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湘西农村地区苗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研究,通过苗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城市化进程也比较落后大部分的苗族同胞都生活在农村地区。这些苗族农村地区的发展建设入手,分析了 湘西农村地区苗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研究,由硕士论文事业部整体提供。
一、研究缘由、意义和方法
(一)研究缘由
当今世界,以经济和科技为主导的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遂导致世界各地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异口益缩小,再加之交通、通讯业的高速发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与此同时,“文化多样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口号也被提出、宣传并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接受。这样一来,虽然今天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趋同,但是文化上的差异却没有发生如此多的变化。相反,各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却加大了保护、发展力度,政府也在国际交往中大打“文化牌”。ifu b.,文化已经成为各个民族的战略资源,美国学者亨廷顿就把文化石‘作是导致未来世界发生冲突的主要因素。(亡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
下,与文化紧密相连的民族认同逐渐凸显,成为许多学科学者的研究对象。作为民族学专业的学习者,我们应该在民族认同研究方面进一步向前发展,补充完善,力争有所创新,从}fn为“培养合格的民族成员和国家公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模式”。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采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各少数民族进行了民族识别,并在各民族地区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给子各少数民族兄弟充分的自主权。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民族地区的形势也开始发生变化。少数民族群众对自己生活质量和贫富差距的关注,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阴谋分子的鼓动,使得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形势严峻。与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相比,今天湘西地区的社会状况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在历史上,他们也曾是令当地统治者异常头疼的一个族群。如今,随着社会矛后的激化,特别是年轻一代
苗族个体对生活质量的高需求和忍耐力的偏低,我们非常需要以前瞻性的眼光看待湘西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诉求,关注他们对我们党和政府的看法,研究他们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等方面的认同意识变化。因为民族认同意识的积极与否,不仅关系到苗族同胞建设家乡、服务祖国的实际效果,影响当地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以及对国家的认同意识,还与个体的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等成长问题密切相关。
作为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E. H. Erikson, 1902)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并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I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其人格发展阶段的第五个阶段是青春期(12-}-18岁)阶段,在这一阶段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阶段,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Ifn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1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是指青少年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的重要方面前后一致及较完善的意识,也即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和协调一致。12岁或13岁至17岁或18岁的年轻人,发展的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自我同一性的混乱。分民族认同作为一种主观认同意识,青少年时期是其发展的关键时期。湖南湘西地区,因为地形所限,目_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高,所以当地的苗族初中生绝大部分都生活在农村地区。对他们的民族认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可以最广泛地反映整个湘西地区苗族初中生群体的民族认司问题。
(二)研究意义
民族认同问题是民族学、人类学、民族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共同关注的一个交叉领域。国外学者早就已经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由十历史原因,我国的社会科学从上个世纪80年代才得以恢复。所以,虽然经过了不少学者的不懈努力,我国学界在民族认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有许多地方需要补充和完善。本文选取湘西农村地区苗族初中生的民族认同作为研究内容。其主要意义如下。
1、理论意义。概览我国民族学研究者的民族认同研究成果,大多从民族认同的概念、理论、要素、层次和作用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Ifn在个案研究中,也主要将研究对象集中在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和西南地区的几个少数民族群体上,对苗族的相关研究是从本世纪以来才有所发展的。对十少数民族青少年民族认同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对象仍然是藏族、维吾尔族等在城市生活的大学生群体上,对苗族的青少年群体的民族认同,尤其是生活在农村地区的青少年群体,几乎没有涉及。因此,本文选取农村地区的初中生为对象进行研究,希-望在这方面的调查可以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前期素材
2、现实意义。民族认同与民族偏见、文化适应、心理健康等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民族学视角出发,湘西农村地区苗族初中生群体的民族认同意识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当地的民族关系甚至对认同主体的国家认同都有一定影响。所以,本文希一望通过对这一群体民族认同问题的研究,为诸如此类的社会问题和民族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参考文献
1、谭必友著:《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2、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十一五”规划汇编》(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卫异,左振瑛著:《青少年人格塑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俞国良主编:《当代青少年心理与教育大辞典》下卷,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土明坷著:《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版。
6、费孝通著:《中华民族多兀一体格局》,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7、土希一恩著:《民族过程与国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陈枝烈著:《台湾原住民教育》,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98年版。
9、赵玉燕著:《惧感、旅游与文化再生产》,甘肃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0、杨正文著:《苗族服饰文化》,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11、Jean Phinney: ((Understanding Ethnic Diversity: The Role of Ethnic Identity)),载((The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1996年第40卷第2期,第143一152页。
12、Carla J, Reginald J: ((Racial identity, African self-consciousness,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in African American college women)),载《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and Development)) } 1998年第26卷第1期,第28-36页。
湘西农村地区苗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研究
导论 3-19
一、研究缘由、意义和方法 3-7
二、民族认同研究综述 7-16
三、调查点简介及田野调查过程 16-19
第一章 湘西农村地区苗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的现状和特点 19-31
一、湘西农村地区苗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的认知维度 19-22
二、湘西农村地区苗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的情感维度 22-24
三、湘西农村地区苗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的态度维度 24-26
四、湘西农村地区苗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的行为维度 26-28
五、湘西农村地区苗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的特点 28-31
第二章 湘西农村地区苗族初中生民族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31-38
一、家庭和民族文化社区的影响 31-33
二、国家民族政策的影响 33-34
三、学校教育以及与老师同学们互动的影响 34-35
四、当地民族关系的影响 35-36
五、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36-37
六、博物馆等社会性科普教育基地的影响 37-38
第三章、湘西农村地区苗族初中生民族认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38-45
一、民族认同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 38-40
二、相关对策探析 40-45
结论 45-47
参考文献 47-53
致谢 53-54
附录 A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4-55
附录 B 民族认同调查问卷 55
您可能有民族硕士论文方面的购买需求,请到民族硕士论文频道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