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二元司法模式的基础
司法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司法权最初只是王权的表现,虽然在古希腊时期也出现了准司法性质的机构和近代司法思想的萌芽,但真正为古代司法向近代司法转型,实现司法权与王权、司法与行政相分离奠定理论基础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理论。近代西方各国分别以此为理论基础,确立了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分立制衡的宪政体制和“司法即审判”的一元司法模式。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的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巴黎公社的革命经验以后,在吸收资产阶级的人民主权学说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权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前苏联和我国等社会主义宪政体制的理论基石。这一思想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法律监督思想,分别从组织、职能等方面,较好地解决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议行合一原则下,二元司法模式的制度建设与理论的自足性协调发展问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和司法溶于行政的中央集权等传统文化,也是二元司法模式的重要基础。
1. 1 二元司法模式的概念及结构
模式的本义是指事物的标准样式。模式一词的指涉范围甚广,它标志了物件之间隐藏的规律关系,而这些物件并不必然是图像、图案,也可以是数字、抽象的关系、甚至思维的方式。模式强调的是形式上的规律。简单地说,就是从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发现和抽象出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经验的总结。只要是一再重复出现的事物,就可能存在某种模式。本章所研究的司法模式,是指一定司法制度下形成的组织架构、权力配置和运行的基本样式。
1. 1. 1区别于一元司法的二元模式
现代国家的权力一般由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构成。简单地说,立法权就是制定法律的权力,行政权就是执行法律管理社会的权力,司法权就是适用法律的权力。这些权力的承载方式、配置方式和运行方式,构成了不同国家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格局。在西方“三权分立”理论的语境下,"司法大体上等于诉讼” 司法一般指法院运用法律审判案件的诉讼活动,而参与诉讼的侦查、检察机构或归属行政或归属法院,司法活动以审判为中心,司法机关仅指审判机关,其司法体制是以不同层级和不同类型的法院为架构的一兀司法模式。.................
.............................
第二章二元司法模式的形成发展
2. 1社会主义司法体制旳必然选择
我国二元司法模式有着特殊的形成轨迹,基本是参照苏联司法制度的结果。以苏联为参照有着重要的原因:首先,在我国苏联同属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提下,苏联的政治制度与我国人民民主的国家观契合。当时在国家制度和体制的设置上我国和苏联一样,首要考虑的是民主因素。毛 泽 东和列宁都认为新旧社会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建立新型民主制度。尽管苏联的苏维埃制度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组织上不完全相同,但是二者实行的都是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议行合一制度的新型民主政权。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民主是防止腐败的最好方法,而法制仅仅是一种手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制度构建的选择体现了民主的重要性超越了法制(法治)的价值趋向。其次,当时两国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境遇,担负着抗击外部的颠覆和内部的叛乱双重任务,需要建立中央集权的制度,而设立强有力的司法机关有利于中央法令的统一。所以,在1949年3月,中央机关进驻北平以后,在建国问题迫在眉睫时,中央决定由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访苏,就建国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向苏联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移植了前苏联国家机构设置及司法制度的设计。列宁的法制理论认为,应当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领导下,设立独立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并与行政机关相分离,赋予检察机关与审判机关以相同独立的地位。这种理论在1954年的宪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应当说,这两个因素始终决定了我国司法制度五十多年来的发展方向。因此,从根本上说,我国二元司法模式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必然选择。
2.1.1苏联审判制度的借鉴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所建立起的法院体制来看,对苏联经验的借鉴,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三级二审的审级制度、公审制度、陪审制度、审判独立原则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审判独立原则。“苏联宪法第112条明确规定:“审判员独立,只服从法律。’在苏联,审判员在审理案件时不应当接受上级法院、司法部以及任何其他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对于某一案件应如何加以解决的指示,而只是根据法院所审理的事实材料,而使审判员对于刑事诉讼中的被告的有罪或无罪,对民事诉讼请求有理或无理自由地形成自己内心的确信,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涉和压力。”.......................
..............................
第三章中国二元司法模式的组织架构..................44
3.1 二元司法架构的域外比较..............................44
3.2 二元司法的组织体系......................................48
3.3 二元司法架构的基本属性..................................67
第四章中国二元司法模式的职权配置....................85
4.1 二元司法职权的构成与特征............................85
4.2 二元司法职权的配置的演进..............................89
4. 3 二元司法职权配置模式.....................................96
第五章中国二元司法模式的职权运行......................111
5.1 二元司法运行的特征与原则..............................111
5.2 二元司法运行的基本方式...................................123
第六章中国二元司法模式的改革完善..........................163
6.1 坚持改革正确的方向与路径.................................163
6. 2 二元司法架构的改革完善....................................170
6.3 二元司法职权的优化配置...................................186
6.4 二元司法运行模式的改革完善...............................199
结语.....................................................................212
结束
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担负着履行诉讼职能和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双重职责,这是我国一元化政治体制下权力与制约机制的必然体现。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虽然履行侦查起诉等诉讼职能,但不是诉讼中的一方当事人,它必须对诉讼活动进行监督,这种监督是通过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各项诉讼监督职能实现的。司法机关自身监督,主要表为公、检、法机关针对各自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岗位和环节,加强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健全完善违纪违法责任追究等制度,实现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同步进行。推行廉政监察员和司法巡查制度,对审判权、检察权、刑事侦查权实施直接、适时监督,使监督扎实有效。
完善举报查处机制,以查处“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为重点,认真落实“四条禁令”。值得指出的是,在当前诉讼活动中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现象仍很严重,人民群众对有罪不究、以罚代刑、违法办案、超期羁押、侵犯人权、钱权交易、徇私枉法以及以钱抵刑等问题反映强烈的情况下,加强检察诉讼监督和司法机关自身监督,对维护司法公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强化监督,坚决监督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查处司法活动背后的腐败案件;在刑事诉讼中既防止打击不力,又要注重保障人权;在民事审判和行政诉讼中平等保护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才能让人民群众普遍地树立对司法公正的信心”。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 一 10)卷[M].法律出版社,1990.
[2]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M].群众出版社1991.
[3]张晋藩主编.中国司法制度史[M].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4]王桂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1.
[5]王云海.美国的贿赂罪一实体法与程序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法,2002.
[1]John Arthur, William H. Shaw. 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y OfLaw[M]. NewYork:Prentice Hall,1993.
[2] Laurence Tribe. American Constitutional Law[M]. Brooklyn: The FoundationPress, 1988.
[3] Lawrence Baum. The Supreme Court[M]. Washington, D. C. :CongressionalQuarterly Press, 2003.
[4] Louis Fisher. Constitutional Dialogues[M]. New Jersey:PrincetonUniversity Press, 1988.
[5]Martin Shapiro. Law and Politics in the Supreme Court:New Approaches toPolitical Jurisprudence[M]. New York:Free Press of Glencoe 964.
我国二元制司法模式探讨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67
Tag:
相关其它论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