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强化计量集约管理,实现计量专业管理的有效监控;加强计量装置运行质量跟踪和分析评价,开展状态检测,实现计量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些管理提升的需求都需要对相应业务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进行重新设计与研究,全面综合的调研分析,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业务模型,将 SG186 营销系统、ERP 系统、供电单位二级表库管理系统、用电信息信息采集系统、电能计量装置自动检测系统等多个系统集成起来,实现数据共享,操作方便,辅助决策支持等目标。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11 年,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三集五大”(即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为了加强省级计量中心建设管理, 建成计量管理标准化、计量装置检测自动化、仓储管理智能化、配送管理网络化的一流电能计量中心,打造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全寿命周期的计量管理体系,根据天津电力公司《电能计量中心建设与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天津市电力公司正在筹备建设新的电能计量中心检测生产基地。天津电力计量检测生产基地将采用全自动流水线电能计量装置检定系统与智能立体库房相结合的方式,管理上采用“一令启动”的智能化控制模式。
目前,天津市电力公司计量中心在几项主要管理业务方面,主要应用了几个业务系统进行管理:在计量专业管理上依托于 SG186 营销业务系统;在计量物资管理上依托于 ERP 系统;在供电单位的二级表库管理方面采用了智能立体库房管理系统;对现场运行的电能计量装置用电信息采集上依托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目前已经实现了对 10kV 以上用户用电信息的全采集,对低压居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工程建设正在逐步实施过程中。这些软硬件方面的提升都需要对相应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进行重新设计与研究,全面综合的调研分析,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业务体系,将多个系统集成起来,实现数据共享,辅助决策支持,并以此指导、提升天津电力电能计量专业管理工作。
1.1.2 研究意义
电能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极为重要的能源,电力生产的特点是发电厂发电、供电部门供电、用户用电这三个部门连成一个系统,不间断地同时完成。发、供、用电三方如何销售与购买电能、如何进行经济计算,涉及许多技术、经济问题。营业性计费的公正合理,涉及电业部门与用户的经济利益。提高电能计量的正确性,对发、供、用电三方都是十分需要的。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一些电能表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偏低,质量意识淡薄,从而使得生产出来的电能表质量不能完全符合消费者的要求。因此,电能计量管理不仅在质量管理的意义上被社会所重视,而且在质量保证的意义上也受到社会的欢迎。所以,加强电能计量管理已经成为电能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基础,是确保电力企业信誉、提高用户满足感的基石。
计量管理过程的程序化是现代计量管理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它使计量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总体而言,计量管理过程的程序化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完善的程序。企业计量管理因为企业类型、规模等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特点,相应会有一套不同的程序。二是有合格的操作者.就计量管理而言,操作者既有决策者,又有具体执行者,还包括相关的各类人员,对不同操作者,要求也会不同,但必须使各个部位的操作者完成各自阶段的“动作”,程序方可贯通。三有对过程的控制系统。这个控制系统能对整个过程的运行进行监控,保证运行正确。流程是描述做事的程序的,所以流程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运营管理办法,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同。流程管理就是要基于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流程管理平台,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面向流程的执行体系,在此执行体系的基础上,通过IT 系统实现对管理绩效的监控和对流程、组织的持续优化和完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回顾
2.1 计量管理相关理论
2.1.1 计量管理理论概述
计量是为了保证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这一特定目的的测量,它虽然只是测量中的一种特定形式,却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测量,它是以公认的计量基准、标准为基础 ,依据计量法规和法定的计量检定系统进行量值传递来保证测量准确的测量。量值传递是计量技术管理的中心环节,要保证量值在全国范围内准确一致,都能溯源到国家基准。在计量管理中,经常用到检定这个专业术语。检定就是为评定计量器具的计量特性,确定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即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现代计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计量系统工程的科学理论基础是计量技术学。计量管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证计量单位制的统一,保证测量的准确一致”,根本目的是“保证和促进国民经济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计量管理本身也是一种技术经济活动,是国家经济总体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要消耗人力、物力、财力,也要消耗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然也有一个经济效益问题。所以计量管理工作中,只有根据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需要,设计和建立经济合理的计量系统或测量体系,计,同时要尽可能少地消耗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发挥最佳的社会效应。
2.1.2 计量管理理论方法与特点
计量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一种,其本身具有如下特点:
1.统一性。集中地反映在统一制度和统一量值两个方面,是计量管理的最基本目标。
2.准确性。一切计量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预期的某种准确度。
3.法制性。就是对计量管理的各个重要环节以法律、法规和各种规章的形式作出相应的规定。
4.社会性。是指计量管理涉及的广泛性,它与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计量管理业务体系现状.......................................... 16-23
3.1计量管理业务的现状和发展.......................................... 16-20
3.1.1电能计量中心简介 ..........................................16-17
3.1.2电能计量管理业务的沿革 ..........................................17-19
3.1.3电能计量管理业务现状 ..........................................19-20
3.2电能计量管理业务体系的发展方向.......................................... 20-23
第四章电能计量综合管理业务体系.......................................... 23-29
4.1 智能计量生产管理需求分析.......................................... 23-26
4.1.1 智能计量生产管理必要性 ..........................................23-24
4.1.2 智能计量生产管理功能分析.......................................... 24-26
4.2 质量管理需求分析.......................................... 26-28
4.3 电能计量管理绩效管理..........................................28-29
第五章电能计量管理业务方案设计..........................................29-49
5.1 方案设计架构.......................................... 29-45
5.1.1 供需管理功能设计.......................................... 30-32
5.1.2 采购管理功能设计 ..........................................32-34
5.1.3 检定生产管理功能设计.......................................... 34-38
5.1.4 仓储管理功能设计.......................................... 38-39
5.1.5 配送管理功能设计.......................................... 39-41
5.1.6 质量管理功能设计 ..........................................41-43
5.1.7 绩效管理功能设计 ..........................................43-45
5.2 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45-49
5.2.1 保障方案设计实施的因素.......................................... 45-47
5.2.2 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47-49
结论
近年来,天津电力公司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战略目标,本着“高严细实”的工作理念和实现“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按照国网公司的统一部署,深入推进“一部三中心”建设,规范电能计量管理工作,电能计量管理工作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在十二五期间,国网公司充分发挥集团化优势,集中开展研究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研究,以“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为目标,编制了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标准,覆盖智能电能表和采集系统的功能定位、规划、建设、设备选型制造、运行维护等全过程,有效支撑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建设,为计量专业发展和采集系统建设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公司加快推进采集系统建设,大规模安装应用智能电能表,对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系统现有的计量管理模式,工作效率较低,运营成本较高,难以满足智能电能表快速推广应用的需求。
通过新的电能计量管理业务体系的建设可以完善电能计量装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电能计量中心的专业管理精细化程度,从业务模式上将主业务系统与各分支系统整体集成,提高数据共享程度,简化一线人员的操作,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的依据,形成一套完备的关键业务解决方案。智能计量系统以计量装置全生命周期流程管理为主线,在生产流程管理中实现综合调配与应急处理,在运行资产管理上进行实时监控与动态分析,在供应商管理上通过科学的数学模型形成一套评价体系,在专业绩效管理中通过全面综合的同业对标平台进行监督考核。在管理过程中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达到简洁高效与友好互动,在实现方式上充分运用智能化技术做到深度分析与辅助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