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夫小说的底层叙事思考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3666 论文编号:sb2024061015553852538 日期:2024-06-29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本文将以王祥夫作品中的底层叙事为研究对象,从文本出发,主要从介入姿态、底层现状、底层表述与底层叙事的价值意义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章介入姿态:直面现实
第一节“白日见鬼”的思考方式
社会生活极其复杂,婚丧嫁娶、进城下乡都可成为小说材料,因此,如何从浩瀚的社会浪潮中凝固出某一波浪的形态并提炼其本质,是一个十分考验作家写作功力的问题,对此,王祥夫认为寻常事中往往有妙不可言的意趣,想要发现这种意趣就要有“白日见鬼”④的本领,认为“一个作家,他的思维要与众不同,只有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才可能有与众不同的表现”①,所以王祥夫笔下大多是社会常见现象,但他切入角度独特、思考有深度,也就在其中挖掘出了深刻的意蕴。
一、以小见大的切入角度
小说在一定意义上就是讲故事,越是小的切入口挖掘出来的内涵往往越深刻,所以“小说的妙处就在说之难写,就在于怎样进入一个故事,怎样找到那个最好的角度,这个角度找到了,怎么说呢,小说就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儿”②,而王祥夫恰恰找到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最佳表现角度。
在写城乡融合时,王祥夫在《婚宴》中以武家宴席为切入口,描写了武家要求香蕉切成段、喇叭吹《老鼠爱大米》、着装火辣的女郎跳热舞的情节,为结阴亲而设的农村婚宴习俗中插进了城市的娱乐方式和饮食习惯,显现出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靠拢的主动之态。
在写众人斗富时,王祥夫在《玻璃保姆》中以给狗雇保姆引发的一系列竞争为切入点,讲的是大学生小麦有幸成为张家的狗保姆,对于雇主而言却与狗并无区别,等到狗无法满足斗富的需求时,小麦也就被辞退的故事。其中涵盖了有钱没处花、想着法子证明自己是小区首富的煤老板,和不想回科研所、认为科学研究赚不到钱的大学生小麦这两类人物,两类人物虽经济实力不一样,但有着一样畸形的金钱观与价值观。关于狗保姆的斗富行为虽然没有像古代的石崇与王恺那样耗资甚巨,但它所蕴含的市场经济对人精神信仰的冲击的主题意义也十分深远。

文学论文怎么写
文学论文怎么写

...................
第二节客观理性的记录方式
想要创作出贴近现实的底层文学作品,就要去贴着底层人的生活写,让作品成为生活的镜子。作家既可以如鸟儿一样俯瞰世界,也可以如昆虫在草间体会世界,王祥夫努力成为后者,他认为:“容易被忽略的东西往往是那些无法以形式呈现或定格的东西,那微小的,转瞬即逝的东西特别能打动我,因为小,我就能做得十分细致而复杂”①,其作品中对底层群体的细致描绘即源于此。也正是对生活的忠实,他能够以历史理性把握在不同年代的底层群体生活状况,以底层叙事向现实生活更深处发起冲锋,在作品中展现不同时代中底层人群构成的变化,从不同时代中底层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分析变动不居的底层人群对阶层跨越的执着。
一、于不同时代中记录底层构成
底层的概念起源于国外,无论是葛兰西的定义,还是印度学者所认为的庶民,都强调的是研究后殖民语境中的被剥削、被压迫者,主要探究的是其生存权与话语权的真实状态。此概念传入我国后,不同学者先是主张底层是经济、政治、文化资源匮乏的阶层,后又结合现代化语境,提出新世纪之初的底层是现代化进程加速、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由此可见,底层的定义一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形态等因素的变动而有所增补,它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群体,而是一个变动不居的群体,所以王祥夫在表述底层时,将底层置于变动的社会大环境中进行考察。
在旧封建社会,底层群体非常好辨认,皇权压制贵族,贵族压制下人。《乱蝴蝶》中玉贞格格一边不接受王府下人们磕头拜年,一边命令找到家人后改姓金的婢女还叫草珠,剪去草珠心爱的头发且不容她拒绝,包饺子时也是必须“草珠擀饺皮玉贞包”②,还让终于找回亲人的草珠抛下家人、继续服侍她,可见玉贞虽喊着“民国五年”③,实际上仍过着王族生活,内心认同下人与主人的身份差别,将草珠视为她的私有物,民国时期所倡导的人格独立与自由于草珠而言毫无意义,因为她的身心始终在玉贞的控制之下。
..............................
第二章底层现状:生存困境与精神压抑
第一节物质匮乏导致的精神贫困
贫穷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中国的脱贫攻坚工程也是为此展开,虽然目前已经有数亿人达到标准生活水平,但仍有人挣扎于温饱之中。除此之外,贫富差异也是社会上值得注意的一点,由比较而产生的贫穷更容易对人的心理产生或正向或负面的影响,不同人的心理操控着人的行为,由负面心理驱动的行为事件汇集到一起就成为了需要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在新世纪之初,贫穷更多的是在城乡比较中凸显。
伴随着农村拆迁改造工程的不断拓展,城市范围随土地二次规划而不断扩张,地理划分的变化、城乡间的便利交通与农村扶持政策模糊了过去简单机械的城乡二元对立模式,但由于社会中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新技术革命三个时代并存且断裂的状态②,人们的潜意识中仍存留对城市的尊崇和对农村的看轻。不仅如此,进城后和城市中部分人群的“前现代”的物质困窘状态与城市中上阶层的一掷千金的消费水平和博彩业对一夜暴富的宣传也刺激了底层人群发财梦的产生。多重意识束缚下,无论是市民还是农民,在贫穷生活中虽然会畅想暴富,但每天最关心的仍是日常活计,他们是经济社会中贫穷的消费者,对比有钱人们为了买房、修路、购画一掷千金,他们的消费水平仍停留在购买生活必需品上,甚至衣服、猪肉都要等到不得不买的时候才买。从王祥夫笔下底层人物的生活中,不难发现当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时会有一部分底层人群无法受益,但当经济滞胀不前时底层人必定是利益受损者,一批本就缺少信息与资源的底层便被甩出时代发展的轨道,这一群体面临着贫困、失地、下岗等问题,被迫面对与承受现代化过程中,金钱对城乡底层人的诱惑与打击,受到精神伤害,产生精神异变。
...........................
第二节不良社会关系导致的精神沦陷
王祥夫曾在一次访谈中谈到:“小说在写法上孰好孰坏并不重要,社会意韵是第一要义。‘道’是第一要义的。当下的‘底层文学’之所以被更多的人们说好,是有‘道’,是有‘社会意韵’,而非只是在那里摆弄‘术’”③。术是作品的艺术技巧,道是作品对社会现状的反映,探索底层何以成为底层,单纯批评底层人自身缺点是部分知识分子的优越感作祟,这也是部分底层文学被批判为精英写作的原因,唯有多方面剖析造成底层人现状的书写才能全面准确地表现底层,准确表达出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因此王祥夫在创作时秉持人文关怀,深入社会肌理,深刻揭示底层社会问题。
自福柯的学说之后,学界普遍接受了宏观权力与微观权力共同支配现代社会运行的观念,从福柯的“权力的微观物理学”④出发,不难发现底层人生活在由资本逻辑建立起的各种权力关系组成的社会中,换句话说就是由占有资本(包括钱、信息、人脉等)的多少划分了不同人群在社会食物链中的位置,底层人因自身与外界的原因处于资本匮乏的状态,也就理所当然无法在多方权力比较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中拥有话语权,
一、社会状况:稳定与冲突
社会的运转需要一定的权力机制维持,但是新世纪之初,市场经济浪潮滚滚,但城市内的经济体制却仍存在一定的漏洞,以往的社会权力关系又一成不变,这就导致本应守新秩序的社会仍受到不健康的旧关系的掣肘,不免出现某些旧秩序持续压迫民众,和新秩序与部分旧秩序对立的情况。
............................
第三章 表述底层:追求创作艺术性 ........................... 44
第一节 叙事结构:丰富表达效果 ...................... 44
一、 故事留白:引起联想与关注 ........................... 45
二、 情节突转:突出故事主旨.......................... 47 
第四章 文学实践: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并重 ....................................... 58
第一节 对山西文学的影响........................... 58
一、 继承现实主义传统 ...................................... 59
二、 丰富山西文学样貌 ................................... 60
结论 ............................... 66
第四章文学实践: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并重
第一节对山西文学的影响

文学论文参考
文学论文参考

在现当代文学传统中,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锻炼锻炼》等作品在工农兵文学的创作理念影响下,习惯于将人置于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中创作,所以山西文学素来有在社会结构中展示人物命运的传统,王祥夫成长于具有厚土精神的山西,再加上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耳濡目染中也具有了关注现实、平民化、通俗化的创作倾向,他对底层的关注既是对文学过度向内转的纠正,也是山西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新世纪的新发展。
除了对传统的继承,王祥夫也有对新势的开拓。在以成一、李锐等人为代表的“晋军”创作高潮退去后,山西小说在文学界便缺少了可独当一面的文学群体,所以出于对新的创作高潮的期待与在文学思潮中争锋的需求,山西文学界便将王祥夫、葛水平、李骏虎等人集合命名为“晋军后”,为了扩大影响,也多将“晋军后”与“山药蛋派”“晋军”联系起来,论证山西文学一脉相承的“山药蛋派”的创作传统。不过带“后”字的词语并不仅仅是单加了一个字,而是含义也发生了变化,就如后现代是对现代的反叛,“晋军后”也不单纯指的是处于“晋军”时间段之后的创作群体,它更大程度上指的“群龙无首”的山西文学多元化发展的状态:此时知识分子在社会上渐渐被边缘化,“晋军后”作家突破前辈们笔下农村新人的正面形象限制,一改城乡道德二元对立叙事模式,以切身文化身份边缘化的体验出发,在笔下展开对社会变动中出现边缘人、精神失常者的原因的探讨,重新审视现代化过程中的城乡冲突,对乡村建设与城市规划进行反思。以王祥夫为例,他认为作家确实会受到地域文学的影响,但自己受父亲影响更多接触的是苏联小说,所以从小学到的是国际的开阔视野,较多地接触了各种写作技法与理念,其作品不仅避免了直接道德评判,呈现零度叙事之态,还塑造出如五张犁、拾荒老太等社会弱势群体典型,丰富的叙事技巧与多样的人物形象是对山西文学整体内容技巧的丰富。
............................
结论
自新世纪初“底层”概念流行起,当时的底层文学便因为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观察方式与诗歌、小说多种书写体裁,获得了更客观的反思社会热点问题的角度,也涌现出无数优秀的作品,催生了底层小说写作热潮。由于个人生活经历与写作兴趣,底层群体一直是王祥夫观照与表现的对象,至今他已经创作出许多记录底层群众生活的作品,在创作中王祥夫始终保持冷静、坚守理性。
在分析王祥夫小说中的底层叙事时不难发现,尽管是底层群体之外的社会成员,王祥夫作品中的底层叙事仍然深入触及城里、乡下许多不同岗位上的工作者的内心世界,无论是单纯的乡间、城市状况,还是进城下乡的人物活动过程都有描写。王祥夫用想象的方式探讨个人问题与潜藏的社会病,分析底层群众苦难生活的成因,并深入剖析新时期的国民劣根性,同时也对底层群众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报以敬意。当然,在肯定与批判之间没有绝对的平衡,王祥夫的创作更多倾向于分析与反思,其多数作品中人物的塑造与情节的发展都拒绝了既定的和谐、美好的表达秩序,于是他笔下的新话语秩序就展现出人在贫困、疯狂、暴力与龌龊中的温情,成功地构造了一个反思与肯定共存的世界,正因为如此其作品始终保持对人民性的追求,其文学实践是底层文学可实现社会价值与文学价值相统一的生动证明。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秦瘦鸥小说中的优伶形象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5800343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