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中职教育管理现状及问题梳理
一、中职学生特点
为了深入考察中职学生的特点,对廊坊地区的中职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附录 1),对学生的情况以及学生普遍的特点进行了总体上的统计和把握。
一、中职学生特点
为了深入考察中职学生的特点,对廊坊地区的中职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附录 1),对学生的情况以及学生普遍的特点进行了总体上的统计和把握。
(一)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1. 年龄特点。中职学生多为 00 后,千禧年婴儿潮出生的一代人,在众星捧月中成长起来。从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千禧宝宝的家庭对他们的溺爱,使得这一代学生还没有学会爬,就走到了学校,在这一点上与中职教师对生源的预期有所不符。处在中职阶段的学生,多为后青春期,身体发育特征明显,心理叛逆表征突出,在这样的年龄段,对中职学生的管理是非常棘手的。认为“青春期恋爱是正常现象”的学生占到 53%,认为“恋爱也是一种学习”的占到 31%,仅有 16%“从不支持谈恋爱”。从班干部竞选这个问题上来看,大部分学生内心脆弱且盲目自信。
2.心理特点。中职学生责任感较弱,不懂得感恩。正是由于其年龄特点,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往往他们对家庭、班级乃至社会都缺乏责任感。很少有对别人付出的情况发生,倒是理所应当的接受别人给予的帮助,一旦需要自己出手帮助时,就推三阻四,充耳不闻,对家长、对朋友、对社会没有丝毫感恩之心。在问卷调查中,有 70%以上的中职学生基本没有主动给自己的父母、长辈祝贺生日,只有 20%左右的学生是在家人的带动下参与家族聚会活动,家庭观念淡漠。对家庭的不负责任,同样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调查中,有近 80%的中职学生都出现过“迟到、早退、旷课”的情况,对校纪班规存在严重的逆反心理,对班主任的管理异常抵触,对班干部职务表现出无所谓,甚至鄙视的心态。我行我素,没有丝毫的社会责任意识。
第三章 企业“7S”管理应用于中职教育管理的现状考察 ................... 191. 年龄特点。中职学生多为 00 后,千禧年婴儿潮出生的一代人,在众星捧月中成长起来。从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千禧宝宝的家庭对他们的溺爱,使得这一代学生还没有学会爬,就走到了学校,在这一点上与中职教师对生源的预期有所不符。处在中职阶段的学生,多为后青春期,身体发育特征明显,心理叛逆表征突出,在这样的年龄段,对中职学生的管理是非常棘手的。认为“青春期恋爱是正常现象”的学生占到 53%,认为“恋爱也是一种学习”的占到 31%,仅有 16%“从不支持谈恋爱”。从班干部竞选这个问题上来看,大部分学生内心脆弱且盲目自信。
2.心理特点。中职学生责任感较弱,不懂得感恩。正是由于其年龄特点,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往往他们对家庭、班级乃至社会都缺乏责任感。很少有对别人付出的情况发生,倒是理所应当的接受别人给予的帮助,一旦需要自己出手帮助时,就推三阻四,充耳不闻,对家长、对朋友、对社会没有丝毫感恩之心。在问卷调查中,有 70%以上的中职学生基本没有主动给自己的父母、长辈祝贺生日,只有 20%左右的学生是在家人的带动下参与家族聚会活动,家庭观念淡漠。对家庭的不负责任,同样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调查中,有近 80%的中职学生都出现过“迟到、早退、旷课”的情况,对校纪班规存在严重的逆反心理,对班主任的管理异常抵触,对班干部职务表现出无所谓,甚至鄙视的心态。我行我素,没有丝毫的社会责任意识。
3.学习特点。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缺乏学习动力的问题。由于普通高中的扩招,初中毕业生人数减少,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等原因,造成中职学校的生源较为短缺,中职学校的入学门槛有所降低,这直接导致了中职学生生源质量的良莽不齐。中职学生除有尽快实现就业愿望的情况外,大部分属于中考失败者,并非主动地选择了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在学习上,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未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过程不积极。通过“来中职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调查,有 72%的学生认为继续深造学习并不是来中职学校读书的首要任务,他们更多侧重于就业、取得文凭或是单纯出于父母的意愿而来。在这样的学习认知下,中职学生课堂表现差,课上交头接耳情况居多,不听课打盹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
二、中职教育管理者的现状
(一)管理队伍整体水平欠佳
中职教育要在现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队伍整体素养至关重要。教学队伍固然能够决定学生专业技能的水平,但管理队伍的水平更能够体现学校整体管理的水准。近年来,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招生数量的增加必然需要更多的学生管理教师。从客观条件上来看,生源质量的确呈现逐年下滑的不良态势。这也为学校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就学生管理教师个人而言,日常工作多应付于日常工作的常规检查,疲于对所管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追踪,忽略了自身进修与培训提升,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工作效率不高,没有时间修整提升,消极怠工,成就感不突出,一系列问题的堆积,造成了被动工作、负能量生活的局面。
(二)管理方式有待更新
整体水准偏低恰恰印证了工作中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应用不当。从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水平上评估,学校对教学成绩的要求不敢上纲上线,归因为学生基本素质不高。教学管理就有走过场之嫌。上课讲授课程是为了完成任务,课后布置作业仅仅是规定动作,课前课后的教师准备工作也是为了应付学期中的检查。如此的教学管理仅仅停留于形式,作为教学管理者,不可能集中精力去探索业务上的提升;而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更多采取的是简单粗暴的形式,用“以暴制暴”的低级手段治理学生中的违规行为,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倒增加师生矛盾,强加给学生叛逆的理由,在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妥善解决,成为老大难问题。
......................
.........................
二、中职教育管理者的现状
(一)管理队伍整体水平欠佳
中职教育要在现有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队伍整体素养至关重要。教学队伍固然能够决定学生专业技能的水平,但管理队伍的水平更能够体现学校整体管理的水准。近年来,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招生数量的增加必然需要更多的学生管理教师。从客观条件上来看,生源质量的确呈现逐年下滑的不良态势。这也为学校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就学生管理教师个人而言,日常工作多应付于日常工作的常规检查,疲于对所管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追踪,忽略了自身进修与培训提升,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工作效率不高,没有时间修整提升,消极怠工,成就感不突出,一系列问题的堆积,造成了被动工作、负能量生活的局面。
(二)管理方式有待更新
整体水准偏低恰恰印证了工作中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应用不当。从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水平上评估,学校对教学成绩的要求不敢上纲上线,归因为学生基本素质不高。教学管理就有走过场之嫌。上课讲授课程是为了完成任务,课后布置作业仅仅是规定动作,课前课后的教师准备工作也是为了应付学期中的检查。如此的教学管理仅仅停留于形式,作为教学管理者,不可能集中精力去探索业务上的提升;而在学生日常管理中,更多采取的是简单粗暴的形式,用“以暴制暴”的低级手段治理学生中的违规行为,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倒增加师生矛盾,强加给学生叛逆的理由,在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妥善解决,成为老大难问题。
......................
第二章 “7S”管理嵌入中职教育管理的契合性剖析
一、企业“7S”管理概述
(一)企业“7S”管理基本内涵
“7S”管理起源于日本,是企业运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管理制度之一。“7S”是一整套对人、对事、对物进行现场管理的方法,具体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节约(SAVING)7 大要素。“7S”管理这种模式就是要按照以上七要素的基本步骤和环节,通过一定时间的强化和反复训练,培养企业员工的规范性,将各条款的要求变成员工的自觉和习惯,成为办公场所的本能反应,从而实现企业员工团队素养的提高。“7S”管理七要素的践行,能有效改善企业生产现场的环境,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氛围。它表面上是一种管理方式,实质上强调的企业文化,它所提倡的执行力、纪律性以及多项实践证明,这不愧为一种当今社会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一、企业“7S”管理概述
(一)企业“7S”管理基本内涵
“7S”管理起源于日本,是企业运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管理制度之一。“7S”是一整套对人、对事、对物进行现场管理的方法,具体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节约(SAVING)7 大要素。“7S”管理这种模式就是要按照以上七要素的基本步骤和环节,通过一定时间的强化和反复训练,培养企业员工的规范性,将各条款的要求变成员工的自觉和习惯,成为办公场所的本能反应,从而实现企业员工团队素养的提高。“7S”管理七要素的践行,能有效改善企业生产现场的环境,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氛围。它表面上是一种管理方式,实质上强调的企业文化,它所提倡的执行力、纪律性以及多项实践证明,这不愧为一种当今社会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7S”管理理念所包含的七要素具体是指:
SEIRI(整理)——作为第一要素,整理是从宏观上所作的要求。对企业内各生产场所进行物品区分、区域规划,按类别摆放,按功能整理。此元素的要求目的是将现场生产的空间扩展开来,增加实际作业面积,畅通物流,防止误用、混用等。
SEITON(整顿)——在整理出来的空间中进行必需品专区划分,明确摆放位置,强调对应标识,方便及时取用。通过整顿,可以达到生产场所重点突出的目的,保持醒目的区域划分,提升工作效率,有效维持生产中的秩序,不因为无序而浪费工作时间。
SEIRI(整理)——作为第一要素,整理是从宏观上所作的要求。对企业内各生产场所进行物品区分、区域规划,按类别摆放,按功能整理。此元素的要求目的是将现场生产的空间扩展开来,增加实际作业面积,畅通物流,防止误用、混用等。
SEITON(整顿)——在整理出来的空间中进行必需品专区划分,明确摆放位置,强调对应标识,方便及时取用。通过整顿,可以达到生产场所重点突出的目的,保持醒目的区域划分,提升工作效率,有效维持生产中的秩序,不因为无序而浪费工作时间。
SEISO(清扫)——清扫强调的是正在进行时的动作。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随手、随时打扫干净工作场所的任何地方。最终目的是清除现场生产区的材料垃圾、清除生产操作现场的污垢,避免互相干扰,稳定产品质量,同时减少对生产环境的损害。
SEIKETSU(清洁)——清洁强调的过去时的状态。因为有了前三个因素进行时的动作,才有了对状态的规定,要求对之前的环境进行保持,保证每天的清洁度和整齐划一,这个过程需要通过制度化、规范化予以监督,以达到对生产现场良好环境进行维护的目的。此元素是检验整理、整顿、清扫三大步骤是否成为良好的习惯的试金石。从这里开始,开始奠定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基础,同时也是形成企业文化的首要步骤。
SHITSUKE(素养)——如果前四个要素是一种动作或状态的话,本要素便是内化于心的重要元素。员工能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并将规范铭记于心,做到自觉遵守,一以贯之。由此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进而提升员工的职业综合素质。到了这一步骤,员工的习惯性遵守已经融为自身的素养,并形成一种自觉。
SEIKETSU(清洁)——清洁强调的过去时的状态。因为有了前三个因素进行时的动作,才有了对状态的规定,要求对之前的环境进行保持,保证每天的清洁度和整齐划一,这个过程需要通过制度化、规范化予以监督,以达到对生产现场良好环境进行维护的目的。此元素是检验整理、整顿、清扫三大步骤是否成为良好的习惯的试金石。从这里开始,开始奠定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基础,同时也是形成企业文化的首要步骤。
SHITSUKE(素养)——如果前四个要素是一种动作或状态的话,本要素便是内化于心的重要元素。员工能够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并将规范铭记于心,做到自觉遵守,一以贯之。由此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进而提升员工的职业综合素质。到了这一步骤,员工的习惯性遵守已经融为自身的素养,并形成一种自觉。
SECURITY(安全)——作为同样的一种自觉要素,安全意识占居首位。在企业中强调安全意识,不断强化“安全重于一切”观念,目的是首先保障员工个人安全,其次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能够保证生产不间断进行,当然最终目的是确保公司权益地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关切员工的身心健康,最大程度的降低由于安全隐患的存在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SAVING(节约)——节约首先是一种美德。在企业管理中,强调节约,不仅仅是员工个人美德地体现,更多地是从企业资源调配、企业空间使用、企业成本的精简考虑,让时间、空间、资金、原材料等各要素发挥最大的效能。目的是通过节约各方面因素,合理调配一切效能,将企业诸多要素发挥出其最大价值,打造一个高效的、物尽其用的生产场所。
“7S”管理模式最初生发于企业的现场管理,所以在生产现场的使用是最有指导性的。但历经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深化,经过总结提炼后又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日常管理之中。这种管理模式它不但能够有效、持续地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并且有力地促使良好的企业文化地形成,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
..............................
SAVING(节约)——节约首先是一种美德。在企业管理中,强调节约,不仅仅是员工个人美德地体现,更多地是从企业资源调配、企业空间使用、企业成本的精简考虑,让时间、空间、资金、原材料等各要素发挥最大的效能。目的是通过节约各方面因素,合理调配一切效能,将企业诸多要素发挥出其最大价值,打造一个高效的、物尽其用的生产场所。
“7S”管理模式最初生发于企业的现场管理,所以在生产现场的使用是最有指导性的。但历经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深化,经过总结提炼后又被广泛地应用于企业日常管理之中。这种管理模式它不但能够有效、持续地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并且有力地促使良好的企业文化地形成,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
..............................
二、中职教育管理与企业“7S”的关联性
(一)中职教育管理与企业“7S”管理目标的同向性
中职学校和企业都采用“7S”管理模式,这种共通性首先来自于对共同目标的追求,即二者都是追求对人的职业素养的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的具备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型技术人才。而企业“7S”管理的目标是要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从而使企业创造的利益最大化。这种同向性决定了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融企业文化于一体,凸显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职业文化理念,强调执行力和规范性。正如马建富在《职业教育学》中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把企业文化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能力和行为规范。7S 管理是一种先进、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实施 7S 管理,能帮助中职毕业生提前习惯并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期,使中职生成为高素质、高技术人才。”
(二)中职教育管理引入企业“7S”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 教学管理的需要。当前,职业学校内涵发展已经提上日程。解决内涵发展的问题就需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是掌握一定技能基础,又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现代技术人才,鉴于中职学生整体素质不强,行为习惯散漫,但具有一定可塑性的特点,加之中职教育管理者的现状,迫切需要引入一套与现代企业人才需求具有一致性的管理方法,通过借鉴融合,来促进中职教育管理效应的提升。
2. 就业形势的需要。调查发现,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首要关注的是个人素质,其次才是技能的掌握,企业更注重的是员工的个人素养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能否在工作岗位上持之以恒的工作。然而,根据企业的毕业生反馈显示,八成以上中职学校毕业生,他们的行为习惯、职业素养等方面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实际需求,具体表现在:工作无秩序、安全意识差、整理观念淡薄、毫无节约理念等方面。虽然近年来,中职学校的就业率高达 90%以上,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业稳定率较差,仅仅保持在40%左右。[16]所以,这足以说明,提前接受企业“7S”管理对于中职学校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将企业“7S”管理嵌入到中职学生的教学管理中,为学生尽快地接受企业理念,毕业后能够以尽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全适应岗位需求,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有效的缩短了过渡的环节。
(一)中职教育管理与企业“7S”管理目标的同向性
中职学校和企业都采用“7S”管理模式,这种共通性首先来自于对共同目标的追求,即二者都是追求对人的职业素养的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的具备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型技术人才。而企业“7S”管理的目标是要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从而使企业创造的利益最大化。这种同向性决定了中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融企业文化于一体,凸显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职业文化理念,强调执行力和规范性。正如马建富在《职业教育学》中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把企业文化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能力和行为规范。7S 管理是一种先进、有效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实施 7S 管理,能帮助中职毕业生提前习惯并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期,使中职生成为高素质、高技术人才。”
(二)中职教育管理引入企业“7S”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 教学管理的需要。当前,职业学校内涵发展已经提上日程。解决内涵发展的问题就需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是掌握一定技能基础,又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现代技术人才,鉴于中职学生整体素质不强,行为习惯散漫,但具有一定可塑性的特点,加之中职教育管理者的现状,迫切需要引入一套与现代企业人才需求具有一致性的管理方法,通过借鉴融合,来促进中职教育管理效应的提升。
2. 就业形势的需要。调查发现,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首要关注的是个人素质,其次才是技能的掌握,企业更注重的是员工的个人素养能否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能否在工作岗位上持之以恒的工作。然而,根据企业的毕业生反馈显示,八成以上中职学校毕业生,他们的行为习惯、职业素养等方面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实际需求,具体表现在:工作无秩序、安全意识差、整理观念淡薄、毫无节约理念等方面。虽然近年来,中职学校的就业率高达 90%以上,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业稳定率较差,仅仅保持在40%左右。[16]所以,这足以说明,提前接受企业“7S”管理对于中职学校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将企业“7S”管理嵌入到中职学生的教学管理中,为学生尽快地接受企业理念,毕业后能够以尽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全适应岗位需求,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有效的缩短了过渡的环节。
...........................
一、中职学校应用“7S”管理的实证调查 ............................ 19
(一)DC、SH 两所学校的管理特点 ............................. 19
(二)对于 DC、SH 两学校进行问卷调查的情况说明 ............... 20
第四章 中职教育管理融入企业“7S”管理的优化路径 ..................... 29
一、确定中职教育管理融入企业“7S”管理的原则 .................... 29
(一)基于企业“7S”管理范本 ................................ 29
(二)坚持因“校”制宜的原则 ................................ 29
第四章 中职教育管理融入企业“7S”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确定中职教育管理融入企业“7S”管理的原则
(一)基于企业“7S”管理范本
“7S”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全员参与、贯彻执行。中职学校借鉴推行“7S”管理,教师、管理者必须要掌握“7S”管理的相关理论。因此,在学校教职员工层面,需要学校最高管理层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分批次、分领域对教职员工进行培训和学习督导。并针对不同管理范围进行手把手的培训,切实提升管理模式的针对性与务实性,也可以借此提升学校教职工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一、确定中职教育管理融入企业“7S”管理的原则
(一)基于企业“7S”管理范本
“7S”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系统工程,强调全员参与、贯彻执行。中职学校借鉴推行“7S”管理,教师、管理者必须要掌握“7S”管理的相关理论。因此,在学校教职员工层面,需要学校最高管理层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分批次、分领域对教职员工进行培训和学习督导。并针对不同管理范围进行手把手的培训,切实提升管理模式的针对性与务实性,也可以借此提升学校教职工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结合工作实际来看,若要创建具有中职特色的“7S”管理模式,教师队伍深入企业进行实践莫不为最佳方案。管理教师切身体验管理的方法和模式,身体力行实施七要素,自觉吸纳企业“7S”管理理念,为回到学校全面推行新的管理模式积累经验,总结成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职学校管理教师会结合自身感悟更加明确推进“7S”管理模式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由此,中职学校实施“7S”管理模式应该做到提前有规划、实施有计划、落实分阶段。
..........................
结论

参考文献(略)
结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