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某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vicky 点击次数:64
论文字数:39852 论文编号:sb2015070214214513169 日期:2015-07-03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交通需求及其能源消耗剧增,交通对城市环境所造成的污染愈来愈严重。从全球气候变暖到地区性酸雨、烟雾污染及近年的城市雾霾,都与城市交通不无关系。2001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提到的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有80%分布在我国,并且城市地区空气中的悬浮颗粒和二氧化硫含量也是世界最高的,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数倍。而由于城市交通所造成的污染占城市总污染的80%以上,显然,城市交通引起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及产生的有害废弃物已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高速增长的交通量不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也加剧了城市交通的能源消耗,其在城市能源总消耗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交通燃油消耗占城市总消耗的60%左右。我国当前城市交通所消耗的燃油比例大约在 30%左右。但是,随着城市交通需求的不断扩大、城市道路交通的迅速发展,城市交通系统能源消耗比重将逐年增大,将对我国的能源储备和供给造成更加严峻的挑战。城市交通发展既要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又要考虑由于交通发展对环境及能源产生的消极影响。基于此,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就是在满足城市交通发展需求的同时,兼顾城市环境承载能力、能源消耗速率,坚持公平、协调的发展原则,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但是,要衡量一个城市的交通系统是否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就离不开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何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成为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当前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尚未形成较成熟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城市交通需求、能源消耗及其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等问题,是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本文拟从城市交通经济、城市交通需求、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4个方面建立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评价城市交通发展的可持续性,辨别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程度,指导和调控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

1.2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现有的交通系统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传统的经济最大化理论,使城市规划和政策趋于狭隘,交通拥堵状况有增无减,已不适用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因此,为了妥善处理好城市交通与城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城市交通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应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解决城市交通的发展问题。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起步较早,并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在20世纪90年代,国外首先将交通运输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相结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分别由John Whitelegg、Gary Haq、David Banister 和Kenneth Button 所著的《可持续未来的运输:欧洲实例》、《面向可持续的运输规划:英国和荷兰的比较》和《运输、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他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美国、西欧等交通发达国家当时存在的交通运输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环境价值问题及对现有交通政策的建议等几个方面的研究。此后,国外对交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愈加重视,相关研究工作迅速发展。1993 年,世界工程和技术学会理事会联合在瑞士日内瓦举办了“可持续性工程一社会运输发展的挑战”会议;1994年,美国运输研究部举办了“运输与可持续的环境关系政策”会议;1995 年,美国纽约举办了“运输与可持续发展”全球会议;1996 年,加拿大举办了“面向可持续的运输”会议,世界银行出版了《可持续运输:政策变革的关键》一书,其中详细阐述了交通运输发展的关键作用,以及对社会经济、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适宜的交通运输政策和项目,会给运输网和运输服务带来积极的影响,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环境影响程度被充分考虑、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得到足够重视。基于上述研究,书中提出了“可持续运输”的概念,并系统地概括了它所包含的三项基本内容:(1)经济与财务的可持续性;(2)社会的可持续性;(3)环境与生态的可持续性。虽然这些研究成果都对可持续交通的发展理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但是要将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到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及管理领域,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

第2章 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前身是生态发展,其是对环境无不良影响且与自然发展规律相适宜、能够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拓展了生态发展的内涵。70年代中期,Barbara Ward最早使用可持续发展一词。但直到1980年,在由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共同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策略》中,可持续的思想才开始逐步完善起来。80年代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的环境、资源问题不断加剧,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87 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详细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想,并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政经方面。1992 年,在以“环境与发展”为主题的会议上,认真地探讨并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纲领性文件,这进一步推进了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1994年,可持续发展人类的新概念第一次被提出,直到这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才被深入到社会研究领域。具有可持续性的人类发展,就是在创造经济增长的同时,关注经济增长成果公平分配,既不破坏生态环境,又给人以助益,而不边缘化人类,使人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涉及他们生活的计划和活动中来。

2.2 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
2.2.1 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1)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严重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需求急剧上升,为尽快适应城市交通发展的需求,各城建部门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规划和建设,许多城市已基本建成相当规模的道路网及相应的交通配套设施。但在大规模道路建设的同时,城市道路拥挤现象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剧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①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化是社会经济的演变过程,其主要涵盖内容包括城市人口数量逐渐加剧、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等。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市场机制的鼓励下,中心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且其增长速度较以往任何时期都快。而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直接导致城市交通需求不断增长。
②  居民人均出行次数上升。人均出行次数是指城市调查区域内适龄人口整日出行量所占适龄人口量的比例。它是衡量城市居民出行的实际情况和反映居民出行需求的重要指标。其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规模、社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及交通条件等。其中,在城市的规模和城市布局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经济因素是引起出行次数差异的主要原因。我国部分城市居民人均出行次数变化情况见表2-1.


第3章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15
3.1 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15
3.1.1 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 15
3.1.2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特征 ................. 16
第4章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模型 ........................ 29
4.1 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未确知评价可行性 ................. 29
4.2 未确知数学基本理论 .................. 30
第5章 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 37
5.1 综合评价目标 ..................... 37
5.2 实例分析 .................... 37

第5章 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

5.1 综合评价目标
城市交通系统是否能充分、高效、平衡和协调的满足人们日常的出行要求,是评价城市交通系统功能程度的直观体现。因此,其系统性能应满足一下准则:
(1)界定城市交通系统的“经济效益准则”;
(2)界定城市道路网络的“可达性准则”;
(3)界定人们出行时耗、经济性和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安全性等“出行效益准则”;
(4)界定社会成员公平享有道路交通资源的“公平性准则”;
(5)要控制、减少城市交通运作所产生的环境污染,就要出台和施行强有力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管制措施,并同时倡导使用绿色交通工具,开发清洁型能源。因此,“交通污染控制水平”就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判断准则;
(6)城市交通资源的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就要求人们务必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提高交通资源使用效率。因而,“交通资源利用效率”就成为资源利用的判定准则。
由此,我们提出从城市交通经济、城市交通需求、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和城市交通资源消耗4个方面对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状况进行评定。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本文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了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河北省某城市交通发展情况为例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主要研究成果可总结如下:
(1)本文首先通过对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所导致的经济、环境及资源问题的深入分析,鲜明地展现了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现实意义;
(2)本文通过对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深入研究,明确指出了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构成及其导致的三种基本矛盾。而要实现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就是要协调、解决好这三种基本矛盾;
(3)本文针对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现状,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遵循科学性、可测性、整体完备性、可比性、动态性及指导性原则,基于城市交通经济、交通需求、环境及资源消耗4方面,建立了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4)本文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了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未确知测度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河北省某城市2007-2012 年度的交通实际发展情况为研究实例,对该城市交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该城市每年的交通发展等级及得分情况,最终得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5)本文针对城市交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积极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及实现城市交通与环境协调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交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乡土景观在抚宁县滑石后村景观设计中的保护与营造
下一篇:剪力墙—支撑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