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育管理论文,本论文探究的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教师形象是以Z县Y中学为例,因为地域、场域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是有着独特性的个案研究。
第一章 县域高中教师形象的主要内容与应然要求
一、专业形象:高中教师形象的核心内容
教师专业形象是指社会大众及教师自身对教师工作的专业性质、专业程度等的理解和看法,既包括公众对教师的评价,也包括教师对自身的评价。①教师形象受到当时所处的时代、民族和社会背景的制约。这些内外不同因素的相互制约和共同影响,使得教师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条件不断发展变化,呈现出不同的特性。新时代社会背景下,为进一步推进教师的专业化进程,教师群体需要突破自我,打破传统的形象,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形象,还需要对自身的职业和身份产生期待和认同,进而逐步提升教师群体在社会大众心中的专业地位。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关注新时代教师的专业化进程。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就勉励广大师生:要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2018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任务:到2035年,大幅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这些都是国家对教师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等专业形象的要求。基于高中教师专业性的特殊要求,本节拟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两方面分析教师专业形象的应然要求。
...........................
二、道德形象:高中教师形象的内在要求
“教师道德形象指的是教师在道德方面给公众呈现出的整体印象。道德形象是一种内在形象,但是往往会通过教师的行为外显出来,从而树立起教师道德形象”①一方面指在与学生、家长和同事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职业所规定的以身立教等各种道德形象,另一方面指教师个体为提升自身品行修养而自觉形成的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普通人的道德形象。它是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师个人行为中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征和倾向的体现,它反映着教师的道德觉悟水平、道德培界和道德修养的状况。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其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重要前提和取得良好育人效果的关键,也是践行立德树人目标的本质要求。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明确规定广大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教师。2019年出台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更加明确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师德建设机制,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首要标准。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认为。
..........................
第二章 县域高中教师形象的实然状态调查
一、调查概况简述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问卷设计旨在了解各利益相关群体对高中教师实然形象的看法,通过比较高中教师实然形象和应然形象的差异,以期在协调各方利益诉求的基础上,提出策提升教师形象的可行性略与建议。在查阅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研究所需设计三份问卷,分别为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三项问卷设计结构一致,均分为三个部分,只是在开放题目的设置上略有差异。问卷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主要是从教师的外在形象、道德形象和专业形象三个维度了解各利益群体对于中学教师形象的看法。以李克特五分量表的形式进行加总,“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一般”、“基本符合”和“完全符合”组成,分别赋值为“1、2、3、4、5分”第三个部分是以开放题的形式丰富问卷题型,对各利益群体对中学教师形象进行的进一步调查,了解个群体内心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及提供的建议。问卷详细划分如表2-1所示: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
二、相关利益群体对县域高中教师专业形象调查结果呈现
教师、学生、家长对教师形象的理解虽有许多共同之处,但由于群体不同,视角不同,其关注点也不尽相同。不同分组样本对于教师外在形象、教师道德形象、教师专业形象均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分组样本对于教师外在形象、教师道德形象、教师专业形象均有着差异性。具体分析可知:
分组对于教师专业形象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F=17.610,p=0.000),组别平均值得分对比结果为“教师>学生;学生>家长”(见表2-6)。家长和学生对高中教师专业形象的要求是成绩好、能考上好大学这种单纯的期望,他们不用去考虑教师采用什么方法教出好成绩,而教师本人更清楚当今高中生的知识面很宽,想法也千奇百怪,所以对高中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提高专业形象的话就教不了学生的,且学校评价教师业绩的重要一项就是业务能力,所以教师尤其注重提升自己的专业形象,且自认扎实。
教育管理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 县域高中教师形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5
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县域高中教师形象存在的问题汇总 .......... 35
(一)专业形象的瑕疵:长于知识传授短于素养培育 ......................... 36
(二)道德形象的不足:观点陈旧实效不足 ......................................... 37
第四章 提升县域高中教师形象的策略建议 ........................... 44
一、提升县域高中教师专业形象的策略建议 ................................... 44
(一)教师自身提升专业能力,满足高质量教育发展需求 ................. 44
(二)学校加强专业学习教研,提供良好环境保障 ............................. 45
结语 ....................... 52
第四章 提升县域高中教师形象的策略建议
一、提升县域高中教师专业形象的策略建议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在社会中赢得好的声誉,最根本的还是要从自身抓起。
(一)教师自身提升专业能力,满足高质量教育发展需求
要想全面提高高中教师自身形象,改善和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如果仅仅依靠外部力量,只会给教师以束缚,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动性。因此,提升教师形象需要从内部着手,以“具体人”的生命主体性谋求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优化教师在现实生活中的专业行为表现。①教师加强自身修养的途径有很多,除了在群体层面实现外,还可以在个体层面不断提升。而在个体层面,教师自身更应该注重从个人外在形象的管理和专业形象的提升两方面加强自身修养,以各级各类的政策文件为基本底线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持续反思实践活动,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新型高中教师形象。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在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高中教师作为学生人生十字路口的引领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学识、能力素养。
当今时代科学知识分化急剧,课程整合明显,新陈代谢迅速,应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创新性越来越鲜明,高中教师对高中生、高中教育的理解也应该与时俱进,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现在的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广、知识面较为宽广、想法新奇,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就要求教师要自觉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充实自己,完善知识结构,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称为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关键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
教育管理论文参考
............................
结语
教师研究领域中,对教师形象的研究虽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但确是一个重要的、需不断深化的研究课题。本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理论依据,通过实证调查了解了三个群体(高中教师、高中生、家长)在目前情势下对高中教师形象认知、期望情况,既对各群体间期望的差异性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也探讨了高中教师形象问题成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师形象优化策略。
通过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视角不同、关注点不同导致教师、学生、家长对教师形象的认知同中有异。教师对自身形象的认知更多的是站在职业的视角、学生高考的角度;学生更多从现实的自身需要出发对教师的专业形象有很大期望;家长则更多以学生身心发展的视角关注教师的道德形象;但因教书育人是公认的教师的天职,所以就此而言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形象又存在高度的一致性。
2、通过对不同群体期望间的认知差异成因的剖析,提出提升高中教师形象以拉近、实现、保持各群体间平衡的策略。具体为:
专业形象层面:教师自身提升专业能力,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学校加强专业学习教研,提供良好环境保障。
道德形象层面:教师以生为本,提升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学校综合施策,家校合作促进道德形象提升。
外在形象层面:教师学会自我修饰与气质培养,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学校开展专项活动,提高教师自我装扮的能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