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中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探索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用途:其他 编辑:代写硕士社会科学 点击次数:188
论文字数:0 论文编号:sb201208200149562322 日期:2012-08-22 来源:硕博论文网

引 言
一、选题的依据及研究的意义
    1、理论背景分析
        在西方,风险社会理论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出现的。而在这之前,环境污染、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等工业社会引起的种种问题己引起人们对现代性风险的重视,但在理论上并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真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1986年贝克《风险社会:一种新的现代性》一书的出版,他首先提出“风险社会”这个概念,并对风险社会理论做了总体性论述。恰逢同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它与“风险社会”联系在一起。由此,有关风险与风险社会的议题才迅速跃入人们的视野。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如海湾战争的爆发、英国疯牛病((BSE)的流行、亚洲金融危机、中国1998年大水灾、口蹄疫流行、"911”恐怖事件、SARS爆发等等,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印证了“风险社会”的存在。于是,风险社会理论再度成为社会科学领域关注的焦点。
    2、选题的依据
        毫无疑问,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西方反思现代性思想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扩散。在此背景下,风险社会理论作为西方反思现代性的一种后果也渐渐地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渗入。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我们正面临着简单现代化与反思现代化的双重境遇①,如何应对现代化本身带来的种种危机以及减少或缓解现代性风险是我们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之一,是我们如何理解西方提出的有关风险与风险社会的理论:他们所认识的现象是否是每个社会都具有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见解是否都适合每个社会的不同情况?如此等等,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出我们应有的反馈(假设现代性风险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我们就更有这个必要)。因此,对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探究势在必行。这也是本文选题的重要依据和意义。
        此外,本文选取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作为探索对象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吉登斯是我们所熟知的西方社会学家,也是在世不多的、具有世界影响的社会理论家。他的理论涉猎广博,其中对风险及风险社会的论述相当丰富。二是在当前的风险社会研究领域,人们对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研究的较多,而对吉登斯这方面进行系统性研究的较少。这一方面的原因可以归结于他的著作范围广泛多样,有时又让人有繁复的感觉,这就使得对他某一特定理论做一特别的归纳与梳理就显得不易。三是反思性是吉登斯社会理论的一大特色①。从他的论著来看,他的反思性不仅仅放在现代社会,还掺和了许多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这就显得他的理论比其它理论家所提出的理论更有张力,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传统还占据着相当重要地位的社会来说,这种张力是必须的。
    3、理论意义
        在我国社会学领域,对风险社会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②。在此阶段,对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系统性认识显得非常有必要。当前,国内外对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研究的比较多,而对其它社会理论家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研究的比较少,其中就包括吉登斯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总的说来,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确切把握吉登斯的社会理论和从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中获得社会学想象力具有理论价值。(2)对建构中国风险社会理论具有理论的启发性。


参考文献
一、吉登斯及其本人相关著作
1 .Anthony  Giddens.  The constitution of society:outline  of the theory  of  structur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shire]; Oxford:Polity Press, 1984.
2.   Anthony Giddens.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Publisher: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in association with Basil Blackwell, Oxford, UK, 1990.
3.   Anthony Giddens. Runaway world:how g  lobalisation is reshaping our lives.  London:Profile, 2002.
4.   Anthony Giddens.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self and society in the late modern  age. Cambridge:Polity Press, 1991.
5.   Anthony Giddens. Social theory and modern sociology. Stanford, Cal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6.〔英]安东尼·吉登斯著、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译林出版社,2000年.
7.[英』安东尼·吉登斯著,赵旭东、方文译,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书店,1998 年.
8.【英]安东尼·吉登斯著,李康、李猛译.社会的构成一结构化理论大纲.三联书店,1998年.


序言 6-12
第一章 风险社会中的风险 12-24
    第一节 风险与风险社会 12-17
    第二节 风险与危险、安全及信任 17-20
    第三节 命运与风险 20-24
第二章 风险的衍生地—激进的现代性 24-44
    第一节 现代性特征隐现风险 24-33
    第二节 现代性制度层面上的风险 33-36
    第三节 现代性的动力机制与风险 36-44
第三章 现代性的风险概观(Risk Profile) 44-58
    第一节 现代性风险环境的变迁 44-47
    第二节 现代世界中的风险 47-51
    第三节 人为的不确定性—“制造的风险”(Manufactured Risks ) 51-58
第四章 控制现代性风险—社会宏观与个体微观的角度 58-71
    第一节 驾驭现代性—社会宏观角度控制现代性风险的可能 58-63
    第二节 构建本体性安全—个体微观层次的努力 63-71
结语 71-74
参考文献 74-78
后记 78


QQ 1429724474 电话 18964107217