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地理门》文献部分述论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taotao 点击次数:176
论文字数:65000 论文编号:sb2014090214014710359 日期:2014-09-02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1章绪论

 
1.1研究现状
 
1.1.1王应麟及其学术研究
王应麟(1223-1296),字伯厚,又字厚斋,号深宁居士,南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宋史》卷四三八、《延祐四明志》卷四有传。因祖籍为河南梭仪(今河南开封),故王氏于著作中常自谓“梭仪遗民”。其父王撝,为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师从楼防,学识渊博,历任安吉县丞、徽州知州、礼部郎中等职。因王撝家教甚严,王应麟九岁即通《六经》,奠定了良好的学术根基,幼时从乡先生吴参倚学,后又拜于王楚门下。理宗淳祐元年(1241)中进士,但并未因此满足,他说:“今之事举子业者,沾名誉,得则一切委弃,制度典故漫不省,非国家所望于通儒。”②王氏有此感悟而闭门发愤,于理宗宝祐四年(1256)终考中博学宏词科。王应麟历任太常寺主簿、台州通判、太常博士、秘书郎、著作佐郎,礼部郎官、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徽州知州、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等官职。其人为官刚直不阿,敢于针抵时弊、上书直言,他在晚年亦自评云:“性谨悫欲寡,介直少通,不苟同流俗也。立朝恬静,按官公勤,处家简检,治郡洁己爱民,守先训也。”③入元后,以遗民自居,不问政事,以授业著书度日,直至终老。
........
 
1. 2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2.1研究思路
宋代目录学发达,许多学者都撰有其私人书目,王氏的《玉海?艺文》便可视为其治学过程中所见书目,而《玉海》因单列天文、地理、官制、音乐为与艺文同级的部类,故而与其相关的文献便也随之进入了这几个部类之中。前文已述深入研究王应麟地理学著作的必要性,而《玉海》作为王氏的学术资料汇编,其“地理门”对其之后的几部地理著作的撰写应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故本文试图以《玉海?地理门》中的地理文献部分为考察对象,从梳理《玉海》著录地理文献的内容体例、编排特色等问题入手,结合对历代书目、类书与《玉海》相比较分析其学术特征、编排特色,从而挖掘出王应麟《玉海》所收地理文献在目录学、历史地理学方面的学术价值,并延伸论述《玉海》所见宋代地理文献的发展,以俟能为王应麟地理学体系的研究做出一点努力。
.........
 
第2章王应麟的地理学及《玉海.地理门》
 
2.1王应麟的地理学成就与贡献
 
2.1.1王应麟的地理学成就
王应麟一生著作宏富,其治学尤长于地理考证。他在历史地理方面的考证论述主要集中于《玉海.地理门》、《通鉴地理通释》、《诗地理考》、《困学纪闻》、《小学甜珠》及未能流传下来的《通鉴地理考》中,它们在王应麟的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玉海》内有“地理门” 十一卷,包含地理图、地理书、异域图书、京辅、郡国、州镇、山川、户口、县、河渠、阪塘堪湖堤埭、泉井、关塞、标界、议边等十五类,汇辑了丰富的历史地理资料。而《玉海》“宫室门”、“朝贡门”、“食货门”、“兵捷门”中亦散有部分城市地理、边疆地理、经济地理及军事地理的内容,同样值得注意。《通鉴地理通释》十四卷,是一部系统论述我国历代疆域政区沿革及军事地理之作。王氏讲到:“余闲居观《通鉴》,将笔释其地名,举纲提要,首以州域,次以都邑,推表山川,参以乐毅、王朴之崇论宏议,稽《左氏》、《国语》、《战国策》、《通典》所敘历代形势,以为兴替成败之鉴。” 其骧认为该书“开历代地理沿革学之先河”气侯仁之亦指出沿革地理“至宋代已形成一项独立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王应麟的《通鉴地理通释》” ?o华林甫也认为王氏的地名学贡献集中于《通鉴地理通释》之中。该书卷一至卷三为历代州域总敘,卷四为历代都邑考,卷五为十道山川考,卷六为周形势考,卷七为名臣议论考,卷八至卷十一为七国形势考,卷十二为三国形势考,卷十三为晋宋齐梁陈形势考、河南四镇考,卷十四为东西魏周齐相攻地名考、唐代河湟十一州考、石晋十六州考。其所考内容并不限于《通鉴》地名,实为泛考古今地理气《四库提要》对此书颇有好评,认为该书记载详赡、考证清晰,价值很高。
.........
 
2.2《玉海.地理门》分类探析
 
2.2.1《玉海.地理门》与类书
对《玉海》一书作考察,不能忽略其作为一部类书的本质。我国唐宋时期类书编撰发达、数量丰富,隋唐有《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等,宋代有《太平御览》、《太学新增合璧联珠声律万卷箐华》、《锦绣万花谷别集》、《群书考索》、《玉海》等,这些类书在部类划分上从最初的“地部”到后来的“地理门”,其中的变化情况如何,对我们更好地了解《玉海.地理门》的分类之特别有很大的帮助。
.............
第3章《玉海.地理门》文献部分的内容体例.............19
3.1收录情况.............19
3.2著录体例.............22
3.3编撰理念.............24
第4章《玉海.地理门》文献部分的优劣及学术价值.............29
4.1文献著录的优劣.............29
4.2 学术价值.............32
 
第5章《玉海》所见宋代地理文献的发展
 
5.1宋代地理学历史进程中的《玉海》
两宋时期基本结束了晚唐五代的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央集权,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商业逐渐发达,这些都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地位,宋廷注重加强对人才的考察与选拔,扩大了科举取士的范围并打破门第限制,使文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确立了崇文抑武的文官政治。宋代统治者注重文化事业,置馆阁、征图书,组织编修多部史书及类书,各种官、私学术著作层出不穷,而宋代雕版印刷的广泛应用又为书籍流传和保存提供了更佳的条件。不难看出,宋代社会在政治、经济尤其是文化上都实现了高度的发展。学术界素以“承上启下”四字概括宋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认为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同时,学者们对宋代学术之评价亦甚高,并认为宋代学术对后世以至今天的影响至深至重。
.........
 
结语
 
我国传统书目在著录图书的过程中,往往专事于单部文献的收录罗列,并不注重这些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玉海.地理门》文献部分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地理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亦可以看到每一时代地理文献的发展特点及其所反映的地理观念,还可了解到其中每一小类的文献的学术源流,诚可视为一部简明的上自先秦、下迄宋末的地理文献的发展变化的学术史。这是未见于历代官、私书目的编撰方法,淋璃尽致地体现了章学诚所云“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功用。同样的,《玉海》作为一部类书,首创了类书中设置文献类目的做法,并充分利用了类书引述史料丰富的特点,尽可能地保留了与所列条目中文献相关的大量史料。这样的做法,使后人在查看相关条目时,很容易找到某部文献在历代书目中的作者、卷数、归类等争议,还可以了解前人的评价、阐释、引用、继承的情况,这一点尤其在已佚地理书的辑佚方面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参考文献(略)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