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作品展现的陕北民俗民情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jingju 点击次数:90
论文字数:20000 论文编号:sb201212141905465062 日期:2012-12-14 来源:硕博论文网

第一章 还乡土以本真——路遥乡土叙事中的民俗生活书写

“陕北高原即陕北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指的是陕西北部。位于“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总面积 92521.4 平方公里,占面积的 38.1%,主要包括榆林、延安、铜川三市。路遥来自陕北黄土高原,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陕北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西部是陇东、宁夏,东部为黄河、晋西大峡谷,北接毛乌素大沙漠和蒙古草原。”
由于年降水量极少,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类型,因此,人们选择适宜生存的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处于这种过渡地带,使陕北“既是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争夺的‘前沿阵地’,又成为华族(汉代以后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融合与交流的‘绳结区域’。”
历史上,由于战争的作用,陕北曾出现过几次大的民族融合高潮,商周时的戎狄,秦汉、魏晋时的匈奴,唐宋时的党项羌,这种多民族的杂居和交融,使陕北文化在其构成上,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和丰富性。陕北在历史上一段相当漫长的时期如周、秦、汉、唐时代,一直作为都城的屏障和军事要地而被统治者经略,但在战争结束失去边关作用后,统治者便无心治理与经营了。宋明以后,大规模的砍伐森林使这里的土地水土流失严重,日益荒漠化,形成了黄土高原上|荒岭秃,沟壑纵横的地表特征,这种地表特征使得陕北道路崎岖,交通不便成为封闭的块状结构,很难与外界及时沟通信息,因此“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儒家文化在这里的禁锢相对松弛。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冲突、碰撞与重组,儒家文化渗透力的相对轻浅,使这里的原初文化具有古老性、浪漫精神和诗性气质。我们从陕北剪纸和年画的用色(强烈、饱和、艳丽、明快)、安塞腰鼓的惊天动地、信天游的悠远抒情中均不难感受到这点。陕北黄土高原这块土地,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就生于陕北黄土高原,黄帝族主要活动在陕北黄土,黄帝逝世后安葬于今黄陵县桥山。在各个历史时期,陕北作为边陲重地都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黄土地人民的淳朴、厚笃、勤劳、热情和乐观造了独特的陕北文化。..................
...................

第二章 乡土的自我表达——路遥乡土叙事的民俗文化思考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所谓"移风易俗"正是这一含义。

一、民歌唱情——乡土叙事的去政治化

提到陕北的文化,人们立刻会想到的就是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的精神食粮。陕北人民通过民歌来展示他们的精神世界,他们的喜悦、哀伤、愤怒、快乐,展现他们的一切生活。
民歌是一种古老的艺术,人们在生息劳作中,面对单调贫乏的生活,创作出了这种抒情达意的艺术样式。我们最古老的诗歌集子《诗经》据传即是“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而产生的,而其中的“十五国风”更是大部分来自于黄河流域、经过润色的民间乐歌,其中更不乏出自《诗经 国风》中《蒹葭》与《关雎》这样千古传唱的情歌。因此,民歌来自于民间、表达着民间的情绪,这陕北“信天游”便表达了高原人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的情绪。曾几何时,这颇具地域文化特色、在黄土高原上默默滋润和丰富着的民间艺术样式却借助“解放区”的君命传出了高原,红遍了各地。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杜鹏程的小说《保卫延安》借助陕北民歌的粗犷与直率表达了一种政治的大爱,陕北民歌成为了抒发革命豪情的标志性形式:“秋风起秋风凉,衣衫单薄受凄惶。秋风起秋风凉,为什么卖命跟老蒋”。而在路遥的作品中,陕北民歌成了小说中的诗意成份,这些或者带着甜蜜、或者带着哀伤的民歌,不再是政治化的表达,更是回归民歌最为动人的本质——爱情传唱。..................
..................

一、相关研究综述.................................................................................................1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4
第一章 还乡土以本真——路遥乡土叙事中的民俗生活书写...................................5
一、生活样态的细致描摹与质朴沧桑的审美氛围.............................................6
二、民俗书写的文学史意义...............................................................................15
第二章 乡土的自我表达——路遥乡土叙事的民俗文化思考.................................17
一、民歌唱情——乡土叙事的去政治化...........................................................17
二、仪式规训——现世慰藉与远古幽灵...........................................................20

结 语

中国现当代小说对民俗民风的描摹是多姿多彩的,尤其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三位陕北作家:贾平凹、陈忠实,及我们本次论文研究的作家——路遥。他们都热爱着这片土地,对它充满热情,才能描绘出如此生动的文字。
路遥的作品,在理解上有很多种方式很多种主题,但是他身上最深刻的烙印就是他的乡土情怀,乡土情怀最深刻的展现方式就是民俗民风的展现。他的民俗书写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具有一种文学史的价值,一方面,是对现代文学乡土叙事的回应;另一方面,更是对“十七年文学”农村题材无视乡间具体生活样态的政治化言说的反拨;更为重要的是,民俗的书写更体现了文学的“人性回归”。同时,面对深爱的土地上历传千年民俗文化——既慰藉着那些历经苦难的心灵又束缚着他们灵魂的自由——我们感到了路遥从这样悖论的文化选择中所透露出来的忧虑。
总之,路遥的民俗书写不但具有单纯的美学价值,更具有文学史的意义,一方面,是对现代文学乡土叙事的回应;另一方面,更是对“十七年文学”农村题材无视乡间具体生活样态的政治化言说的反拨;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文学的“人性回归”。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