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财务管理论文,本文以贵州茅台为案例,从战略规划、战略执行、报告内容和外部监督四个层面建立ESG报告“漂绿”分析框架,梳理贵州茅台ESG报告“漂绿”之处,证实其信息披露低质量的问题,并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合法性理论两个角度出发系统梳理贵州茅台ESG报告“漂绿”的动因及对应效果。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中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相协调的发展理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双碳”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金融市场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义务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发展方式的转型,倒逼企业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借鉴发展理念,采用新发展模式。
伴随着新常态,ESG概念在资本市场的热度日益水涨船高,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概念的合称,是当代国家和社会对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及其他企业提出的一套新的治理与合规要求。虽然让企业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社会责任或良好公司治理责任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但是将这三个概念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合力,衍生出一套更全面、更具有规范性的ESG建设和披露要求,则是一个新概念、新趋势。ESG信息披露问题日益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热议的话题。理论界中,对ESG信息披露的经济效应及影响机制、当下ESG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规范并建立健全ESG信息披露制度体系都做作大量的探讨。实务界中,监管机构陆续出台文件引导企业开展真实、准确、完整的环境等信息披露。证监会层面发布《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明确要求在投资者说明会的沟通内容中增加企业ESG相关信息。交易所层面,上交所发布《关于做好科创板上市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工作的通知》,要求科创板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ESG相关信息,科创50指数公司则应单独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或ESG报告;深交所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要求深证100指数公司应在年报披露同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其他国家部委层面,央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四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国资委也发布相关政策文件,要求2023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现ESG相关专项报告“全覆盖”。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沪深A股企业主动披露ESG相关报告的比例已接近30%。
.........................
第二节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基于对ESG概念、ESG信息披露以及“漂绿”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ESG实践要求的研究与梳理,深入剖析当前我国A股市场ESG信息披露的要求、现状与问题,同时比照国内外市场ESG信息披露建设的先进经验,搭建ESG报告“漂绿”分析框架。选取案例公司贵州茅台的《2021年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进行分析,剖析其“漂绿”表现。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合法性理论等不同理论探究贵州茅台ESG报告“漂绿”的动因,并逐项分析评价其“漂绿”动因是否达到对应目的。过程中对不同市场主体的观察折射出我国当前A股市场ESG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研究结论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归纳法
通过搜集、阅读与ESG、ESG信息披露、ESG信息披露“漂绿”、ESG制度建设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着重探究ESG信息披露“漂绿”这一目前广泛存在于ESG信息披露中的问题,搜寻这一现象的内涵、表现、动因,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二)案例研究法
在目前ESG报告普遍质量不高的背景下,为更加深入地探究企业ESG报告“漂绿”的动因与效应,本文选择贵州茅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贵州茅台《2021年环境、社会及治理报告》内容,评价其报告中“漂绿”之处,并分析其“漂绿”动因和效果,并基于分析结果对不同的利益主体提出对应的意见和建议。
(三)事件研究法
事件分析法是基于有效市场假设,运用股票市场的数据资料,将特定公司事件从市场事件中分离出来,来测定某一特定事件对公司股价影响情况的方法。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市场对贵州茅台MSCI ESG评级下调和媒体披露ESG报告质量低下的反应,从而得出贵州茅台ESG报告“漂绿”的部分动因与效果的相关结论。
......................
第二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文献综述
一、ESG的概念与内涵
(一)ESG的历史沿革
ESG概念起源于社会责任(CSR)。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逐渐显露的环境问题促使人们的环保意识觉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提出。在法律领域诞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环保法案,在经济领域社会责任投资亦稳健发展。70年代初,一些投资基金率先将环境保护、公民权利等社会责任问题纳入投资决策。90年代,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当时国际社会的核心议题。2006年,在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科菲·安南的推动下,联合国发布报告《Who Cares Wins》1,报告中首次提出了ESG概念,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将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问题纳入企业投资过程。此后,全球ESG投资迅速发展,企业ESG信息披露标准建立并逐渐完善。2020年9月,构建统一ESG披露标准的计划在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SASB)、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气候披露标准委员会(CDSB)和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IRC)等五个机构的主导下发布。
(二)ESG评级体系介绍
为了更好地甄别企业的ESG表现,选出真正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司进行投资,全球众多商业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ESG评级体系。不同ESG评级体系框架基本相似,但具体的考察方式和权重设置方面会有所区别。下面本文将以MSCI ESG评级指标为例进行介绍。
MSCI指数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ESG评级方法之一,据估计,在全球范围内,超过90%的国际股本资产以MSCI指数为标的。
MSCI ESG评级内容由环境、社会及治理三个主要层面构成,涵盖10个议题和37个核心指标。在完成基本指标打分后,MSCI按照全球行业划分准则(GICS)来划分被评分者,并按照被评分者所处不同行业对实质性议题进行风险权重分配。最终,将公司表现与同行业相比给予评级(包括AAA、AA、A、BBB、BB、B、CCC七个等级)。
..........................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是股东的企业,也是利益相关者的企业,其业务发展应均衡考虑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要求(Freeman,1984),具体而言,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客户、政府、社会组织、媒体和社会公众等与企业有各方面的经济联系的群体(Mitchell et al.,1997)。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对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做出回应,而如果企业未能有效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会给公司带来压力,促使企业满足政府的环保要求、员工的绿色认同需求,并逐步建立起正确的绿色认知与行为(潘楚林和田虹,2016)。总体而言,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求企业不应将股东财富最大化视为经营目标,而要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实现也列为企业的发展经营目标。
在现有的实证研究证实了ESG信息披露对职工而言可以促使其勤勉尽责,对客户可以提升其忠诚度与信任度,对政府而言可以使其更乐意为公司提供政策支持,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利益相关者理论能够解释ESG披露对财务业绩和资本成本的影响,在利益相关者理论下,向利益相关者披露高质量ESG信息能够为公司带来财务业绩的改善和资本成本的降低(Weber,2014;Gjergji et al.,2021)。
...........................
第三章 贵州茅台ESG报告“漂绿”情况分析 ....................... 18
第一节 贵州茅台及其ESG报告简介 ............................ 18
第二节 企业ESG报告“漂绿”分析框架 ......................... 18
第四章 贵州茅台ESG报告“漂绿”动因分析 ......................... 29
第一节 获取绿色收益 ............................. 29
第二节 应对认知压力 ............................... 32
第五章 贵州茅台ESG报告“漂绿”效果分析 .................................. 39
第一节 树立绿色形象,提升ESG评级 ................................ 39
第二节 “漂绿”带来隐忧,信披质量受疑 ................................. 40
第五章贵州茅台ESG报告“漂绿”效果分析
第一节树立绿色形象,提升ESG评级
在贵州茅台ESG报告发布后,其绿色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树立。主要表现在获得ESG奖项、提升ESG评级以及增加ESG基金持仓提升三个方面。
一、获得ESG奖项
在2022年3月底披露ESG报告后,贵州茅台获得了众多与ESG相关的奖项,整理如下表所示:
财务管理论文参考
以上奖项对贵州茅台ESG表现的评语中,都提及了其发布的首份ESG报告,说明贵州茅台发布ESG报告这一行为本身树立了企业的绿色形象。
..........................
第六章研究结论及建议展望
第一节研究结论
随着ESG概念热度的攀升与国内ESG投资的发展,我国上市公司的ESG报告披露率不断提高,企业ESG建设也日益发展。然而其中存在部分企业为博取良好的ESG形象,忽视ESG的真正的要求与内涵,而仅仅将ESG信息披露作为印象管理的手段,希望由此获得超额收益,ESG报告的“漂绿”即为其中的一种突出表现。系统探究企业ESG报告“漂绿”的动因、表现以及效果有助于提升投资者对“漂绿”的识别能力。因此本文以贵州茅台为案例,从战略规划、战略执行、报告内容和外部监督四个层面建立ESG报告“漂绿”分析框架,梳理贵州茅台ESG报告“漂绿”之处,证实其信息披露低质量的问题,并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合法性理论两个角度出发系统梳理贵州茅台ESG报告“漂绿”的动因及对应效果。根据本文的研究,本文得出结论如下:
第一,贵州茅台的ESG报告存在“漂绿”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战略规划层面,ESG目标订立模糊、对实质性议题识别不够精准,泛泛而谈;战略执行层面,实际举措与战略目标严重脱节,释放无关紧要的道德信号回应实质性议题;报告内容层面,定量信息披露不充分、前后数据互相矛盾、“报喜不报忧”等;外部监督层面,报告未经第三方鉴证,可靠性不足。
第二,贵州茅台ESG报告“漂绿”的动因可以概括为外部压力、财务需要、暴露风险低以及操纵空间大四点。国内外同业企业突出的ESG表现使得贵州茅台相形见绌,形成了“漂绿”的外部压力;为获取绿色收益,回应投资者特别是海外投资者需求构成了贵州茅台的“漂绿”目的;而国内个人投资者对ESG信息的低关注度则使得“漂绿”行为暴露风险较低,松弛的监管环境也为贵州茅台ESG报告“漂绿”提供了机会。以上四点共同作用形成了贵州茅台ESG报告“漂绿”的动因。而其中最为核心的动因即是财务需要。根据现有文献,良好的ESG表现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而对贵州茅台这一A股市值之王来说,其财务需要更多体现于增加ESG基金投资于自身的合法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