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迅速崛起,传统的新闻传播格局发生重要变化。2017年 1 月,由 CNNIC 发布的《2016 年中国互联网新闻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最近半年内,用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资讯的用户比例高达 90.7%,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参与新闻评论的比例分别为 62.8%和 50.2%,通过朋友圈、微信公众号转发新闻的比例分别为 43.2%、29.2%。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分享新闻的重要渠道。在此背景下,各大媒体纷纷布局,先后开通官方微博与微信公众号,实力雄厚如《人民日报》、《浙江日报》者,更是倾力打造社交媒体传播矩阵,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
李良荣教授曾言:我国新闻改革面临三大课题,第一个是体制的创新,第二个是党报的改造,第三是时政报道的突破①。作为新闻改革的重头戏,时政新闻既因其重要性与影响力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亦因报道程式化、缺乏人文关怀等不足而备受诟病。对媒体而言,时政新闻报道是自身实力的集中体现,是进入主流媒体行列的入场券,但高度同质化的内容、千篇一律的语态却使其陷入“泯然众人矣”的尴尬境地;对政府而言,时政新闻报道是宣传方针政策的广播塔,是凝聚民心士气的扩音器,但墨守成规、刻板教条的传播方式却极大降低了其应有的社会效果。有鉴于此,针对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从未停止,稍远者如《南方周末》,稍近者如《澎湃新闻》,皆在原有基础上做出了有益探索,受到了学界与业界的肯定。
2013 年 8 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手段创新,就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②。于时政新闻报道而言,社交媒体的出现与流行既是一场“大浪淘沙”的严峻挑战,也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历史机遇。面对受众从 PC 端向移动端转移的社会现实,如何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如何准确把握年轻受众的阅读习惯,将时政新闻打造为“独门利器”,成为主流媒体所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
第二节 研究缘起
2011 年 1 月,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爆发的前夜,微信正式诞生。得益于良好的用户体验与多元化的功能服务,微信以雷霆之势席卷了整个社会。截至 2016 年 12 月,微信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 8.89 亿③。在庞大用户量的支持下,微信的“野心”逐渐显现。2014 年 8 月,微信公布“智慧生活”全行业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传统行业实现商业模式的“移植”。毋庸置疑,媒体亦在其中。
对传统媒体而言,微信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内容的平移,更是一次改革与创新的契机。自“两个舆论场”的概念出现以来,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差异愈发清晰,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尤其如此。微信的高活跃度与强连接性意味着民间舆论的强大潜力,这种潜力为传统媒体发挥价值提供了广阔空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
第一节 “侠客岛”发展概况 .................. 20........................
第二节 研究缘起
2011 年 1 月,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爆发的前夜,微信正式诞生。得益于良好的用户体验与多元化的功能服务,微信以雷霆之势席卷了整个社会。截至 2016 年 12 月,微信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 8.89 亿③。在庞大用户量的支持下,微信的“野心”逐渐显现。2014 年 8 月,微信公布“智慧生活”全行业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传统行业实现商业模式的“移植”。毋庸置疑,媒体亦在其中。
对传统媒体而言,微信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内容的平移,更是一次改革与创新的契机。自“两个舆论场”的概念出现以来,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差异愈发清晰,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尤其如此。微信的高活跃度与强连接性意味着民间舆论的强大潜力,这种潜力为传统媒体发挥价值提供了广阔空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
作为社会舆论的重要触发点,时政新闻既是传统媒体的优势,又是传统媒体的劣势。优势表现为自身的权威性与创作力,劣势表现为缺乏与之匹配的舆论引导力。当然,随着社交媒体的应用与创新的不断推进,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笔者自 2016年开始关注“侠客岛”,其高屋建瓴的观点,鞭辟入里的分析与活泼生动的话语,极大改变了长久以来形成的对于时政报道的刻板印象。在运营过程中,“侠客岛”不仅实现了对主流价值观的坚守与传播,同时也收获了广大受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有效地弥合了“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差异,而这也是本研究的起点。
......................
第二章 社交媒体传播时政新闻的特点与优势
第一节 社交媒体传播时政新闻的现状
......................
第二章 社交媒体传播时政新闻的特点与优势
第一节 社交媒体传播时政新闻的现状
2009 年以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推动我国新闻行业深入发展的“鲶鱼”。从最初的获取线索、预约采访到如今的全面入驻、随时更新,传统媒体对微博的使用日益深入。2012 年 8 月,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再一次引发了传统媒体渠道建设的热潮,
“两微一端”成为基本配置。2016 年 6 月,由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发布的《2016 年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传统媒体微博数量已达到 17323 个,泛媒体类公众号超过 250 万个,超过九成的传统媒体都建立了专门的“两微一端”人才队伍。
面对新闻传播逐渐网络化、移动化的现实,主管部门先后出台《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约谈工作规定》等政策文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2017 年 5 月,网信办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包括采编发布、转载与传播平台服务),应当取得相应许可,且申请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许可的,应当是新闻单位或新闻宣传部门主管的单位16。在政府、资本与行业的三方合力下,互联网新闻市场格局逐渐确定,从生产、分发到消费的全产业链快速形成。
第二节 社交媒体传播时政新闻的特点
一、实时化
得益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改善与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实时化传播已然成为现实。无论是实地战况,还是会场动态,只要一部手机,便可在新闻事件发生时将其传遍整个世界。2017 年,无论是两会的召开,还是十九大的闭幕,均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实现了文字、图片与视频的同步传播。此外,随着 VR、AR 等技术的成熟,未来社交媒体的实时化传播将更以更加立体、丰富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
二、碎片化
具体到时政新闻来说,因社交媒体的高活跃度与强连接性,充分激发了其原有的活力。目前,使用社交媒体进行时政新闻传播的主要有四类群体:一是传统新闻单位,例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等,该群体位于新闻产业链的上游,具有强大的采编能力与相应的业务许可,构成了传播的主体;二是各级政府单位,例如微信公众号“中国政府网”、“成都发布”等;三是依托社交平台所产生的机构自媒体,以微信公众号“政商阅读”、“政经深观察”为典型代表;四是依托社交平台所产生的个人自媒体,以微信公众号“占豪”、“政经纵横谈”为典型代表。后两类群体不具备时政新闻发布资格,因而多着眼于解读与预测。
...............................
...............................
一、实时化
得益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改善与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实时化传播已然成为现实。无论是实地战况,还是会场动态,只要一部手机,便可在新闻事件发生时将其传遍整个世界。2017 年,无论是两会的召开,还是十九大的闭幕,均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实现了文字、图片与视频的同步传播。此外,随着 VR、AR 等技术的成熟,未来社交媒体的实时化传播将更以更加立体、丰富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
二、碎片化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碎片化便成为信息传播的一种常态,而以移动端为主要载体的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在社交媒体的传播环境下,内容的碎片化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对时效性的追求。毋庸置疑,“快”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尤其如此。为了最快地传递信息,连续不断的文字与图片成为新闻报道的常态。一次完整的发布会由此变得“支离破碎”,一个完整的新闻事件由此变得“千疮百孔”。
(一)对时效性的追求。毋庸置疑,“快”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尤其如此。为了最快地传递信息,连续不断的文字与图片成为新闻报道的常态。一次完整的发布会由此变得“支离破碎”,一个完整的新闻事件由此变得“千疮百孔”。
(二)用户时间的碎片化。《2016 年中国互联网新闻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最近半年内,单次浏览新闻在 30 分钟以内的网民比例高达 62.4%,其中 26.6%的用户浏览时间在 10 分钟以内,平均浏览场景为 3.1 个,超过 30%以上的网民会在早上起床后、乘坐交通工具时等人排队等碎片化场景中看一下新闻。

..............................
第三章 “侠客岛”时政新闻数据分析 ........................................ 20

..............................
第三章 “侠客岛”时政新闻数据分析 ........................................ 20
一、发展历程 ...................................... 20
二、内容定位 ..................................... 20
第四章 “侠客岛”时政新闻内容特色研究 ................................ 27
第一节 “侠客岛”的选题特色 ................................... 27
一、放眼国际,环视全球 ..................................... 27
二、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 28
第五章 “侠客岛”时政新闻运营策略研究 .......................... 50
第一节 “侠客岛”的运营策略 ........................................... 50
一、以兴趣为导向,以小组为特色 ....................... 50
二、集中审核管理,确保传播底色 .................................... 51
第六章 “侠客岛”对时政新闻报道的启示
第一节 准确定位产品,发挥自身优势
20 世纪 70 年代初,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提出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定位理论,由此拉开了现代营销的序幕。定位的核心在于营造独特性,进而在顾客心中留下深刻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定位理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逐渐成为一种基本的运营思维。在“侠客岛”的快速发展中,对产品与用户的准确定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大众传播而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基本逻辑决定着某家媒体不可能精通所有领域,因此各类区域性与行业性的媒体纷纷涌现。自成立之初,“侠客岛”便明确了专注时政解读的产品定位,其背后是对媒体格局与自身优势的清晰认知。作为传统媒体的重头戏,有关时政新闻的报道比比皆是,但这并不意味着机会的缺少。长期以来,枯燥乏味的语言、程式化的叙述方式、千篇一律的报道角度,使得时政新闻的贴近性与服务性受到严重削弱,受众的求知欲也难以得到满足。上述情况的存在恰恰成为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起点,蕴含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报道领域明确之后,具体的产品设计仍需仔细考量。就时政新闻而言,以时效为核心的消息无疑是一片红海,且马太效应愈发明显,唯有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方才有底气、有实力进行角逐。其余体裁如通讯、深度报道等,其本质都在于对事件或现象进行解读,而这当中大有“文章”可做。再回到“侠客岛”本身,得益于《人民日报海外版》的锻炼,主创人员大都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成熟的尺度把握与丰富的报道经验,对各类政治事件谙熟于心,对种种幕后故事信手拈来,无疑是从事时政新闻解读的最佳人选。基于扬长避短、有所作为的基本原则,时政解读最终成为“侠客岛”的主打产品。
.......................
结语
.......................
结语
纵观人类发展史,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变革,既预示着新旧媒体的激烈竞争,又意味着大量红利的快速释放。微博微信的强势崛起,在瓦解传统媒体生存土壤的同时,也培养了数量空前的新闻受众。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中所写到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新闻从未像如今一样,可以在瞬息之间到达地球的每个角落;媒体从未像如今一样,在继承与变革、创新与淘汰的夹缝中艰难前行。
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公众号,
“侠客岛”的出现可谓“异类”。与传统的时政新闻报道不同,“侠客岛”摆脱了惯有的严肃刻板与高高在上,而代之以理性客观的态度,鞭辟入里的分析,旗帜鲜明的观点,平等交流的姿态与活泼生动的语言,由此也迅速获得了广大“岛友”的认可与喜爱。短短数年内,“侠客岛”的粉丝数量便已突破百万。这种快速成长的背后,既是“侠客岛”对于时代机遇的准确把握,亦是对于传播规律的深刻认识。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回首“侠客岛”的创办历程,从最初的大胆试水,到如今的品牌运营,改变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从内容特色到读者定位,从行文风格到标题制作,从互动交流到粉丝运营,无数次的修正过后,一个有温度、有态度、有底线、有原则的传播者形象跃然于读者心中。然而,积极改变的背后,有三条法则始终贯穿其间:一是对内容质量的追求。无论市场偏好如何,高质量的内容永远是维系读者忠诚的根本。为此,精益求精成为“侠客岛”的常态,每一篇时政报道的背后,都是对政情民生的深刻观察与反复思考。二是对读者本位的贯彻。从读者的视角引入,从读者的需要出发,从读者的担忧入手,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真正做到“解民忧、表民意、诉民情”。三是对新闻责任的坚守。坚定不移弘扬社会正能量,旗帜鲜明维护主流价值观,为社会理性资源的积累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