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选题原因
根据阎照祥老师对于英国政党政治史的划分,它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指1679至1830年,在此阶段你下台我上台的两党政治还没有正式形成,英国大都实行一党寡头统治。1714到1783年英国整个政坛都被辉格党占据,尔后整个政府就被托利党所盘踞。寡头统治形成的主要原因有王权的相对强大,国王可以通过收买贿赂以及恩赐官爵等方法收买议员与选民来维持某个政治的寡头统治。1830年10月,辉格党内阁建立,托利党寡头统治结束。第一个议会法案通过后,英国的政党政治进入到了一个新时期。
两党政治很快形成。两党政治主要是指十九世纪以后,英国政坛中保守党与自由党的轮流执政。1830到1867年自由党统治长达二十八年之久,而保守党的统治仅为八年。1868一1895年期间,保守党四次掌权,自由党也只掌权四次,它们掌权的时间总数分别为13年7个月、13年8个月。1895一1905年保守党连续当政十年。1906年自由党东山再起获得大选胜利。1910年自由党再次获胜,继续执政。由于一战的爆发,自由党与保守党还有工党组成由自由党领导的联合政府,时间为1915一1918年,1918年联合政府实行联合选举,自由党继续执政。但到了1922年,两党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1922年保守党获胜。工党成为新两党体制下的政党,1924年1月一10月组建第一届工党政府。1929年5月工党第二次组阁。1945年工党第三次组阁。1950年工党继续执政。1964一1970年6月工党第五次组阁。工党的第六次组阁是在1992年布莱尔担任工党领袖。现在由布朗领导的第七次工党内阁正在统治当中。根据上表的统计,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自由党在二十世纪以前的强大局面,但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自由党在英国政坛中影响力逐渐减弱。尽管目前的自由党有迎头赶上之意,但再也回不到过去可呼风唤雨的局面,就算席位增加,也只能是一个三流政党。对于英国自由党的衰落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笔者也对它的衰落颇感兴趣。
1.2研究现状
1.2.1学术回顾
近年来,国内学者十分关注英国自由党的没落。无论是专著还是论文都主要集中在探寻自由党没落的原因和时间。有从政党的政策理念来谈的,如肖稀《从英国自由党的没落看政党的政策与政策理念》。从工党的崛起看自由党衰落的文章较多,的确,在新的两党制下工党这棵明亮之星正在冉冉升起,而且变得越来越耀眼。它已经取代了自由党在政坛的位置,成为英国新两党体制下的政党。在张贵霞《试论英国工党取代自由党的历史必然性》的文章中,详尽地阐述了工党取代自由党是不可逆转的事实。在王海良的博士论文《英国现代两党制的确立》中,全面系统分析了工党取代自由党的过程。此外,高岱的《双L联盟的解体与英国自由党的最终分裂》也说明工党的形成与发展是自由党没落厄运的开始。高岱还对自由党没落原因的探讨在《英国政党政治的新起点》中得到体现,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个全新的视角分析英国自由党的复兴与衰落。《试论英国自由党的衰落》一文中佘云霞老师对于自由党没落的时间具体化,把它定格为1886年,此外还对于自由党没落原因从工党的崛起与英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这个角度来分析它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
《关于英国自由党百年沉浮的几点思考》中陈晓律认为自由党本身缺乏强有力的组织,所以当贵族政治向大众政治转型时自由党未能顺利地通过这种过渡。国外的学者对于自由党的没落研究较为成熟。但归结起来也是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来进行的。从政党的政策理念(自由主义措施的实施)出发来描述,如安德鲁•霍普(AndrewThorPe)的《英国自由主义的兴起与衰落:1776一1988》( TheRiseandFallofBritishLiberalism:1776一1988)。从党内阶层利益发生冲突时来撰写自由党由于党内人员的不合而导致分裂,因而走上没落之路的有伊恩•派克(IanPackerr)((自由党的坍塌与1914年财政预案》(TheLiberalcaveandthe1914budget)。在A.H.哈尔西(A.H.Halsey)的((英国社会的变革》(ChangeinBritainSociety)中提到了阶级,社会地位,以及政党,论证了在英国这个阶级社会中政党与阶级的关系。国外也有学者从阶级政治形成的观点来论证自由党的没落是必然的,主要有乔治•丹吉菲尔德(GeorgeDangerfield)的《英国自由主义的奇特死亡))()、保罗•汤普森(paulThompson)的《社会主义者,自由党和工党一伦敦之争1885一1914、乔治•贝斯坦(GLBeinstein)的《爱德华时期的自由主义与自由主义政治》(LiberalismandLiberalPolitlesinEdwardianEngland)。
第二章自由党的衰落
2.1工党的崛起与自由党的衰落
工党的崛起对于自由党的衰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自工党摆脱对自由党的依附,自由党的实力更进一步得到缩减。工人阶级这个庞大的阶级群体几乎全部被工党挖走,还有早期指望自由党能够给本阶级谋福利的中产阶级也被纳入到了工党的阵营。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英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人阶级与中产阶级早已成为当代英国社会的主流,由于自由党失去这两个庞大的阶级力量,当然不能逃离没落的厄运。
2.1.1工党的建立
英国工党最初叫“劳工代表委员会”(Labou:Committee)于一900年2月由英国职工大会(即总工会)发起建立,其成员主要有工会组织、费边社、独立工党及社会民主联盟,共同37万多人。1906年大选“劳工代表委员会”有29名候选人当选为议员,在议会中组成独立的议会党团,遂改称工党。英国工人运动最早开始于十八世纪后半叶,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后发展了工会运动。在1832年的议会改革中,英国工会运动的作用凸显出来。它迫使英国统治者不断向工人阶级做出让步。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英国已具有帝国主义特点,它的经济居世界首位,占有大片海外殖民地,工商业都处于垄断地位,使英国资产阶级暴富起来。此时,英国工人阶级利用人民可以公开集会、游行、报刊也可公开批评政府政策,同时进行了工会运动、合作社运动和工厂立法斗争,取得不少胜利。1865年至1867年,工人阶级还积极参加争取普选权的斗争,争得城市熟练工人选举权。此后,1871年和1876年通过的工会法,也使工会取得合法地位。1850年后,熟练工人工资不断增加。这些成就,一方面是工人阶级多年斗争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说明资产阶级企图用它从全世界夺取的超额利润来收买、分化部分工人阶级。因此,随着这些胜利的获得,主要由熟练工人组成的工会发生了变化,高工资的熟练工人形成了工人贵族。
第二章 自由党的衰落.......................................... 18-40
2.1 工党的崛起与自由党的衰落.......................................... 18-24
2.1.1 工党的建立 .......................................... 18-19
2.1.2 双L联盟的瓦解及其反响 .......................................... 19-21
2.1.3 工党的阶级力量对自由党的打击 .......................................... 21-24
2.1.3.1 自由党阶级成份的简单描述.......................................... 21-24
2.1.3.2 工党的阶级属性描述.......................................... 24
2.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自由党的没落 .......................................... 24-37
2.2.1 自由党的执政理念与思想 .......................................... 25-34
2.2.1.1 自由党的思想缘源.......................................... 25-26
2.2.1.2 自由党的主要政策理念.......................................... 26-34
2.2.2 一战期间自由党的执政理念 .......................................... 34-36
2.2.3 新推行的政策理念对阶层的影响 .......................................... 36-37
2.3 领导集团的分分合合 .......................................... 37-40
第三章 现代宪政体制下自由党的衰落.......................................... 40-45
3.1 混合宪政下的自由党简述 .......................................... 40
3.2 现代民主政治下的自由党 .......................................... 40-45
结论
关于英国自由党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政党的阶级属性来分析自由党的没落,多而杂的组织状况导致政党难以控制,这才是自由党衰落之根本。而外部因素只是它的一种催化剂,如一战的爆发、工党的崛起、执政理念的转变、党内领导者的分合。阶级属性决定政党的政策理念,政策理念反过来又影响阶级基础。自由党在名称更替以前之所以没有衰落是因为它阶级基础的单一性,换而言之就是选民阶层的简单化,选民不是由不同阶层组成。17、18世纪辉格党的阶级属性主要是土地贵族,由于选举是贵族的特权,同时选民的选票也完全由贵族操纵,所以在此期间一党寡头统治盛行。这时辉格党成为执政党后,在制定政策理念时只须围绕此阶层,无须关注其他阶层利益,这样十分有利于政党的稳定。
19世纪,自由党为了本党的发展,选择以扩大阶级基础来增强社会影响力。此项举措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自由党也因此成为社会支持者最为广泛的政党。与此同时,自由党却没有意识到政党的阶级属性己不再是某单一阶层,而是由各个势力均衡的阶层共同组成,一旦各个阶层因自已的利益没有得到满足,那么他们就会从政党内部来反对政党的各种决策,这对政党的稳定十分不利。在此主导之下,一旦遭受外部的攻击,这个政党就很容易分崩离析。20世纪以后,民主已逐渐走向人民大众,选举权不再是贵族的特权,工人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产阶级也得到了相应的民主权利一一选举权。在现代民主宪政体制下,选民的政治倾向能体现政党的阶级属性,选民的政治倾向主要体现在选民的选票上。二十世纪英国阶级结构又进行了重组,中等阶级成为当今英国社会的主流,但它已成为工党的主要支持群体。由于选举权是现代民主的象征,所以在新的阶级政治下自由党的没落也是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