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研究——以河北省公办幼儿园为例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32666 论文编号:sb2020111710351033620 日期:2020-11-26 来源:硕博论文网
对“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做了讨论,并就如何提升现行“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效果提出相应建议。但研究中仍有许多不足:首先,调查样本的选取具有局限性。本研究选取了河北省实施“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 12 所幼儿园中 248 名幼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虽然样本容量较大,但 12 所幼儿园都属于河北省市级公立幼儿园,而且各园师资数量存在差异,加之发放问卷地域范围较广,遍及河北省 11 个地级市,所以各园实际回收情况与预计数量有一定的差异。其次,由于幼儿园教师管理涉及管理学、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内容多、范围广,致使对幼儿园教师管理的研究理论深度不够。加之笔者工作时间有限,研究能力有限,致使实践研究的项目分析调查缺乏深入和持久,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笔者将对该问题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第一章 幼儿园“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产生与基本内容

一、幼儿园“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产生
(一)国家教育政策导向
2001 年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 2016 年施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均强调幼儿园应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29]秉承保教并重、保教结合的理念,对幼儿实施全面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30]保教并重与保教结合是凸显幼儿教育特殊性的重要方面,而幼儿园传统的“两教一保”模式中,保育员普遍存在学历水平低、不具有教师资格证书、缺乏幼儿专业知识与教育理念、队伍流动性大等问题,所以幼儿会出现适应困难与信任危机,保育工作范围被简单化地认为是“清洁工”与“保姆”,保中有教、保教并重的工作原则往往成为空谈。而幼儿园取消专职保育员,都由具有教师资格证的三位专任教师轮流担任保育工作可以有效改善以上问题与不足,更好的满足政策文件中对幼儿园保教结合方面的要求,也满足《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中每班配备 3 名专任教师的的文件要求,所以幼儿园出现了“教师轮保”管理模式。
(二)新旧交替的时代产物
随着时代发展,老一辈专职保育员陆续退休,而近年来幼教编制招聘岗位录用的几乎全为大专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保育员岗位比较紧缺。幼儿园提倡“保教结合”,更是把“保”放在“教”之前,可见保育员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保育员作为配班,全天陪伴幼儿生活、游戏、学习等,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各界对幼教工作的关注,对保育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实现了由专任教师来胜任保育岗,那么保育队伍的理论文化、道德修养、实践能力等整体水平都会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保教并重”。而现阶段公开招聘的专任教师大部分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他们学过系统全面的幼教理论,如果长期固定让这些有广阔发展前途且作为幼儿园后继力量的幼儿教师做专职保育员,显然对每个教师的成长发展是不利的,而且对幼儿园教师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整个幼儿园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
..............................

二、幼儿园“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基本内容
(一)“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模式类型
本研究通过对相关幼儿园“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了解到“教师轮保”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两教轮保”和“三教轮保”两种模式类型。其中“两教轮保”是指班级中班主任作为专任教师不参与轮岗,其他两位教师轮流担任保育员;“三教轮保”是指包括班主任在内,班内三位教师全部轮流担任保育员。而实践中的“教师轮保”管理模式又进一步按照实施范围进行了详细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全部班组都实施“三教轮保”、部分班组实施“三教轮保”、全部班组都实施“两教轮保”、部分班组实施“两教轮保”。这四种不同的“教师轮保”管理模式在不同的幼儿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系着整个幼儿园的教师配备和管理。
(二)“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轮换周期
“教师轮保”管理模式中,轮保教师之间是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教师岗和保育岗轮换的,各园可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轮换周期,常见的轮换周期主要为一天、一周、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以及一年等。
(三)“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人员分配
幼儿园在确定“教师轮保”具体模式类型之后,要对班组成员进行合理的人员分配。在全部班级都实施“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幼儿园中,人员分配相对比较简单,只需要选出有经验、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来担任班主任即可,其他教师或包括班主任在内全部参与轮保。而部分班级实施轮保的幼儿园人员分配相对复杂一些,既要分配“两教一保”班级的人员,又要分配“教师轮保”班级的人员,主要涉及专任教师、专职保育员、轮保教师三种人员类型分配,幼儿园一般会将优秀骨干教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或尚在怀孕期、哺乳期的教师等分为专任教师;将外聘的临时工、实习见习期的新任教师或其他业务发展能力有限的老教师,分为专职保育员;把其他一些还需积累保教经验、有一定发展潜力和空间的教师,分为轮保教师。各班组成员相对固定,但根据幼儿园整体需要会出现适度调整。在人员分配方式上,主要包括管理者直接任命、部分教师与管理者商讨任命、教师述职投票以及按教师资历任命等角色任命方式。
.............................

第二章 河北省公办幼儿园“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调查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在进行问卷编制前,笔者对石家庄市部分实施“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公办幼儿园园长、学前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学前教育专家进行了访谈,并结合访谈内容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在问卷初稿编制完成后咨询专家学者意见,对问卷进行了系统的修改,最终形成《河北省公办幼儿园“教师轮保”管理模式实施现状调查问卷》。随机选取 36 名调查对象进行预调查,利用 SPSS 19.0 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α系数为 0.729,说明问卷可靠性较好。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对问卷进行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再次向专家咨询,形成正式调查问卷。
(二)调查实施
1、调查样本的选取
综合考虑研究的需要以及主客观条件,本研究采取目的抽样方法,选取河北省 11 个不同地级市、以及省直园中实施“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 12 所公办幼儿园的 280 名幼儿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其中 6 所省级示范幼儿园、2 所城市一类幼儿园、2 所城市二类幼儿园、1 所城市三类幼儿园、1 所新建幼儿园,基本涵盖了各个级别类型的公办幼儿园,具体构成如下表所示:
表 1 样本对象构成表
................................

二、“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实施效果调查结果
(一)教师对“教师轮保”管理模式
工作状况满意度情况工作状况满意度部分共 6 道题目,主要包括工作内容、工作量等,每题最高分为 5 分,最低分为 1 分,中间值 3 分。根据计分规则,得分越高表示工作状况满意度越高;反之,得分越低表示工作状况满意度越低。
表 2 教师对“教师轮保”管理模式工作状况满意度得分
调查发现:从均值来看,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时长、工作环境、轮保周期、人际交往六个方面的均值分别为 3.76、3.40、3.38、3.84、3.73、3.92,其中人际交往得分最高,为 3.92,说明教师对人际交往方面满意度最高;其次教师得分较高的是工作环境,均值为 3.84;工作时长和工作量得分较低,分别为 3.38、3.40,说明幼儿教师对轮保后的工作时长、工作量的满意度教低。总体来说,各维度的得分处于 3.40-3.92 分之间,满意度处于一般至满意之间;从极值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对“教师轮保”管理模式工作状况满意度在各维度的得分分布在 1-5 之间,表明幼儿教师在各维度的满意度较为分散;从标准差来看,人际交往和工作环境的标准差较小,分别为 0.727、0.792。说明教师对“教师轮保”管理模式之下的人际交往、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的满意度接近满意水平,对工作时长与工作量的满意度接近一般水平。
.............................

第三章 讨论...................................26
一、 现行“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优劣势分析..............................................26
(一) 优势分析....................................26
(二) 劣势分析......................................29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35
一、 结论..............................35
二、 建议.........................35

第三章 讨论

一、现行“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促进保教结合、保教并重的原则得到落实
保教结合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幼儿园一贯坚持的原则。单因素调查显示,幼儿园“教师轮保”管理模式中的保教地位与保教分工两个因素对教师对模式的总体满意度影响呈显著相关,其中 85.89%的教师认为该模式之下幼儿园实现了保教并重,这些教师对模式的满意度为 69%;87.50%的教师在该模式之下,保教工作共同探讨与合作完成,且这些教师对模式总体满意度为 67.7%,这说明,“教师轮保”管理模式为保教结合、保教并重原则的落实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首先,该模式促进了班组成员之间的保教配合,有利于班级工作的保教结合。在轮保班级中,因为班组成员对保、教工作都有体验,所以能深切体会到保、教是互相渗透、相依相存的。在分工合作上会多站在另一个岗位去深入思考,积极配合他人工作,在观察和配合中寻找最佳的工作方式,配合会更加得心应手。该模式打破了之前“教师指导保育员”的局面,班组中的保教人员均是以教师身份参与轮保,保教地位平等,主人翁意识凸显,不存在谁指导谁的现象,而是为班级事务共同出谋划策,由之前的被动参与班集体变为积极主动参与,从大局出发去展开工作。
其次,该模式有利于保教一体化教育理念的落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保教结合虽然是一个整体概念,但是“保”和“教”却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不同方面。传统的“两教一保”中,保育员因为专业水平有限,往往只单纯履行简单的卫生保健工作而使协助教育成为空谈,而教师则只重视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其他活动中蕴含的保育内容视而不见,无法真正实现保教结合。但是在“教师轮保”管理模式之下,保教人员既要承担保育工作,又要承担教育工作,不仅能积累教师岗在教育教学、教科研等方面的经验,也可以学习与积累保育岗关于幼儿保健常识与卫生消毒等方面的经验,还可以学习保教结合的理念、掌握保教结合新知识、新技能,从而提高他们保、教综合能力,成为保教工作的多面手,使保教一体化的理念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实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
 
结语
本研究对幼儿园“教师轮保”管理模式从其产生和主要内容入手,了解当前“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实施现状与效果,对“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做了讨论,并就如何提升现行“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效果提出相应建议。但研究中仍有许多不足:
首先,调查样本的选取具有局限性。本研究选取了河北省实施“教师轮保”管理模式的 12 所幼儿园中 248 名幼儿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虽然样本容量较大,但 12 所幼儿园都属于河北省市级公立幼儿园,而且各园师资数量存在差异,加之发放问卷地域范围较广,遍及河北省 11 个地级市,所以各园实际回收情况与预计数量有一定的差异。
其次,由于幼儿园教师管理涉及管理学、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领域,内容多、范围广,致使对幼儿园教师管理的研究理论深度不够。加之笔者工作时间有限,研究能力有限,致使实践研究的项目分析调查缺乏深入和持久,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笔者将对该问题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