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
文物保护工程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科学、规范、严谨地做好文物保护工程工作,对文物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提升文物保护整体管理水平和人才队伍的培养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加强文物保护工程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资质单位的管理,因为拥有资质的单位是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者,是修缮文物的直接方,如果把文物建筑比作一位年迈的老人,那么他们就是为老人延年益寿的医生,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近年来,由于文物保护工程管理不到位,导致文物建筑被破坏的情况并不少见,2013年南宁市宗圣源祠修缮工程与隔壁楼盘的施工方进行“互动施工”导致文物被破坏,2015年上海市广东路102号文物建筑被擅自修缮、杭州秋水山庄因为涂错了颜料而紧急重涂,2016年被誉为“最美野长城”的辽宁省小河口长城被现代水泥抹平、山西娘子关在修复中被改建、城墙被改现代建筑,2017年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公园在建设中被曝野蛮施工破坏文物等等,这类事件都给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敲响了警钟。当今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更加注重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对文物建筑的保护情况也越来越关注,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文物建筑的守护者,应该承担起监督管理的职责。对于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文物保护工程监管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于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实施工程的全过程的监管。
本文作者是扬州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处的工作人员,已从事文物保护工作3年有余,负责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等工作,主要内容有对拟申报资质材料进行初步审查、每两年一次的年度检查、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发放与管理等。基于此结合丁作实际选择了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旨在对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市场规范化、文物保护工程管理能力的提升、文物保护与利用提供更为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关于文物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文物保护管理方面、文物保护工程方面、文物保护新技术研究应用及使用等方面的研究,而关于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的研究却不多。本研究通过对资质管理及其文物保护管理两者的综合分析.明确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找到有效管理的具体措施方法,这是对现有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理论的充实和补充。
1.2.22现实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扬州市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现状的总结归纳,分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的对策和建议,可以起到有效规范文物保护工程市场秩序、确保文物保护工程质量、提高资质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的作用。对于提高文物部门对企业服务的能力,保证文物建筑的健康发展、提升文物保护整体管理水平和人才队伍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未来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的相关概念
2.1.1文物保护工程
文物保护工程是指对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和其它具有文物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的保护工程。该工程的特殊性在于,必须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文物保护单位的业主或业主单位实施保护工程前期必须向文物的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相应申清并提供工程方案,待工程方案审核通过后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方案实施过程全程受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工程竣工后须再次向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象为古建筑、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一系列不可移动文物,这类不可移动文物绝大多数为私人业主所有,特別是住宅或故居,很少-部分属丁-国家所有,比如桥梁、#庙等。文物保护工程按照实施对象级别的高低可分为一、二、三3个级别。一级工程的实施工程对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审批机关为国家文物局。二级工程的实施工程对象是省级文物保护笮位,审批机关为省文物局。三级工程的实施工程对象市县级或者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审批机关为市文物局。按照行政可划分为修缮工程、迁移工程、抢险加固工程、保养维护工程和保护性设施工程5类。
........................
2.2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主要是指政府对市场持自由放任的态度还是过多干预的态度。目前我国政府的主张是:在政府的有效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单纯的依靠市场或者政府,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如仅依靠市场,市场存在信息不充分、外部性问题、社会分配不公平等缺陷,容易导致市场失灵、市场秩序混乱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应适当千预。如果仅依靠政府易导致政府效率低出现市场场缺乏活力的状况。因此政府的合理有效干预能解决市场功能的扭曲,调节市场失灵,确保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责表现为,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西方政治经济学围绕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亚当斯密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就是其中之一。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的前提是“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在经济活动中总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就需要政府通过行使行政权力,将有限的市场资源配置到需要的主体中。根据政府“公共性”和市场“趋利性”的特点,市场负责私人产品,政府负责公共产品;市场解决效率问题,政府解决公平问题。
文物保护工程的主要对象是文物建筑,文物建筑具有公益性,但其所有权分为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两种形式,文物保护工程中绝大多数古建筑是属于私人所有,较少一部分为国家所有。政府部门对文保工程资质的管理是政府部门是否千预文物保护工程市场的问题,文物部门需把握好管理市场的“度”,不能过分干预资质市场,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就目前情况而言,政府在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的角色是“市场监督者”“市场服务者”,并不是“市场参与者”,政府对想进入文物保护工程市场的公司设定门槛、设定资质,确保市场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行,在这些公司取得相应资质后,市场交由他们自由竞争,也保证了企业自主发展的活力,同时政府为这些资质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证书变更延续、技术指导和培训等服务。

...........................
3扬州市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12
3.1扬州市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的沿革以及管理现状..................12
3.1.1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沿革..................12
3.1.2扬州市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现状..................12
4扬州市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22
4.1扬州文保工程资质相关管理规范不够完善.....................22
4.2扬州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起步晚.....................22
5加强扬州市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的对策建议...............30
5.1完善扬州市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制度...............30
5.1.1完善资质审批制度...............30
5.1.2完善资质监管制度...............30
5加强扬州市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的对策建议
5.完善扬州市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制度
5.11完善资质审批制度
要尽快开展正常的资质中报评审机制,要有正常的考核审查机制,重点解决有资质的不干活,干活的没资质,最大程度的限制抗靠、借出等“以资谋利”的腐畋现象。严格的资质审批制度可以有效限制非专业不正规的公司进入到文保工程市场,目前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审批由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主管负责。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文保工程资质的准入认定审批工作应逐渐由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转移到支付委托的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这样做有即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也可以减少审批过程中滋生的腐败现象。

..........................
6结束语
本论文主要通过建筑业资质管理与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进行对比分析,梳理了扬州市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问题中找原因提对策。可总结为:一是由于文物保护工程管理起步晚,导致相关管理规范不完善,特别是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亟待完善。二是由于文物行政管理人员任务繁重,人员少、审批过程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导致日常动态监管的缺失。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通过设置科学的准入指标和审批流程完善资质审批制度,二是通过主动年检、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力度、加强资金投入、多部门协同管理的方式实现日常动态管理,三是加强文物从业人员的培育,提高从业者的业务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笔者希望能将以上建议落实在日常管理中,保证文物行政部门能够高效便捷的进行资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规范资质市场。
目前,扬州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实践经验还不够丰富,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成熟的管理体系。本论文的研究为扬州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管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可以有效补充资质管理中的漏洞,确保文物保护工程市场能够健康发展、保证文物建筑不被损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