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大学科技园竞争力测评指标体制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vicky 点击次数:93
论文字数:33566 论文编号:sb2014102313155510727 日期:2014-10-24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1 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大学科技园起源于大学,从大学的功能角度来说,创建大学科技园是大学功能的又一次延伸。教育功能是大学最基本的功能,而在早期,大学也就只有这一单一的教育功能,随着近代包括科学技术革命和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对大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科学研究也是大学的一项重要功能。随后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作为知识传播的主体,承载着生产知识与传播知识的双向任务,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各类型的人才,同时又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不断向社会输送和辐射知识与技术。总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大学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大学拥有人才与科技成果等要素,这就促使大学具有了另一项重要功能,即服务社会、辐射高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此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某些问题。此时,大学科技园应运而生,也就是说大学科技园的创建恰到好处的助推了大学实现其服务社会的需要,采用大学科技园这一创新途径,能够很好地将大学与社会产业界联结起来,有助于实现高校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的转化。

大学科技园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机构,它依托某个或者某些大学,充分利用大学里的优势学科、研究成果、丰富的信息资源等,并考虑市场的需求,同时政府还会给予相关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引进风险投资等多元化的投资方式,由创办主体在大学附近或者国家高新区等地建立的科技园区,主要目的是实现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以及创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学科技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即生产、学校、科学研究发展的一体化。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十分迅速,而且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学科技园为学校的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培养了大批的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大学科技园为科学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首先,园区内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这非常有利于吸引科技创新人才来园区创业;另外,园区的发展还从某些方面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条件。大学科技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创建了大学实现产学研结合的这一重要平台。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美国硅谷的成功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浓厚兴趣,它将科研工作者带到了新的研究领域。Adam Smith通过对硅谷的深入研究,在Silicon Valley Spirit(《硅谷精神》)中具体阐述了有关硅谷的形成过程,分析了这种模式是如何建立的,并谈到了以后的一些发展状况。Manuel Castells 教授和Peter Hall 教授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之上,写成了《Techno  poles  of  the  world  the  making  of  twenty-first-century  industry complexes》,并在其中提出了科技园发展的一系列方法策略。

英国科技园协会通过对大学与科技园的研究,编写了《科技园的规划、发展与运作》,其精髓为大学科技园如何去建设,大学科技园配套设施、硬件等如何选取、建设。Quincee·S 通过对剑桥大学科技园发展经验研究,编写了《剑桥现象--高技术在大学城的发展》。

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面,美国的埃井雷特·M·罗杰和朱迪恩·K·拉森提出了开发区评价方法,通过对硅谷的考察研究,指出了硅谷形成“凝聚经济效应”的条件。除此之外,对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领域是成功因素和区位条件。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美国取得的成果较为丰富,研究较为深入。

对于成功因素的研究主要如下所述:

鲁格和高德斯汀(Luger and Goldstein)通过对科技园成功因素的研究,在《科学园区里的技术(Technology in the Garden)》中提出了科技园成功的几个主要因素,分别为研究基地、从事科研的机构数、发展环境、基础设施服务及园区领导者。

美国A. Markusen等选用相对重要的指标、一般重要的指标和相对不重要指标三类指标对科技园区进行评价,并指出衡量这三类指标的分别为经济发展、大学和技术的发展、受益与分配。

美国的Malecki E. J.提出了用八个指标来评价科技园的评价体系框架,分别为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科技园的支持力度、财政对科技园区研究的支持程度、园区的基础设施及科研环境、科技园对外合作及开放程度、科技园区工作人员的流动性、风险资本的流动性、科研跟公司转化之间的关系与组织。

 

第2 章   大学科技园发展概况

 

大学科技园从开始建立起,历经六十多年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并成功的创建了产学研合作的这一平台。

 

2.1   大学科技园的涵义及功能特点

大学科技园不同于其他的孵化器,它是一种特殊的孵化器,所以有必要将其概念和涵义进行界定。

2.1.1   大学科技园、产业园、工业园等概念的界定

随着大学科技园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大学科技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科技园作为一种新兴产物,其功能主要包括科研成果转化、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和企业孵化等内容。大学科技园为学校的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培养了大批的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大学科技园为科学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首先,它为聚集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次,大学科技园间接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条件。大学科技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逐渐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创建了大学实现产学研结合的这一重要平台。

产业园区是某产业的基地或者是技术的产业化聚集地,简而言之,产业园区是企业的环境基础及发展平台,是企业产业化道路发展的环境基础。工业园区与产业园区的概念不易区分,很容易被混淆,工业是一个宏观概念,而产业是整个工业体系的一个构成部分。对于工业园区来讲,工业园区是工业企业的发展平台,一般工业园区不进行明确的行业产业划分。另外政府也会针对工业园区与产业园区制定不同的政策方针,来引导和推动工业园区与产业园区的发展。

2.1.2   大学科技园的功能特点

大学科技园是特殊的企业,它既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又具有其特殊性。与一般企业相比,他们的侧重点不同,大学科技园以孵化企业或项目为任务,最终目标是成功的孵化出高新技术企业或者一些科研项目成功转化,面对的客户群体是在孵企业,成功孵化毕业的且具有好的成长性的企业是大学科技园的最终产品。本论文总结出大学科技园的四个重要功能。

 

2.2   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发展概况

2.2.1   国外大学科技园发展概况

上世纪中期,在斯坦福大学校长特曼教授的提议和倡导下,斯坦福科学园(1951年)在斯坦福大学诞生了,也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经过不断地发展,逐渐发展成为后来我们熟知的硅谷。看到斯坦福科学园的成功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也加入到投建大学科技园的行列中来,而且许多国家把创办大学科技园作为教育、振兴科技、走向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各地的大学科技园将近有400多个,每个大学科技园都有自己的特色。大学科技园也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壮大。

由于看到斯坦福科学园所取得的成功,日本开始了自己的科技园投建计划,即筑波科学城,同一时期,法国也投建了索菲亚·安蒂斯科学城,韩国大德科学园参照日本筑波模式开始建设,英国的大学科技园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世界著名的剑桥科技园于1975年建成。这一阶段,各国都把科技园的建设作为由传统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过渡的重要途径之一,尽管如此科技园的数量还是较少,全世界的总量不过50个,而且大多集中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也仅有少数科技园区成为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转变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典范。20世纪80年代之后,科技园区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利用这一好时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

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经济结构也在加速调整,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力度推进科技园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始致力于大学科技园的研究与建设,并在80年代后期陆续兴办了40余个国家级别的大学科技园,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清华科技园。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科技园在全世界范围内遍地开花,分布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多,并呈现出国际化、网络化、规范化的发展趋势。

 

第3章  大学科技园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17

3.1   企业竞争力的含义及特性............17

3.1.1   企业竞争力的含义.............17

3.1.2   企业竞争力的特性..................17

第4章  大学科技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3

4.1   指标选取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23

4.1.1   指标选取的总体思路.............. 23

4.1.2   指标选取的原则............ 23

第5章  A大学科技园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34

5.1   A 大学科技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来源及处理.............. 34

5.1.1   数据来源.................... 34

5.1.2   数据处理................... 34

 

第5章  A 大学科技园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从 2000 年 6 月开始,A 大学就着手于建设大学科技园,经过 6 年的发展,被认定为国家级的大学科技园。历经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A大学科技园逐渐形成了“一园多区”的建园模式,先后在石家庄、邯郸、邢台、沧州和天津北辰等地建设了5个科技园区。目前,科技园的总规划面积达 119 万平米,建成完成孵化面积 4.36 万平方米,截至2011 年底,各园区已培育孵化企业 336 家,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环保节能、新材料等领域。A大学科技园根据园区企业的需要,将资源、信息、人才、资金进行有效的整合共享,逐步建立完善了园区三级管理(监督指导层、经营决策层、经营管理层)、三大产品线(科技综合体、科技园、科技城)、三步孵化(“创业苗圃”计划、“创业扶助”计划、“创业加速器”计划)、四级投资、灵活招商模式、九大服务平台(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高端人才培训平台、园区物业服务平台等平台)等多元运营机制。为了给入驻科技园的在孵企业更好的全方位的服务,A 大学科技园不断完善科技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为企业搭建各种基地和平台,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5.1   A 大学科技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来源及处理

5.1.1   数据来源

第一,A大学科技园内的企业调查数据:包括企业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各种资金及基金额、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数、R&D经费投入、从事R&D活动的人员数等。

第二,大学科技园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包括园区内各类研究机构的数量、孵化企业成功率等数据。

 

结语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大学科技园从总体上来说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而且各个地方的大学科技园也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大学科技园的产生促进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也从某些方面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随着多个科技园区的不断建立和发展,竞争机制也逐步形成。此时,提高大学科技园的竞争力就成了各个大学科技园现在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充分考虑大学科技园的特征、一般企业竞争力评价的实用性、目的性要求、并参考其他大学科技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以及指标选取的原则,构建了大学科技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希望能够为提高科技园的竞争力提供参考。 本文通过对已有关于大学科技园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以及对A大学科技园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本文参考其他关于大学科技园的评价指标,将大学科技园竞争力分解为要素集聚能力、孵化能力、创新研发能力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分别体现了大学科技园的不同能力,将以上三者定为大类指标,然后又从三个大类指标中划分出了 17 个分指标,最终建立了大学科技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来量化大学科技园的竞争力指数。 第二,本文以 A 大学科技园为例,主要确定了其 2008 年--2012 年的竞争力总指数和各个指标的能力指数,同时还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将 A与B 大学科技园进行对比,得出了A大学科技园的优势方面(要素集聚能力、孵化能力)和劣势方面(创新研发能力)。 第三,通过进行实证研究,充分考虑到A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 A 大学科技园竞争力的具体建议,主要是要加大力度提升科技园的创新研发能力。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