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建立水利水电造价指数体系的可行性及现实意义
国内建筑材料市场化程度较高,建筑材料的价格信息来源途径多并且及时。一些主要建材如钢材、水泥等具有各自的协会,会定期发布价格指数信息。现在互联网应用广泛,网络信息也是一个很好的价格信息来源。机械和设备的价格信息也是同样如此。
国家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投入巨大,每年都有大批的水利水电项目开工和竣工,这些工程的造价信息资料是建立水利水电造价指数体系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对于这些工程的造价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十分重要。特别是工程竣工决算资料。一般按现行的行业管理的情况,水利水电工程在设计阶段都有完备的概估算文件,施工阶段有投标合同报价,竣工后则编制有竣工决算。但这些文件都分散在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业主、设计单位及施工企业手中,只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机构去汇总整理即可。但目前对工程决算资料尚不够重视,对这类资料还缺乏整理研究,使这类资料的指导作用还难以发挥,因此还需加强对工程决算资料的整理研究。注册造价工程师代表着国内最高层次的造价管理行业人才。截至到 2009年,按中国建设工程造价协会的统计数据,全国注册的造价工程师有 103826 人,水利行业注册的造价工程师 221 人,水电行业注册的造价工程师 412 人。造价员的人数就更多了。通过上述的情况的分析表明,水利水电造价指数体系的建立是现实可行的,并且应尽早的实施。水利水电造价指数体系的建立将对水电工程的造价管理发挥巨大的影响。政府或管理部门可通过工程造价指数了解宏观经济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1.2 本文主要研究重点及难点
本文是在大量已完工程数据,各类价格信息可搜集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一套行业造价指数体系,该体系应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处理数据,建立模型,计算出可用于实际的数据结果。其重点是对已完工程数据筛选处理和数据模型的建立。目前国内尚无主要基于已完工程数据为基础的造价指数、指标体系。考虑到目前已完工程的竣工决算无具体的模式规范,搜集而得的数据形式会各种各样,标准不一,离散性强,因此如何筛选,剔伪存真;如何统一标准,合并归类处理;将是本文研究的难点之一。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了利用数理统计中的和灰色理论聚类的方法。这些方法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样本资料为前提,但目前因无能力搜集到足够数量的实际的已完工程数据资料,只能采用笔者所能掌握的部分资料进行理论化的研究。对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出现,实际的效果如何,这些都将是笔者进一步研究的未来课题。
第二章 国内外造价管理的发展及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体系现状
2.1 水利水电造价管理体系
水利水电行业的造价管理的发展相对工民建行业略显滞后。多年以来一直以主管部门组织编制的定额体系和概预算管理制度为主。1975 年我国水利电力部发布了 水电工程概算指标 。这些定额基本上都是在原 88 版 水利水电工程概算定额 的基础上做的修改、补充,但随着时间和形势的发展,现在看来部分内容还需进一步研究、修改和补充.现行的水利水电造价管理体系,对应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从决策到实施一般有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合同实施阶段等几大阶段,需分别采用相应的定额和编制办法编制造价文件,并提交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查。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阶段采用 概算定额 和 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 ,编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阶段采用 概算定额 和 初设概算编制办法及计算标准 ,编制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阶段采用 预算定额 编制施工图预算;合同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主要为结算和决算,则以中标企业的投标报价为基准,而对一些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的主要建材,目前多采用公式法或价格指数法进行调差处理。水利水电造价管理体系的基础是定额和编制规定。经过多年的实施,日益完善成熟。随着设计的深入,定额法能较精确的反映工程的造价,但其本身更新缓慢,无法快速估算等难以克服的问题。所以利用已完工程造价资料,建立水电工程造价指数体系是对目前水电工程定额法的一个有效补充。
2.2 世界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原理在工程造价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方法研究、专业人才的培养、管理实践的推广在 50 年代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各发达国家相继成立了本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协会。70-80 年代,国际造价工程联合会成立,使得工程造价管理从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得到全面的发展。英国工程造价管理学界提出了“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工程项目投资评估与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80~90 年代,我国提出了全过程造价管理的理念,工程造价控制贯穿工程的全过程的,从决策设计建设直至工程竣工。
第三章 工程造价指数的因数的分析 ..........................................................................11
3.1 指数概念与分类....................................................................................................11
3.2 水利水电项目投资构成及分类...........................................................................11
3.3 水电工程造价指数分类和特性分析 ..................................................................14
第四章 造价指数体系的建立.......................................................................................16
4.1 造价信息的采集及分析 .......................................................................................18
4.2 基础数据分析处理................................................................................................19
4.3 造价指数计算模型................................................................................................26
4.4 造价指数体系的建立 ...........................................................................................32
第五章 造价指数体系的管理.......................................................................................44
5.1 动态管理 ................................................................................................................44
5.2 计算机辅助 ............................................................................................................45
5.3 成果发布................................................................................................................................ 46
结论
在市场价格信息和大量水利水电竣工决算资料的可搜集的基础上,论文着重于建立该体系所需要的对基础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计算模型的理论研究上:采用经验或灰聚类方法分类、归并数据,采用格拉布斯方法剔除误差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处理数据。建立数学拉氏或派氏指数模型,计算价格指数,权重指数,通过灰预测模型预测当期指数。并举实例说明了一些数学模型和方法在造价指数体系中的应用。同时,本论文从人员、技术、机构等方面论述了实际建立工程造价指数体系的现实可行性,指出了在工程造价指数体系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说明了计算机辅助编制系统所必须具备的一些主要功能。由于本文研究的水电工程造价指数体系庞大复杂,涉及面广,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作者为能力及时间所限,故在论文中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水利工程造价指数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的研究,需要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实际经验,因此本文在这里只是提出了基本的思路和体系框架,希望有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该体系建立和应用的研究中来,才有可能使该体系得到完善,在实际中真正发挥作用。
2)由于水利工程的复杂和多样性,已完工程竣工决算资料包含的内容非常繁杂,对其采集内容及采集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水利工程造价指数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的研究一样,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持续不断地参与并研究才可能完成。
3)本文为水利水电工程造价指数体系的建立和应用的研究,但主要的研究对象市如何对已完工程竣工决算资料的分析整理并建立指数体系,论文中虽然提出了基础数据的分析,筛选及加工方式,提出工程造价指数的计算和预测模型,提出了利用数理统计和灰色理论聚类的方法,并举实例说明了一些数学模型和方法在造价指数体系中的应用。但实例计算的基础仅为本人所能收集到的有限资料,研究尚不完善。验证这些方法都需要有大量的样本资料,一些测算模型还需要在研究中进行实际验证。因此需要在充实已完工程竣工决算资料的前提下,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验证、调整,使其能在实际的应用中发挥作用。可以相信,作为对水利水电当前定额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工程造价指数体系在水利水电的工程造价的管理当中将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