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教学管理问题与策略思考--以H中学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5633 论文编号:sb2024062410520052555 日期:2024-07-04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论文在研究中结合个案研究法、文献评析法以及调查问卷法等方法展开分析。利用文献分析法进行相关概念与理论的论述,明确“走班制教学”“走班制教学管理”的含义,对新高考政策进行深度解读,深刻理解高考改革本质,明确论文研究方向与理论基础。
一、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教学管理的必要性与面临的挑战
(一)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1.摒除传统教学弊端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大量需要,并且是在机器化大生产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在较长的时间中受多数人的喜欢。但是,基于知识本身,其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而表征它的语言文字则是抽象而简约的,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言堂,即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不敢表达,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结合因材施教理论进行授课。在某种程度上无视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学生往往只记住了一大堆干巴的文字符号,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思辨且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厌学①。随着新课改的改革,多数教师认识到进行传统班级教学虽然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且对社会需要大量的人才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但是在一定程度中忽视了学生自身具备的特点,并且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依旧治标不治本。
现如今,走班制的实行,让传统教学中的单调“标准化”导致的固步自封,得以缓解。因为,走班制是根据学科的不同,教学层次的不同,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课室里流动上课,使其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得以被尊重②。同时,走班制教学,也是基于教师对制度的理解,授课的前提,教师会自主考虑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见,从而让知识的传授进入良性循环,让学生敢于开口,愿意学,让老师更深层次地理解学生的思想,对整体课堂的有效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保证了教学效果,本质上摒除了传统教学的弊端③。
........................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教学优势
1.帮助学校进行管理
同时在新高考中除了语、数、外的6门必修课中,进行了两种不同水平的要求,一种是基本的学业水平,是完成高中学习的学生都具备的水平;还有一种是对选考学生提出的标准,其进行学习的内容比基本的水平较高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一定的调整,并对自己进行不同科目的学习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进行学科基础知识以及学考和选考的要求不同,所以需要学校在课程的开设中最少需要设置2个以上的课程,来有效的满足学生的需求。进行走班制教学,为学校减少一定的管理压力,学生可以根据课程的规定以及教务系统来进行选课,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并有效的表现出走班制教学的优势。
2.有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进行走班制教学,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而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并对课程和教师来进行选择,在课程教学中进行走班制教学可以进行多层次的教学内容②。并且学生在进行课程选择中可以明确自身的基础情况,从而帮助学生认知到自身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加深学生自身的理解。学生在进行课程选择中可以有效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在不同的班级中,由于学生较为相似的兴趣,使学生在选择中选择在相同的班级中,从而有效的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并提高了教师进行教学的效率。
..........................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教学管理的调查设计
(一)调研工具选择与实施
1.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1)问卷的设计
H中学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创办于20世纪初,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任课教师基本上均为研究生学历,整体教研素质较高,初高中在校学生7500,高中每个年级1700人左右。包括初中,整个学校138个教学班。高中一个年级27个教学班,每年高考重点大学上线率大概在75%左右,本科上线率百分之百。2016年开始采用全国一卷,目前高考模式3+1+2。最终决定对2020年入学的1700名高一新生中的110名进行走班制教学实验。
对走班的学生从分层管理,选课管理,走班学生管理,教师考核管理四个方面入手。整个高一年级1700人,1600人依旧延用传统的行政班级组织教学,维持原有的学科授课模式。剩下的110名高一新生将划分为A、B两个行政班,在期中考试后,对两个行政班级全面实行走班制教学管理,设置三个教学单元,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9个学科。其中A班基础相对扎实的强化班,B班为基础需要继续巩固,更多注重学生个性培养,潜能挖掘的提升班,两个班均以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为前提,两个班由一名分管教学校长统筹管理,各班安排一个班主任总体管理。A、B两个班级,9个学科,共计9位教师参与走班制管理教学。关于授课场所,除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在各自统一的行政班级授课之外,学校还专门提供了其他6个学科教师的授课场所,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走班制学习。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
(二)访谈内容与实施
1.访谈内容
从调查目的中可以发现,访谈的内容主要有新高考政策、教学管理理念和选课管理方式。与教育的行政和行政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达到采访的目标,包括政府教育行政招生考试部门工作人员、高中校长和教务管理人员、教师和家长等,并保证采访对象的全面和采访材料的完整,并按照不同的采访目标来设计提纲②。并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最终决定采访的内容,具体可以参见附件。
2.访谈实施
在老师的协助下,可以与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工作人员更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更好地理解新的高考内容。在最初的采访过程中,主要是对参加新考试的高中学生实行走班授课的管理工作的认识;在中间阶段,通过对老师的个别访问,并通过家长会与学生的父母就走班制度的问题进行交流;在最后,按照现有的联系人员方法,通过合理地使用假期,对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讨论,充分地运用了信息交换平台,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并次用多种方式来进行有效记录。
..........................
三、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教学管理问题与成因分析 ................ 28
(一)走班制教学管理实施现状 .......................... 28
1.了解与宣传 ...................................... 28
2.指导与规划 ........................... 28
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教学管理的优化策略 .......................... 36
(一)营造公平的管理氛围 ................. 36
1.转变管理思路 ...................................... 36
2.营造公平管理氛围 .................................. 37
结束语 ............................... 40
(一)理念层面:正确解读高考 ............. 40
(一)理念层面:正确解读高考 ........................ 40
四、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走班制教学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营造公平的管理氛围
1.转变管理思路
所有的教育资源,都要为教育工作而服务。根据教学最优化理论,要使教育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对走班教学的资源进行重组,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和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中学要突破课堂的限制,注重对学生进行资源的重组,并对其进行软硬件的集成能力进行提升。
教学管理理念主要是规范教学管理行为的重要思想,主要是根据“教学管理理念”来进行访谈,根据统计结果,80%的教师认为,学校管理部门认为教学管理理念是不可以改变的;同时对于学校来说教学管理理念是办学的主要灵魂。认为必须根据科学管理理念的教师人数较少,占34%;67%的教师认为自己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意义并不高①。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的过程,在时代的发展之下,传统的教学管理对于创新教学并不利,并且在一定情况下严重的影响教学质量。
在进行教学管理中,对话理论为开展各项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让彼此通过语言上的沟通互动,双向交流,表达真实想法,从而达成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目标。
学校领导层要转变办学理念,从应试教育积极向素质教育转轨,改变一切为了分数的功利心态,尊重学生个性和选课自主权,以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才为己任,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认真学习和贯彻《广东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把选课走班制落实到实处,举学校之力响应号召,结合本校校情,合理配置学校资源,优化学校课程,科学指导学生选课,在学校人力、财力和物力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推行走班教学,去除避免走班的落后思想。

教育管理论文参考
教育管理论文参考

.................................
结束语
(一)理念层面:正确解读高考
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制教学管理不仅需要顺应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基本需求,也应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选择。但是基于H中学调查实际,以人为本,着眼长远方面,尊重多维,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重视学科团队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仍需要被周全考虑。同时,还需要关注包括提升教学管理主体专业素养、树立先进管理理念等方面,只有放眼全局,贴近实际,潜心钻研,相互学习方可通过走班制教学管理,顺利达成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管理目标。
新高考政策进行应用是肯定的,并且需要高校理念层面认识到进行高考政策改革并不是对形式的改革,而是一种真实有效性的改革①。需要中校教师和领导以及学生对新高考进行有效的解读,从而深入的了解新高考进行改革的特点,同时学习需要以育人为主要教学目标,并明确学生全方面进行发展的方面;同时还需要在新高考中进行走班制的完善,以教学为教学主体以及教学管理主体,并且在专业素养方面进行一定的转变,从而有效的提高专业能力;充分的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在教学中明确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有效增加学生的自我管理情况,理智的对课程选择权进行使用,并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有效的提高沟通效率。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