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本研究以有效教学理论作为基础,通过回归方程分析确定了能够更大比率预测有效教学行为的教学素养因素。综合差异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最终确定了基于有效教学行为的教师教学素养,并提出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的策略。
第一章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某地区部分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和有效教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来进一步了解石家庄某地区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的状况,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来进一步发现基于有效教学行为的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相应地提出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的策略,对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的提升起到推动性作用,从而最终可以有效的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教育管理论文参考
........................
三、调查问卷的编制
(一)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调查问卷
在参照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中小学有效教学行为问卷采用王德强等人(2014)编制的《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行为问卷》,这一问卷共20道题目,包含四个因子,分别为:富感染力和可接受性的课堂讲授行为(5道题目),富有激励性和触动心灵的教学交往行为(4道题目),学生成功为导向的教学引导行为(5道题目),注重知识建构过程的教学监控行为(6道题)。有效教学行为问卷的四个因素的解释问卷变异的累计贡献量超过62.251%,这表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总问卷的Cronbach'sα信度系数为0.958,说明该问卷的信度较高。
(二)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调查问卷
教学素养问卷中的目标意识问卷采用的是梁晟晟(2019)的自编问卷,包括等4个维度,分别是目标设计意识、三维目标意识、全面发展目标意识、目标失位。本调查问卷采取了其中的前三个维度目标设计意识、三维目标意识、全面发展目标意识,共16道题目,解释问卷变异的68.659%,问卷的信度系数较高,总问卷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52。
(三)教学信念自编问卷
在编制教学信念调查问卷前,通过阅读大量的教学信念文献,把已有的研究编写成中小学教学信念问卷初稿,初步确定为28个题目,主要包括教学的权威性(5道题)、教学的确定性(6道题)、教学的合理性(9道题)、教学的复杂性(8道题)。问卷评价采用5点量表法。调查对象在放松的状态下根据问卷要求,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一个题目中的描述进行评价。
.............................
第二章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现状分析和差异性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和有效教学行为问卷的现状性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现状分析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由上表7所示,师生间教学互动、对学生的信任与期待、教学责任感、教学交流与分享、教学调控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积累能力、教学设计目标意识、三维目标意识、全面发展目标意识这10个维度的平均值都是在4附近,原始量表中4分=基本符合,由此可以知道,通过本次调研,教师教学素养良好,接近“基本符合”的状态。
................................
二、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和有效教学行为的差异性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差异分析
1.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的性别差异分析以性别为自变量,以师生间教学互动、对学生的信任与期待、教学责任感、教学交流与分享、教学调控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积累能力、教学设计目标意识、三维目标意识、全面发展目标意识和教学素养总分为因变量做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0所示。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从表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教学设计目标意识方面,女性教师得分要显著高于男性教师。与之相对,在师生间教学互动、对学生的信任与期待、教学责任感、教学交流与分享、教学调控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积累能力、三维目标意识、全面发展目标意识、教学素养总分得分方面,男性教师得分则要显著高于女性教师。从严格意义上讲,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在师生间教学互动方面(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为男性教师的师生间教学互动要比女教师好。从教学素养整体来说,男性教师和女性教师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 48
一、教学素养和有效教学行为的相关分析 ........................ 48
二、教学素养对于有效教学行为的回归分析 ..................... 48
第四章 基于有效教学行为的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策略 ............ 54
一、 提升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目标意识 ......................................... 54
(一)加强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理论培养 .......................................... 54
(二)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巩固全面发展目标意识 .......................... 55
结论 ........................... 60
第四章基于有效教学行为的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提升策略
一、提升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目标意识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管是教育目的还是教育方针都突出了了我国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教师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体。因此提高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目标意识势在必行。
(一)加强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理论培养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因此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是指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和谐统一的发展。在本研究中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意识是指教师需要具备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的目标意识。无论是在校的师范生还是已经入职的新老教师,都应该定期不断的接受加强全面发展理论的培训,培养教师全面发展目标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只有教师具备了全面发展目标意识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
在教师培训中可以向新教师提供有关课程和教学目标的优秀书籍、网站和公众号等提高教师全面发展目标意识。优秀的书籍、网站和公众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制定有效的课程和教学目标信息,还可以帮助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另外为了让教师更好的明白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优秀的培训教师可以分享一些成功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案例。
...........................
结论
对教师教学素养研究已然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提升教师教学素养也是我国教育的必然选择。随着新时代教育的改革,很多的研究者注意到教学素养的重要性。关于教师教学素养的质性研究很多,但是缺乏实证研究,本研究用实证方法对教师教学素养进行研究。
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为研究奠定了理论的基础,从教师素养框架和教师教学素养要素构成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文献综述,厘清三个核心概念:“教学素养”、“教学信念”和“有效教学行为”。根据研究问题,确定了包括教师教学素养、教学信念和有效教学行为的量表,并开展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数据,通过差异性分析提炼出基于有效教学行为的教学素养因素,并以胜任力特征理论为视角,初步确定基于有效教学行为的教学素养因素。以有效教学理论作为基础,通过回归方程分析确定了能够更大比率预测有效教学行为的教学素养因素。综合差异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最终确定了基于有效教学行为的教师教学素养,并提出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的策略。
由于研究条件和自身研究能力的限制,研究过程中难免出现不足,例如本研究研究方法比较单一,还有研究的样本仅对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作了抽样调查,样本覆盖范围不是很广泛,使研究结论的推广和应用的价值受到一定影响。未来的环境在不断的变化,教师教学素养的研究也将不断的推进和深入,毕竟研究是一项长期的是事业。研究也会与时俱进,为教育研究事业的发展献出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