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本文运用家庭工作冲突、社会性别、角色冲突等理论,选取江西省女性公益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婚育与职场挤压状况。将婚育行为作为主要分析变量,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
1绪论
1.1问题缘起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指出,社会公益事业是增进民生福祉、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传承民族精神、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近年来我国公益组织总量增长迅速,公益组织所在的第三部门已成为容纳人口就业的重要领域。截至2022年底,全国公益组织从业人员已累计超过800万人,其中女性占比超过2/3。在性别构成上,公益组织中的女性从业人员占比已从2015年的56.5%上升至2022年的69.17%,女性从业人员已成为公益组织的主力军。
作为提供人道主义救援和各种社会服务的重要主体,公益组织是解决社会问题、服务社会的重要力量,其中与服务对象直接联系的女性公益人,由于她们的性别优势与特点,往往能在公益活动中为受助民众提供更直接和更优质的服务,对公益组织的职能发挥、社会服务的有效实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②与此同时,比较于其他行业,我国公益组织专职人员少,项目资金来源不稳定,从业人员薪酬待遇普遍偏低,且工作时间长和工作强度大,非正常时间加班多。③此外,由于公益组织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帮扶社会弱势群体,其所秉持的核心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在这种核心理念的熏染下,女性公益人大部分拥有较高的奉献精神,使其更多牺牲自己在个人和家庭领域的投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帮助他人的公益事业中。一方面,利他主义价值观的导向、职场中待遇的不充裕、保障的不充分使其在婚育领域的投入减少,能用在处理婚育问题的时间和精力更少;另一方面,婚育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又会对其职业发展造成影响,使其在职场上面临更大的职业压力与生存困境。④因此,深入研究女性公益人婚育与职场挤压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不仅可以帮助女性公益人解决职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难题,还有助于推进女性公益人职业的更好发展,同时也为其他职业女性群体缓解婚育与职场的挤压提供政策参考。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有助于扩大婚育与职场研究对象的广度。目前有关女性公益人婚育与职场的相关研究较为有限,本研究以江西省的公益组织作为典型案例,通过问卷与访谈的形式了解江西省女性公益人婚育与职场的现状,可以扩大目前学界对于婚育与职场研究对象的广度,丰富其相关研究。
(2)有利于拓展女性婚育与职场问题研究的范围。学界内以往研究更多从宏观视角与庞大数据中进行分析,缺乏对具体情境中的个体经验与主体表达的关注。本研究通过对女性公益人中不同婚育状况群体的分类,将女性公益人所面对的婚育与职场的冲突分类汇总,为研究女性婚育与职场的同仁提供参考依据。
(3)有助于扩展婚育与职场研究的理论视角。以往研究大多从宏观视角研究公益组织,本研究着眼于公益组织中的女性从业人员进行微观分析,拓宽了研究视角;其次,在新的时代与政策背景下,从婚育与职场角度对女性公益人的职业压力进行分析,对相关理论研究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
2江西女性公益人婚育与职场挤压问题现状
2.1调查概况
2.1.1问卷样本情况
为了解江西省公益组织女性员工工作与生活现状,笔者于2022年7月开始在江西南昌某公益组织实习,并利用网络问卷调查和一对一访谈获取研究数据。最终,获取了241位女性公益人的有效调查数据,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得到表2.1。在江西省女性公益人的调查样本中,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年龄上,在25岁及以下的人占比15.77%,26~35岁年龄段占比达47.72%,36~45岁之间占比26.14%,46岁及以上的占比为10.4%,可以看出公益组织内女性公益人大部分年龄处于26~45岁,女性公益人群体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
(2)在学历上,初中及以下的比例仅为1.66%,普通高中高职学历占比19.5%、大学本科和大专占比达74.27%、硕士及以上的占比为4.56%,说明江西省公益组织女性员工的大部分受过本科或大专的教育,但也存在学历较低的情况,可见女性公益人入职门槛相对较低。
(3)生活地域上,市区、县城、乡镇、农村的占比分别为33.2%、56.85%、7.05%、2.9%,可见江西省公益组织女性员工主要活动的领域在市区及县城。
(4)婚姻状况和子女数量上,有超过半数的人为已婚已育状态,生育1名、2名和3名及以上子女的占比分别为39.22%、50.98%、7.19%,可见生育二孩的群体最多。
(5)职业发展方面,职位上以普通员工为主,占比达54.36%。工作年限上,江西省公益组织女性员工工作年限主要集中在10年以下,1年以下、1~3年、4~6年、7~10年的占比分别为44.4%、27.8%、10.79%、7.05%。
(6)年收入方面,江西省公益组织女性员工的收入普遍不高,3万以下、3万~5万、6万~10万的占比分别为31.54%、41.91%、19.09%。
............................
2.2江西女性公益人婚育与职场挤压问题的特征分析
为了探究江西省女性公益人面临的婚育与职场挤压的现状及特征,本文将选取不同代表性变量结合访谈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参考笔者实习调研的实际情况,从时间、精力、情感、经济、角色等多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如下。
2.2.1工作时间不规律
在公益组织中,工作的开展往往跟随服务对象的时间变化,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很多情况下要在他人休假时才有机会开展活动。因此女性公益人相对其他职业女性来说,工作时间更加不规律,尤其节假日更是工作的高峰期,不规律的工作时间将白天的可利用时间切分为小段,同时也分散了其精力,使其难以在工作之余全心投入于家庭。在表2.3中显示,有30.39%的女性公益人一月中在家庭中的投入在四成以下,但对工作投入在四成以下的女性公益人只有14.52%;有48.13%的女性公益人在一月中对工作的时间投入在六成以上,但对家庭有六成以上投入的只有31.54%;有49%的女性公益人一般或经常在节假日仍在工作。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
3江西女性公益人婚育与职场挤压问题的影响及其成因.......................31
3.1江西女性公益人婚育与职场挤压问题的影响.............................31
3.1.1职业间断导致的职业发展障碍...............................31
3.1.2两性失衡造成的职场性别歧视..............................34
4江西女性公益人婚育与职场挤压问题的应对策略..............................41
4.1政府层面营造包容平等的性别文化环境.......................41
4.1.1构建平等包容的性别文化................................41
4.1.2出台生育友好的家庭政策................................42
5结论与反思...........................49
5.1结论...................................49
5.2反思....................................49
4江西女性公益人婚育与职场挤压问题的应对策略
4.1政府层面营造包容平等的性别文化环境
4.1.1构建平等包容的性别文化
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推断出,职业女性不一定要和家庭主妇角色共存,男性也一样不必拘泥于一定要追求事业上的成功。新时代的两性关系必须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只有突破传统性别分工,充分激发两性发展潜能,营造更平等包容的性别文化,才能更好促进社会发展。
在问卷调查中,未婚女性对婚姻看法影响最大的三个要素分别是“身边的亲人朋友”“网络媒体上的事件”“有关婚姻的社会新闻”,对于当前社会环境对女性公益人婚育的影响上有50.75%的人选择了“消极影响”,因此想要根治女性公益人的职场和家庭挤压问题,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工作场所中拥有相对平等的机会和待遇,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着力点要放在改善和发展包容、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上,考虑社会实际情况,动员所有相关部门跨部门联合做好各方面工作。始终把广大职业女性的基本利益放在心上,加强对她们的政策支持,在此基础上充分推广男女平等的性别观念,看到职业女性的痛点难点,呼吁社会对职业女性多点关心和包容,构建更加合理公正两性性别分工。其次,把平等包容的性别文化融入家风建设中,使家庭成员之间更加和睦、更加宽容,做到相互体谅平等沟通,用小家的氛围改造带动社会文化环境的清正。
在政府层面上,相关服务部门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创造有利于性别平等的制度环境,通过不同渠道传播性别平等的观念,改变社会的陈规陋习,给个人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令其根据自身意愿自主选择自己在家庭或社会中的角色,“男主外,女主内”不应再被视为一种自然选择。然而,应该指出的是,当前专注家庭而不是事业的男性会被污名化为“家庭妇男”,受到其他人的讽刺。其实,男性或女性选择专注于事业或家庭都应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不要让男女平等只是政策文件上的空谈,而要真正内化于每个人的心理和行为之中。②政府若能营造真正平等包容的性别文化,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男性在家庭领域的投入,将有效减少职业女性面临的婚育与职场挤压。
社会学论文参考
.............................
5结论与反思
5.1结论
本文运用家庭工作冲突、社会性别、角色冲突等理论,选取江西省女性公益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婚育与职场挤压状况。将婚育行为作为主要分析变量,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对江西省女性公益人婚育与职场挤压现状进行了调查,共收集241份问卷,进行14位女性公益人访谈,从时间、精力、情感、经济及所处角色等多维度进行分析,发现江西省女性公益人因婚育行为加剧了其婚育与职场的挤压,分别具体表现在工作时间不规律、精力超额消耗、情感重心偏移、经济贡献偏低、多重角色冲突上。此外,笔者发现江西省女性公益人普遍认为婚育行为会影响其职业成长,更会造成公益技能落伍、公益活动投入不足、个人资源受限等负面影响。
(2)基于问卷和访谈结果,本文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和家庭工作冲突等理论将婚育与职场挤压问题的成因从女性公益人的奉献精神、情感转移、角色冲突这几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原因为:女性公益人所秉持的奉献精神和利他主义,使其过度投入于公益活动,忽略自己和身边家人的需求;长期从事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女性公益人将对家人朋友的小爱转移到为社会服务的大爱中,情感上的迁移使其行为模式变化,与家庭行为产生排斥;女性公益人在选择婚育后有了自己的家庭,身上也就多“妻子”或“母亲”的角色责任,不同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期望间就容易发生矛盾。
(3)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从社会、组织和个人层面提出缓解冲突的策略,具体为:通过社会层面构建平等包容的性别文化、出台生育友好的家庭政策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来缓解家庭和工作的冲突;通过组织层面建立孕育期的弹性工作制度、优化女性公益人培训和激励机制、健全福利制度优化工作环境来实现工作和家庭的平衡;通过个体层面重构结构性角色和自我需求,做好资源配置和职业规划来减轻自身压力,促进女性公益人在职场和家庭领域都能得到较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