在于通过制定武术运动员心理技能调查问卷,以山西省武术队和山西体育职业学院的武术运动员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对武术运动员的六个心理指标(分别是焦虑控制、集中注意、自信心、心理准备、动机、团队重要性)进行调查分析,并依据调查结果,对山西省武术运动员的心理技能状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影响武术运动员心理技能的几大重要因素,从而提出改善山西省武术运动员建议,为山西省武术运动员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不断加深,国际体育竞技越来越激烈,各国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时都比较注意采用科学和现代化的训练手段,这其中对心理技能的训练尤其重视。在加大对体育科技方面的投入后,运动员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而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成为了心理技能。在澳大利亚队参加第 27 届奥运会前,早在几年前便开始对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进行训练,并派遣了一定数量的运动心理专家跟随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对运动员进行专门的赛前心理调整和训练,同时采集大赛前的心理变化影响因素方面的数据,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1.3 本人主要工作
本次课题研究工作主要通过查阅相关的课题文献资料,经过专家访谈的方式编制运动员心理调查问卷,以山西省武术队运动员和山西省体育职业学院武术运动员的心理技能为研究对象,从影响运动员心理技能的六个方面(分别是焦虑控制、集中注意、自信心、心理准备、动机、团队重要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分析得出山西省优秀武术运动员心理技能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根据运动员心理调节的科学方法,提出具体的山西省优秀武术运动员心理技能培养的策略与建议。
本文在论文研究过程中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通过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运动员心理技能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目前此课题的研究现状,指出课题现状研究的不足之处。
(2)结合山西省武术队运动员心理技能的现实情况,以山西省省武术队武术运动员和山西省体育学院武术专业武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制定科学的问卷调查表开展调查工作,并利用 SPSS 软件对相关研究内容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3)在对山西省武术运动员心理技能结构调查分析时,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奥尼所编制的运动员心理技能问卷(包括 45 个项目,其中有 6 个因素的潜在变量,统计分析这 6 个因素的相关数据,得出影响心理技能的因素权重,并通过不同性别、不同训练年限、不同性格三个方面的对比研究得出影响心理技能的其他因素。
(4)结合以上分析结果,根据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几点关于山西省优秀武术运动员心理技能培养的策略与建议

1.4 理论综述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针对山西省武术运动员的心理实际情况,以山西省省武术队和山西省体育职业学院的武术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从心理技能的六个维度,即焦虑控制、动机、自信心、集中注意力、协调和团队精神,得出不同训练年限、不同性格和不同性别导致心理技能差异的具体情况,为山西省武术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提供理论和数据的支撑。

2.2 研究对象
以山西省武术队和山西体育职业学院的武术运动员的心理技能为研究对象。山西省武术队 15 名运动员,其中健将级运动员 2 名,武英级运动员 3 名,国家级运动员 10名,男运动员 9 名,女运动员 6 名;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15 名运动员,健将级运动员 1名,武英级运动员 2 名,国家级 12 名,男运动员 12 名,女运动员 3 名。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首先对本次研究的课题进行整体分析,大致明确文献资料查阅的方向,然后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教育、武术、心理等方面的专著书籍 10 多部、学术论文 50 余篇,把查阅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为本次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3.2 问卷调查法

3 结果与分析 ........................................................... 18
3.1 山西省优秀武术运动员心理技能结构研究............................................................................................18
3.1.1 山西省优秀武术运动员心理技能结构调查结果...........................................................................18
3.1.2 山西省优秀武术运动员心理技能结构分析...................................................................................20
3.2 山西省优秀武术运动员心理技能比较结果研究....................................................................................25
3.2.1 不同训练年限武术运动员心理技能比较结果分析.......................................................................25
3.2.2 不同性格武术运动员心理技能比较结果分析...............................................................................27
3.2.3 不同性别武术运动员心理技能比较结果分析................................................................................29
4 结论与建议 ........................................................... 31
4.1 结论......................................................................................31
4.2 建议...................................................31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从整体来讲,山西省优秀武术运动员在 6 个维度上与常模数据上都存在着差距,焦虑水平控制、集中注意力两个方面表现出较低水平,但自信心、心理准备则处于中等水平,动机水平和团队建设方面还比较理想。
4.1.2 山西省优秀武术运动员的动机维度较常模普遍偏低,训练年限在 4-6 年的省队运动员相对于训练年限在 2-3 年的体院运动员,动机水平更高,男运动员动机水平要比女运动员的高。
4.1.3 在山西省优秀武术运动员中,混合性格的运动员占到了绝大多数,外向和内向性格的运动员相对来说较少,外向运动员在焦虑控制方面要明显优于其他性格的运动员。

4.2 建议
4.2.1 山西省优秀武术运动员的动机维度普遍较低,应该采取措施来鼓励运动员以积极的态度参加武术训练和比赛,努力把动机维度控制在常模水平。
4.2.2 在注意力集中方面,山西省优秀武术运动员表现并不太好,需要寻找多元化的训练方式,从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广度进行全面的注意力品质练习。
4.2.3 焦虑是比较难控制的维度指标,要保持焦虑控制维度在正常水平,需要有针对性的对武术运动员进行专项心理训练。赛前的心理咨询、赛中的心理指导、赛后的心理释放是焦虑训练的有效方式,以赛代练,在训练和比赛中逐渐掌握运动员的心理焦虑情况,让运动员在不同的环境中能够自我控制焦虑水平。
4.2.4 针对不同性格的武术运动员,不能强制队员改变个人性格,而是应该从性格的心理缺陷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各种性格的运动员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缺陷修复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诚民. 不同性别、不同运动水平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比较[J].体育学刊2008(11):96.
[2] 高亮. 我国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的人格心理特征[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0(7):86.
[3] 王秀香,明大阳.体能主导类健将级运动员艾森克个性调查分析[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7):901.
[4] 孙庆平,等.我国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运动认知特质焦虑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 2010(1):45-46
[5] 马学智. 散手[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6] 郭恒涛,等. 现代武术散打运动特点的剖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5(3):95.
[7] M London S A. Stumpf Managing Careers[M]. Reading, MA:Addison-Wesley,1982.
[8] Cox RH. Sport psycholog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M]. Dubuque, Iowa:Wm.C. Brown Publishers, 1985.
[9] Morgan WP·Selected psychological considerations in sport [J] .Res Qwart,1974 (2): 324-339.
[10]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