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社会学论文,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现有健康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农村居民群体的健康信息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更值得关注,因此本研究选择安徽省S市H镇的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促使农村居民进一步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是个人生存和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家庭幸福、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先决条件。农村居民作为我国最大的人力资本承载者,他们的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户增收、家庭和睦、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的实施。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旨在实现“健康优先”这一首要原则。该原则的目的是将健康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国家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健康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健康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健康意识也大幅度提高。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人们获取、利用信息的态度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居民由于客观条件和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理解和使用信息,这使得他们成了信息弱势群体①并被排斥在现代信息源之外。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摸清农村居民搜寻和获取健康信息的特点,及其健康信息需求和获取行为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进一步高效地促进农村地区健康信息传播,提升农村地区的健康传播效果,引导农村居民健康行为,对健康中国及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价值。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已明确提出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这表明健康信息已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并且为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不同部门和组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
1.2研究意义
近年来,健康信息需求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但无论是学界还是媒体界,多针对互联网网民及社会化问答平台等展开,对信息素养相对较低的农村居民群体的关注有所欠缺,解释力不足。
(1)理论意义
从理论意义出发,本文深入探讨了农村居民的健康信息需求,并对其健康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丰富了农村居民信息需求的研究内容。过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面的信息需求,而对于农村居民健康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健康中国背景下了解农村居民真实存在的健康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尤为迫切,对农村居民健康信息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农村居民健康信息需求研究的丰富和发展。其次,本研究延伸了健康信息需求的研究领域。对文献的回顾表明,健康信息需求调查的对象多是城市人口,针对农村居民的健康信息需求调查相对较少,且对健康信息需求的研究对象多是特定疾病的患者,关于农村居民整体健康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机制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对农村居民健康信息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健康信息需求研究的补充和延伸。
(2)实践意义
从实践意义出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及“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关键时期,及时掌握农村居民的真实健康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以及更好地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作用。同时,掌握农村居民的真实健康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也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公共政策提供了参考,并为健康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及政策优化提供了借鉴。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居民的健康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具体而言,研究内容包括农村居民的健康信息需求特点、影响农村居民健康信息需求的因素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对农村居民的健康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可以引导农村居民对自身健康和健康信息进行关注,激发其自身的健康管理潜能和健康主体能力,提升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进一步激发乡村的内生健康动力。因此,本研究不仅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有现实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全社会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
.............................
2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1)农村居民
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居民”是指中国拥有“农村户口”的人。但是,在我们国家城镇化的推动下,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人口迁移已变成了一种常态。很多年轻力壮的农村居民到城市打工或者定居,与此同时,也有一部分城市的人,选择住在乡下,所以,住在乡村的人并不必然具有乡村户口,有乡村户口的人也并不必然住在乡村。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居民”概念在本研究中是不适合的。基于研究的具体内容,笔者把“农村居民”定义为长期生活并居住在农村的中国公民。
(2)健康信息需求
健康信息源于医疗领域,然而目前对于健康信息的定义并无统一的概念。在早期,健康信息①定义相对狭隘,主要囊括疾病诊断与治疗、病例信息、治疗方案与效果、自己及家属的照顾、医生及医院的选择、健康保险的相关资讯等。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对于健康的关注已不再局限于疾病治疗方面,而是延伸到了预防疾病、健康保健和健康服务等领域。通过对微信健康信息进行研究,王显芳等②指出健康信息是与人的身心健康、疾病、养生有关的信息。同时,邓胜利等③认为,健康信息指的是健康领域的、内容与健康相关的信息。信息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与人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不满足感和需求有关。Belkin④认为,信息需求在早期是模糊的状态,用户只知道自己的需求,但是不能清楚地理解和表达自己信息需求的内容,随着信息行为不断进行,用户逐步对自己的信息需求有了清晰的认知,并将其表达出来,最后使用信息工具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医药信息服务与用户》⑤一书指出,信息需求包括几个方面:对信息内容和格式的要求,对信息来源和媒体的要求,对不同信息传播手段和方法的要求,以及对信息搜索、信息检索手段和方法等信息获取方式的要求。《信息服务与用户》⑥一书中指出,用户的信息需求推动着信息活动,是其对信息内容的期待。
...........................
2.2理论基础
(1)知信行理论
知信行理论(KAP)⑤是英国学者柯斯特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行为干预理论,该理论认为,认知是改变的先决条件,而改变的过程是由信仰和态度决定的,当人得到了新的知识之后,就会积极地反思自己的信仰和态度,进而改变自己的信念和态度,引起行为的变化,揭示了知识、信念和行为之间存在着一种逻辑的递进关系。该理论认为从健康信息到健康促进需要经过知识、信仰和行为的过程,如图2.1所示。
社会学论文参考
健康信息教育者将健康信息传递给学习者,只有在学习者获得知识并通过积极思考形成强烈的信念后,才能逐步建立信心,只有当知识转化为信念时,人们才能采用积极的态度来改变他们的行为,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因此,本研究认为,在个人健康信息需求过程中,同样也有一个从知识到态度再到行为的螺旋上升过程,而知信行理论模型给出了相对较好的解释,以此为基础,笔者选择该理论对农村居民健康信息需求的各个影响因素及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测量。(2)威尔逊信息行为模型威尔逊在1981年提出的“信息行为模型”,第一次将使用者放在了核心位置,并以完整的信息搜寻行为为单元,详细阐述了从需求感知到需求满足或放弃的过程,但是,这一模型忽略了情境因素对信息行为的作用。因此,威尔逊于1996年对先前的模型加以完善,并结合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改进后的模型①认为在不同情境中,信息需求存在差异,情境中的人产生需求后通过激励机制,产生信息搜寻行为,信息加工和使用后,对主体进行反馈,反馈又将影响信息需求,形成循环。这一模型的改进,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适应性,提高了理论的解释力。
社会学论文怎么写
................................
3农村居民健康信息需求影响模型构建....................15
3.1健康信息需求影响因素分析...............................15
3.2农村居民健康信息需求研究假设....................17
4农村居民健康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24
4.1问卷设计............................24
4.1.1问卷评估指标设定...............................24
4.1.2问卷的发放和回收................................25
5激发乡村内生健康动力的政策建议........................49
5.1加强健康信息素养理念.....................................49
5.2精细化传播健康信息内容...........................51
5激发乡村内生健康动力的政策建议
5.1加强健康信息素养理念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可知,健康信息素养会对农村居民健康信息需求产生显著影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农村居民获取健康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更加多元化和广泛化。然而,由于农村居民健康信息素养、认知容量和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导致信息超载现象的出现和数字鸿沟的扩大。为了促使农村居民更有效地利用健康信息进行健康决策,需要加强健康信息素养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农村居民自身的健康主体能力。农村居民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与其获取和应用健康信息的效果密切相关,较高健康信息素养水平的农村居民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并表达健康信息需求,熟练地操作智能终端设备和访问移动网络,更容易从大量健康信息搜索结果中识别出自己所需的健康信息并有效利用健康信息来辅助决策和解决问题。因此,加强健康信息素养的理念,激发乡村内生健康动力,可以从政府、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着手。
政府层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推进:一是形成常态化培训制度。政府工作人员应该将自身健康信息专业知识的获得与运用嵌入到工作实践中,包括提升专业知识素养和建立常态化的专业知识培训制度,将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工作融入日常工作当中,或更多地使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当地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参与到农村居民健康信息科普和教育活动中。二是注重观念上的转变。个体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且一旦形成,则相对稳定。首先,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农村居民知识文化相对较低,缺乏健康管理,他们通常被视为健康政策或健康治理的被动接受者和单方面的受益者,难以在健康管理实践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健康信息素养的普及,促进农村居民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的提升,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健康管理和决策过程。其次,农村居民在健康管理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被动性参与观念,因此,政府有必要让农村居民认识到自身健康素养的重要性,认识到在信息社会中,农村健康文化对提升农村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并采取一定的引导和激励措施,来促进农村居民提升自己的健康文化水平,发挥农村居民的主体作用。
...............................
6结论与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的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居民群体作为国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对健康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现有健康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农村居民群体的健康信息及其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更值得关注,因此本研究选择安徽省S市H镇的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H镇农村居民的健康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H镇农村居民对传染病防治类相关信息最为关注,预防潜在健康隐患及疾病是接触健康信息的主要动机,医生及护士等专业人员是农村居民最信任的信息源。农村居民在健康信息的认知、获取、评价、应用过程中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满足,并对其健康信息需求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H镇居民在与健康信息的接触中,表现了如下特征:一是抖音、快手、西瓜等短视频平台在乡村区域的信息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居民对基于短视频的健康信息的整体信任度不高;二是健康信息素养、内容因素、技术因素、风险感知均会对健康信息需求产生影响;三是健康风险感知、健康信息素养、技术因素、内容因素之间存在作用关系。此外,研究还发现,个人健康信息素养对农村居民的健康信息需求影响较大。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以政府为主导,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和个体的积极性,推动全民参与、共同努力、共享成果,进而塑造出一种自主、自觉的健康行为,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