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子棍传承群体参与高家屲乡村治理的社会学探讨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编辑:硕博论文网 点击次数:
论文字数:46566 论文编号:sb2024010511460951724 日期:2024-01-12 来源:硕博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本文从高家屲村的田野考察系统阐释了壳子棍传承群体的生存空间,梳理高家屲村壳子棍传承群体自治机制,并借助多元治理理论,从高家屲村文化社会结构与治理结构两个方面,对壳子棍传承群体参与高家屲村治理形式进行具象分析与阐释,期冀为高家屲壳子棍传承群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村落武术的现代发展提供个案思考。
1前言
1.1选题依据
1.1.1乡村治理研究的理论价值体现
党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指出“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基层基础工作的提升,需在党组织领导下,通过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平台,完善基层政府负责、党委领导带头、社会各部门协同治理、公民集体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多元、协同治理体制”[1],建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不仅需在制度层面获取国家社会政策的合法性与权威性,同时还需社会的礼法约束与村民自治的参与,在政策制度、社会礼法、个体努力下共同促进乡村治理体系的健全。目前学术界诸多学者对乡村治理的研究成果颇多,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加速流入城市,甚至部分村被整村拆迁,从而产生社会结构性变化”[2]一方面是原先以姓氏祠堂、村庙为核心的农村生活场域被迫打破,另一方面村社会生活的过疏化、跨代化日益加剧,导致乡村家族凝聚力弱化,进而使得乡村社会秩序凋敝和衰败。乡村社会秩序不仅需要法治,还需自治、礼治相结合。因此笔者在详细阐述壳子棍传承群体参与高家屲乡村治理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一方面在政策的支持下可以获得较为深入的研究效果,从社会学视角出发,以乡村治理及社会建设为目的,详细分析与探讨高家屲村壳子棍传承群体的现实状况、存在形式以及参与乡村治理的方式。另一方面,为我国当代乡村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
1.2选题意义
1.2.1有利于壳子棍良性发展
壳子棍传承群体承载了以棍术技击特点为基础的各类武术套路,是地域武术文化得以传承、传播、推广与发展的载体。“王权止于县政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基本规则之一”[1],中国政权渗透与基层并直作用于乡村治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同时传统武术传承群体参与乡村治理多数以礼法规约或自治自理的形式参与其中。但随着社会深度改革、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整体搬迁,以乡村庙堂、麦场为传承场域的武术传承群体生存场域遭到破坏,出现传承群体内部成员信仰缺失,组织凝聚力下降的现状,同时在村中权威度弱化。因此,研究乡村武术传承群体的发展现状、生成机制以及参与乡村治理的主要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为壳子棍传承群体良性发展打下基础,还为传统武术传承群体未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就武术而言是一种内生性的文化,不同地域乡村人群通过长时间的积淀会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认可这种内化于乡土文化的武术文化,即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与遵守乡村治理对象内心诉求,“建立于此基础上的村治理制度、措施将更易被村民所认可和接受,更易于执行。”[2]故挖掘与揭示此情景中武术传承群体的内部秩序与参与村治理模式及当前困境所在的根本缘由,不仅有助大众认识、了解新时期的传统武术传承群体的发展状况,还有助于传承群体多维视角审视其发展境遇。以乡村治理为视角,进一步挖掘其隐喻传承的内涵与文化价值,从而多方面挖掘壳子棍的文化价值,进而增大村民与社会对其文化的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为改善与解决当前的传承与发展困境提供相应的现实依据,同时选取和梳理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研究,用以参考武术传承群体参与乡村治理的发生机制,试图从武术传承群体内部秩序中汲取乡村治理的智慧,并探索我国武术现代性传承、发展的新路径。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乡村治理的国外研究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1]国家竞争实质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竞争,胜败取决于国家制度的优劣。”[2]不同于东方中央集权制度的西方国家,其通过三权分立治理制度协调机构、集团之间的竞争,防止权力的过度失衡与滥用。由于国家之间政治治理制度、社会结构、民族精神存在的差异,因此不同国家呈现的研究成果略显不同。以美国为例,受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基层社区治理以自由民主为基本特征,采用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对政府、NGO(非政府组织)、公民进行全方位调控。而颁布《政府与志愿及社区组织合作框架协议》的英国,秉着协同治理的原则,将政府、社区、组织三者集中。德国在治理中以工会的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管理。各国家在社会治理中不同背景与路径,使得西方学者目光聚焦于不同案例分析。同时,因国情不同,国内外学者对乡村治理内涵的定义有不同方向的聚焦和探索,多数国外学者主要从政治学、经济学跨文化角度定义治理。但基本都采用治理一词源于古典拉丁语Governance(治理)与Government(统治)这一说法。长期以来,这两个词经常交叉使用并未做细致的区分,自20世纪80年代,公共管理体制改革浪潮在西方各国兴起,在此背景下治理问题成为热点。因此,本研究主要探寻治理的内涵定义与其实现路径。
1995年全球治理委员会指出,“治理是各种个人或机构管理共同事务的持续过程与形式总和,它能够协调各方利益冲突,保证各方联合行动。”[3],罗伯特·罗茨在治理过程中更加关注主体的互动与合作,提出“治理属于一种过程,是一种新的管理社会的方式。”[4],而OliverE.Williamson以治理的产生与过程为背景,研究认为“治理分为自发治理和有目的治理”。[5],Gerry Stoker则是从治理主体进行论述,以“多元化治理主体、治理主体网络自治,治理主体间责任界线,治理主体间权力分配与依赖,治理主体理性工具与技术的创新进行论述。”[6],诸多学者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治理的方式,注重自发性和内生性的本土论。
...........................
2.2传统武术相关研究
2.2.1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研究
近年来,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民众逐渐意识到民族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便是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文化的自我发现与自我表述变得尤为重要,而传统武术作为一种以万物仿生为基础发展而成的身体文化,它体现着一种中国人长期以来对自然万物与社会形态的身体认知,同时它也是中国特有传统文化的元素之一。因而,随着传统文化地位的提升,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现状汇聚了诸多学者的目光。学者为了解当前传统武术传承状况,试图从多个视角进行论述。以胡小明,戴国斌为代表,从人类学视角切入传统武术研究中,提出“以不同层面的跨文化比较、古今中外的三重论证,体现传统武术的普遍性、人类性,也要用具体的经验性研究反映其独特的认识与实践,体现传统武术的特色性。”[1],学者王岗从传统武术文化身份迷失、未来发展路径选择、结果目标的缺失等方面论述了传统武术当前传承的问题,他提出:“传统武术文化身份迷失是导致其发展过程中问题丛生的根源,因明确自身的文化属性,凸显民族文化身份,”[2],其次王岗学者还聚焦于“家文化”[3],运用多学科理论论述师徒传承对传统武术发展的利弊,他提出师徒传承以仿血缘关系的形式,维系着传承群体的内部秩序,这使得师父在传承体系中不仅仅是武艺的传授者,还更多以父亲的角色管理传承群体的事务,促使传承者将身体规训与内在涵养所结合完善其人格,但这也导致武术门户之间的利益争端不断。
..........................
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12
3.1 研究思路 .......................................... 12
3.2 研究方法 ............................. 14
4 高家屲村壳子棍传承群体的田野考察 ............................ 15
4.1 自然山水奠定高家屲村的空间格局 ........................... 15
4.1.1 山体决定高家屲村的空间框架 ............................... 16
4.1.2 水系塑造村的空间形态 .............................. 17
5 高家屲村壳子棍传承群体自治机制的生成 ........................... 35
5.1 高姓宗亲文化是壳子棍传承群体秩序生成的根本动力 ............ 35
5.1.1 “血缘”基础:成员关系亲密的支持力量 .......................... 35
5.1.2 祖赋人权:有序团结乡族的根本动因 ............................ 38 
7见微知著:壳子棍传承群体参与乡村治理的现代启示
7.1创建品牌文化符号

社会学论文参考
社会学论文参考

高家屲壳子棍传承群体是“以身体实践形成了具有西北地域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符号。”[1]身体展演是传承群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壳子棍传承群体的身体感知来源与高家屲村的自然风貌与人文景象,并通过身体实践联系勾连着外部社会。正是,壳子棍传承群体以身体实践为基础与外界的联系,使得在自然及社会中留下传承群体的文化印记,而这种传承群体的印记可以称为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赋予了壳子棍传承群体的神秘社会现象,进而推动了壳子棍的广泛传播。黑格尔曾说“象征是一种符号,而象征一般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实事物”[1];索绪尔提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二元关系”[2]也就是说,相似性和联系性是人们连接符号与其象征意义之间的桥梁,以此来传递信息。符号承载着信息的传接功能。在调研中发现,壳子棍似乎已经成为高家村的符号,这个符号除了表面的所指之外,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功能。社会成员对壳子棍符号的认可,使之逐渐融入到高家屲村的认可中,以及高氏宗族壳子棍传承中,从而发挥出可共传承群体传承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而且,壳子棍文化符号的价值并不仅限于其传承群体自身的发展,更是一种协同高家屲村经济发展的群体行为。
人类学家科泽认为:“能够表达团结感的最好方式便是群体共同参与象征活动。”[3]壳子棍文化符号,正是通过这种实践性活动将高家屲村成员再次团结在一起,补充高家屲村成员共同建构意思。在西北地区,壳子棍传承者高老头的社会形象人人皆知,并清楚的知道壳子棍源于甘肃省秦安县高家屲村,壳子棍文化符号在西北地域传统武术的传播与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借鉴以上壳子棍传承群体的传播与发展研究可知,当代乡村武术的发展,应注重塑造武术文化符号,善于利用线上网络平台进行自身文化的传播,彰显其自生文化的优势,以塑造特色文化符号,进而提升乡村武术的品牌效应。而民间武术的文化符号也数不胜数,例如河南陈家沟太极拳“四大金刚”的文化符号;
.............................
8结论
8.1壳子棍传承群体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所在环境的塑造,不仅受高家屲村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高家屲村尚武的人文思想也隐形规约着壳子棍传承群体的发展。高家屲村自然风貌对壳子棍传承群体的影响有两种:(1)山体决定高家屲村的空间框架(2)水系塑造高家屲村的空间形态。壳子棍传承群体的科学管理与规范化运营,不仅受到高家屲村自然风貌的影响,也使得壳子棍传承群体长期固化于高家屲村民生活中。
目前壳子棍传承群体在高家屲村生存空间主要通过三种形式。(1)壳子棍的传承内容,是将壳子棍文武兼修的理念贯穿于壳子棍文场礼仪规训与武场技术传授中。(2)壳子棍的传承方式,是传统血缘理性中的高姓宗族传承,或是世系身份传续中的外姓师徒传承,这是武术师徒制度的根本原因。即由“父子关系”到“师徒关系”,此时师徒关系不仅只是以“家”为组织的文化延续,更是“一种生命文化延续的共同体(3)传承场域逐渐由传统场域过渡至现代场域。传统场域主要是生活与习棍为一体的“家庭式”武馆;现代场域主要是教育、文化、技法为多元的复合化“武校式”场馆,它的创建与更新不仅赋予壳子棍文化传承的价值意义,还在一定程度上濡化着高家屲村村民的行为习惯,实现武术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点击联系客服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